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前沿資訊

秋之回憶6攻略(開國中將羅元發回憶指揮第6軍西去新疆沿途秋毫無犯風卷殘敵)

導讀秋之回憶6攻略文章列表:1、開國中將羅元發回憶指揮第6軍西去新疆沿途秋毫無犯風卷殘敵2、人物|楊宜治:從渠縣走出來的清末外交達人3、凹凸世界:裁決知曉老創在金的體內,秋和金均

秋之回憶6攻略文章列表:

秋之回憶6攻略(開國中將羅元發回憶指揮第6軍西去新疆沿途秋毫無犯風卷殘敵)

開國中將羅元發回憶指揮第6軍西去新疆沿途秋毫無犯風卷殘敵

大軍西去

蘭州解放后,為了總結戰役的作戰經驗,貫徹中央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既是戰斗隊又是工作隊的指示,和恢復社會治安秩序問題,彭總在野戰軍司令部駐地—蘭州城“三愛堂”,召開了第一野戰軍師以上干部會議。

會后,彭總突然叫住我說:“羅元發同志,你來一下。”

于是,我跟著彭總來到他的辦公室。

彭總對我說:“毛主席、朱總司令命令人民解放軍要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國民黨反動派。”

接著他以征求意見的口吻給我說:“野戰軍黨委準備調你們六軍配合一兵團王震司令員向西進軍。”前不久,我曾代表六軍指戰員,向野司請求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執行最艱巨的戰斗任務。我還沒有回話,一兵團王震司令員便走了進來。他一見我,就高興地說:“老羅啊,你們部隊準備得怎樣?這回,我們又搞在一起了咯,哈哈哈哈……”

“六軍愿隨一兵團西進。彭總的指示,我們堅決執行。”

我們這支隊伍,自從延安抗擊戰以來,一直和王震司令員領導的二軍并肩作戰。對這次調整全軍上下都很擁護。彭總還給我談了關于部隊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問題。彭總說:“少數民族間題,是西北地區一個突出的問題。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不僅是戰時的需要,而且也是戰后團結少數民族共同建設大西北,使大西北繁榮昌盛的需要。”

他接著說:“我們有的指揮員打了勝仗,把功勞看成是自己的,覺得是依靠自己的天才打勝仗的,把人民都忘了。這種忘掉人民的思想危險呀1"

彭總深邃的目光注視著我,生怕我在執行中有點含糊。

聽著他懇切的教海,我心里感到格外親切。

蘭州戰役剛剛結束,成千上萬的俘虜從沈家嶺、皋蘭山、營盤嶺、狗娃山、馬家山涌過來,蘭州城所有的空場上和田地里都塞滿了被俘的馬家殘兵敗將.他們一個個面目污黑,衣衫檻褸,低垂著頭。敵人逃跑時遺棄的武器、背包、文件……到處都是。

一天,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政委王世泰、副政委徐立清陪同彭總來到我們駐地,這大概是為六軍離開二兵團送行吧.彭總親切地說:“你們部隊在執行圍迫堵打、沖鋒陷陣的任務中辛苦了.但是,不能在蘭州停留太久,經過短時間的休整和準備后,要迅速西進。”最后,他直截了當地問我:“你們的意見呢?“

我和張賢約政委不禁異口同聲地回答:“保證完成任務!’’

接著,許光達司令員針對這一行動的意義說道:“你們一定要配合兄弟部隊迅速進駐河西走廊,這不單是因為那里有幾十萬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還因為那里有自1938年以來開辦的我國唯一的玉門油礦。河西走廊自古以來都是西通新疆的必經孔道,并為歷代統治階級必爭的戰略重地,所以,河西走廊在國防和經濟上就更加重要了。”

我們滿懷信心,接受了這個十分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還在打蘭州以前,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就英明地指出:蘭州一經解放,你們必須乘勝追擊河西走廊的殘敵。

根據野司的部署,王震司令員率一兵團附六十二軍為左路軍直取青海西寧,越過祁連山向西進擊;二兵團六軍為右路軍,繞烏鞘嶺;踏騰格里大沙漠邊緣的大靖西進;四軍、三軍附野司野炮團、戰車營為中路軍,沿甘新公路直取酒泉。

我一出蘭州,只見路上塞滿了支前的民工和后勤部隊,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些同志,大都是從陜北就跟隨我們南征北戰。至今,他們還擔著、背著,或是用小車推著各種軍用物資K酶呼嚨呼”地你迫我趕地向西疾進,車水馬龍,歡聲載道。軍師宣傳隊在馬路兩旁或山崖絕壁之上,寫上的一條條醒目標語:“徹底解放大西北廣“解放全中國廣“向酒泉進軍,決不讓敵人逃到新疆去!”不斷映入眼簾,使人振奮。文藝戰士們更加活躍,他們時而隊前,時而隊后,站在路旁高坎上,用快板、蓮花落、秧歌調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鼓動。那些唱詞,都是他們深入連隊,搜集了大量的英雄事跡編寫的,真實,風趣,又有鼓動性,很受戰士們歡迎。有些掉隊的戰士聽了宣傳鼓動后,頓時精神振奮,提起槍來跑步跟上了大部隊,一面跑還一面跟著應和,情緒非常熱烈。

路上,到處可見敵人丟棄的物資和搶奪老百姓的車輛、牲畜。三五成群的傷兵和散兵游勇,見到我先頭部隊以后,馬上舉槍投降,并請求我軍收容.從蘭州逃出的敵人,既沒有完整的建制.也沒有行軍的戰斗序列,完全成了一群烏合之眾。

