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前沿資訊

高級戰爭毀滅之日(GBA時代十大經典游戲帶您回味)

導讀高級戰爭毀滅之日文章列表:1、GBA時代十大經典游戲帶您回味2、走吧毀滅世界去,清算之日即將到來,戰艦世界美系巡洋艦全線加強3、索爾仁尼琴演說詞: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

高級戰爭毀滅之日文章列表:

高級戰爭毀滅之日(GBA時代十大經典游戲帶您回味)

GBA時代十大經典游戲帶您回味

大家好,我是7k電玩堂7仔,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經典游戲掌機GBA游戲!!!!

近日經典游戲掌機GBA在日本迎來了發售20周年紀念日,這款掌機誕生過無數高質量的經典作品,今天我們將回顧并梳理該掌機那些無法令人忘懷的經典作品,并從中精選出了史上最棒的十款GBA游戲。

1.《馬里奧與路基吉RPG》

2003年發售的《馬里奧與路易基》可以認為是《紙片馬里奧(Paper Mario)》和《超級馬里奧RPG(Super Mario RPG)》兩大RPG系列的續作。在系列的4款作品中,初代可以認為具有永恒的幽默感和創新性,再搭配有趣的RPG模式,因此它仍是該系列最棒的一部作品。好在如果玩家們錯過了這款游戲,現在仍然可以在Wii U的模擬器上玩到。

2.《黃金太陽》

《黃金太陽》有著優秀的品質和華麗的美感,向早期SFC最棒的RPG游戲們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它憑借了不起的畫面和豐富的內容,成為了GBA最令人難忘的RPG游戲之一。平面卷軸迷宮,缺乏視覺效果、抽象化的文字描述戰斗,再加上奇葩得幾乎看不懂的中文翻譯,這是GBC乃至GBA時代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黃金太陽》系列,就是GBA游戲里的一個異類。

GBA這款掌上游戲機,正式發行于2001年3月21日,而《黃金太陽》系列第一代《黃金太陽:開啟的封印》于同年8月1日發行,毫無疑問是GBA時代的“首發游戲”。

這款GBA時代的首發游戲,首先就在自己的畫面質量上,告訴那些剛從GBC時代走出來的玩家,什么是視覺享受。當玩家角色靠近地圖里的小鳥時,它們甚至是會飛走的,這在卡帶容量十分有限的GBA時代里,是一個讓玩家相們當驚喜的小細節。

但更關鍵是,這款RPG解謎游戲為玩家帶來了真正的“解謎”體驗。我們不妨從系列第二作的《黃金太陽2:失落的時代》,這款是全球銷量超過350萬的“最好的掌機游戲”。

3.《銀河戰士:零點任務》

《零點任務》是原版《銀河戰士》的加強重制版。它不僅在原版基礎上增加了美麗的色調,還增添了新的元素、小boss和新的領域,因此是一款不平凡的重置游戲。況且游戲的原作就是一款經典作品,本作在當時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成功吸引了新一代玩家,讓他們能體驗有史以來最棒的游戲之一。

4.《火焰紋章》

《火焰紋章》在北美的發行史令人費:GBA上的本作是系列首部在北美發行的GBA游戲,卻已是系列歷史上的第七代游戲。如今,本作依然在北美地區享有和《火焰紋章:覺醒》、《火焰紋章:命運》兩款游戲同樣的良好聲譽。獨特的角色永久死亡機制讓它的策略性更加突出,盡管如此,它還是玩家體驗該系列最佳的入門游戲,也是最有趣的策略游戲之一。游戲給新手的印象,一是武器有使用次數,二是死了人不能復活。剛開始的游玩什么都不懂,死人無所謂,也不追求二周目,只求通關。還特別喜歡用重甲,感覺很耐揍,只能混低難度。后來才知道劍圣的變態,攻擊那叫一個華麗。玩到《烈火之劍》,劇情漸漸吸引,會注意每個人的對話和發展走向。后來看過攻略,才知道系統之復雜(各種計算公式),包括支援也是之前聞所未聞。到圣魔光石,開始追求完美通關,人物的各種練法,也養成了細節的強迫癥,只要有一點點不滿意就讀檔從來。

5.《塞爾達傳說:縮小帽》

《縮小帽》是《塞爾達》衍生系列《四支劍》的第三部作品,是一款令人愉悅的冒險游戲,也是《塞爾達》系列中最佳的掌機游戲,能與《時空之章》和《大地之章》一較高下。它繼承了《風之杖》多彩色調,簡化了游戲機制,是一款適合休閑娛樂的好作品。作為gba平臺上一款原創塞爾達作品,《塞爾達傳說縮小帽/神奇的帽子》以其清新的畫風、童話般夢幻的劇情和不錯的迷宮設定使這款作品在gba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游戲也成為了許多玩家最喜愛的塞爾達作品之一。

6.《最終幻想戰略版Advance》

《最終幻想戰略版》是PS1上最具有閃光點的作品之一,而它的GBA版本也非常引人入勝。在游戲中,四個孩子探索名為伊瓦莉斯的夢幻世界。與前作一樣,GBA版的《最終幻想:戰略版》是一款具有挑戰性的游戲,不謹慎的玩家會頻頻失敗。

FFTadvance的故事講述了主角和幾個小伙伴在閱讀了一本古老的魔法書之后穿越到了最終幻想的世界,展開了一段奇妙的冒險。本作中FF系列最經典的召喚獸系統將再次登場,火之伊弗利特、冰之希瓦、雷之拉穆等高人氣的召喚獸將逐一現身,讓玩家再次感受強大召喚獸帶來的震撼。

同時本作的職業系統也十分豐富,游戲一開始時只有3個職業可供選擇使用,但隨著故事發展將可不斷獲得新的職業,同時能入手裝備的道具能力也會不斷增加。當玩家的職業技能等級練到Master大師級時,就可以再轉職成更上級的職業。但有些職業玩家必須特定種族才能取得,像召喚士就必須要在Viera族的角色才能轉職。另外游戲還公布了幾個玩家熟悉的特殊職業,分別包括能同時使用魔法與劍的“魔法騎士(Mystic Knight)”、能在戰斗中使用各種道具的“煉金術士(Atelier)”、能使用強力攻擊的黑魔法展開戰斗的“黑魔道士(Black Mage)”、能夠使用召喚魔法的“召喚士(Summoner)”以及能夠利用附近的地形配合自然之力展開攻擊的“風水士(Geomancer)”還有“小丑(Juggler)”、“時魔道士(Time Mage)”、“圣騎士(Paladin)”、“商人(Vendor)”、“劍士(Fencer)”、“戰士(Fighter)”、“刺客(Assassin)”、“弓箭手(Archer)”、“修道士(Monk)”、“主教(Bishop)”、“白魔道士(White Mage)”等,讓玩家可以依照情況轉職,訓練出擁有自己專屬能力的獨特角色。

7.《口袋妖怪 紅寶石/藍寶石》

在《口袋妖怪 金/銀(Pokémon Gold and Silver)》中,任天堂非常機智地以前作為基礎打造了一款《口袋妖怪》續作,但這種招數很難反復使用。《紅寶石/藍寶石》接下了為系列創新的重任,游戲增加了雙人戰斗以及可供玩家追捕和可收集的135只新的口袋妖怪,最終使它穩坐GBA最暢銷游戲的寶座。口袋妖怪紅寶石386是以角色扮演(RPG)為主,輔以戰略和動作游戲。在這次《口袋妖怪》中,除了有新的神奇寶貝登場之外,另外兩個版本中登場的神秘組織敵人也都不一樣。雖然在兩個版本中準備有同樣內容的劇情故事,但各場景的角色、對白都可以各自替換。而且游戲一開始時玩家還可以自由選擇主角的性別,依玩家性別不同,另一個性別主角也會以游戲中幫助主角的博士小孩身份登場,并向主角進行口袋妖怪的挑戰。玩家必須打敗他才能拿到會自動記錄游戲資料的妖怪圖鑒與捕捉妖怪的捕捉球。 另外玩家也可以藉由對戰線與朋友交換彼此的口袋妖怪或是進行最多四人同時參加的雙人對戰或多人對戰,讓玩家與朋友一起享受《口袋妖怪》的可愛魅力。

