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擁有我是什么歌(項目復盤丨從0到1到破幾百萬GMV直播帶貨,總結做項目6步方法論)
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擁有我是什么歌文章列表:
- 1、項目復盤丨從0到1到破幾百萬GMV直播帶貨,總結做項目6步方法論
- 2、80后童年收藏的各種卡片,每一張都有獨特的味道
- 3、等待3年,一個開發者賣掉了自己的游戲
- 4、11年前,全網刷屏的丑陋事件,細扒整個事件,我一言難盡
- 5、盤點7080后小時候鉛筆盒里的文具用品,用過都不年輕了!還記得嗎
項目復盤丨從0到1到破幾百萬GMV直播帶貨,總結做項目6步方法論
直播帶貨這一賽道已經吸引了大批人進入,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初入直播帶貨賽道的運營人員,有哪些坑是應該避開的呢?本篇文章里,作者對自身參與的直播帶貨項目進行了復盤,并總結了相應的經驗教訓,一起來看看。
很久沒有寫項目復盤了,因為幾乎一整年都在做項目,剛好最近相對比較平穩,那就來稍微復盤下這個項目的整體歷程。
為什么要復盤?
一來是沉淀下做項目的經驗,二來體驗做項目的節奏感把控感,三來希望能夠對做項目的小伙伴有啟發,少走彎路,少踩坑。
那這個項目對我來說,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主要有2個挑戰:
1)該項目相對沒有平臺優勢,更多是從0資源起步。之前做的項目,更多是有平臺資源扶持,有品牌,有資源,有IP勢能,那么做項目起來會比較容易。現在切換到不太依靠平臺資源,可完整經歷的0資源項目歷程。這對于小伙伴完全從0做項目,可能會有啟發。
2)自己之前未接觸直播運營,直播帶貨,需快速上手,對自己也是一個小小的挑戰。之前更多是接觸微信私域生態玩法,現在需要拓展到抖音,快手,視頻號生態,同時流量性質完全不一樣,量級也是不一樣,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剛好可借事修人,借假修真。
這個項目經歷了很多次過山車似翻轉,每次覺得快不行了,機會和運氣總會跑到這邊來,也踩中了一些紅利。也是運氣比較好,這個項目從去年9月份到今年6月份,GMV早就破了好幾百萬(需保密)。
從下面這個銷售額&直播時長圖中,你也能感受到項目是怎么一步步起來的。
需要說明的是:
項目并非一個人功勞。這個項目并非是一個人就能完成,需要涉及到主播、內容運營、直播運營、私域運營等多部門的配合協同,項目的功勞都是在于團隊,而并非在于某一個人。
部分內容會省略。考慮項目涉及部分隱私,部分內容和數據不方便透露,因此,部分具體操作細節,部分數據將會省略,敬請諒解。
做項目有方法但沒有捷徑。看完復盤后,并不會讓你掌握流量密碼,甚至馬上復制一模一樣的項目;也不會讓你感覺學會這幾招,你也能做出百萬級/千萬級GMV項目。做過項目的小伙伴都知道,做項目影響因素太多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所以要降低預期,就當做開拓視野罷了。
好的,以上鋪墊完畢,你也放平心態,那就開始吧。
這次復盤主要分享:
項目是如何從0到1整體開展起來?
做直播帶貨5個心得體會和避坑指南。
初步總結做項目的6個步驟方法論。
后記
一、項目是如何從0到1開展起來?
復盤路線就按照項目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別對應“守”、“破”、“離”不同的策略。
那么接下來,就會詳細復盤下具體的歷經過程。
1. 項目前期——守
什么是“守”,守的意思是保底能夠達到對方的模式。
用在項目上,就是復制對方的模式,快速拿到數據反饋。
用一個詞就是“抄”。雖然不要求做到像素級“抄”,那也要做到1:1復制地“抄”。
看到這里,你千萬不要有很強的道德感,說怎么能“抄”呢?不應該是原創嗎?為什么要“抄”別人的呢?
看看,這就是陷入思維誤區,我之前也是有這想法。
首先,記住,出社會后,做項目是“公開考試”,你可以公開借鑒別人的試題,這是完全沒問題的,只要你能復制。
其次,“抄”也是一門技術,至于抄的是否在表面,是否在底層,這就因人而異了。
最后,直接向有結果的項目學習,是能夠更大概率提高成功概率。因為他們已經幫你排雷了,能夠留下來的,基本都是被刷出出來的,相當于他們是先鋒者,你直接跟在后面,一些不該踩的坑,就很大概率可以少走。
好了,你以為“抄”就完了?抄也是有步驟的。在“抄”之前還是有一些前期準備的。
比如,這項目在正式開展時,boss 就留意快半年,初步覺得這個項目可長期做,于是再組建團隊再慢慢“抄”作業。
這里簡單放一些“抄“核心的步驟,注意不是所有步驟哈。
1)項目前期調研
如果你是做電商的,你應該清楚,做電商除了供應鏈特別重要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選品”。
用在項目上,項目前期調研就很關鍵,類似于選賽道/選行業,這屬于最最最核心的決策。
那怎樣看對標賬號/賽道有沒有選對呢?
可以重點考慮看下面這4點:
1)看國家政策,平臺政策,判斷是否能做。如果是國家政策平臺政策重點打壓的,那么需要謹慎選擇,比如K12、黑五類商品等等。所以,這個環節可多看國家政策規定,和平臺相關規則。
2)看對標賬號生命周期,判斷能否長期做。重點看對標賬號是否活過一年或者半年,看他生命周期如何。如果對標賬號1-2年都能正常做,而且銷量沒有出現巨大下滑,相對比較穩定,那么可考慮跟進。這樣做目的是,為了避免自己做項目時,做到一半,突然項目沒有了。這個關鍵步驟,是為了評估生存的可能性。
3)看近期是否有新賬號出現,判斷可復制成功概率。重點是看這個項目近期1-3個月有沒有新起的賬號,看他們銷售額如何,目的是判斷自己能否能夠模仿做起來。
4)看賬號流量結構,盤點所需要資源是否欠缺。比如該項目是以自然流量為主,還是短視頻 自然流量,還是自然流量 投放流量,還是自然流量 短視頻 投放流量等等,不同的流量結構所需要的資源配置也是不一樣。
這個調研步驟很關鍵,因為是第一步,項目的源頭,直接決定了接下來項目的開展。
所謂選擇大于努力,這里也可套用下,所以要努力地做選擇,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這個項目,因為 Boss 留意了很長時間,經過數據分析和請教行家,因此做了一個關鍵決策:可做。
這里我再分享一下,這個選擇賽道和類目,屬于關鍵決策,那如何提高提高關鍵決策呢?其實還是有方法的。
剛好最近學到一個決策方法,分享出來:
(對關鍵決策感興趣的,可略過,不看哈)
關鍵決策原則:“不可回撤決策找外腦,可回撤決策找外包。”
什么是不可回撤決策,什么是不可回撤決策呢?
亞馬遜貝索斯有一個“單向門/雙向門”決策工具。
第一種:單向門。
什么是單向門呢?意思就是你只要跨過這個門,退回來不太可能,或者退回來,你也要脫很多皮,你會損失很大。
第二種門,雙向門。
你跨過了這個門,如果你覺得不行,隨時可以切換回來,而且退回來的成本和風險不是很高。
所以,我們做決策時,就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決策是單向門決策還是雙向門決策。尤其是,單向門決策,這就很重要,也叫關鍵決策。
而這個單向問決策,就是不可回撤決策,有條件最好是要找垂直領域的外腦咨詢,做分析后,再深思熟慮后,再做決策。
如果雙向門決策,也就是可回撤的決策,我們應該快速做好決策,邊干邊優化就行。或者是直接找外包,更快落地。
舉幾個例子:比如,拍攝視頻需要布置場地,需要特別精美的那種。現在還沒購買設備,購買需要等3-4天怎么辦?或者怎樣能快速驗證?
最好的方式是,不需要先購買場景設備,直接上“美團”搜索“拍攝場地”,直接外包就好,這個屬于雙向門決策。
邊干邊優化,避免在不太重要的細節上,花費太多時間。又比如,公司要轉型,要選擇新的發展方向,新的類目項目。
這就是屬于單向門決策,不可撤回決策,需要多咨詢外腦專家顧問,謹慎做決策。
因為一旦方向錯了,除了大量的金錢成本付出外,還有大量的時間成本,還有團隊士氣狀態等等。
好了,一不小心就拓展了,現在我們再拉回來。
當做好第一步前期調研后,馬上就進入第二步,對標賬號拆解。
2)對標項目拆解
選擇好了做好賽道/行業后,初步判斷可做后,接下來就是要進行賬號拆解了。那如何拆解呢?