大軍西進,一路上,凡有居民的地方,一些戴白帽、穿長袍的回民同胞,站在路旁拱手相迎,笑逐顏開。過去,國民黨,特別是馬家匪幫曾污蔑共產黨“殺回滅教,共產共妻”,企圖以此煽動回民群眾反對我黨我軍。由于我軍節節勝利,正確地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不僅使長時期以來的民族隔閡得以冰消雪融,而且所到之處,萬民擁護,革食壺漿,爭相迎送。正因為這樣,我們的戰士到了宿營地,寧可露宿房檐屋外,溝坡野地,也不隨便占用民房,特別是喝水用炊,更是嚴格遵守民族風俗習慣。一位回族老大爺拉著我的手說:“見到了解放軍,我老漢沒有白活”,他從鏗亮的銅壺里盛了一碗水遞給我。為了表示心頭的感激,我一飲而盡。

部隊每天行軍百余里,吃不好,睡不好,戰士們的體質顯著下降。我心里非常不安。一天宿營后,我找到后勤部長鄭云彪同志,想請他和各師后勤部說一下,看能否想想辦法,盡量給部隊解決一些生活困難問題。他回答說:

“現在確實困難,大軍通過人煙稀少的地方,老百姓本來就很窮……”聽到他說以后,我的這個念頭就打消了。幾天不見,他的臉也瘦多了。剛30出頭的人,卻變成了幾十歲老翁。他背著炊具,軍服有幾處被扯爛了,處在這樣貧窮的黃土高原,每天起早貪黑急行軍,他能想出什么辦法呢?平時,鄭云彪同志喜歡在軍部下象棋。

蘭州戰役前,各部都在緊張地備戰,一天,我見鄭云彪又蹲在軍部下棋,便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了他一通。他搔了搔頭,笑著下部隊了。后來,有人給我講,你要是看到鄭部長在下棋,說明后勤保障工作就沒多大問題,要是找不到他,那糧秼供應就緊張了。怪不得今天我找不到他.鄭云彪同志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苦笑著搖了搖頭說:“軍長,這不毛之地不要說油肉之類的食品,甚至連青菜也很難見到。僅有的一點土豆、白菜、黃蘿卜也被前面的部隊買光了.眼下只好讓部隊吃苦了。”

越往前走,景象越凄涼,卵石遍地,十分貧瘠的田野里,稀稀落落的玉米秸在秋風掀起的陣陣塵埃中搖曳。據這里的老鄉說,他們全年產的糧食還不夠半年吃,還要給地主交租,給官府繳苛捐雜稅,馬家軍一來,更是橫征暴斂。一到春天,清水和著野萊充饑,生活苦不堪言。

部隊進至黑沖灘,幾個青年農民帶著一個國民黨軍官模樣的人擋住了十七師四十九團的先遣班,要求收下他們的俘虜。原來是我們攻打蘭州時,馬鴻逵部的一個上尉連長,趁混亂之機,拉攏了30多個散兵,掠走了一些財物,企圖落草為寇,占山為王,當他們見我尖兵班遠離大部隊,便尾隨一天一夜.準備在黑沖灘下手.就在他們密議的時候,被當地群眾發覺了。幾個青年人一串連,集合了百十號人,一陣混戰之后,匪連長自己當了俘虜,唆羅們各自棄主逃命,他們有力地保護了我先遣班。

從蘭州出發后,我軍所到之處,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要求參軍的很多。我記得部隊路經一個小村子時,有個叫李桂英的青年婦女,她和丈夫結婚不到三天,即遭馬匪散兵游勇一場浩劫,一家人半輩子含辛茹苦置辦的一點衣物,全被搶光。當她看到我軍嚴明的紀律后,拉著丈夫送到了部隊,堅決要求部隊收留他。

不但農民、工人、學生、知識分子紛紛要求參軍,甚至連商人都要求參軍。有一個汽車商人,擁有三輛美國道吉牌卡車,從抗日戰爭起,他就在蘭新、寶成、滇緬公路上跑生意,因此,視車如命。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隊曾多次以五百兩黃金為誘餌促其帶車入股,但遭到他的嚴詞拒絕。我軍西進以后,國民黨軍隊潮水般地向西潰逃,這個商人的汽車被敵人抓了“官差”,任憑敵人威逼利誘,商人和駕駛員寧死不愿開車。敵人懾于我軍進展神速,遂棄車逃命。我先頭部隊一到,他立即要求參軍,并聲明無代價將三輛車獻給解放軍。后來,經師批準,委任其為汽車大隊長。

9月8日.,我軍進至膳馬坪、平城堡、滿家廟地區。部隊宿營后,我看到附近群眾在圍觀指戰員,他們穿戴與其說是衣服,不如說是布條更真實些。個個蓬頭垢面,骨瘦如柴,大部分人都赤著腳,即便有鞋子的人,也是出趾露跟。特別是上了歲數的人,褲子簡直無法遮羞。他們望著戰士們洗漱、做飯,眼里飽含著貪饞的目光……腐敗無能的國民黨政府和馬氏軍閥,真是把甘肅人民推到了絕境。

這個村里的農舍大部分是茅草房,如果不是屋面上抹了一層泥巴,一陣大風就能把房蓋掀走。我和軍里幾個領導同志邊走邊看,到村子西頭,見搞民運工作的干事們訪貧問苦,剛一進老鄉門便匆匆退了出來,而且面帶難色。經過詢問,我大吃一驚,十幾歲的大姑娘連褲子都沒穿。后來我才知道,這里的人祖祖輩輩都是合家兩條褲子,誰出門誰穿,難怪圍觀的群眾中多是男的。

司令部剛剛到宿營地,我們立即召開了會議;號召部隊開展救濟活動.政治部用電話向部隊傳達后,各級指戰員把自己平時舍不得穿的衣服、鞋襪捐獻出來。搞后勤的同志把本來不寬綽的糧食也勻出來救濟饑民。十七師師長程悅長同志告訴我,五十團有個山東籍的戰士,在他參軍前說了一門親事,姑娘很鐘情,臨別時給他繡了一雙鴛鴦戲水的襪底,非常精細。西府戰役中,為了輕裝,他扔掉了衣服,這雙襪子始終帶著。這次,他慷慨地拿了出來.群眾對我軍感激地說:“是毛主席派來的解放軍救了我們的命啊!"