8.《惡魔城:曉月的圓舞曲》

經典的《惡魔城》系列贏得掌機玩家的喜愛,正是憑借著《曉月的圓舞曲》緊湊的情節一舉奠定的基礎。該系列中大多數故事劇情都設定在過去,《曉月的圓舞曲》卻走了風險與回報并存的一招,將時間設定在近未來,讓人耳目一新。在《惡魔城》系列中,曉月圓舞曲中魂的設定是非常有意思的。玩家的所有技能都是在這些普通小兵身上得到的。一般說來,越是難得到的魂越好用。當然這也是不絕對的,因為每個人運氣不動,打出魂也是隨機的。說不一定你刷了幾個小時才打出來的魂,別人打了幾分鐘就出現了。

9.《銀河戰士:融合》

《融合》與《Prime》同時在北美發行,但被后者掩蓋了些許光芒,對于本作來說也許有些不夠公平。這款游戲有著精美的圖像,宏偉的聲效和緊湊的科幻故事,是《銀河戰士》2D系列作品中的最佳游戲。銀河戰士融合可謂是GBA動作游戲里極品中的極品,優秀的手感、爽快的動作性、豐富的解謎要素、深邃的地圖設計、絕妙的氣氛營造、緊密的劇情,讓人印象深刻的宿敵刻畫。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融合》都擁有極高的水準。游戲在當年一推出便獲得了眾多游戲評論家的贊譽,Metacritic平均分高達92%,更獲得了IGN等知名游戲媒體的年度最佳GBA游戲大獎。對于之前沒有接觸過《銀河戰士》的玩家來說,游戲一開始的難度可能有些高,但是一旦你適應了游戲的節奏,你便會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10.《高級戰爭》

《高級戰爭》憑借有趣的戰略玩法引起了各地玩家的好評,難度高又令人上癮的戰略設計在良好的游戲引導下顯得非常平易近人,吸引了那些容易被復雜戰略游戲嚇倒的玩家。同時它還有著色彩明麗的圖像和滑稽的卡通風格,最終使它脫穎而出成為了GBA最佳游戲。高級戰爭(Advance Wars)由IS社(Intelligent Systems)開發制作,目前共有四部作品,高級戰爭(Advance Wars)(GBA),高級戰爭2黑洞的升起(Advance Wars 2 Black Hole Rising)(GBA),高級戰爭ds 雙重打擊(Advance Wars Daul Strike)(NDS)以及高級戰爭ds 毀滅之日(Advance Wars Days of Ruin)(NDS)。高級戰爭以其超高的戰略性而著稱,系統嚴謹卻又不復雜,可謂是掌機上SRPG中的精品。

好了今天的更新到這里咯,小7感謝大家的觀看,不忘留言點個贊咯。小7將繼續努力。為大家貢獻更多的游戲資訊。

走吧毀滅世界去,清算之日即將到來,戰艦世界美系巡洋艦全線加強

8102年了還不加強

美巡和日巡作為戰艦世界中的兩支“元老線”,一直從開服戰到現在,但隨著新鮮血液不斷輸入,她們的風光被漸漸壓了下去:防空船多了一條英巡線、點歌船更是多了好幾艘。即使后來美巡加入了雷達,但是蘇巡和英巡也有雷達,并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

不過日巡作為隱蔽優秀點火率高的巡洋倒是影響不大,但是隨著航母的不斷改動,美巡整體作為防空船的意義漸漸淡化,但是作為炮艇又比不上其他船,美巡地位越來越尷尬。

直接重做?

因此為了讓美巡重拾舊日的榮光,WG對美巡進行了大改動,不僅重調了艦船等級,而且將科技樹分為了輕巡和重巡兩條線。其中重巡線和現在科技樹相差無幾,輕巡線則幾乎都是新船,而且就目前的消息綜合來看,新船和新玩法絕對不會讓玩家失望。

不僅如此,許多老巡洋還得到了強大的buff,加強后的船下放低級房,戰斗將會變成怎樣的殘酷格局呢?

這太imba了

隨著WG的不斷測試,這些巡洋還在不斷地被加強。

克利夫蘭是6級輕巡洋艦,分線之后將升到輕巡線8級,同時將獲得25 mm船殼,隱蔽也會加強(怕了吧,升級加強隱蔽),主炮射速加強到6.5 s(DM射速5.5 s),而且基礎射程從13.3 km提高到14.2 km,升級射控之后將提高到15.7 km,這射程再起飛偵察機,畫面太美請自行想象。

彭薩克拉是7級重巡洋艦,分線之后變為重巡線6級,不僅保留了10根203主炮,型號還升級成為203mm/55 Mk14,HE初速提升至823 m/s ,AP初速提升至853 m/s,但是代價就是隱蔽又變回了燈塔,但還是不得不說這10根203注定要成為低級房的噩夢,我脆你也脆。

巴爾的摩是9級重巡洋艦,分線之后變為重巡線8級,主炮裝填時間變成10 s,比現在奧爾良還快2 s,而且船殼變成27 mm,這意味著380口徑主炮無法碾壓船頭,對152口徑HE彈的防護更有效,要知道目前版本只有希佩爾和歐根才有27 mm船殼的待遇。

敬請期待

以上就是美巡分線的前瞻,讓我們期待分線確定的那一天的到來吧。

這里有個神秘的Q群538775993,可以投稿、開黑、吐槽、聊騷等。哦對了,投稿選中了會有獎勵哦~一定要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哦,因為我們會不定期舉辦抽獎活動呢~

索爾仁尼琴演說詞: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美文/散文/隨筆/詩歌/經典短篇/哲理故事/語錄常讀,涵養心性,變化氣質。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二戰時期,索爾仁尼琴曾經是一名紅軍戰士,在給同學的一封私人信件里,他表達了對斯大林的不滿,并因此被逮捕,從此失去自由,后流亡美國。

索爾仁尼琴說過:“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1970年,索爾仁尼琴因無法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文學獎,對外發表了演說詞。

正如那個困惑的野蠻人揀起了——大洋中的一塊奇怪的廢棄物?——沙漠中的某件出土物——或者從天上掉下來的某個無名的物件?——它有著復雜的曲線,一開始單調地閃著光,然后又刺射出明亮的光。他在手中把玩著它,把它翻轉過來,試圖發現如何處置它,試圖在自己的把握中發現某種世俗的功能,卻從未夢想到它會有更高的功能。

我們也是這般狀況,手里拿著藝術,自信地以為我們自己是藝術的主人;我們大膽地指揮著它,更新它,改造它并顯示它;我們出售它以掙錢,用它取悅當權者;時而用它來消遣——徑直到唱流行歌曲的地方和夜總會,時而又為了轉瞬即逝的政治需要和狹隘的社會目的而抓住最近的武器,不管那是軟木塞還是短棍棒。但藝術并不因我們的所作所為而被褻瀆,它也并未因此而偏離開自己的天性,而是在每一個場合、在每一次應用中它都把其秘密的內心的光的一部分給了我們。但是我們能理解那道光的全部嗎?誰敢說他已經為藝術下了定義,已列舉了它的所有的方面?或許曾幾何時有個人已理解了并且告訴了我們,但我們卻不能長期滿足于此;我們傾聽著,忽略著,當場立即把它擲了出去,一如既往匆匆地把甚至最優秀的也交換出去——但愿是為了換得某種新的東西!而當我們再次被告知那個古老的真理時,我們甚至將不記得曾經擁有過它。

有一位藝術家把自己看做一個獨立的精神世界的創造者;他把這樣一個任務扛在肩上,那就是創造這個世界,讓它居住蕓蕓眾生并為它承擔包容一切的責任;但他卻在這個世界的下面崩潰了,因為一個凡人的天才是沒有能力承擔這樣一個負擔的。這完全就像普通人一樣,他宣稱自己是存在的中心,但卻沒有成功地創造出一個達到了平衡的精神體系。而且如果不幸壓倒了他的話,那他就責備世界的時間久遠的不和諧,責備今天的斷裂的靈魂的復雜,或者責備公眾的愚蠢。

另外一位藝術家看出天上有另外一種權力,于是樂得在上帝的天國的下面做一名謙恭的學徒;然而,那被寫出的或被繪出的他對一切的責任,他對感知到他的工作的人們的責任,卻比以往更為苛求。但是,作為回報,創造出這個世界的卻并不是他,也不是他指導著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其基礎來說是沒有什么不確定之處的;這位藝家只須比其他人更加敏銳地意識到世界的和諧,意識到人類對世界所做的貢獻的美和丑,并把這一點敏銳地傳播給他的同胞。而當不幸的時候,即使是在存在的最深處——陷于窮困、入獄、患病——他的穩定的和諧感也從未拋棄他。

但是藝術的一切非理性、它的令人目眩的特色、它的不可預知的發現、它對人的毀壞性的影響——它們充溢著魔力,不會被這位藝術家對世界二

有一天,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出了這句費解的話:“美將拯救世界。”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陳述?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認為這只不過是話語而已。這怎么會可能呢?在嗜血成性的歷史中美又何曾拯救過何人免于難呢?使人高尚了,使人精神振奮了,是的——但它又拯救過誰呢?