我這里放一個我來做項目之前,Boss 給我布置的作業,讓我做某個賬號拆解。
這里,放上我做的一個賬號拆解目錄截圖,供參考。
當然這是我之前還沒有接觸直播帶貨的案例拆解,現在回過頭再來看,有些拆解因為缺少看數據能力,不太懂的看流量數據,分析有點偏差,現在回過頭再去理解,可以拆解更加深入一些。
只有拆解項目越細,最好是顆粒度的,這樣即可從整體流程判斷項目是怎樣的過程,又能從細節上跟上對方。
還是那個原則,剛開始雖然做不到像素級模仿,至少先做到1:1復刻。
3)精益執行拿數據反饋
根據項目拆解內容,以及對項目的認知,做內容的做內容,做產品的做產品,做直播的做直播,快速執行,拿到數據反饋。
于是再還沒有全部準備,比如主播只有1個,按照項目模式,1個主播是不夠的,于是我作為運營一份子,也充當主播解決,也上!先上場開始體驗項目帶來的刺激,
不到1個月,剛好是國慶節,第一單就這樣出來了。
這一單給團隊帶來極大的正向反饋。
之前有個誤區,就是要等所有的事項準備好了,才會慢慢上。而在真實的項目中,可能快速拿到數據反饋,讓團隊充滿信心,才能更優先的一步。
基本上到這里,就差不多是一個小小的起步了,至少是賣出了賣貨的第一步。
當然,能夠賣出第一單,還需要項目負責人或者老板極大的耐心支持,因為做項目是失敗的概率是很大的,如果老板沒有耐心,那么很容易就在中途夭折。
于是當時記錄如下:
度過了項目第一單后,慢慢我們開始找到感覺,于是開始擴招團隊,新增主播和內容運營,準備繼續放大項目。
期間,抖音有個短視頻有點小爆,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動力,無論是精神上的鼓勵還是物質上的鼓勵。
2. 項目中期——破
所謂破,就是爭取做的比對方還好,把對方沒有做好的方面,盡可能做好,甚至比他還好,也就是超過對方。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主要做了以下關鍵決策動作。
1)多平臺做號
常規動作是,競品怎么做,我們也怎么做。后面,boss 做了一個關鍵決策,即,除了在抖音,快手常規平臺上做項目外,也讓內容伙伴把視頻順路同步到視頻號。
不得不說,這個動作讓這個項目快掛時,12月份剛好踩中視頻號內容紅利,一下子又把項目拯救回來了。
也是首次體驗,不下牌桌,都還有機會的經歷,也首次體驗踩中紅利的感覺。
2)商品提價
和常規思路不一樣,對于大家采用價格戰,主打降價的方法,Boss 又提出一個漲價的策略。
這個價格設置,也是很巧妙,屬于不算太高又不屬于很低,那種目標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
為了做好這決策,我們請教了很多行業內的專家,給出的大部分建議是可行,市場足夠大,于是最終決定嘗試漲價。這也造成,這個商品客單價在當時大部分競品類直播間,屬于數一數二的客單價。
當然,交付方式也是采用商品差異化,我們新增產品,增加了競品沒有的產品,滿足用戶其它更個性化需求。
這一個策略,也是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漲價也是一種很好的策略。尤其是在流量差不多不變情況下,哪怕轉化率有所下滑,提高客單價是一種很好的提升銷量的方法。
3)優化轉化率
因為直播間更多承載的是轉化環節,所以誰的轉化率高,在同等流量下,銷售額更高,同時系統推薦的流量也會持續增加。用稍微相對比較專業的話描述就是,誰的GPM、UV值越高,系統推薦更多的流量。
為了優化直播間轉化率,我們主要是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進行優化:
視覺:核心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競品沒有的物料,我們有;競品有的物料,我們做的更好,更吸引人,更有說服力。
聽覺:核心是通過話術了解用戶需求,提供產品滿足用戶需求。核心是話術結構,直播狀態,直播語氣,直播節奏等等。
做數據:因為直播更多是采用店鋪模式,做數據相對比較少。但如果靠更多系統直播間推薦流量,那么互動數據和成交數據就需要重點做。
3. 項目后期——離
到了這一個時期,就是盡可能跳出原來的業務,盡可能能夠增加業務的壁壘,或者是放大業務模式,形成自身的優化。
公司有個優勢,獲取信息能力很靠前,一些紅利機會會比較容易踩到,基于此,我們做了一些關鍵動作,讓項目進一步放大。
思考想后,我們主要做的一些動作如下。
1)直播模式變化
常規的競品直播模式是每人大約播1.5-2小時,再換主播繼續播,同時下播后扮演場控繼續直播,一直持續到10個小時以上。
那這樣會出現2個問題:
主播的時間比較零碎,如果主播比較多,還存在在公司排隊等主播的情況;
主播直播1.5-2小時,本身比較疲憊,如果還需繼續充當場控,精力不一定足夠,狀態會明顯下降。
基于此,通過借鑒公司其它項目直播模式,同時請教兄弟部門運營同學,我們改變了直播模式,通過該模式,極大解放了主播零碎的時間,方便安排主播排班。
該模式就是:
訓練單個主播一場直播3.5-4小時,全程控制當下直播間,取消場控角色,方便主播更能以好狀態進行直播。
排班也劃分為凌晨場、上午場、下午場、傍晚場、晚上場,不同場次安排不同類型主播。
確定該模式后,排班效率極大提高,主播直播效率也得到提升,同時也方便對主播進行考核和分析轉化情況,該模式項目進入半自動運營階段。
2)新增SKU
為了更高效轉化流量,除了和競品有類似商品外,我們也新上架了新SKU,如果用戶還有其它需求,那么還可以用其它商品滿足他們的需求。
突然想到,對公司來說,可能單獨打爆一個商品會比較穩,畢竟可復制性更強。一旦某個模式跑通了,即可進行批量復制。
但對主播來說,如果長時間講一個商品,確實很容易會厭倦,陷入疲勞期。如果又新增SKU,可以講解不同的商品,同時還能創造新的收入,對主播來說,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3)投放擴大
在說投放之前,有個原則必須要永記心中,即:“投放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換句話說,如果直播間轉化率就是渣的不行,那么投放就是加速項目的死亡。
后面通過投放發現,其實投放最核心的是兩部分,即:直播間轉化率 投放素材。
核心抓好這2個要點,投放就能少走一些彎路。
如果硬要總結歸納成3個要點,那就是:直播間轉化率 投放素材 撞運氣。
為什么會撞運氣?
做過投放的小伙伴可能知道,同樣的投放計劃,同樣的投放素材包,同樣的投放時間點,最終轉化的效果很大概率是不一樣的。
雖然,某些平臺投放沒有跑通,但是至少收獲了關于投放的一些經驗教訓。
另外,如果做投放,一定要得到上級/Boss 的高度支持,這樣你才能放得出手,才能更快拿到數據反饋,才能根據數據變化調整投放策略和投放計劃,才會更快看到項目進展。
4)私域聯動核武器
私域流量一詞,從2020年以來就特火,尤其是在流量當下越來越貴,大家都想著如何高效使用私域流量。
那不用說,后面對私域流量重視度也是會越來越大。
正如私域行業內有句話說的,“做私域,把一次的生意做成一生一世的私域”。雖然稍微有點夸張,這確實是一種相對底低價格高凈值的流量。
回過來,不得不說,結合平臺的發展,我們恰好又踩中私域聯動的紅利期,進而能夠快速放大私域 直播的價值。
這可能就是優質或者第一手信息的價值所在。
到了這一步,因為本身之前項目就有沉淀一部分私域流量,同時再結合做短視頻不斷沉淀新的私域流量,再用私域流量反哺直播間,最終效果是極好的,是直播中的核武器。
所以,在微信生態中,私域流量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要持續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
也就是說,到了這一步,我們通過直播私域聯動,又可把規模持續不斷放大很多倍。
當然,涉及到具體操作流程,這里也寫不完,就先寫到這里,如有不清楚的,具體可詳細再溝通交流。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做了很多嘗試,做了競品沒有做的動作。
雖然嘗試一些動作,結果不如預期,因為一些其它因素沒有跑通,但也給了我們很多數據反饋,進而持續調整項目方向。
以上,大概就是一個項目不同階段的重要決策和執行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如有細節方面沒有表達清楚的,歡迎一起交流探索。
二、做直播帶貨5個心得體會和避坑指南
到這一個環節,稍微理一下做直播帶貨的幾個心得體會,做過項目的小伙伴可能會感同身受。
1. 項目前期階段,無需全部準備充分,先快速拿到數據反饋很重要
這也是經常我會遇到的卡點,因為總想著先完美再完成,進而拖慢了一些進度。自從經歷過這個項目后,更加堅定發現,項目先動起來會更重要,在做項目中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
尤其是最好剛開始就可以快速拿到數據反饋,這個會更有正向反饋。
比如,這個項目在剛開始啟動時,只有一個主播,還沒有來得及招聘新的主播,那么boss甚至讓我也充當幾天的主播,甚至也出了幾單,通過拿到了正向反饋,進而讓團隊更加有信心。
又比如,之前我們獲取到一個優質信息,短視頻漲粉會帶動公眾號漲粉。
但收到這個信息到執行動作我還是慢了一天,為什么呢?