9月10日,我軍從左右兩路先后到達烏鞘嶺。

關于烏鞘嶺的險峻,歷史上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賦詩立說,也有不少神話故事在民間流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烏鞘嶺雄踞天祝縣境,余脈綿延起伏,海拔數千公尺,群峰拔地而起,直刺蒼彎。峰尖云遮霧罩,山間煙氣繚繞,遠遠望去,一道冰峰雪墻正好堵住我們的去路。

時令還是夏季,但這里早晚已寒風颼颼,有時還雪花飛舞。戰士們身著單衣,個個搓手跺腳,以疾步運動產生的熱量來抵御這塞上風寒。

這里是蒙古族和藏族聚居的地方。由于交通閉塞,他們基本上與外界隔絕。烏鞘嶺下有座喇嘛廟,坐落在茂密的松林里。由于年代久遠,門窗上的油漆早已剝落。喇嘛們大部分是藏族,也有蒙族。他們身著裂裝,足蹬青緞子僧鞋,手捻佛珠,滿面笑容地歡迎我們的戰士。戰士們曾在蘭州學習過民族宗教政策和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略懂廟堂規矩,便雙手合十,進廟觀光.深受喇嘛們的歡迎。第二天部隊出發時,喇嘛們全體出送,各族群眾站在路口,祝福部隊一路順風,吉祥平安。

9月9日一大早,軍偵察科長王正臣興奮地向我報告說:“羅軍長,國民黨駐烏鞘嶺和大靖的騎兵部隊決心放下武器,起義投誠,現在已派人來聯系了。”當即,我和軍里的幾位同志仔細研究了這一新的情況,并擬定出幾條措施,決定派十七師特務營營長吳特、十六師聯絡科長胡天舜、四十九團副參謀長唐光同志帶20余名政工干部,火速前往大靖,接應并準備做好收編的政治工作。饒正錫副政委對吳特一行人指示說:“你們去后,一定要嚴格執行黨的政策,團結改造起義部隊,做好溶編工作。”

國民黨駐大靖一二O軍一九一師的這個騎兵團,原是

張學良將軍的部屬,具有抗日愛國的思想。團長曲繹興、副團長王守賢都是東北人。“九·一八”事變后,部隊離開家鄉,雙十二事變后蔣介石扣押了張學良,他的部隊也被改編調往西北邊區。這個團原是由一個騎兵軍縮編的。胡宗南把他們安排駐在河西地區,但終歸屬于雜牌軍而倍受蔣介石的控制和歧視。我偵察人員和他們接觸后,曲團長和王副團長向我捎話:“國民黨腐敗透頂,必將徹底失敗,我們迷途知返,決不作蔣介石的殉葬品。”后來,又從野司轉來他們脫離國民黨政府宣布起義的通電,使我很高興。

然而,甘心為蔣家王朝殉葬的人還是有的.國民黨九十一軍二四六師駐在騎兵團的西北邊—武威地區,為了以防萬一,我特意要吳特、胡天舜、唐光等同志一定要注意掌握起義部隊的情況。事后,吳特報告我說,他們安排了由比較接近革命的四連長王友仁帶隊斷后,曲團長親率一連為前衛,于9月n日撤至松山城郊,接受我軍整編。

秋高氣爽,紅旗迎風招展,800余人的騎兵團,帶著槍械和火炮,伴著咳咳嘶鳴的戰馬,整齊地站在郊區一個學校的操場上。當宣布他們正式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六軍騎兵團時,全場沸騰了。起義官兵感到格外高興,獲得新生,走向光明的官兵們,昂首挺胸,高呼口號:“跟共產黨走1毛主席萬歲1"他們起義的行動,把整個河西走廊都震動了。

曲團長和王副團長激動地握住我的手說:“軍佐,我們戎馬生活幾十年,今天才算是走上了人生之道,撥開烏云,始見曙光!’’

后來,有許多起義戰士到我們部隊里要求換軍裝,他們說:“我們都參加解放軍了,反動軍隊的衣服再也不想穿了1”我們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說,目前行軍打仗,來不及補給,再說,只要掉轉槍口打敵人,照樣立功授獎。一席話,大家才高興了。但還是有人用自己的新軍裝換了解放軍老戰士的舊軍裝穿在身上。

13日,我六軍沿甘新公路東側,取道松山城、大靖、土門子線前進。我們并肩戰斗過的兄弟部隊三、四兩軍沿甘新公路推進。下午,傳來了捷報,三軍先頭部隊進占古浪時,敵一二O軍殘部一觸即潰,向西逃去,又一座西北高原的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14日.天空突然烏云密布,雷聲大作。一陣大風過后,便浙漸瀝瀝地下起雨來。部隊冒雨前行。我們都渾身淋透,連裝在干糧袋里的面粉也和成了糊糊,烏鞘嶺余脈沒有參天的山峰,可那怪石嶙峋的山間小道,走起來一不小心就會滑倒。

我先頭部隊進占大靖時,民勤偽保警隊也宣布投誠。

入夜,風停了。戰士燈一邊忙著做飯,一邊在烤衣服。突然,有人在拽我的衣服,我回頭一看,喲,幾個藏族同胞提著茶壺,挎著幾筐牛糞干站在那里。由于我們彼此語言不通,只好相互用手勢表達著自己心里要說的話。這地方貧窮如洗,群眾都是靠拾牛糞干來燒火取暖做飯。看到他們和善的臉上流露出的誠摯感情,我一時竟不知怎么表達對他們的謝意。記得1935年長征的路上,我們在十分艱難困苦的時候,許多藏族同胞把他們僅有的一點青棵面都送給了部隊,好些藏族同胞還自告奮勇為紅軍帶路,使我們終于通過了雪山草地。此時此地,雖沒當年那么險惡的環境,但從他們這一舉動來看,說明沿途各族人民是多么擁護我們。人民,永遠是我們取得勝利的保證。