然而,在美的本質之中卻有某種獨特之處,那是在藝術的地位中的一種獨特之處;即一件真正的藝術作品的說服力完全是無可辯駁的,它甚至迫使一顆反抗的心投降。要想在既是錯誤又是謊言的基礎上寫出一篇外表上流暢典雅的政治演講、或寫出一篇剛愎自用的文章,或勾勒出一套社會計劃,或創造出一個哲學體系,這都是可能的。但被隱藏的事物,被歪曲的事物,卻不會立即變得顯而易見。

然后一篇矛盾的演講、文章、計劃,一種立場不同的哲學又為了進行反抗而聚集在一起——并且完全同樣典雅流暢,并且再次產生效果。這種事物之所以既被人相信又被人懷疑,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重述不能觸及靈魂的事物是徒勞的。

但是藝術作品卻在自身之內擁有著自身的證明:被設計出來或者被濫用的概念并不能忍受被用形象刻畫出來,它們都轟然落下了,顯出蒼白的病色,不能令任何人信服。但是那些將真理挖掘了出來并且把真理當作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力量呈現給我們的藝術作品——它們控制著我們,迫使我們屈服,而且似乎從未有人要反駁它們,甚至在未來的時代也似乎無人要反駁它們。

因而也許真、善、美的那個古老的三位一體并不純粹是我們在我們的自信的、實利主義的青年時代所以為的一種空虛的、褪了色的公式嗎?倘若如學者們所堅持的那樣,這三棵樹的樹梢聚合在一起,但是真和善的過于顯眼的、過于筆直的樹干又被壓壞,被砍掉,不被允許穿過去--那么也許那怪誕的、不可預言的、意外的美的樹干將會穿過去并高飛到那個相同的地方本身,并同時完成這所有三者的工作嗎?

如此看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話“美將拯救世界”就不是漫不經心之語,而是一個預言嗎?畢竟,一位具有怪誕的啟發的人,他被允許多人看。

而且如此看來,藝術、文學果真能夠幫助今天的世界嗎?我在多年之后終于多少看透了這個問題,今天我想在這兒呈現給諸位的,就是這個小小的見解。

這個講臺遠非是提供給每一個作家的,而且被提供的作家一生也只有一次,為了登上這個宣講諾貝爾獎獲獎演說的講臺,我并不是登了三四級臨時性的臺階,而是幾百級臺階,甚至是幾千級臺階;這些是不屈的、險峻的、凍結的臺階,從我注定要從那兒幸存的黑暗與寒冷之中延伸了出來,而其他人--也許比我更有天賦,更堅強--卻死去了。我本人在中央勞改營的群島里只遇見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這勞改營被打碎成零零碎碎的大量島嶼;在秘密尾隨和懷疑的重負之下,我并沒有和他們所有的人說話,有一些人我只是聽說過,別的我只是瞎猜而已。那些已經享有文名的落入那個深淵的人起碼還被人所知,但又有多少人從未被認出過,從未在公開場合被提及過一次?而且實際上沒有人曾設法返回。一整個民族文學留存在那兒,湮沒無聞,不僅沒有墳墓,而且甚至沒有貼身衣褲,赤裸著,腳趾上貼著號碼。俄國文學沒有一刻停止過,但是在外界看來卻似乎是一片荒原!在一片和平的森林能夠長成的地方,經過一陣砍伐之后,卻仍有兩三棵僥幸生存的樹。

我今天站在這兒,伴隨著倒下的人的陰影,低下頭好讓以前的其他合格者在我前頭通過來到這個地方,當我站在這兒,我又怎能推測他們想說的話并把這些話表達出來呢?

這個義務長期壓在我們的身上,我們懂得這個義務。用符拉基米爾.索洛耶夫的話來說:

甚至鎖著鎖鏈我們自己也必須完成眾神為我什計劃好的循環。

頻繁地,在勞改營的痛苦的激動中,站在囚徒的縱隊里,當時一連串的燈籠刺破了陰暗的晚霜,這時在我們的心中就涌起我們想朝整個世界呼喊出的話語,倘若整個世界能聽到我們當中的一個人的話。然后似乎是非常清楚的:我們的飛黃騰達的大使會說些什么世界又會怎樣用自己的評論來立即作出反應。我們的地平線十分醒目地既擁抱著物質事物,又擁抱著精神的運動,而且在這個不可分割的世界上并沒有看到不平衡。這些思想并非來自書本,也不是為了表達清楚而從國外引入。它們是在與現在已經死去的人們交談中形成的,那是在囚室里和篝火旁,它們受到那種生活的考驗,它們從那種存在中生長出來。

當外部壓力終于稍微小了一些時,我的和我們的地平線變得開闊了,而且盡管是通過一個微小的縫隙,我們卻也逐漸看見并知道了那“整個世界”。令我們吃驚的是,這整個世界與我們所預期的、所希望的根本不同;這就是說,并不是一個“不是靠那個”而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個“不”引向“那兒”的世界,并不是一個這樣的一世界,它看見一個泥濘的沼澤就會驚呼;“一個多么可愛的小臟水潭啊!”看見具體的領帶就會驚呼:“一條多么精美的項圈啊!”相反卻是一個這樣的世界,一些人流著傷心的淚水,而另一些人則隨著輕松愉快的音樂喜劇翩翩起舞。

這怎么會發生呢?為什么會有這個裂開的隔閡呢?難道是我們感覺遲鈍?難道是世界感覺遲鈍?或者是由于語言的不同所致?為什么人們不能夠聽清彼此說的每一句清清楚楚的話?詞語再也不像水那樣發出聲響奔流著--沒有情趣、色彩、味道,沒有痕跡。

隨著我逐漸理解了這一點,也在多年的期間一再改變了我的潛在的演講的結構、內容和風格。也就是我今天所作的演講。

而且這個演講與在嚴寒的勞改營的夜晚里所構思的最初的計劃初也沒有什么共同之處。

自太古以來人就是被這樣制造出來的,使得他對世界的只要不是在催眠狀態下被灌輸送去的看法、他的動機和價值標準、他的行動和目的都為他的個人的和群體的生活經歷所決定。俄國有句諺語,“別相信你兄弟說的話,要相信你自己的斜眼”,而這就是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以及人在世界里的行為的最可靠的基礎。在我們的世界伸展在神秘和荒涼之中的漫長時代里,在它受到普通的傳播線路侵犯以前,在它被改造成一個單獨的、痙攣地跳動著的腫塊以前--人們在他們的有限的領域之內,在他們的社區之內,在他們的社會之內,最后又在他們的國土上,依靠經驗治理著而無災禍發生。在那個時候,單獨的個人有可能感知并接受一種普通的價值標準:有可能將被認為是正常的事物和難以置信的事物區分開來;有可能將殘酷的事物和位于邪惡的邊界之外的事物區分開來;有可能將誠實的事物和欺騙的事物區分開來。盡管散居各地的人民過著迥然不同的生活而且他們的社會價值往往驚人地不一致,正如他們的度量衡體系不一致一樣,但這些不一致仍然只是令偶爾前來的旅行者吃驚,在雜志上以奇聞的名義報道著,對尚未成為一體的人類并不構成威脅。