因為我覺得公眾號現在文章啥都沒有,這樣對用戶不太好,想著要不要花幾天先發幾篇文章后,再進行綁定。結果還是boss 再次強調可先綁定,后面再發文章,于是先照做了。
最終,不如 boss 所料,哪怕是沒有發文章,用戶也能通過短視頻大量關注到公眾號,也不影響后續的文章推送。
2. 做短視頻內容核心抓住2個重要環節
內容生產是由內容運營的小伙伴負責的,我們知道,內容創作流程主要包括:選題、腳本、IP定位、拍攝、剪輯、賬號運營 這6個大流程。
那么那幾個流程是最最最重要的呢?
很明顯,做內容最重要的是:選題和腳本,沒有之一。所以內容的核心就在于這兩個環節,重要性占比80%以上。瘋狂做好這兩個環節就好,尤其是在人團隊比較少的情況下,當然后面的4個大流程也不能忽視,更多的是錦上添花。
之前看到張陽老師分享4種黃金選題,還是蠻有啟發的,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下,分別是:創業故事、供應鏈優勢、行業內幕、爭議話題。
當然選題和腳本,這就是一門技術活了,這里就不繼續展開了,我也正在學習中。
3. 做直播需要抓好3個點:視覺、聽覺和做數據
我們更多是在移動端刷到直播間,所以如果要簡要分析直播間,那就從直播間視覺、聽覺來吸引用戶,通過數據來做更大系統推薦。(當然這個也可以用“人”、“貨”“場”進行分析)
什么是視覺?視覺就是直播間場景搭建,如何能夠吸引用戶點擊/停留。
什么是聽覺?就是用戶聽到主播的腳本話術,愿意停留互動購買。
什么是做數據?就是讓系統覺得你的直播間是優質直播間,給直播間推薦更多流量。
4. 私域和直播是協助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
私域和直播是一體的,如果轉化端在直播間,那么私域更多是反哺流量到直播間。
而不是私域和直播間都來搶流量轉化,否則會造成:私域部門叫用戶在微信端成交,不要去直播間轉化;直播間叫用戶在直播間成交,不要在微信上購買,雙方都出大矛盾,從整體來看,GMV是下滑的。
那如何解決私域和直播間的問題呢?
核心方法是:在私域 直播 設定一個共同的目標,雙方都為這個目標發力。
5. 優秀的主播都具有類似特性,是篩選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
做過直播的小伙伴都知道,優秀的主播都有相同的共性,比如:迭代速度很快,學習力很強,求知欲很強,復盤能力很強,歸因往內看等等。
后面會發現,優秀的主播更多是篩選出來的,通過培養出來的,相對比較少。
所以,把很大部分時間用于篩選優秀的主播,這一點很關鍵也很重要。
三、初步總結做項目的6個步驟方法論
其實,從這個項目整個過程,你其實大概已經知道做整個項目,以及大致路徑是什么。
如果非要再總結歸納下,做項目的整體流程如下:
第一步:選擇賽道
這個無需再次多說,是個關鍵的一步,后面的所有努力都基于這個選項,所謂選擇>努力,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也要考慮時代的進程。
你選擇做什么行業,什么類目,什么人群的生意,決定著這個項目做到多大,能不能做起來。
因此,需要做好這個關鍵決策,可參考項目復盤前半部分:亞馬遜貝索斯“單向門/雙向門”決策工具。
第二步:提高審美能力
選擇好了賽道就可直接開干了嗎?
當然不是,你還要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什么是審美能力?
就是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哪些可以參考,哪些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目的是知道找哪些賬號,哪些項目模式作為對標,誰可以作為競爭賬號。
而不是一上來就找到60分的賬號就行模仿,再怎么模仿你最高也能只能達到60分。如果,你找到90分的賬號,至少你可以努力達到80分左右,不會做的很差。
那如何提高審美能力呢?
核心是多看,瘋狂看。
之前聽過一位做抖音直播很厲害的操盤手分享,他說為了提高對內容的敏感度,他每天都要刷抖音。
你猜他一天要刷多少小時抖音?
他說至少8小時。這樣他的抖音推薦的賬號,都是給他自動推薦對標賬號。
所以,前期先看完100個對標賬號,知道哪些賬號做的好,哪些賬號可以借鑒,哪些賬號不適合復制,這樣你才有上帝視角。
第三步:項目拆解
看完了100多個賬號后,其實你也知道了哪些賬號是可以作為參考借鑒的,這時候可以再選擇20多個賬號進行拆解,拆解越細,復制概率就越大。
那拆解什么呢?
核心還是圍繞三大部分,即:流量、變現、復購、裂變等維度去拆解。
如果是直播帶貨,可從:“人貨場”、“短視頻、直播間、商品交付”等維度去拆解。
通過拆解,你就能發現項目是否可復制性,復制性概率如何等等,同時拆解顆粒度越詳細,對于第四步特別關鍵。
第四步:復制模仿,精益執行,快速迭代
到了這一步,就是我們經常說的MVP環節,先快速跑起來,不一定要全面準備充分才去做,最核心的是快速拿到數據反饋,有了數據反饋才知道如何進行優化和調整。
對了,對于這一步很關鍵,很多小伙伴就迫不及待要創新,要大改動。
其實,真實到這一步,最核心的就是1:1復制,哪怕你做不到像素級模仿,那至少先做到1:1復制吧。
通過項目執行,再不斷進行復盤,力爭早日拿到數據反饋,無論是內容端流量漲了,還是直播間順利成交1單,都是來自于項目的正向反饋。
第五步:超越對方
到了這一步就是優化轉化率,擴大流量。核心就是通過看更多的賬號,找到自己直播間的優化點,把對方沒有做好的,自己做的更好。
比如,競品只說案例沒有展示案例,我們就展示案例;
比如,競品只在某個平臺分發內容,我們多增加一個平臺分發內容;
比如,競品逼單營銷環節沒有做的很吸引人,我們就可特意優化該物料展示環節。
另外,其它行業的營銷賣法,也可適當借鑒出來,底層的方法是想通的。
第六步:建立競爭壁壘
到了這一步后,你做的比同行更好后,現在要建立自己的項目壁壘。即,讓同行的人復制起來比較難,或者做到知難而退。
比如,投放技能很牛,且能夠投放ROI做到業內頂尖的水平,一般小玩家玩不起,復制起來比較難。
比如,做矩陣力很強,擁有工業化內容生產能力,一上來就是頂峰,基本上不給對方生存的空間。
至于如何構建競爭壁壘,我也沒什么經驗,還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當中。
四、后記
好了,以上就是整個項目的初步復盤,希望能夠對大家有一點點幫助,哪怕有啟發我也覺得分享很有價值。
最后,還是需繼續強調下,這個項目并非一個人完成的,是有團隊一起完成的,所以再次特別要感謝:
特別感謝 Boss 提供這么好的平臺和項目,讓我能夠有機會體驗從0到1做項目的機會,借事修人,借假修真,讓我稍微觸摸到做項目的節奏感,體驗做項目過山車似的經歷,回味無窮。
同時,感謝 Boss 分享很多做項目的經驗和方法,手把手帶做直播帶貨,開拓了視野邊界,讓我收獲的不僅是項目經驗,養成很好的工作習慣,還收獲來自底層的自我自信。選擇來到杭州做直播項目,是我去年做過最好的決策,沒有之一。
感謝能和內容團隊并肩作戰,解決流量問題,經歷過各種棘手的問題,真的很刺激,很幸運碰到你們。印象最深的是:抖音爆了一個視頻,不僅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銷量,也帶來其他同行的“復制”和“點評”,很有趣的一次經歷。
感謝主播團隊,你們是團隊優秀的主播,也陪伴著這個項目從0到1,也一起經歷過山車般跌宕起伏。我在你們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這波很賺,哈哈。
還得感謝私域團隊、教研團隊以及其他兄弟運營小組的配合,和大家協同配合做事的感覺真好,配合協同很流暢,愿意分享支持,大家愿意做新的嘗試。
接下來,繼續加油呀!
若覺有幫助,歡迎點贊支持呀,有疑問可進一步溝通交流~
以上。
本文由 @磚先生運營筆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80后童年收藏的各種卡片,每一張都有獨特的味道
每一代的人,都擁有不同的童年。
7080的童年幾乎都處于“放養”狀態。家長忙,也不用成天操心孩子在外面出什么事,喜歡怎么野怎么玩,和誰一起玩,都沒有什么約束。
那時候的人動手能力都特別強,很多玩具都是自己做出來的。幾顆小石頭、幾條樹枝、一根鐵絲、幾截竹子、幾支蘆葦......都能玩出各種花樣,玩具幾乎都是就地取材。
當時做出來的最有技術含量的應該就是通過自行車鏈條做出來的“火柴手槍”、“洋火槍”。
這你玩過嗎?聲音很大的,用來嚇女生
田地里面的昆蟲(害蟲)也是比較多的,當時的農藥是有保留余地的,盡最大可能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不會斬草除根,也不會對水質有影響。
那時候的蟈蟈、蟋蟀、螳螂、蝗蟲、蚱蜢、筍子蟲(竹象)、蝴蝶、蛾子、屎殼郎、蜜蜂、馬蜂、木蜂、胡蜂、七星瓢蟲、打屁蟲、青蛙......沒少被我們折騰。
還記得那時候的小孩們比較多,而且都喜歡戶外活動。我們喜歡將紙折疊成形,然后放在地上拍,只要拍翻了就歸你。紙張隨處可取,不要的課本作業本都是現成的,幾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就能玩的很開心。
后來則是收集煙盒,當時的煙盒是紙張并非紙板,在撿之后小心打開攤平。之后就可以用來折出玩具,和其他人挑戰。
直到某一天,小賣部出現了一些“洋畫”。完全取代了紙張折疊的玩具。
畢竟嘛,還是要提高成本才能帶來更多的樂趣。
洋畫(小人牌)
這些洋畫都是當時熱門動畫片的人物,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當時最火爆的則是《變形金剛》,在小伙伴之間這類洋畫有一整套系統。最高級別是“一代”,其次就是“二代”。
這些洋畫最初我們是拿來欣賞的,但后來就成為“賭資”了。
這玩意怎么玩?