16日,我們得到部隊的報告說,四軍偵察部隊于武威南李家莊擊潰敵一七三師騎兵團一個連后,攻占了武威城。

第二天,三軍先頭二十五團相繼到達武威,敵九十一軍騎兵團及二四六師騎兵團共人馬1700余,也于武威附近向我投誠。至此,二兵團的三、四、六軍匯合在一起,部隊按照各自的任務繼續向西進擊。

武威、張掖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其中有一片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戈壁沙灘橫亙其間。這里是“天上無飛鳥,地下人煙少.”部隊后勤供給本來就無法保障,現在又處于這樣的地區,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接踵而來。自從開始西進,我們天天行軍,每天天一亮就出發,直到太陽下山才宿營,忍饑受渴,風餐露宿。戰士們一個個嘴唇干裂,兩眼布滿血絲。加上高寒地區氣候忽冷忽熱,很多人患了高山病、重感冒。特別是那些剛入伍的新兵,平時沒有經過鍛煉,陡然進行這樣激烈的急行軍,很多人在沿途行軍中,腳上打了泡。傷病號和掉隊的逐漸增多。

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為了保持部隊戰斗力,軍黨委號召大家再鼓一把勁,團結互助,同甘共苦,戰勝困難,把紅旗插到酒泉去!身體強壯的同志爭著替身體弱的背武器;對腳上打了泡的、身體有病的同志,爭相攙扶,盡量減少他們的負擔和痛苦。干部更是跑前跑后做政治思想工作。開始有的是“雙槍將”,最后成了“三槍將”。每到駐地,連長指導員總是先給傷病員打洗腳水,安排食宿。越是這樣,體弱的同志越是鼓起精神前進,不愿給其他同志增加麻煩。

我們部隊雖然行軍很苦,但路上大家的情緒異常興奮。王震司令員率領的一兵團二軍9月10日由青海西寧附近西進,自14日進入祁連山區,遇狂風雨雪,兼以沿途一片荒涼,毫無人煙,雖然凍死凍傷一些人,但部隊仍奮勇前進,一舉翻過海拔500。多米的祁連山,直取張掖。這時,新疆原國民黨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陶峙岳將軍派第八補給區司令曾震五為代表趕到酒泉和平談判,我兩路大軍于上述地區集結休整補充待命。

20日,接野司電報:為促其酒泉之敵軍投誠、起義,尤其防止其中反動分子的破壞,命二兵團集中各軍所有騎兵,組成騎兵支隊;另以汽車載步兵一個營,配合戰車營組成快速部隊,由三軍黃新廷軍長率領火速進駐老君廟油礦。

21日,三軍的快速部隊由武威出發,經張掖,與二軍勝利會師后,25日進老君廟油礦。在該礦工人和職員的配合下,完整地接收了油礦,并使其照常生產,支援解放軍用油。

張掖解放后,軍黨委在永昌縣接到第一野戰軍前委指示:

命六軍由二兵團轉隸一兵團建制。

軍黨委立即召開了擴大會議,我傳達野司前委賦予六軍的任務:迅速進疆,接管城鎮和邊境防務,改造起義部隊。

我軍西進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龜縮在酒泉的敵軍西逃不能,南向無路,北竄又沒有依托,東有我各路大軍進退維谷。當古城酒泉遙遙在望的時候,9月25日,傳來了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將軍和新疆省主席包爾漢先生通電起義的消息。

我二軍五師一部,以起義之第八補給區輜汽團100輛汽車由張掖、臨澤線運至酒泉,并繼續運至玉門、安西。河西走廊敵軍除周嘉彬、黃祖勛等少數匪首南逃外,其余如西北長官公署、第j、補給區及九十一軍、一二0軍殘部,以及整編四十二師二三一旅和直屬工兵、炮兵等機關部隊均起義,聽候我軍整編。至此,河西走廊地區追擊作戰勝利結束。

酒泉,古稱肅州,是我國古代名城.遠在15世紀,這里就曾是關中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市面異常繁榮。進入酒泉后,展現在我眼前的卻是一派蕭條破敗的景象。由于駐在河西的國民黨警備司令黃祖勛唆使特務破壞,致使倉庫起火,整個酒泉城濃煙滾滾,街上寥無行人。我們一面帶領部隊救火,一面組織安民。當時連僅有的幾家面食館子,也都關門閉戶。當居民看到我們的戰士后,立即涌向街頭,歡迎我軍。在一個商號門前,我聽到一位老先生拉住戰士的手說:“貴軍實乃仃義之師,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上下平等,愛民如子,將來定能安邦治國!"后來,老鄉們告訴我,這是一位前清舉人,80多歲了,在地方上頗有聲望。酒泉的和平起義,他雖沒參與其事,卻也掀起了一陣輿論。

9月28日,我軍勝利到達酒泉。這一天,毛主席和朱總司令電慰新疆起義部隊全體官兵。29日凌晨,國民黨駐酒泉獨立師師長余奇來電話聯絡,我向其發出了必要的訓令后,遂派十七師副師長袁學凱同志前去領導改編事宜。后來,該師400。余眾與我十七師合并,程悅長同志任師長、余奇任副師長。在對該師整編時,我們堅決執行黨的有關政策:留者歡迎,走者自便。有個叫丁扎華的副團長告知,他家有老母,子女幼小,愿意解甲歸田。我們不僅發給路費,而且召開歡送會。該師100多名老弱殘疾,也都作了妥善安置,使其生活有著落,無憂無慮。對余奇以下各級官佐,職務不變,薪金與我軍平等.改編后,4000多官兵稱頌我黨政策的英明,表示堅決跟著共產黨走。消息傳出,對動蕩不安的新疆起義部隊震動很大。