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不知不覺地,突然地,人類變成了一體--滿懷希望地成為一體而且又是危險地成為一體--結果它的一個部分的震動和激動就幾乎被同時傳遞到其他的部分,有時任何一種免疫性都欠缺。人類變成了一體,但又不是像社區甚至國家本來那樣固定不變地變成一體的;不是經過多年的相互經驗團結起來,既不是通過擁有一只單獨的眼睛,那是只被親切稱之的“斜眼”,也不是通過一種共同的民族語言,而是通過國際廣播和印刷越過一切障礙變成了一體。大量事件雪崩似地降臨在我們身上一分鐘以后半個世界就聽見它們的崩濺聲。但是按照世界的陌生地區的法律衡量這些事件并估價這些事件時所依賴的尺度,這卻并未通過聲波和在報紙的欄目中被傳播出來,而且也不能夠這樣傳播出來。這是因為,這些尺度是在單獨的國家和社會里在年代過于久遠的過于特殊的情況下獲得了成熟并被吸收的,它們不能在半空中被交換。在世界各地,人們把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價值應用在事件上,他們固執地、自信地、只是按照自己的價值標準來進行判斷,而從未按照任何其他的價值標準來進行判斷。

如果說世界上并沒有許多這樣迥然不同的價值標準,那么起碼也有幾種這樣迥然不同的價值標準。一種價值標準是為了估價就近的事件,而另一種是為了估價遠方的事件,蒼老的社會擁有一種價值標準,而年輕的社會又擁有另一種,不成功的人民是一種價植標準,而成功的人民又是另一種。這些背道而馳的價值標準不和諧地尖叫著,令我們目眩惶惑,因而倘若我們避開所有其他的價值也就不會痛苦,那就好像避開瘋狂一般,好像避開錯覺一般,而且我們按照我們自己的本國的價值自信地判斷著整個世界。我們之所以不把那事實上更大的、更痛苦而又更難以忍受的災難看做更大的、更痛苦而又更難以忍受的災難,而是把那最靠近我們的災難誤認為那更大的、更痛苦而又更難以忍受的災難,其原因也就在于此。凡是離開更遠的事物,凡是今時今刻并不威脅著要侵入我們的門口的事物--盡管它發出呻吟,發出壓抑的呼喊,生命由此毀滅,即使由此帶來幾百萬犧牲者--我們都認為,總的看來都是完全可以忍受的,在可以容忍之列。

不太久以前,在世界的一個地方,在與古羅馬人的迫害相比毫不遜色的迫害之下,成千上萬的緘默的基督教徒為了對上帝的信仰而獻出了他們的生命。在另外一個半球有某個瘋子(而且無疑他并非孤身一人),他急速穿過大洋把我們從宗教解救出來--而且刀劍徑直刺入祭司長!他按照他本人的價值標準對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進行推測。

一件事物從遠處看,按照一種價值標準,似乎是令人艷羨的、欣欣向榮的自由,可是如果在就近看,并且按照其他的價值標準,就令人感到是那種要把汽車掀翻的令人狂怒的壓抑。一件事物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可能代表著一個難以置信的繁榮之夢,可是在另外一個地方,卻具有需要立即用**對其作出反應的瘋狂剝削的那種使人激怒的效果。自然災難有不同的價值標準:一場殃及二十萬條生命的水災似乎不如我們當地的一個事故那么嚴重。個人受到的侮辱有不同的價值標準:有時甚至一個反諷的微笑或者一個打發人走的姿式就是令人丟臉的,而在其他的時刻殘酷的拷打也被當作一個不幸的玩笑而被原諒了。懲罰和邪惡有不同的價值標準:按照一種價值標準,被捕一個月、被放逐到鄉村,或者人呆在里面吃白面包卷喝牛奶的隔離室,都打碎了人的想像并用憤怒充塞著報紙上的欄目,而按照另一種價值標準,判決二十五年刑期,四壁寒冰覆蓋而里面的囚徒又被剝得只剩內衣褲的隔離室,為神智健全的人設的瘋人院,以及無數的非理智的人,他們由于某種原因老是逃跑,又在邊境遭到射擊--所有這一切卻又是司空見慣并為人們所認可。而涉及到世界的那個外國的部分時頭腦又是尤其平靜,我們對那個部分實際上是一無所知,我們從那兒甚至得不到有關事件的消息,而只有幾位記者的瑣碎的、過時的猜測。

然而我們卻不能因為這種兩重性,因為對另外一個人的深沉的悲哀,對這種驚得發呆的不理解而責備人的看法,要知道人就是這樣組成的。但是對被壓縮成一個單一的腫塊的整個人類來說,這樣的相互不理解卻顯示出迫在眉睫的猛烈毀滅的威脅。面臨著六個、四個或者甚至兩個價值標準,一個世界、一個人類是不能夠存在的:我們將被節奏的這種不一致、被顫動的這種不一致扯開。

一個有兩顆心臟的人并不是為這個世界而存在的,我們也將不能夠在一個地球上肩并肩地生活著。

但是誰又將協調這些價值標準呢,而且又將怎樣使這些價值標準達到協調呢?誰將為人類創造一個闡釋系統,它又是既適用于善行又適用于惡行,既適用于不可忍受的事物又適用于可以忍受的事物呢?這些善行和惡行,不可忍受的事物和可以忍受的事物在今天是有區別的了。誰將向人類說清楚何為真正令人憂郁、無法容忍之事,何為僅僅局部地擦傷皮膚之事?誰將把憤怒引向那最可怕的事物而不是那更近的事物?誰會成功地把這樣一種理解轉移到在他本人的經歷的界限之外的地方?誰會成功地讓一個心胸狹隘、固執的人強烈地感受到其他人的遙遠的歡樂和悲哀,感受到對他本人所從來體驗到的種種方面或者蒙蔽的一種理解呢?宣傳、壓抑、科學證明--這一切都是無用的。但是幸而在我們的世界里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手段!這個手段就是藝術,這個手段就是文學。

它們能夠創造奇跡:它們能夠戰勝人的那種有害的特征,那就是只從個人的經驗中進行學習,結果別人的經驗徒勞地從他身邊經過。當人在地球上度過他的短暫一生的時候,藝術就把一個陌生的終生的經歷的全部分量,連同它的一切負擔、色彩、其生命的力量,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了;它在肉體上再次創造出一個未知的經歷,并允許我們擁有它,把它當作我們自己的東西。

而且不止如此,遠遠不止如此。隨著相當于數世紀之久的時間的逝去,不論是國家還是整個大洲都在重復著相互的錯誤。這樣一來,人們就會以為這是多么明顯啊!但并非如此,某些國家已經經歷過、考慮過并且摒棄了的東西,卻突然被別的國家發現是剛到的新聞。這兒又是如此,我們自己從未經歷過的一種經驗的唯一替代物就是藝術,就是文學。藝術和文學擁有一種奇妙的才能:它們能夠超出語言、習慣、社會結構的區別而將一整個民族的生活傳達給另一個民族。它們能夠向一個沒有經驗的民族傳達一種持續許多個十年的嚴苛的民族磨練,甚至能夠使一整個民族免于走著一條不必要的,或者錯誤的,或者甚至是災難的歷程,從而使人類歷史少走彎路。

我今天從諾貝爾的講壇上急迫地向你們提醒的,就是藝術的這種偉大而又崇高的性質。

而且文學又朝著另一個無價的方向傳達著無可辯駁的、濃縮的經驗,亦即一代代地傳下去。這樣它就變成了民族的活的記憶,這樣它就在自身之內保存著并且點燃了她的已經度過的歷史之火,而保存和點燃這歷史之火所采用的形式又免遭畸形和低毀。文學就是以這種方式,和語言一起保護著民族的靈魂。

(近來有一種時髦的說法,即應該消除各民族之間的差別,不同的民族應該在當代文明的熔化爐里消失。我不同意這種看法,但對它的討論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這兒作如下說法是恰當的,即民族的消失,就如同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樣,有著一個人格一張臉一樣,會同樣使我們貧瘠。民族是人類的財富,是人類的集體的人格,最無足輕重的民族也有著其特殊的色彩,并在自身之內擁有著神的意圖的一個特殊的方面。)