放在地上拍,一張對一張,將別人的拍翻了就是你的了。
另外還有一種玩法就是“飛牌”,看誰飛得比較遠就能吃掉后面所有的人,但這種玩法沒有持續多久。
后來就是每人出多少張,然后全部砸在地上,用手掌去扇風,扇翻就是你的了。
在洋畫流行期間,還有啤酒蓋也是類似玩法。
將撿來的啤酒蓋砸成一個圓片(這還需要一定技術的),然后就可以用來和小伙伴一起對砸,只要砸翻了就是你的。
而這玩意還有一種玩法,可以打兩個洞用線串起來,找到節奏和平衡時候,不停地拉就可以轉很快。然后兩個人拿來對撞,有可能撞出火花。
當年我們這邊的大贏家,贏了將近一箱子啤酒蓋,后來被他老媽賣給了收廢鐵的,讓他心痛了好久。
在洋畫之后,我們玩具的成本再次提高。這一次就是彈珠登場了。
彈珠
最初是一毛錢10顆還要獎勵兩顆,也就是12顆。后來就是一毛錢5顆,小賣部這邊因為賣得太好了,價格也在不斷調整。
彈珠怎么玩?
最初都是用手指彈,只要命中別人的,贏到手了
當時我們的技術已經練到什么程度了呢?
距離70公分以內幾乎是指哪打哪,一米以內命中的幾率也是很高的。一米開外就完全是看運氣了。
當時為了練命中率,多少小伙伴曾經在私下進行過特訓,但是上了戰場之后發現之前練的技術都沒有,還得累積戰場經驗。
卡片
當年的零食為了銷量,經常都會搞一些贈送卡片或者玩具的套路。
這種士兵模型,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曾經玩過吧!
而卡片這邊不同,是屬于“抽獎”類。根據宣傳上面說,只要湊齊了多少張就能拿到幾百塊錢的大獎。不少玩家在拿到幾張卡片之后,開始對大獎有想法,結果就被套路了。
當年有一種膨化食品中有十二生肖,和同學們吃出了六張,當時就比較興奮,這似乎太容易了吧!為了湊齊十二生肖,我和同學們連續吃了好幾個月“這難吃的要命”的食品,終于湊齊了11張,就差一張就能回本了。
但一直到這款零食下架之前,都沒有找到“龍”,其他的卡片不知道重復了多少張了。幾年后,聽說有人在過期的食品中找到了這張“龍”卡,但已經超過兌獎時機了。
另外,也有一些卡片做得太精美了,導致小伙伴們對大獎沒興趣,反而對收集卡片很有興趣。
那時候《圣斗士》推出了好幾個系列的閃卡,質量做得非常棒,很有收藏價值啊!
黃道十二宮卡片、神斗士卡片、海斗士卡片,以及五小強的卡片。
要說食品卡片的巔峰,那絕對是小浣熊干脆面中的水滸108將啊!
當時小當家和小浣熊都是干脆面的領軍人物,隱約還記得小浣熊的價格要稍微貴一點,而且里面有水滸卡。
當時干脆面的口感真心不錯,吃一次就能上癮,香精比較多,很開胃。
為了集卡買面的人,每次買面都想相當于開盲盒。吃面的滋味如何完全看開出來是什么玩意。更多的小玩家,都是在拿掉卡片后將面扔進垃圾桶里。感覺太浪費了啊。
“我中潘金蓮了,我中潘金蓮了,哈哈!”
當年要是開出稀有的卡片,絕對會引起轟動,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甚至還有人直接提出用錢購買。但此時的小孩哪有理財觀念,稀有卡都是寶貝啊,無論出多少錢都舍不得賣!
最火爆的是水滸卡,因為卡片數量多。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里:
當時小浣熊還推出了《三國英雄傳》卡片,同樣是風靡一時。甚至掀起了搶購熱潮。
有不少商家直接在批發商鋪里等著干脆面的貨。拿到貨之后馬上帶回去,而小屁孩們已經等了很久了。商家批發了好幾件干脆面,結果幾分鐘就被搶完了。
然后垃圾桶里面全都是被拆開沒吃的干脆面。
另一邊的小虎隊干脆面中,有精美的《天龍八部》卡片,港漫的畫風,同樣很有珍藏的價值。
在群里聊天時,有朋友提到了水滸卡中還有一種“心意卡”,拿到之后可以向公司自由索取幾張罕見的卡片,當年部分玩家的宋江卡就是這么來的。
另外,統一曾經到基層搞過活動,只要你有十張一樣的卡片,就可以自由選擇一張卡片,我的潘金蓮就是這么來的。
注: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刪
等待3年,一個開發者賣掉了自己的游戲
今年6月,觸樂和張宇取得了聯系。
我們長期關注著等待版號的獨立開發者們,張宇是其中遇到波折比較多的一位。也正是因為這些波折,我們在很長時間里沒能更好地了解在他身上發生了什么。他覺得那些事“沒什么好寫的,顯得慘兮兮”,他想“等有了一點成果之后再聊”。
“成果”指的是他的游戲拿到版號,從而能夠正式上線。張宇個人開發的一款二次元RPG手游——我們暫時稱它為《奇幻大陸冒險》——從2019年提交代辦,一直到2022年6月版號恢復發放的時候都未能獲批。
于是我們和他一起等待。初次聯系之后,過了不到一個月,也就是今年7月,張宇和其他一些開發者一起被喜訊砸中:在7月公布的版號名單中,張宇的游戲赫然在列。張宇委托代辦的出版社沒有聯系他,他自己也沒有關注新聞出版署的公告,還是一個朋友來給他道喜,他才知道已經拿到版號了。
看到版號名單的時候,張宇完全不敢相信,“拿著手機的手都在顫抖”。他想在平時常聊的開發者群里發個紅包,慶祝一下,卻發現自己微信錢包里只有20塊錢,銀行卡里也沒有分文。
“當然紅包最后還是發了,湊了一兩百塊。”張宇說,“就是一種最原始的高興的感情嘛。”
張宇發了一條朋友圈,慶祝終于過審。像是為了見證他漫長等待的終結,這條朋友圈動態獲得了200多個贊,點贊的頭像排列起來,翻了整整兩頁才看完。這是他小小的個人領域中前所未有的盛況。
然而,喜獲版號并不是這個故事的結局,還有堆積成山的事需要他去處理。其中一件事是圍繞《奇幻大陸冒險》的發行官司,這場官司中的經濟糾紛不僅更加拖慢游戲上線的進度,還讓張宇背上了一大筆負債。另一件事則有關于《奇幻大陸冒險》和他自己的去向——再三考慮之后,他將凝聚了數年心血的游戲的著作權整體轉讓,為的是和過去幾年的經歷做個了結,然后全心投入到新的計劃中。
等他把事情理順,和開發者朋友們小聚一圈之后,又差不多過了兩個月。當他能夠坐下來向觸樂講述的時候,他終于處在這幾年難得的相對松弛的狀態。
最初的風口
張宇最初進入游戲行業的時候,趕上了好光景。2004年,他從計算機專業畢業,去一家互聯網公司做了兩三年Web開發。因為本來就負責網頁開發,又一直非常喜歡二次元文化和當時流行的各種網游,他在閑暇時間“用好玩的心態”做了個“海賊王”主題的網頁游戲,發布了,沒想到很多人來玩。他嘗試著放了一些付費內容上去,發現“掙錢特別快”。
“那個(游戲)其實很小,很簡陋。”張宇說,“不過剛好趕上頁游興起,大環境非常好,競爭少,做什么都掙錢。而且那會兒也還沒有IP啊、版權什么的說法。我打著‘海賊王’的旗號,相當于做了個同人游戲,特別好賺。”
2004年是頁游的好年頭,頁游沒有進入門檻,又沒什么像樣的競爭對手,根本不需要宣傳或買量,只要有得玩,很快就會有玩家自動到處幫忙傳播。當時張宇的月薪大約兩三千塊,而他的游戲每個月能給他帶來超過1萬元的收入。這在當時不是一筆小數目。
于是他干脆從公司辭職,全職開發頁游。這個“全職”非常單純,甚至談不上什么開公司、創業。張宇對那些事一概不了解,他覺得只需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坐在家里敲代碼就能做游戲了。
最早入行的時候,張宇覺得做游戲本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到了2011年左右,Flash游戲興起,其他畫面更好、功能更全的游戲多了起來,頁游不再那么吃香了。簡陋粗糙的“海賊王”游戲眼看著就要被新的浪潮淹沒,監管部門也找上門來,說他沒有運營資質,罰款1萬元。要申請頁游運營資質,需要擁有注冊資金1000萬以上的公司,否則就屬于違規。監管部門建議張宇把“海賊王”游戲掛靠到上海的A公司。A公司規模不小,兼有游戲研發和運營業務。“海賊王”游戲關服之后,張宇便去那里就職,做一些技術維護工作。
從那時起,一直到2018年,張宇輾轉于數個游戲廠商之間,做了不少二次元相關的2D手游,其中不乏給大廠做的項目。大部分時候,他是團隊里的程序員,根據別人的需求修改游戲。“那種商業化很強的游戲都是看數據的,每次測試數據不好就要改系統,做好的東西推翻重來。你一個做事的人,一直遭遇這樣的反復,就很受打擊。”
經歷挫敗之后,張宇懷念起最初為自己做游戲的時光。
重回獨立游戲