我和軍的幾位領導同志對進疆的任務都已明確:接管迪化和北疆全部防務,維持地方治安,鎮壓可能發生的武裝叛亂……要完成上述各項任務,取決于我軍迸疆的速度—特別是交通工具和入疆的政治思想和組織工作。

從酒泉到迪化(即烏魯木齊)要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漠瀚海,要翻越終年積雪的天山。這么多的部隊,除少數空運外,其余的不管是車運還是步行,都急需大量的盛水用具、帳篷、御寒設備,大批的騾馬還需要數量龐大的草料。

在進疆前的這段時間里,簡直忙得不可開交.每天從日出到.日落,從軍到各師指揮所里都忙于各項準備工作:各師的領導干部、軍司令部的參謀、后勤部衛生部的助理員進進出出,開會、打電話忙個不停,只有到凌晨時分,我們才能靜思其他各種間題,檢查各師整訓和各項準備工作的進展情況.

這時候,部隊的工作和思想問題也越來越多,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勢必影響到進疆任務的順利進行。從各團的匯報中可以看出,思想間題來自兩個方面:其一,受到一些人(其中也有敵人的造謠惑眾)對新疆氣候的過分夸大與渲染;其二,由于新中國成立在即,認為戰爭已經結束,革命已經到頭,應該回老家享受天倫之樂了。特別是那些年齡較大的同志,戰爭年代,整天行軍打仗,無暇考慮個人問題,現在勝利了,老婆間題也就成了個人的大事。

當然,這些想法,并不是沒有道理,關鍵間題是新疆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天寒地凍,因此,有一些同志就產生了顧慮過多和畏怯心理。實際上,這種心理在張掖就已經滋生,不過沒有這時明顯罷了。

從部隊到達酒泉起,戰士們出于關切,逢人便打聽新疆情況。一些暗藏的敵人,裝出一副無所曉的樣子,不只有問必答,甚至不間也說,而且繪聲繪色,添枝加葉,宛如親歷一般。他們把新疆描繪得十分可怕,說什么冬天小便時會凍成“冰棍”,要拿棍敲;出門走路只能露出兩只眼睛,否則耳朵、鼻子凍得一摸就掉。夏天呢,戈壁灘上的石頭上可以烙餅,出門不戴帽子能曬成“鬼剃頭”,吐魯番的縣太爺坐在涼水缸里斷官司還得要八個拿扇子的。說到風沙,那就更離奇了,能刮得大石頭遍地滾,刮得駱駝在空中打旋。

這些無稽之談,戰士們雖說不可能全信,但思想上也在嘀咕。有些干部也受影響,產生了畏難情緒。于是,軍黨委組織各級領導干部,深入部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也請那些真正了解新疆情況的人到連隊去介紹情況。酒泉中學教員李東林同志,30多歲年紀,自告奮勇來軍里給我們介紹情況。他從新疆的天文地理到政治經濟,從絲綢之路到新疆的前途,講得有根有據,有聲有色。很多戰士聽后不住地點頭稱是。后來,別人告訴我,李東林同志是個刻意求功的人,但刀兵霜劍的現實,通得他走投無路,只好憤然辭職。他想找一立足之地求得解脫,便只身漂泊到新疆,結果還是碰壁而回。正當他沉吟思愁,陰郁寡歡的時候,酒泉解放了、他便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地方工作隊。

部隊經過教育,解除了恐懼心理,一掃蒙在戰士心頭的陰云。各部精神振奮,軍容整潔,普遍做到了不愿入疆而改為較愉快的愿意入疆,由組織服從逐漸做到思想服從。

9月30日下午,各團都召開了進疆動員大會。會上,各連、營、班排和個人之間的挑應戰書,雪片似的飛向主席臺,歌聲、口號聲響徹云霄。

人物|楊宜治:從渠縣走出來的清末外交達人

文圖/戴連渠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藏有一本《交軺隨筆》、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有一本《懲齋日記》和一本《俄程日記》,這3本日記的作者是晚清同治光緒年間的一位中層京官,渠縣人楊宜治。

楊宜治,字虞裳,去世前為正四品太常寺少卿,長期兼任總理衙門章京,在總署任職14年,熟悉清朝對外事務,是當時體制內最通外交的官員之一。他以總理衙門章京的身份,起草了歷年重要的中外交涉文書,參與中法戰爭后的中越勘界,又在中日甲午戰爭緊要關頭前往俄國聯絡邦交。他將這些經歷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成了研究晚清史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青年初成,主講渠江書院

楊宜治的祖父楊立之,與張之洞的父親張瑛(字春譚)同為嘉慶十八年(1813)癸酉科舉人,善于寫詩。楊立之后在成都購房,入住浣花溪畔。楊宜治的父親楊龍伯,天生喜歡兵略,洪秀全起兵后,他前往蘇松鎮總兵王鐘華幕府做參謀。

楊宜治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4歲時母親去世,三弟宜瀚尚在襁褓中。楊宜治聰敏好學,先附學生員,后補廩膳生員,同治六年(1867)舉于鄉。楊宜治的前妻去世后,同治七年(1868),在渠邑耆宿余勝蛟的撮合下,與渠貢生張鵬飛的女兒定親。

父親楊龍伯長期在軍中,音訊全無,楊宜治“便因公車”東下江浙找尋父親的下落。他一路輾轉,“北涉河朔,南浮淮泗,溯于大江,遍訪諸營壘,叩川人之從戎南北者,已知其父以同治乙丑(1865)從提督楊鼎勛與洪軍戰”,傷重不治死于鎮江,葬于丹徒郊外。