但一個民族的文學如果受到權力的干涉而被擾亂,那就是太不幸了,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印刷品的自由”的侵犯,而且也是民族心靈的關閉,是將民族的記憶擊成碎片。這個民族就不再注意其自身了,它已被剝奪了其精神上的團結,而且盡管據說有一種共同的語言,可是同胞們卻突然不再互相理解了。一代又一代的緘默不語的人變老了,死去了,可從來連自己都沒有談論過,也不互相交談,不對后人交談。當像阿赫瑪托娃和贊加亭——他們終生都處于活埋狀態——這樣的人注定一直到死都要在緘默中進行創作,而又從未聽到對他們的作品的反響,那么這就不僅僅是他們的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民族的一種悲哀,是整個民族的一種危險。除此之外,在某些情況中一當由于這樣的緘默而使得整個歷史不再被人從整體上予以理解時——它就是整個人類的一種危險。

在各個不同的時刻,在各個不同的國家里,人們曾進行了熱烈的、憤怒的和微妙的爭論,爭論的問題就是,藝術和藝術家是否應自由地為自己而生活,或者應總是注意到他們對社會的責任并且不帶偏見地為社會服務。對我來說,這并沒有什么左右為難之處,但我將避免再次引起這一系列的爭論。有關這個問題的一個最令人贊嘆的講話實際上就是阿爾貝.加謬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我樂于贊同他的結論。確實,俄國文學在幾十年的期間展現了一種傾向,那就是不太沉溺于對自身的沉思默想,不是太輕浮地焦躁不安。我并不恥于竭盡所能使這個傳統再繼續下去。俄國文學長期以來對下述概念并不陌生,即一個作家在他的社會之內是能做許多事情的,而且這樣做也是他的責任。

我們不可侵犯藝術家只是表現他自己的經歷和內省而不顧及外部世界所發生的一切的權利。我們不可要求藝術家允許我們侵犯他的這個權利,而是--責備他,乞求他,敦促他,誘惑他允許我們侵犯他的這個權利。畢竟,他的才能只是有幾分是他本人發展起來的,大部分則是在出生時像一件成品一樣炸進他身上的,而這個才能的天賦又將責任強加在他的自由意志上。我們可以假定藝術家并沒有受惠于任何人;然而看到下述狀況卻是痛苦的,即當他隱退進他的自我制造的世界里或者他的主觀怪想的空間時,他就有可能將真實的世界拱手交到貪財的人的手中,如果不是交到卑劣的人、不是交到瘋狂的人的手中的話。

我們的二十世紀已證明比先前的若干世紀更為殘酷,而本世紀的頭五十年并沒有將其所有的恐怖抹掉。我們的世界被貪婪、嫉妒、缺乏控制、相互的敵意等這些同樣古老的穴居時代的情感撕得四分五裂,而這些情感又順便揀起了諸如階級斗爭、種族沖突、群眾的斗爭、工會的爭端之類體面的假名。原始時代的那種拒不接受妥協已被變成了一種理論原則,并被認為是正統的美德。它需要幾百萬人在無休止的內戰中作出犧牲,它朝我們的靈魂鼓吹,像不變的、普遍的善良與正義的概念這類事物是不存在的,而且這類概念完全是起伏不定的、變化無常的。因而這個規則也就應運而生--總是做對你的一方最有利的事情。任何專業組織一見到有將一個部分折斷的方便機會,即使這個機會是不勞而獲的;即使這個機會是多余的,那它也就當即把它折斷,而不管整個社會是否會倒塌下來。從外部來看,西方社會的巨大動蕩不安正在達到這種程度,再超越一步這個系統就要不那么穩定,就要崩潰。暴力愈來愈不為若干世紀的守法行為所強加上的限制所困擾,而是正在厚顏無恥地和勝利地闊步跨過整個世界,可又對歷史多次顯示并證明它什么也生產不出來這一點不感興趣。

除此之外,廣泛獲得勝利的不僅僅是那赤裸裸的暴力,而且還有暴力的得意洋洋的借口。世界正在被那厚顏無恥的信念淹沒,那信念就是:權力無所不能,正義一無所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魔鬼--顯然是上個世紀的一種局部地區的夢質的想像物--正在我們的眼皮底下爬過整個世界,騷擾著它們當時所不可能夢想到的國家,而且正在通過近年來的劫機、綁架、爆炸和縱火來宣告它們要震撼并毀滅文明的決心!而且它們可能會獲得完全的成功。年輕人除了性經驗之外尚無別的經驗,尚未經歷過多年的個人的苦難和個人的理解,他們在這樣一個成長的時代里正在興高采烈地重復著我們十九世紀的墮落的俄國錯誤,而又誤以為他們是在發現某種新的東西。他們膚淺地缺乏對人類的古老的實質的理解,用沒有經驗的心臟的天真的自信呼喊著:讓我們趕走那些殘酷的、貪婪的壓迫者,亦即政府,而新的政府(我們!)在把手榴彈和來復槍放在一邊之后,就將會是公正的,通情達理的。遠非如此!……但是那些年齡大的并通情達理的人,那些能夠反對這些年輕人的人--他們中有許多人卻并不敢反對,他們甚至拍馬奉承,只要不顯得“保守”就行。這是另一個十九世紀的俄國現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將它稱之為對進步的古怪警句的奴性。

慕尼黑的幽靈決非已退卻到過去,它并非僅是個短暫的插曲。我甚至斗膽說,慕尼黑的幽靈在二十世紀無處不在。面對著一種突然復活的無恥暴行的猛烈進攻,膽怯的文明除了讓步的微笑之外,并沒有找到什么可用來進行反抗。慕尼黑的幽靈是獲得成功的人的意志上的疾病,它是那些沉溺于不惜以任何代價渴望得到的興隆、渴望得到作為塵世存在的主要目的的物質福利的人的日常狀態。這樣的人--而且在今天的世界里為數甚多--選擇了被動和退卻,只是為了使他們已過慣了的生活得以更長一點兒茍延殘喘,只是為了不邁過今天的艱苦的門檻--而到了明天,你就會看到,一切都會安然無恙。(但是永遠不會安然無恙的!怯懦的代價只能是邪惡,我們只有在敢于作出犧牲時才將獲得勇氣和勝利。)

此外,我們又由于下述事實而受著毀滅的威脅,那就是這個在物質上被壓縮的、被扭傷的世界不被允許在精神上融合在一起,知識和同情的分子不被允許從這一半跳到那一半。這就呈現出一種未受遏止的危險:在這個行星上各部分之間的信息的壓抑。當代科學知道,信息的壓抑導致熵和完全的毀滅。信息的壓抑使得國際的簽名和協議成為虛幻,在一個被捂住的區域之內不費任何代價就可再次闡述任何協議,甚至更為簡單--把它忘掉,就好像它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一般(奧威爾對這一點有最高超的理解)。被捂住的區域就好像不是在地球上的居民居住著似的,而是好像由來自火星的一個遠征隊所居住;那兒的人民對地球其他地方沒有一點理解力上的了解,他們抱著他們是作為“解放者”而來的神圣的信念隨時準備去把地球的其他地方踐踏在腳下。

二十五年以前,抱著人類的偉大希望,聯合國組織誕生了。可嘆的是,在一個不道德的世界里,這個組織也變得不道德了。它不是一個聯合國組織,而是一個所有的政府平起平坐的聯合政府組織;在那些政府當中,有些是自由選舉的,有些是用暴力強加上的,有些是用武器奪取的。聯合國組織依賴著大多數成員的唯利是圖的癖好,戒備地保衛著某些國家的自由而忽略其他國家的自由。由于有一種恭順的表決,致使它拒絕對個人的呼吁進行調查,所謂個人的呼吁系指謙卑的、單獨的平民百姓的呻吟、尖叫和懇求--而這對這樣一個偉大的組織來說是不足掛齒的。