沒有考慮太多因素,僅僅是為了能自己做游戲,張宇辭職回家,開始獨立開發《奇幻大陸冒險》。他的目標是“實現自己的想法,做一些自己覺得好玩的東西”。這些想法后來構成了《奇幻大陸冒險》的玩法核心,和市面上的游戲相比確實有些新意。
大約過了小半年,A公司的前老板看到他的項目,覺得很有潛力,想投資100萬,讓他招幾個人,把游戲完成度做得高一些之后商業化。張宇接受了這筆投資,但他在心理上還是個純粹的個人開發者:劇本和前后端代碼是自己埋頭寫的,美術由他太太負責,依然無限接近于“有臺電腦就能做游戲”。
“當時我完全沒有當制作人的經驗,也沒有考慮過項目管理、把控,就拿了投資。”現在回想起來,張宇意識到了一些問題,“我們在上海注冊了公司,拉起團隊,但這和自己在家做游戲不一樣,100萬對一個商業項目來說其實根本不算什么大錢。尤其上海消費比較高,工資水平也高。當時我們招了5個人,做了7個月,還找了一些音樂和美術外包。到2019年,這筆錢就用完了。”
行政上的麻煩事也接踵而來。辦理各種資質、處理財務問題、給員工交社保,如果在本地辦公還需要租房子……處處都是成本和手續。“相當于你又是前臺又是老板,又是前端又是后端,又是商務又是運營……”他說,這可比一開始想的“自己做游戲”要復雜得多。
運營一個公司,乃至管理一個游戲項目,比自己埋頭寫代碼要復雜得多
非常不巧的是,資金耗盡的時間點恰好趕上了第一次版號停發。眼看著上線無望,生存都成問題,張宇的小團隊很快解散。他重新變成了個人開發者。這時候,《奇幻大陸冒險》的完成進度約在百分之四五十。
之后大概有一年的時間,張宇靠自己的積蓄和向政府申請的創業補貼生活,一邊繼續開發游戲,一邊尋找潛在的資金支持與合作機會。
2020年,另一家發行公司拋出橄欖枝,表示可以支持他繼續將游戲商業化。他們可以先付給張宇15萬知識產權保障金,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修改要求,比如給游戲加上實時PvP系統,還要有兵團和團戰系統。
張宇覺得這超出自己的開發能力太多,但新的合作伙伴提出,通過自己的渠道招聘團隊,并且借給他40萬開發保障金。他們的團隊每做完一個系統,張宇就退還一部分保障金。合同還附帶一個看起來不那么合理的條款:保障金的目的是保障開發,如果雙方終止合作,不管開發完成與否,這筆錢都要退還。
這個張宇口中的“霸王條款”最終造成了今年的一場官司,也導致他后來背上了債務。簽下條款苛刻的合同,這個決定和后來的許多決定一樣,在張宇當時看來都是最優解,或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我們這種小微開發者,在發行面前其實沒有什么話語權。”張宇說,“像這家公司這樣的,在行業打拼多年,經驗非常足,簽合同的時候也很強勢。我當時沒多想,也沒有多少選擇。”
突如其來的官司
張宇和新發行公司的合作從2020年10月開始,到2021年5月結束,只持續了8個月,在此期間,還包括招人和團隊的磨合。因為新發行公司不在上海,張宇和策劃出了幾次長差處理這些事。
版號也是一個必須邁過去的坎。2019年,張宇就以個人身份找到一家出版社,幫忙申請版號,但遲遲沒有結果,還經歷了第一次版號停發。到了2021年,也許新發行公司獲得了一些內部消息,聽說版號又要停發,“然后他們(發行)的團隊就直接消失了”。張宇對此感到非常無奈。
更無奈的事還在后面。在張宇看來,是發行公司擅自取消了項目,違約在先。但因為之前的一紙合同,發行公司要求他退還開發保障金和版權金,二者共計55萬元。
張宇覺得很不公平。版權金和已經開發完成的部分他可以退,按照比例還了25萬。但新發行公司依舊找他追討剩下的30萬元,哪怕開發已經停止,甚至連開發完的部分都沒有交付。張宇表示拒絕。2022年1月,發行公司將張宇告上了法庭。
張宇將這段時間稱為“創業至今最黑暗的時刻”:“什么都沒有了。游戲進度回退了8個月,還面臨一大筆債。”
開庭時間原本定在4月。當時恰逢上海“靜默”,他不得不拿著一款老舊的安卓手機蹲在家里等著線上開庭。
這是張宇有生以來第一次經歷官司。他事先把整件事的經過寫下來提交給法官,大致說明當初簽訂的合同非常不公平。在朋友圈里,他發出了提交的資料的一角,表示自己雖然請不起律師,也不能讓請得起律師的人隨便欺負。可實際捧著手機在那里說的時候,他還是非常緊張。
這次開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對方律師說各種圖片證據和文檔什么的都沒法下載,沒法看,就很尷尬。”張宇說,“最后這個庭審就推遲了。”
庭審的壓力和“靜默”帶來的壓抑是雙重的。和所有上海人一樣,在兩個多月里,張宇的生活完全圍繞著買菜和做核酸進行。關于壓力,更具體的張宇沒有多說。他說自己習慣了多年來工作和家庭都混在一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張宇還是無法就此放棄做了這么久的游戲。雖然合同里寫明不能尋求海外上線,但為了生存,他還是把合作前的舊版游戲短暫地在海外測試了一陣子。
“數據不是很好。”張宇說,“但還是有些玩家反饋說,覺得我們的玩法很有趣,得到了很多鼓勵。我挺感動。”張宇還去眾籌做了一些周邊,想著游戲上線之后多少能起到一些宣傳作用。
然后就到了7月,天降版號。說到這件事,張宇依然難掩喜悅之情,像是樓上多年懸而未決的一只靴子終于落下。這可以算是漫長開發過程中難得發生的好事。然而,版號很難改變張宇已經陷入的困境。8月重新開庭之后,他依然被判遵循條款,返還發行公司的30萬,連帶律師費和訴訟費共計32萬。這筆賬還是算到了他頭上。
張宇覺得,小微開發者在很多商務洽談中處于弱勢
連獲得版號這件事也出現了一些狀況。負責代辦的出版社表示,他當初繳納3000元費用,和出版社簽訂的是“版號辦理合同”,而最新要求是需要和他們重新簽訂“版號監管合同”,涵蓋辦理版號期間的所有服務。這意味著張宇需要補交所謂“版號監管費”,每年1萬5,共計4.5萬元。不簽新合同的話,就不給他版號文件。
張宇像是在一張滿是窟窿的網上走路,每個窟窿都在找他和他上不了線的游戲要錢。“我能怎么辦呢?這個空缺怎么填呢?沒辦法,只能找人借錢。”張宇說。
他找到很久以前工作上認識的老領導,先把發行公司的32萬給履行了,之后在朋友圈里發了個聲明,表示發行公司已經不再是《奇幻大陸冒險》的發行方,從此該公司的任何商業行為都與他沒有任何關系。
面對接踵而至的壓力,張宇想,“要不還是去老老實實打工吧”,當個普通職員還能相對穩定地掙點錢。但這時候《奇幻大陸冒險》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不能前功盡棄。他一邊找工作,一邊還在陸續和各種發行與代理商談合作。他找了很多人。微信里的上千號聯系人,不少都是游戲發行和開發者。在朋友圈里,他曾開玩笑說,自己已經名揚海內外:“和一個發行聊,自我介紹完,對方就說:‘啊,是你啊。’”有時候,都在面試路上了,微信里突然冒出來一個人,說可以聊,他就立馬掉頭回去。
“畢竟面試也就是個機會。我都快40歲了,出去再找程序員的工作也很難。考慮繼續創業,說不定是條更好的路。”張宇說。
然而有意向合作的大部分發行,要么是前期給的版權金太少,要么是后續分成太少,解決不了最為迫切的經濟困難。有幾家的條件更能解決燃眉之急,但他們要求轉讓《奇幻大陸冒險》的著作權。這意味著從此以后,游戲的所有后續開發、運營和IP衍生等行為都不再和他有牽連,他也無法控制游戲最后呈現的模樣。
這個決定相當艱難。再怎么不順利,張宇在《奇幻大陸冒險》中投入了4年時間,也對游戲本身抱有感情。雖然和發行之間是純粹的商務洽談,張宇心里也有一層“給孩子找個好人家”的想法。
幾番權衡之后,《奇幻大陸冒險》的著作權還是被整體移交給了其中一家公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在訪談中,張宇不知道第幾次說這句話,好像在他的整個開發經歷中都不存在什么岔路。
因為著作權不再屬于他,之前眾籌做的那些周邊也不能發售,張宇陸續把做好的周邊送給了朋友。有的人鼓勵他,有的人跟他聊天,聽他吐槽,在各種經歷上和他共情與共勉。獨立開發者在家埋頭工作,連像一般上班族那樣偶爾和同事插科打諢的機會都沒有。這些開發者們彼此承擔了類似的社交功能和情緒支撐。