楊宜治找到此處,只見荒冢累累,無法辨認。他“露宿荒郊,冀求感通者凡數月,又知當日長沙劉慶齡實主葬事,馳詣吳會以請,慶齡慨往指示,卒得扶柩溯流歸葬于渠”。時任江蘇巡撫李鴻章知道后,奏贈楊龍伯道員,并蔭一子以知縣用。對楊宜治的孝行,清廷傳旨給予嘉獎。

同治十年(1871),楊宜治尋親骸歸,家貧無法葬父,張氏變賣嫁資才得以安葬。在華陽知縣王宮午(字介卿)的資助下,楊宜治于同治十三年(1874)七月參加春官試,考取內閣中書。當年九月,貴州金竹人杜瑞征署渠縣,邀請回渠的楊宜治主講金榜山側的渠江書院。楊宜治主講渠江書院和探親回渠期間,培養了不少人才,也留下許多優美的詩文。

光緒七年(1881)春,楊宜治在本縣望溪場故地重游關夫子廟,眾弟子請他作文《望溪補修關夫子廟序》以紀。同年夏,渠江洪水退后,坡岸露出一塊“宋故幸寅娘子墓碑”,楊宜治對其姓名幸寅及娘子的稱謂進行考辨,寫下《宋故幸寅娘子墓碑銘》。

交趾勘界,據理力爭

光緒九年(1883),楊宜治報名參加總理衙門章京的考選,于次年七月提前傳補英國股章京實缺,入署辦事。光緒十一年(1885)二月,楊宜治由內閣中書傳補起居注主事。八月二十九日,總理衙門大臣、鴻臚寺卿鄧承修(字鐵香)推薦其作為隨員前往兩廣,辦理中越勘界事務。

楊宜治高興極了,遂逐日記載出行、踏勘、談判的全過程。《交軺隨筆》就是記載中法戰爭后,他隨鄧承修前往兩廣勘界的詳情。“交”,即古交趾、交州,今屬越南北部和中國兩廣的部分地區;“軺”,即使者的車駕。

九月九日出發,一路向南,過上海、停留廣州、過南寧、駐龍州,在驅驢、文淵、鎮南關與法國使臣浦理燮正式會談7次,小范圍交流五六次,直到光緒十二年(1886)三月十五日達成廣西西界勘關協議。四月十三日,鄧承修與浦理燮在書約上畫押簽字,東西勘界完成,皆畫有圖。

十一月二日,張之洞、鄧承修商定東界辦法,必須處處完我舊疆,其自分茅嶺歷丈二河而下至海寧入海,原屬我國土,期不失尺寸,以上答朝廷、下無貽天下后世口實。

十二月十六日,楊宜治到防城,二十一日赴東興。二十五日,從東興西界測繪,楊宜治單騎跟行,溯江而上行數十里。二十六日,由江那啟程,江湄紆折,巒深峻,諸人分路測量,亂石森峭,徒步扶掖而行,有人馬俱墜崖谷,人幸不傷。二十七日,各員由百打先后繪至那良。接總署電,奉諭旨按圖劃界。

“民國”版《渠縣志》中為楊宜治作傳

廣西東界勘界簡直就是一場拉鋸戰。從光緒十三年(1887)一月三日開始,一直到四月八日,進行了17次會議,主要是法方無理之極,既不按《云南條約》商議,也不按《接辦勘界條約》定界,還不認中法及英三方所刊相同中越界圖和歷史志書劃線,甚至無恥到先諾后反悔、反以手抄口述為憑。

楊宜治照《一統志·廉州府》《欽州志圖》《廉州志圖》反駁,接總署轉電諭旨“要求速勘速結,一律校圖畫押,無庸請示”和“中法界使先速校欽西及全桂之圖,合者即定,不合者由恭與署商辦”的指示后,仍據理力爭。張之洞來電,對楊宜治的過細工作給予高度贊揚。

四月八日,海界也完成,但法方要求先畫海島界之押,才更正前面所議爭議地界。這可害苦了楊宜治,為尋找證據,他用了8天時間沿途走訪,每天早上3點就出發,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終于搞定依據。

九月四日,楊宜治得知自己此間轉任刑部主事并兼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署英國股章京,專職辦理外交實務,十分高興。十月三日,楊宜治得到鄧承修九月十五日向皇帝的請功奏折回復:楊宜治著以戶、刑二部員外郎升用。

京宦生涯,處理通商事務

十一月九日,吏部知會簽掣刑部,楊宜治擔任刑部司官。

此間,楊宜治先后經手了中英藏印通商,中葡澳門洋藥稅項條約擬定,英商輪由宜昌上駛重慶“準單”,中俄東北電線約事,“萬年青”“你泊爾”兩船碰沉案賠償事,中俄圖門江立約事等事務。

光緒十四年(1888)二月,總署王大臣專摺請獎章京供事,楊宜治列保,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楊宜治第一次獲保,就得到“無論題選咨留”的花樣。九月二十四日,楊宜治擬補江西司員外郎缺,此時距他返京后由起居注主事掣分刑部還不到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楊宜治被單派總辦秋審處行走。

就在這年,妻子張氏病逝,留下10歲的女兒。

光緒十五年(1889)十一月,楊宜治考選御史,共63人參考,記名38人,楊宜治第八名。按制度,記名御史逢御史遷轉、出缺,則依次傳補。光緒十八年(1892)二月,楊宜治補刑部河南司郎中,次年三月總署保獎,楊宜治獲“擬請俟補御史作為歷俸期滿并俟截取知府得缺后以道員補用”獎名目,傳補御史。

其間,楊宜治不時為鄉人、親人記書。如,為外甥女作《楊虞裳女甥涂篪始守貞敘》;為同鄉大竹縣人鄧仲岷審定遺稿數十卷并托人封寄其家人,寫下《鄧仲岷遺稿敘》;從同鄉李眉生兒子李遠辰處得到散失的詩稿,寫下《喜得李眉生廉訪佚詩記》。