似乎當代世界的外貌主要掌握在科學家的手里,因為全人類的技術步伐系由他們所決定。似乎世界的方向所應該信賴的恰恰是科學家的國際好意,而不是政治家的國際好意。而且既然那幾個少數人的榜樣表明倘若他們同心協力的話那就會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因而也就似乎愈加是如此了。但是并非如此。科學家們并沒有展現出做出過任何明顯的努力,以成為人類的一種重要的、獨立的積極力量。他們消磨了一個個完整的會議,而與其他人的苦難脫離關系。他們最好是安全地呆在科學的領域之內。那種同樣的慕尼黑的幽靈已在他們的頭上將其使人衰弱的翅膀張開。

當世界處于可能毀滅的邊緣,那么作家在這個殘忍的、有力的、分裂的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什么呢?盡管,我們與發射火箭毫不相干,我們甚至推不動載重最輕的手推車,我們受盡了那些只尊敬物質力量的人的冷嘲熱諷。我們也退卻,認為善良不可動搖,真理不可分割,卻又喪失信心,而只是將世界給予我們的辛酸作超然的觀摩,這難道不是自然而然的嗎?那種辛酸而又超然的觀摩就是:人類已腐敗得不可救藥,人已墮落了,為數不多的美麗而又高雅的人在他們當中生活是非常困難的。

但我們甚至不能依賴于這種逃避。凡是曾拿起過《圣經》的人就永遠也不能逃避它;作家并不是他的同胞和同時代人的超然的法官,而是在他的祖國里的或由他的同胞所做的一切邪惡行徑的同謀,如果他的祖國的坦克用鮮血淹沒了一個外國首都的柏油馬路,那么褐色的污點也就永遠摑在作家的臉上。如果在一個致命的夜晚他們把那個信任他人的朋友悶死在睡眠中,那么作家的手掌就帶有那條繩子上留下的傷痕。如果他的年輕的公民伙伴活潑地宣稱墮落比誠實的工作優越,如果他們沉溺于毒品或扣押人質之中而不能自拔,那么他們的臭氣也就與作家的呼吸混合在一起。

我們能輕率地宣稱我們對當前世界的創傷不負責任嗎?

然而,我由于意識到世界文學是由一個單獨的巨大心臟組成而感到快慰,這是種十分重要的意識,因為世界文學把我們的世界的焦慮和煩惱搞清楚了,盡管這些焦慮和煩惱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里被展現和被感知的方式不同。

除了年代久遠的民族文學之外,甚至在過去的時代也存在著有關世界文學的概念,它是環繞著民族文學的高峰的選集,是文學間的相互影響的總和。但又出現了時間上的一種間隔:讀者和作家只有在一段時間間隔之后才認識使用別的語言的作家,有時這個間隔持續數世紀之久,因而相互間的影響也延遲了,而民族文學的高峰的選集只顯現在后人的眼前,而不是顯現在同時代的人的眼前。

但是今天,在一個國家的作家和另一個國家的作家及讀者之間有著一種交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如果不是同時發生的話也是幾乎如此。我本人就有這種體驗。我的那些還沒有在我的祖國印行的書,令人可嘆,卻很快就找到了易起反應的、遍及全球的讀者,盡管譯文是匆忙的,并且往往是拙劣的。像亨利希.伯爾這樣的著名西方作家已對這些作品作了批評性的分析。在所有這些過去的歲月里,我的工作和自由還沒有安身立命之地,與地球引力法則相反,它們就好像懸掛在空中一般,好像懸掛在虛無之中--懸掛在一種富有同情心的公眾膜狀物的看不見的無言的繃緊狀態上;然后,我帶著感激的溫暖,而且也是完全出乎意料地得知,我得到了作家的國際兄弟之情的進一步的支持.在我五十歲的生日的時候,我吃驚地收到了來自西方著名的作家的祝賀。我所受到的一切壓力并沒有無人注意。在我被開除出作家協會的那些危險的幾周里,世界杰出作家所推進的防護墻保護了我,使我免遭更糟糕的迫害;而且挪威的作家和藝術家們在倘若我的被放逐付諸實施時好客地為我準備了容身之地。最后,甚至我的獲諾貝爾獎的提名也不是在我生活和寫作的國度里被提出的,而是由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再到后來,所有作家協會也表達了對我的支持。

這樣我就理解了并且感到,世界文學不再是一部抽象的作品選集,也不是文學史家們所杜撰的一種概括;更準確地講,它是某種公共的軀體和一種公共的精神,是一種反映了人類的成長著的團結的一種有生命力的、內心感受到的團結。國家的邊界仍然在變得深紅,那是被電網和噴發的機槍燒紅的;形形色色的內務部長們仍然認為文學也是在他們管轄范圍之內的“內部事物”;報紙的大字標題仍然醒目地排印著:“無權干涉我們的內政!”可是在我們的擁擠的地球上卻并沒有剩下任何內政!人類的唯一的拯救就在于每一個人都把每一件事都當成他自己的事,在于東方的人民生命攸關地關切著西方在想著什么,而西方的人民又生命攸關在關切著東方在發生著什么。文學是人類所擁有的最為敏感、最易起反應的工具之一,因而也就成為最早采納、吸收并且抓住對人類的增長的團結的這種感覺的工具之一。因而我充滿信心地轉向今天的世界文學——轉向成百上千位我從未見過本人而且可能永遠也見不到的朋友。

朋友們,如果我們畢竟還有價值的話,那就讓我們努力有所幫動吧!自太古以來,在你們的被不調和的政黨、運動、社會等級和團作所撕裂的國家里,是誰構成了那種團結的而不是分裂的力量呢?然本質上講那兒有著作家的位置:他們的民族語言的表達者——民族的主要凝固力,其人民所占據的土地本身的凝固力,尤其是其民族精神的凝固力。

盡管懷有偏見的人民和政黨被灌輸以種種思想和信仰,但我卻相信,在人類的這些煩惱的時刻里,世界文學有幫助人類的力量,有看清人類的真相的力量。世界文學有力量將濃縮了的經驗從一個國家傳送到另一個國家,這樣我們也就不再分裂和惶惑,不同的價值標準也就有可能得以取得一致,一個國家能正確而概括地學習另一個國家真正的歷史,而且好似它也有同樣經歷般似的,以這樣的承認和痛苦的意識的力量來學習,這樣一來它也就得以不再重復那些相同的殘酷的錯誤。也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這些做藝術家的也就將能夠在我們自身之內培育出一種擁抱整個世界的視野;當位于中央時我們就像任何其他人一樣觀察就近的事物,而當處于邊緣時我們將開始把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拉進來。而且我們將相互關聯,我們將觀察宏大的世界。如果不是作家的話,那又是要誰去作出判斷呢?這不僅僅是對他們的不成功的政府作出判斷(在某些國家這是掙得面包的最輕而易舉的方式,是任何一個不是懶漢的人的職業),而且也是對人民自身作出判斷,在人民的怯懦的謙卑或者自我滿足的軟弱之中對人民自身作出判斷。又要誰去對青年人的力不勝任的長跑沖刺作出判斷,對揮舞著大刀的年輕海盜作出判斷呢?

我們將被告知:針對公開的暴力的無情猛攻,文學又有可能做些什么呢?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暴力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的,而且它也不能夠孤零零地生存:它必然與虛假交織在一起。在它們之間有著最親密的、最深刻的自然結合。暴力在虛假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避難所,虛假在暴力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支持。凡是曾經把暴力當作他的方式來歡呼的人就必然無情地把虛假選作他的原則。暴力在出生時就公開行動,甚至驕傲地行動著。但一旦它變得強大,得到了牢固的確立,它就立即感受到它周圍的空氣的稀薄,而且倘若不自貶成一團謊言的濃霧又用甜言蜜語將這些謊言包裹起來的話,它就不能夠繼續存在。它并非總是公開使喉嚨窒息,也并不是必然使喉嚨窒息,更為經常的是,它只要求其臣民發誓忠于虛假,只要求其臣民在虛假上共謀。

而一個純樸而又勇敢的人所采取的簡單的一步就是不參與虛假,就是不支持虛假的行動!讓它進入世界,甚至讓它在世界上稱王稱霸--但是卻沒有得到我的幫助。但是作家和藝術家卻能夠做得更多:他們能夠戰勝虛假!在與虛假進行斗爭中,藝術過去總是取得勝利,而且現在也總是取得勝利!對每一個人來說這都是公開的,無可辯駁的!在這個世界上虛假能夠抵御許多東西,但就是不切實際能抵御藝術。

而且一旦虛假被驅散,那么赤裸裸的暴力就會立即顯露出它的一切丑惡--而暴力也就變得老朽,將會死亡。

我的朋友們,我之所以相信我們能夠在世界的白熱的時刻幫助世界,其原因也就在此。而這并不是靠著為不擁有武器制造借口,不是靠著使我們自己沉溺于一種輕浮的生活——而是靠的是參戰!