“我就送這人一個鼠標墊,那人一個充電寶,上面都印著我們游戲的Logo,對應著游戲里的角色,挺好的。”張宇說,仿佛這也是一種留念。
全新的開始
現在張宇最想做的是從過去數年的生活中徹底脫身,重新開始。他慢慢清理債務,連帶出版社找他要的4萬5也付清了,只求拿到版號文件后與對方再無瓜葛。在最近的一條朋友圈中,他還說要注銷信用卡,“徹底告別借錢吃飯的日子”。
回首往事,張宇認為自己缺乏以制作人的視角把控整體項目的經驗。《奇幻大陸冒險》對他和團隊來說規模還是過大。不過,花了近4年時間,完成了一款游戲14萬字的劇本,完成了前端和后端的所有代碼,哪怕在很多人眼中不算取得了什么成功,他還是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做成了一樁事”。
而且張宇覺得,自己做出來的游戲,機制和別人不一樣,很有趣,一些玩家也覺得好玩。哪怕在拒絕了他的發行公司中,也有運營始終表示看好。這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和肯定。
在向觸樂講述這些的時候,過去4年的風波起伏終于塵埃落定。張宇去了一趟南方,和幾位熟識的開發者聚過,之后回到上海,用已經到手的款項開始安排新項目。解決經濟問題后,他在精神上也更有干勁了。打算做的游戲還是他喜歡的二次元風格,不過體量應該更小,也不會再做RPG。他正在物色可以當作臨時工位的工作場所,也希望找到新的、和他志趣相投的合伙人。
張宇希望盡快找到能讓自己安心開發的新環境
《奇幻大陸冒險》短暫于外服測試期間,張宇在游戲開屏中給玩家寫過一段留言,簡述了游戲經歷的彎路和制作者的堅持。最后,他寫道:“請接受這一份游戲人的執念……也許你能在這里發現一些最純真的東西,一個心中有愛的世界。”
如今,卸下那個游戲的重擔是否讓張宇放下了這層執念?那些“純真的東西”是否會繼續被寄托在新的作品當中?張宇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是表達了強烈的、繼續踐行目前這條道路的意愿,也希望他的想法可以傳達給更多人:“我還在尋找愿意一起開發新游戲的小伙伴。最好是有一定數值能力、不怕吃苦調測的策劃,在上海的優先。”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出現的人物和游戲均為化名。如果有讀者朋友對與受訪者一起開發新游戲感興趣,請聯系郵箱:wingszy@126.com。)
11年前,全網刷屏的丑陋事件,細扒整個事件,我一言難盡
最近,加拿大中部的薩斯喀徹溫省,在一夜之間,上了“世界熱搜”。
原來,有兩個帶刀的“刀客”,開著一輛黑色的SUV。
他們每到一處,就隨機下車砍人。
他們先是到南部的詹姆斯·史密斯克里民族土著保護區砍死了一對夫婦;
之后,又在韋爾登砍死了一個77歲的獨居男子。
兩人肆無忌憚。
當警方接到報案的時候,才發現當地已經發生了一連串砍人事件,都是這兩人所為。
統計發現,截至目前,至少10人死亡,15人受傷。
加拿大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兩名嫌犯的身份,加拿大總理親自表示關注。
但全國也因此陷入了恐慌。
一來,如此大規模的、隨機的持刀傷人事件,不像是普通的案件,會不會是一種恐怖主義?
二來,兩名罪犯是兄弟倆,都有前科,且是無差別作案,也就是任何人都有被攻擊的可能。
三來,也是最讓人焦慮的。
截至目前,兩人中一人已經被找到尸體,但另一人仍然在逃……
全世界的人都很好奇——
加拿大警方還要多久才能擒獲歹徒?
這對兄弟究竟遭遇了什么,要犯下如此暴行?
背后會不會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考慮這一連串疑問時,皮哥也想起了另一起更大規模的無差別殺人案。
一位名叫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在一個下午,屠殺了77人。
這就是發生在11年前的「于特島慘案」。
不管是遇害者數量,還是行兇者的暴行殘忍程度,于特島慘案都讓人觸目驚心。
但慘案發生的具體過程及幕后真相,多年來卻一直不為普通民眾所知。
后來,好萊塢著名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將整個事件拍成了電影,就是這部《7月22日》,世界才得以窺探幕后真相。
通過分析「于特島慘案」。
我們或許可以在慘案施行前后,找到加拿大此次丑陋惡性事件中,“誘發犯罪”幕后最真正的“元兇”。
2011年,北歐挪威,冬天清晨,一個名叫布雷維克的青年,這天起得很早。
因為他要實施一個自己策劃了八年的“偉大計劃”。
他穿上了自己準備了很久的,仿制的警察制服。
磕了一把興奮劑——因為他怕在計劃執行過程中,自己因害怕而顫抖。
然后開上夜里已經停放妥當的小貨車,徑直奔向首都中心的挪威政府辦公大樓。
政府辦公大樓是挪威國家權力的中樞,包括首相在內的很多高級官員,都在這里辦公。
開到樓下,布雷維克找了一個合適的停車位,下車前,他用打火機點燃了腳下的引信。
在確認引信沒有熄滅后,布雷維克揚長而去。
下午三點半,就在布雷維克開上另一輛車逃之夭夭后,汽車爆炸了。
960公斤的炸藥像一顆小型炸彈,政府辦公大樓門前瞬間騰起黑色的蘑菇云。
方圓幾公里內建筑的玻璃全都被震碎,爆炸產生的巨大沖擊波,讓這棟17層的大樓通體沒有完好的地方。
現場一片狼藉,滿地都是玻璃、金屬和水泥的碎片,到處是帶血傷者的哀嚎,人們亂成一片。
整個街區都被爆炸引起的塵埃覆蓋,而挪威首相斯托爾滕貝格因為在家辦公躲過一劫。
政府立即發布了緊急通告,所有活動馬上取消,全國陷入一片沉寂。
可就在首都市中心一片混亂的時候,一場更大的災難,正在慢慢醞釀中。
逃離現場的始作俑者布雷維克,并沒有直接逃跑,或者乘飛機飛往國外。
而是將車子開到了一座小島附近。
這座島名叫于特島,是奧斯陸當地的度假勝地。
此時的島上,有超過600個學生正在參加挪威工黨青年團舉行的青年營活動。
這些孩子里,大多數都是當時挪威政客和精英的子女。
下車后,布雷維克拎著兩個大箱子,找到組織者,說了一番話:
“政府大樓爆炸了,我是警察,現在執行上級命令,對于特島警戒保護。”
因為裝備、制服齊全,布雷維克本人看上去也十分和藹,再加上爆炸確實發生了。
組織的兩位老師沒有多想,就讓他上島了。
上島后,男老師多了個心眼,他要求查看布雷維克的警察證件。
布雷維克只是微微一笑。
然后掏出早就藏好的手槍,“呯、呯”,兩聲槍響,兩位老師就這樣被殺。
訓練有素的布雷維克在老師倒地后,還朝他們的腦袋補槍。
遠處聽到槍響的孩子們不知道,一個惡魔,已經來到了他們身邊。
干掉老師后,學生們沒有了任何保護。
而布雷維克,則緩緩拿出黑色箱子中的自動步槍,調試完瞄準鏡后,開始向著不遠處的人群無差別射擊。
這些孩子們手無寸鐵,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知道一個端著槍的瘋子,像獵殺動物一樣獵殺他們。
空曠的小廣場上,幾百個孩子四散奔逃,而布雷維克就像一個打獵的獵手,一槍,一槍,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因為訓練有素,布雷維克的每一槍基本都能命中,人群中時不時有人倒地。
有的孩子大喊救命,有的趴在地上祈禱,有的瘋了似的奔向不遠處的樹林。
還有的被擊中腦袋或心臟,當場失去了生命。
眼看孩子們跑得差不多了,布雷維克發現旁邊還有一所活動室。
進去后,驚慌的孩子們躲在椅子下不敢出聲,幾十個孩子蜷縮成一團,嚇得瑟瑟發抖。
“你們今天都得死”,布雷維克只說了一句話。
然后緩緩關上了教室的門,接著,教室里傳來密集的槍響、哀嚎和慘叫,持續了十幾分鐘后,歸于寂靜。
事后警方發現,教室里的孩子無一生還。
他們不僅被殺死,腦袋還都被補了槍。
從教室出來后,布雷維克又想起了逃跑的孩子們。
他追到懸崖邊上,發現了借助巖石藏身的一幫孩子,于是毫不猶豫端起槍,又是一輪射擊。
有些孩子跳水逃生,但因為天氣寒冷,外加驚慌失措,有不少在水中溺斃。
就這樣,這場全副武裝的恐怖分子對手無寸鐵孩子的屠殺,整整持續了135分鐘。
這135分鐘里,加上爆炸案的受害者,共有77人遇難,傷者超過300人。
大家肯定在想,這么長的時間,警察都在干嗎?