使俄兼考歐洲國制

甲午戰后,國力衰竭,清廷決定結一強援而立,“聯俄拒日”的外交方針由此而生。

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王之春被派以頭品頂戴湖北布政使的身份,前往俄國唁賀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逝世及尼古拉二世加冕。王之春特使具奏請旨,派令楊宜治同往襄贊,欽奉俞允。

光緒二十一年(1895)一月三日,中國駐俄、德、奧、荷4國公使許景澄(字竹筠)電告王之春一行說,此次專使赴俄,俄廷已預備照頭等公使優待。五日登法國公司撒拉濟船,八日至香港。十二日過西貢,楊宜治睹景思遠,想起了光緒十一年中越交趾勘界的艱難過程。二月七日,一行人抵達法國馬賽,后乘火車至柏林,見到許景澄。楊宜治等人游武備院,觀歷代所鑄炮位,列國槍炮、普法戰圖、法國地圖,皆德君臣力圖復仇時所制。

十五日,一行人抵達威爾波羅窩,進入俄國。俄宮廷派武官二人和外部司員羅達諾甫斯基,以最高禮節御用火車迎接中國特使。第二天中午,到達圣彼得堡。俄廷派統禁軍大臣花爾、禮部卿廓爾察諾甫斯基、外部總辦篤駱斯基及翻譯官柏百福,以御用大車迎接中國特使,4馬駕車,4馬前導,材官校騎皆紅綢繡金衣,車高大,黑漆金飾,白緞裹。從官車稍次,無馬導,以業弗斯街也弗來別斯格邪尼者為行館,即店名歐羅巴,書“中國頭等欽差寓館”幾字。

十八日,王之春特使赴俄廷,呈唁賀國書,楊宜治為次賓跟隨。入見俄皇尼古拉二世、俄后于太子宮,呈書讀頌辭,俄翻譯官宣俄皇答辭。俄皇詢問倭事,神頗憂愁不安。特使及從官禮成而退。

十九日,許竹筠告訴大家,外交部覆俄皇意,關切中國事甚真摯誠懇。二十日,楊宜治到俄翻譯官柏百福宅、羅達力斯宅談,閱俄國歐洲輿圖。二十一日,俄翻譯官導游俄皇宮殿,凡宮皆掛圖,繪歷代戰陣。二十二日,再游皇宮。

二十三日,許竹筠約王之春特使及同人等赴俄國官宴。客散后,楊宜治與許竹筠詳校中俄東圖,考東三省接境處所。二十四日,游東宮,觀啞咧桑德第一自用機器手造鋼鐵用物。餐后,楊宜治復譯《中俄界圖》。二十五日,楊宜治復閱中俄界圖西段,感覺西段界務30年來每立約一次,俄地必有展拓。

二十六日,楊宜治參觀溜冰廠回來后,與許竹筠詳論帕米爾舊檔,并校圖說。二十七日,楊宜治參觀博物院和蠟人館。二十八日,參觀武備院水師學堂各輪船式樣,有一中國銅炮,上刻“癸卯年直督額爾精額按察使陸建瀛造”。午正觀校閱、馳騁、擊刺,桓桓然有貔虎熊羆之概。

“民國”版《渠縣志》中收錄了楊宜治作品《楊虞裳嘉陵八詠八首》

三月一日,楊宜治游藏書院。通國書樓共145所,藏書95.3萬余冊。二日,觀世界第一大鑄紙廠兼造銀幣、織絲、制金銀器廠。四日,楊宜治隨王之春赴禮拜堂俄前皇葬所,中旨致唁,以金銀造花卉、樹葉作圈式,為贈禮。六日,俄皇遣供奉啞咧桑德諾甫斯基來繪大使及同人像,楊宜治還專門去考察了俄國兵制。九日,楊宜治考察俄國籌餉機制,皆借民債,俄國庫頗富。十一日,俄皇遣禮官赍贈王之春及同人勛章,王之春得白鷹勛章,嵌金鋼石,價萬金;楊宜治得昂那第二勛章,即中國二等第一。

十二日,赴阿雷克塞王殯所會葬,俄皇、俄后及長公主、王妃、王公及各國使臣、各命婦咸集。楊宜治對俄創興制造十分有興趣,考其招外國良工,他加鄰后接踵前徽,班云集,國人學成一藝就表彰其物品,于是居肆子弟皆踴躍登來,殫精竭慮,以求推陳出新之法。執政者隨時考核,第其等差,故工匠精良,貨寶璀錯,憑此技藝致富的十有八九。而經商貿易,銀行匯兌,德國人占十之六七,有喧賓奪主之勢。

十三日,楊宜治偕同人游業弗斯街,贊賞西方國家王公不設苑囿,在都城繁會之區設立公園,微取其門票創收。楊宜治認為,這就是孟子所說的“與民同樂”。為觀察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楊宜治十四日晚到啞咧爾桑德諾甫斯基家,談其家人,奏雅琴以娛客人,舒弦促節,沨沨移人,楊宜治感覺到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漸沒落,需要發揚。楊宜治對俄國的碑貼也感興趣,十五日偕柏百福購《闕特勤碑》并俄文歐亞全圖、俄德字譜。

十六日,赴各處辭行。羅達甫告訴楊宜治俄國察吏之法:安排官名“微特若爾”,品秩小而員數多,數月一遣,采訪各省及各郡縣政治得失、風俗澆靜、商務盈虧,隨時密報;又有專員訪察微特若爾所報之虛實,遣派此兩等官,外間秘不得聞。以此旦評之臧否,與議局公論之淑忒相鉤考,萬里遠也在堂階矣。