在俄語中有關真理的格言是被人們所深愛的,它們穩定地、有時又是引人注目地表達了那種并非微不足道的嚴酷的民族經驗:

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正因為如此,在這個想像的,亦即違反質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的怪念頭上,我既為我本人的行動也為我對整個世界的作家的呼吁找到了基礎。

來源: 《俄羅斯文藝》1998年第04期

中美之間會發生戰爭嗎?

網上有一種奇怪的論調,就是中美之間不會發生戰爭,就連頭條里的大v牛彈琴這樣資深的時政評論家也是這樣認為的,如下圖:

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甚至是危險的。原因闡述如下:

( 一 )

牛彈琴先生認為,美國連朝鮮和伊朗這樣的國家都不敢攻打,更何況是比這兩個國家強大得多的中國。實際上,美國不對這兩個國家發動戰爭,是因為戰爭的收益遠遠比不上戰爭的付出,也就是說,收益付出比太低,不合算,而不是美國沒有能力發動這樣的戰爭,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想明白。

當收益大于付出時,以美國那些政客們無恥的作風,他們一定會發動戰爭的,他們一定會從火中把那香噴噴的栗子取出來的,而罔顧正義、道德這些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用洗衣粉栽贓伊拉克

中國現在是越來越富裕,與美國的競爭也愈發激烈。當戰爭可以賴掉中國數萬億美元的債務、當戰爭可以收割中國,再賺上幾十萬億甚至幾百萬億美元的收益、當戰爭可以把中國踩在腳下,讓美國不再衰落,而重新俯瞰這個世界的時候,那么這場戰爭就一定會發生。當利益足夠大時,人民的生死,國家的苦難,那是什么東西? 美國的政客、資本家們通通會忘掉這些的。如果中國不是有核武器的震懾,可能戰爭早就爆發了。

( 二 )

有人認為,核大國之間不會發生戰爭,否則就是地球毀滅之日。這個觀點我也不敢茍同。

首先,中國承諾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國現在的常規武器力量還是大大強于中國的,或者再聯合日本、歐洲等(現在他們就聯合著對中國新疆進行制裁),對中國這個令人垂涎的肥羊發動戰爭,如果雙方只限于常規武器,那么中國落敗也是有可能的(雖然不愿意這樣設想)。那時中國就不得不吞下戰敗這個苦果子,墮入深淵,從而再無崛起之日。

歐盟就新疆問題制裁中國,進行內部投票,投票結果26:1

其次,如果發生了核戰爭,以中國目前有限的核力量,可以對美國產生多大的傷害?2017年,俄羅斯媒體發表文章稱,中國和美國在核力量方面差距太大,一旦爆發核戰,中國將非常危險,至多只能撐一個小時。美國的智庫蘭德公司也曾進行過中美之間發生核戰爭的兵棋推演,結論是中國只有極其有限的對美第二次核打擊的能力。我無從了解中國的核反擊能力,假如這是實際情況,那中國就真的危險了。在也許不遙遠的未來,如果,當美元霸權面臨崩潰時、或者當美國即將衰落成二流甚至三流國家時、亦或者美國因種種問題面臨國家解體時,它會不會鋌而走險發動核戰爭來挽救自己困頓的處境?這種風險是現實存在的。特別是當中國沒有第二次核反擊能力時,這危險就更加迫在眉睫了。2019年任美國家安全助理的查爾斯·庫伯曼就曾說過:美國應該以犧牲1500萬人為代價,發動下一場核戰爭并取得勝利。不要以為這是瘋話或是嘴炮,這清楚地表明:在美國人的意識里,只要利益足夠,核戰爭是一個可選項。

美國一直都在大力發展其核力量:

特朗普政府時期的2019財年,就有300億美元用于核計劃,相比奧巴馬政府2010年的該項支出70億美元,已經翻了幾番;同時,根據特朗普《核態勢評估》報告中顯示的核計劃,美國30年內要花費1.2萬億美元用于維護和升級核武庫,平均每年的開銷達400億美元。

美國今年新任總統拜登提議將2022財年的美國軍費支出上調為7530億美元,相較2021年度增加1.7%。同時,拜登還提議對美國的核武器進行現代化改造,以提升“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拜登聲稱此舉旨在應對“中國威脅”。

近年來,美國軍方的“有限核戰爭”的理論又重新抬頭,使用戰術核武器的門檻也在不斷地被降低。核戰爭,并非遙不可及。

美國F-16戰機投放B61-12智能核彈

新中國成立后,也多次受到美國核打擊的威脅:

抗美援朝時,面對中國人民志愿軍,美國在無法取得戰場優勢的情況下,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曾多次揚言要對中國核打擊。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一江山島,艾森豪威爾總統和杜勒斯先后發出了核威脅,說如果臺灣海峽發生戰爭,美國準備使用戰術核武器。

1958年,為了聲援中東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毛澤東下令炮擊金門,臺海危機一觸即發時,美參聯會曾計劃對中國實施有限的核打擊。

1963年美方覺得中國快要研制成功核武器時,提出要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還有最近的2017年,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表示,如果總統特朗普下令向中國發動核攻擊的話,他將會執行特朗普的命令。

( 三 )

中國愛好和平,但避免不了強加于己身的戰爭。去年,胡錫進先生提出要造1000枚以上的核彈,我是大力贊同的。網上那些反駁的人,真是鼠目寸光,害民誤國。

有些人幻想著用常規戰爭的方式,拒敵人于國門之外,這有點很傻很天真。中國能接受失去臺灣、南海嗎?不能!中國接受不了涉及核心利益的失敗,美國也同樣接受不了核心利益上的失敗。一旦沖突起來,沒有人能控制戰爭的規模和烈度。沒有可靠的威懾力,你阻止不了戰爭,也贏不了戰爭。

中國應該有這樣的決心,絕不能讓敵對的國家通過侵害中國的核心利益而達到削弱中國、自己得利的目的。也應該讓潛在的對手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侵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只有失敗,或是,更慘的失敗。

1967年7月,中國成功進行了氫彈試驗

我不是戰爭的鼓吹者,相反,我希望中國要有冷靜的頭腦、清醒的認識,不能想當然,也不能抱僥幸心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考慮各種情況,做好周全的準備,這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能穩穩地走向輝煌的未來。

性感硬漢湯老濕!盤點湯姆·哈迪的十部經典影片

目前《毒液2》正在熱火朝天的拍攝當中,英倫男神湯姆·哈迪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些他的經典作品,一起來看看吧!