如果加拿大的這對兄弟是流竄行兇,不易抓捕,勉強還能用沒監控來解釋。
但挪威布雷維克的施暴點是集中的。
這么長時間,就沒有警察來制止這個暴徒的行徑嗎?
警局還真的接到了來自于特島的報警電話。
當布雷維克登島開槍后,有孩子躲避在懸崖后把電話打了出去。
而此時,首都奧斯陸的警察,都在忙著處理市中心的爆炸案。
他們慌成一團,甚至有點無暇顧及于特島的襲擊。
大約在槍擊事件后一個半小時,警察才趕到案發現場,這時候,布雷維克已經殺了不少人了。
有媒體報道稱,因為找不到可用的直升機,警方只能開車抵達現場。
而于特島是湖中的島嶼,離陸地有段距離,警察又花費了不少氣力,才找到可以渡湖的船只。
到達于特島后,警方還出現了不少烏龍。
因為布雷維克是假扮成警察混淆視聽的,真正的警察上島后,驚慌失措的孩子們不敢求救,并要求警察們放下武器,害怕警察再次朝他們射擊。
而此時的布雷維克,基本已經完成了自己“偉大的計劃”。
在遇到警察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反抗的行為。
經過8年的研究,他早已深諳挪威法律。
放下武器,雙手抱頭,爬在地上,一套投降的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顯然經過了多次演練。
被捕的時候,他還輕蔑地對警察喊:
“我的手指被小孩腦袋碎骨給刺破了,趕緊讓醫生給我包扎一下!”
沒想到挪威的警察出奇地看重“人權”,在聽到這個訴求后,馬上開始給他包扎,然后才將這個人渣逮捕歸案。
整個逮捕過程中,布雷維克幾次發笑,顯然是對挪威警察、法律和政治生態的蔑視。
被捕后,布雷維克還被允許馬上擁有一名律師,而且這名律師,可以由他個人指定。
在與律師的交談中,我們才知道布雷維克策劃這起恐怖襲擊的根源。
布雷維克生活在一個家境優渥的家庭。
老爸是外交官,媽媽也出身名門望族。
但布雷維克小時候卻過得并不幸福。
爸媽鬧離婚,他總被伙伴排擠欺負,漸漸變成了宅男,沒有朋友,平時只在家里打打游戲。
在人格塑造期的他,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
沒多久,他就加入了一個極右翼組織,在這里,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但在長期右翼思想的浸淫下,布雷維克的種族觀念已經開始扭曲。
于是,他在網上加入了“圣殿騎士團”并自認為領導者。
正好此時,挪威的國情,給了他“政變”和“革命”的契機。
彼時的挪威因為發現了石油(北海油田),整個國家富到流油,享受高福利的挪威人無聊的要死,催生出了很多“有圣母心的人”。
他們提倡極端的女權主義,極端環保主義,極端性別主義,只關心移民、少數族裔,盲目支持平等和平,不過這一切,只是為了滿足他們自身的道德優越感。
國家高度發達,沒有復興追求,人民高度富裕,導致整個挪威沒有了拼勁。
與此同時,國家的國防幾乎全部承包給了美國,本土都有美國駐軍,外無強敵內無憂患,眼看挪威就要死于安樂。
而挪威的新生代都十分幼稚,變得極端圣母。
尤其是2005年開始,挪威加大力度引入難民,移民局預測,到了2100年,挪威的難民將占整個國民的33%。
(現實中的布雷維克)
而難民的涌入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盜竊,強奸等。
挪威不僅縱容這種行為,無法安身的難民,還能得到政府發放的60萬補助。
這一系列的現狀,讓布雷維克十分不滿。
他反對寬松的移民政策,想要謀求改變。
但他并沒有將目標對準難民和移民,而是對準了本國的政治家們,手法簡單粗暴:殺!
在他的思想中,難民和移民沒有錯,有錯誤的,是將挪威變成這樣的領導者。
他覺得,政治家的子女都是以后挪威政界的繼承人。
所以,他精心策劃了這場“外科手術般”的打擊,并于2011年7月22日,對政客的子女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在庭審現場,這個納粹軍禮,似乎能說明一切。
這也將布雷維克極端種族主義的思想展示殆盡。
法庭上,布雷維克只提出了兩個要求:要么判自己死刑,要么將自己無罪釋放。
他承認自己的行為,但他拒絕認罪。
布雷維克的這個說法其實很聰明。
如果挪威改掉國家的法律,給他特別照顧死刑,他會覺得挪威還有救,沒有爛到骨子里。
如果他不被判死刑,那說明挪威認可他的“救國”行為。
怎么樣,他都是勝利者。
讓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是,面對這樣一位新納粹分子,一個“小孩”屠夫,挪威真的將“圣母”本質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經過審判,為了賦予布雷維克充分的“人權”,也為了抵制他的右翼思想,布雷維克最終被判處21年監禁。
因為挪威沒有死刑和無期徒刑,他們似乎準備用愛感化布雷維克。
殺了77個人,傷了近300人,判刑21年,也就是一條人命差不多只需要布雷維克付出3個月的人身自由。
按照挪威對人權的照顧,只要關夠7年,他就可以外出度周末而不受監控,關夠14年就可以申請假釋。
這還不算,關押布雷維克的奧斯陸Skien監獄,稱得上“7星級”監獄,因為里面設施超級豪華,比大城市一月5000的房子都要好。
與其說是監禁,不如說是別墅度假了。
監獄中的布雷維克不僅寫了兩本書,還通過函授的方式取得了奧斯陸大學政治學學士的學位。
要知道,奧斯陸大學可是挪威第一名校,是世界排名前60的大學。
不僅如此,因為極端的言論,布雷維克在全球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這些擁躉們都在期盼著布雷維克出獄,而布雷維克本人也明確表達了出獄后要從政的愿望。
魔幻嗎?
整個判刑和監禁,看似“保護”了布雷維克的人權,可死去的77個孩子,破碎的77個家庭的人權,誰來保護?
“如果可以,我還會再來一次(屠殺)。”
聽著布雷維克的話,看著他寫的長達1500頁的《歐洲獨立宣言》,是不是有點后怕?