1. 勇士 Warrior

這是一個破碎的家庭,酗酒的教練父親帕迪(尼克·諾特 Nick Nolte 飾)家暴妻子,次子湯米(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與不堪忍受的母親遠赴他鄉;長子布蘭登(喬爾·埃哲頓 Joel Edgerton 飾)為了愛情選擇留下,并認為從此可以得到父親的器重與栽培,然而最后父子還是分道揚鑣。時隔多年后,湯米帶著母親痛苦死去的悲傷記憶,以及在伊戰中的慘痛經歷找到父親,要求后者再度擔任自己的教練,以參加MMA的重獎大賽;幾乎與此同時,昔日的職業格斗選手、如今的中學物理教師布蘭登為金錢所困擾,他不能忍受自己無法為妻女提供庇護,決定重返賽場。在MMA的賽場上,這對分離多年的兄弟將再度聚首,用血與汗的交融,化釋彼此的心結……

2. 黑鷹墜落 Black Hawk Down

1992年,連年的部落戰爭令東非國家索馬里山河破敗,民不聊生,由此引發的大饑荒更造成三十萬人死亡。掌控首都摩加迪休的獨裁者默罕默德?法拉?艾迪德搶走國際組織的救援物資,此舉引起世人公憤。喪心病狂的艾迪德向國際維和組織宣戰,美國方面派出160名特種部隊成員前往摩加迪休以推翻艾迪德政權。這群滿腔熱血的戰士信心十足,然而卻因情報搜集不足而使戰事陷入膠著狀態。在一次追捕艾迪德政權兩大高官的行動中,特種部隊受到索馬里民兵的頑強抵抗。雙方在市中心展開激烈對峙,美軍一架黑鷹直升機受到攻擊墜落市區,機組人員危在旦夕。為了營救同伴,一小隊特種部隊士兵深入虎穴。在接下來的15小時里,他們經歷了人間最難以想象的修羅場……

3. 洛克 Locke

伊萬·洛克一直努力著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但今晚,他的生活將徹底土崩瓦解。在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前夕,伊萬收到電話,將影響關于他的一系列事件,將擊潰他的家庭、工作和靈魂。《洛克》這部影片,將是一次獨特的影象體驗,真實地將觀眾置于副駕駛座,來觀看駕駛者的人生層層展開……

4. 44號孩子 Child 44

故事發生在斯大林時代的前蘇聯,男主角Leo Demidov是一名蘇聯國家安全部(MGB)的特工,他盡忠職守、熱愛自己的國家,充滿理想主義。作為一名戰斗英雄,Leo享受國家給予的特別待遇,不僅他自己一家住在莫斯科的豪宅區,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很好的公寓。盡管也秘密逮捕和刑訊逼供,但Leo認為這都是為了國家利益。不過一樁兒童系列兇殺案改變了Leo的生活軌跡,政府不愿承認兇案的事實,一心想捉到兇手的Leo成為政府猜疑的目標,只有他的妻子始終站在他這一邊……

5. 荒野獵人 The Revenant

休·格拉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飾)是一名皮草獵人,在一次打獵途中被一頭熊毆打成重傷后被同行的乘船船長安德魯·亨利(多姆納爾·格里森 Domhnall Gleeson 飾)救下,船長雇傭了兩個人約翰·菲茨杰拉德(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和吉姆·布里杰(威爾·保爾特 Will Poulter 飾)來照顧他。約翰·菲茨杰拉德根本無心照顧格拉斯,一心只想著將格拉斯的財產占為己有,于是殘忍的殺害了格拉斯的兒子,并說服吉姆·布里杰將格拉斯拋棄在荒野等死。兩人原以為格拉斯就會這樣離世,但格拉斯憑借堅強的毅力在野性的蠻荒之地穿行了好幾個月,終于回到了安全地帶并開始了復仇計劃。影片根據邁克爾·龐克同名長篇小說改編。

6. 敦刻爾克 Dunkirk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于敦刻爾克的海灘之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英國士兵湯米(菲昂·懷特海德 Fionn Whitehead 飾)在逃離海灘的過程中相繼結識吉布森與亞歷克斯,同時民用船主道森先生(馬克·里朗斯 Mark Rylance 飾)與兒子彼得、17歲少年喬治也離開英國,去往敦刻爾克拯救士兵。三人陸續搭救了海軍(基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飾)、飛行員柯林斯及湯米一行人,而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則在被敵人雙面夾擊的艱難情形下頑強戰斗。影片的故事從陸、海、空三個角度講述,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每個人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才有可能活著回家。

7. 無法無天 Lawless

20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富蘭克林,Bondurant家的三兄弟Forrest(湯姆·哈迪 Tom Hardy飾),Howard(杰森·克拉科 Jason Clarke飾)和 Jack(希亞·拉博夫 Shia LaBeouf飾)做私酒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當地小有名氣。然而當地真正的黑幫老大卻是Floyd Banner(加里·奧德曼 Gary Oldman 飾)。Forrest的酒吧里新招了一名女服務生Maggie Beauford(杰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 飾),而Jack則愛上了一個神父的女兒Bertha Minnix(米婭·華希科沃斯卡 Mia Wasikowska 飾)。Jack經常和他的好朋友Cricket Pate(戴恩·德哈恩 Dane DeHaan 飾)一起鼓搗一些新奇的東西,然而在他兩個哥哥眼里他卻始終是個不能真正參與到他們生意中的小孩。新上任的警官Charley Rakes(蓋·皮爾斯 Guy Pearce 飾)看Bondurant三兄弟非常不順眼,屢次挑起事端,三兄弟將如何面對挑戰?

8.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檢察官哈維·登特(艾倫·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飾)死后的八年間,哥譚市在戈登警長(加里·奧德曼 Gary Oldman 飾)的努力下有效地遏制了犯罪活動。而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克里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 飾)因為背負謀殺登特的罪名,被 警方通緝,在哥譚市銷聲匿跡。然而,這看似平靜的狀態被恐怖分子貝恩(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的出現打破,他利用貓女(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 飾)偷取布魯斯的指紋,致使韋恩集團面臨破財,布魯斯被趕出董事會。為了保證韋恩集團投資的能源項目不被壞人利用制造核彈,布魯斯幫助米蘭達(瑪麗昂·歌迪亞 Marion Cotillard 飾)成為董事會主席。貝恩接下來一連串精密設計的計劃將哥譚市陷入孤絕之境,毀滅之日指日可待。布魯斯只能再次肩負起拯救哥譚的重任,然而至親的管家阿福辭職離開、貓女的背叛、貝恩的兇殘手段,愛人米拉達的真實面目露出,都讓他拯救哥譚的行動變得不可能……

9.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Mad Max: Fury Road

未來世界,水資源短缺引發了連綿的戰爭。人們相互廝殺,爭奪有限的資源,地球變成了血腥十足的殺戮死戰場。面容恐怖的不死喬在戈壁山谷建立了難以撼動的強大武裝王國,他手下的戰郎駕駛裝備尖端武器的戰車四下搶掠,殺伐無度,甚至將自己的孩子打造成戰爭機器。在最近一次行動中,不死喬的得力戰將弗瑞奧薩(查理茲·塞隆 Charlize Theron 飾)帶著生育者們叛逃,這令不死喬惱羞成怒,發誓要追回生育者。經歷了激烈的追逐戰和摧毀力極強的沙塵暴,弗瑞奧薩和作為血主的麥克斯(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被迫上路,而身后不僅有不死喬的追兵,還有汽油鎮、子彈農場的重兵追逐。末世戰爭,全面爆發……

10. 毒液:致命守護者 Venom

艾迪(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是一位深受觀眾喜愛的新聞記者,和女友安妮(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飾)相戀多年,彼此之間感情十分要好。安妮是一名律師,接手了生命基金會的案件,在女友的郵箱里,艾迪發現了基金會老板德雷克(里茲·阿邁德 Riz Ahmed 飾)不為人知的秘密。為此,艾迪不僅丟了工作,女友也離他而去。之后,生命基金會的朵拉博士(珍妮·斯蕾特 Jenny Slate 飾)找到了艾迪,希望艾迪能夠幫助她阻止德雷克瘋狂的罪行。在生命基金會的實驗室里,艾迪發現了德雷克進行人體實驗的證據,并且在誤打誤撞之中被外星生命體毒液附身。回到家后,艾迪和毒液之間形成了共生關系,他們要應對的是德雷克派出的一波又一波殺手。

“練就一身肌肉的湯姆·哈迪,外表戾氣十足,全身上下布滿紋身,再加上他飾演了不少像布朗森、貝恩這樣危險的角色,人們總是將他和瘋狂、怪人聯系在一起。湯姆·哈迪乍看之下,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小子,他不走普遍意義上的動作明星之路,他可以是《盜夢空間》里的花襯衫偽裝者,是《特工爭風》里的甜心“情敵”,還將是《黑暗騎士崛起》中令蝙蝠俠也折腰的大反派貝恩。哈迪身上矛盾的特質總是讓他的角色看起來更加豐滿。他可以對高票房大片負責,也可以駕馭藝術性十足的獨立電影。”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