有沒有發現,在世界范圍內,這種大規模惡性殺人事件時常發生。
頻率似乎也越來越高。
究其根本,皮哥發現了三大“真兇”。
第一大真兇,就是像布雷維克這樣的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
在面對宗教沖突、種族分離、信仰異化等民族矛盾時,這些人將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出口。
除了“911事件”以外,2008年的印度孟買連環恐襲案,造成195人死亡,295人受傷。
背后則是宗教、信仰和領土爭端問題。
2016年6月1日,索馬里酒店發生恐襲事件,造成至少15人死亡,20人受傷。
索馬里“青年黨”宣稱制造了這起襲擊事件,而這背后,也是盤根錯節的宗教問題。
2019年3月15日,新西蘭一位名叫布蘭頓·塔蘭特的青年,攜帶一支半自動霰彈槍和半自動步槍闖入一座清真寺,對里面的人進行了無差別屠殺。
恐怖的是,這場屠殺他還全程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了直播。
“let’s get this party started.”(讓這場派對開始吧)
進入清真寺之前,布蘭頓說了這句話。
第二大真兇,心理變態扭曲,性格極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今年5月中,美國一位18歲的高中生,帶著自動步槍進入超市,進行了無差別射擊。
其作案手法殘忍,有明顯的針對性,只殺黑人,不殺白人。
他甚至還提前安裝了攝像頭,為的是在Twitch上直播這場“魷魚游戲”。
因為受家庭的影響,許多人容易形成極端的性格,往往那些不善言談的人,在用暴力的時候,越發無所顧忌。
當情緒積累到一個爆點,這些性格扭曲者們,很容易用這種極端的方式發泄,這也是暴力襲擊案件的又一個主因。
第三大真兇,是單純的人性之惡。
這也是身處現實世界里,最難防備的。
我們說一個29年前的真實案件。
1993年,英國利物浦兩個10歲的孩子,從購物中心帶走一個小孩后,進行了凌辱虐待。
事后還將小孩綁在鐵軌上,直接毀尸滅跡。
最終,兩人被判15年監禁。
你看這兩個小孩的照片,眼神純真,你很難想象就是這樣的少年犯下如此惡行。
不只是小孩,法國電影《不能說的游戲》也帶給了我們更多思考。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段幼女遭遇猥褻的故事,也是女導演安德麗·貝斯孔真實經歷過的。
女孩奧黛特是父母的掌聲明珠,跳的芭蕾舞更是讓父母自豪。
但父母身邊的朋友,吉爾伯特,卻對摯友的女兒心懷不軌。
因為住得近,他時常出入朋友家,對奧黛特“特別關照”,還和她一起玩“脫衣服、穿衣服”的換裝游戲,并且提醒奧黛特不能告訴爸媽。
慢慢地,奧黛特變得抗拒,可即使告訴父母,也會被安慰“叔叔就是喜歡你這樣的小孩,就是和你玩的”。
顯然父母更相信吉爾伯特的人品。
當奧黛特長大之后,這些積壓的情緒讓她變得沉默、易怒,甚至把毒品當成了撫慰心靈的妙藥。
她慢慢走到了人生的對立面,就因為這樣一個“舉止親和”的叔叔。
同樣的,在紀錄片《吹哨人:美國體操隊性侵丑聞追蹤》中。
美國體操隊隊醫拉里·納薩爾,平時看上去文質彬彬。
但也就是他借著對女運動員們的按摩、治療,前后共猥褻了156名受害者。
最終他被判了175年監禁。
這一連串例子證明,惡魔很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并且很可能偽裝成友好忠良、情緒溫和的普通人。
永遠不要懷疑人性中的善良,但也永遠不要低估人性之惡。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
加拿大持刀傷人事件,疑犯被抓捕,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背后的真因。
只有把目光真正轉過去,從源頭上進行防范,災難和不幸才能扼殺于萌芽。
希望這個道理,全世界都能懂。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盤點7080后小時候鉛筆盒里的文具用品,用過都不年輕了!還記得嗎
難忘的學生時代,鉛筆刀用的刮胡刀刀片,轉筆刀沒買過,橡皮最多2毛的雙色圓珠筆六年級才買過一支,里面兩支藍色筆芯。蠟筆沒用過,文具盒是爸爸做的木頭盒,用過的都上過學,那時候真的很美好,是這輩子最美好的回憶!有用過手指肚蘸口水當橡皮檫的嗎?滿滿的,都是童年的回憶,只可惜時間都去哪了?想起了小時候的事,那時真好,一晃就老了.....
70年代之前的孩子用軍挎包。80年代的孩子已經不用了!進去80年代各種商品已經慢慢流入市場了~超愛背那個軍綠色書包,滿滿的記憶,還記得那時買新的激動心情。
我們班好幾個同學都用圓規在胳膊上刻上喜歡的男生的名字,完了吧感染了,人家男生也不知道,我問她們疼嗎,她們說不疼,后來喜歡別人就在原來那個改,反正是四不像了。
小學只要老師念名字某某100分全部狂歡拍桌子(就是第一圖的桌子)發自內心的。上班掙錢的大人干活,可是對比誰干得多,使勁干(大鍋飯,工資基本一樣)。到最后見不得別人考得好,干活的能偷懶就偷懶。
想起了魯迅先生刻的那個“早”字,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當年的情景吧。老舊課桌椅,你用過嗎?
當年我們用過的格尺,那時候的格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不同角度可以換圖案的格尺了!
三角板,半圓,都是當年我們用過的文具,
煤油燈用過,其他也都用過,滿滿的童年記憶
那時候本子確實分得很細,上學要帶:田字格(學寫字用),拼音田字格(學拼音和文字時用),漢語拼音練習本(學拼音時用),大演草(數學課用),作文本(寫作文時用),圖畫本(美術課用),備課筆記本(三年級以后普遍取代田字格和拼音田字格),現在呢,就是一個筆記本就拉倒了!
萬花尺對于70、80的人來說一定記憶深刻,小時候覺得特別神奇,
屬鉛筆和小刀給我留下的回憶最深。上小學時挺皮,字沒會寫兩個,但鉛筆用得特快,一天削幾回玩,然后再把筆頭上的膠擦咬扁,兩三一支筆就沒了。
我家鋼筆和墨水都有,只不過我家鋼筆的那個桿是棕色的。現在老師們做筆記都用那種鋼筆。那種鋼筆現在幾乎快沒有了吧?那時候用鋼筆經常弄一手的鋼筆水,那時候忘記抽鋼筆水了就會跟同學借幾滴鋼筆水。
我用的是鴕鳥牌藍黑墨水 中性筆也喜歡用藍黑的
自動鉛筆,沒了可以換鉛。自動鉛筆筆芯最粗還有0.9的 我記得 大家一般都愛用0.7,有三種規格0.5 0.7 0.9。用自動鉛筆,以前我記得有個自動筆, 筆上面的蓋子上掛了個青蛙。買了質量不行的鉛芯,結果老斷,媽媽給我姐買了一支自動鉛筆,我也吵著要,用了五天,一盒鉛芯全玩完了筆也壞了,我媽說你還是用鉛筆吧。不喜歡自動鉛筆 感覺筆芯不貼合紙 還容易斷 ,木頭的多好
小時候最喜歡中華鉛筆和各種各樣好看的卷筆刀,那個金杯式樣的卷筆刀我的同學用的就是同款的!
橡皮越好看就越不好用,最好的是那種繪圖橡皮,我小時候就特別羨慕有黑白橡皮,黑白橡皮要舌頭尖沾一下口水用!懂得點贊!吸鐵石文具盒和轉筆刀的同學,那個可伸縮鉛筆就更少有人還會有了,哪像現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什么都沒虧待過他們。有幾個同學橡皮擦會整塊地用完?會用小刀切完得有多少,舉個手
那時候這些都用過,鉛筆,橡皮,尺,圓規。書包。圓珠筆好像是四年級的時候才用的,滿滿的回憶,回不去了
小貓,心都要化了,上學的回憶一點點被拉了回去,回到那無憂無慮的童年仿佛就在那昨天。
橘子瓣橡皮上學的時候總用小刀切,小時候買過圖四五的橡皮,還以為那么香那么好看估計擦得很干凈,結果一團黑,就又用回那種白色的橡皮了,這種帶香味的橡皮就丟在鉛筆盒里當小香珠用了,
那個紅色鉛筆帶白色塑料橡皮座的,白色塑料橡皮座我嚼過,還有沒有跟我一樣的?
鐵皮文具盒,打開,印著乘法口訣,底部印著振興中華。一 一得一,九九八十一。還記得讀書的時候有一毛兩毛錢都會放在文具盒里。
塑料鉛筆盒的味道 我到現在還記得,每一個都是那么的熟悉,都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的回憶!
還有一種塑料墊板,是給在凹凸不平的桌面上寫字時墊在本子下面的,很久沒見過了。
以前對擁有的總是很珍惜,比如小刀都攢起來不舍得用。我永遠忘不了我剛買的小刀,胡鬧的時候把同學的手指割破,縫了三四針,實在有點對不起他啊
小時候用的的是0.5/0.7的自動鉛,這就是小時候用的啊,現在感覺那段時間真好
鵝牌蠟筆,印象深刻,尤其是那種蠟筆,記憶猶新,那時候可是高級貨,滿滿的回憶可惜再也回不去快樂的童年了。
本夾子:能擁有這樣的本夾子,那幾個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家庭才能用得起的,我小時候就用過兩片紙殼,
經典懷舊文具畫寫板,小時候誰要有一個這樣的畫板,別提有多羨慕了。畫寫板出廣告那會我已經六年級了,對美術不感興趣。五年級開始用筆袋(5毛錢買的)。
我們小學的時候還有珠算的,就會用到算盤,現在連基本的珠算口訣都忘記了.....
老訂書器,在兒時也必備的文具之一了,
還有石板和石筆,大概90年還有,以后就沒有了
青春一去不復返,第一瓶修正液就是白雪。絕大部分都用過,年代感滿滿,回憶滿滿,記得白雪修正液里面有個小鋼球,用前要使勁搖一搖
那個鉛筆我們這邊不叫下蛋筆,我們叫導彈鉛筆。一開始好像都是日本進口的。筆還香香的,后來國產仿制的就出來了。做工特別粗糙、我上初中的時候,同桌有個鉛筆盒就是有彈的那種,把我羨慕壞了,我說給我玩一下,她說,我按給你看。然后她就像變魔術一樣,一會兒出來個這個一會兒又出來個那,眼饞死了。
90年代多功能卷筆刀上面有刷子和橡皮,
用溫度計的盒子里面插個筆芯就能寫,把小時候的新代文具,還有各種香珠都買齊了。一種文具盒是多功能的塑料文具盒,雙層的那種,表面的塑料是那種很軟很黏很亮的pvc,按動按鍵能彈出剪刀,溫度計,修正帶,旋轉削筆刀,放大鏡等等,反正功能很多。
真的不能看這些過去用過的東西!心里難受!不知道為什么!橡皮的味道,咬鉛筆木頭的味道都回憶起來了,以上的都用過,好熟悉的感覺,暖暖的。一見如故,歷歷在目,使用它們陪伴我度過童年的美好時光。一代人的記憶!現在的孩子物質太豐富了,以后長大怕是難有這種一代人共同的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