十八日晚,一行人乘俄廷御用火車離俄,俄國文武數十員送行。

二十一日起,一行人開啟德國考察,楊宜治一路看得很細,思考也多。先赴白雷多觀伏爾鏗船廠,中國在此訂購魚雷艇二只、快船一只,均將竣工。接著參觀唐傲黑特廠,演試行營炮臺,演放開花彈、葡萄子各炮。再至格魯孫炮廠,觀看大小新式炮臺,又觀镕鐵之法。第三日至克魯伯廠,觀造穹甲、鋼板及暗炮臺。第四日觀炮廠,中國所定購的大小炮及新式快炮均將竣工。

二十六日到倫敦,對英國進行考察,先赴魚雷船局觀新式曲排筒鍋爐生產。第二日,參觀英國家魚雷快炮廠,快炮以機開合,出彈最快。又乘火車至馬克新機器快炮廠及羅登飛快炮廠,中國南洋定炮皆在馬克新廠。第三日,參觀英議政院。

二十九日,回到巴黎中國使館,考察歐洲學校之制,其科目全、學制合理實用。官辦學堂3.3萬余所,教師5萬余人,學生170余萬人。

仕途猛進,突然患病去世

回國銷差后不久,王之春保奏,楊宜治以五品京堂補用,仍留總理衙門章京一職。

光緒二十二年(1896)初,楊宜治出任署幫辦章京,獲總理衙門兩年一屆的保獎,其獲保名目為“候補五品京堂刑部郎中,以四品京堂開列在前”。不久后,他正式出任正五品的通政使司參議一職,并署理太常寺少卿。

次年五月,楊宜治正式充補四品總辦章京,獲得上奏權。此時,楊宜治52歲。其間,川東地區出現水災,楊宜治據實詳奏,請求采取賑災措施,并請停每年派給四川的賑捐,獲得贊譽。八月初一,楊宜治又以《中國宜鑄金錢論》,奏請仿照英國幣制鑄造全國統一的金銀貨幣,并準備進一步發行紙幣,以挽回因國際市場銀價下跌對中國造成的損失,得到奕訢和戶部尚書翁同龢的首肯。

光緒二十四年(1898),楊宜治實授太常寺少卿,仍任總理衙門總辦章京。接著,楊宜治因參與會典纂修,四月十二日獲保三品京堂花翎。五月十九日,總理衙門大臣翁同龢向楊宜治的上司張蔭桓透露說,楊宜治將升遷為總理衙門大臣。

天有不測風云,楊宜治突患重病,六月病逝。從患病到去世,不超過兩個月,讓人頗感意外。

【作者簡介】

戴連渠,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四川省作家協會、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檔案人才“283工程”高級人才,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巴文化研究特約專家,四川渠縣宕渠文學院副院長,《渠江文藝》常務副主編。著有詩文集《五味集》、歷史文集《宕渠遺存尋覓》《宕渠流韻》《宕渠密碼》 、讀書筆記《心跡》、漢闕專著《中國漢闕之鄉——渠縣漢闕全集》、抗戰史料圖冊《檔案見證——渠縣的抗日救亡運動》、歷史古跡圖冊《宕渠記憶——遺址遺跡篇》,主撰四川省檔案干部教育培訓讀本《檔案法治與行政管理》中“檔案管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章節。研究方向為宕渠地域文化、賨人歷史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凹凸世界:裁決知曉老創在金的體內,秋和金均有可能是命定之人

《凹凸世界》第四季第10集更新啦,這一集雖然在劇情上依舊存在謎語人的成分,但與前面幾集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信息量也挺大的!主角小隊的人設也已經回來了!計劃已經讓主角小隊知道了!那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本集劇情吧!

這集重大轉折就是上屆四強交底,和金小隊匯合明確目標,阻止裁決占據金的身體,救回秋,不過后來小檸檬神轉折讓人悟了又霧了,完全搞不明白裁決是敵是友。

結合赤星手游和動漫形象不同的現象,我們拋開手游中裁決的形象,結合凹凸問答里裁決是一個熱衷于行駛自己“正義的最終解釋權”的家伙,完全可以大膽猜測此裁決非彼裁決,是平行時空的兩條不同時間線,一念之差就會影響未來發展,動漫中的裁決做出了與手游中裁決不一樣的決定,沒有選擇沉睡,而是制定了另一個計劃,在這個計劃中他需要秋這個容器,需要下場見到金,但并不是要選擇金作為容器。

大膽猜測,裁決知道不干事的老創縮在金身體里,想把老創揪出來要加班費,不是處罰叛神者,也不是恢復凹凸世界的秩序。那動漫裁決是敵是友?別忘了裁決是一個熱衷于行駛自己“正義的最終解釋權”的家伙,為了行駛自己的正義,裁決可以將秋作為容器,將淘汰者回收,也就是不擇手段,這必與金的理念有所沖突,所以裁決和金可能有一架要打,然后op回收。

至于幫命定之人尋回記憶,劃重點命定之人,這個命定之人是秋小隊四人嗎?個人猜測此人指的是金,裁決以為金是失去記憶的創世神。好像有點扯,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大膽猜測嘛,反正十一集要七個世紀后才出,不如發散思維自己腦補。

此外,除了金之外,秋也有可能是命定之人,能夠佐證這一點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裁決說的那句終于要出手了嗎?語氣有變而且似乎很輕松,所以可能上屆參賽者也搞錯了,秋不是真的被變成容器,她是命定之人。

但是上屆裁決已經掛機了不是嗎?所以秋的記憶應該是被其他神使動了手腳變成了裁決給人營造她被占據身體的假象,這樣就萬無一失了,因為神使可以從秋過去的記憶力監控到金的黑化所以以姐姐為誘餌,小檸檬來參加凹凸大賽的原因就自然連接上了,至于為什么我和小檸檬一樣肯定原裁決不會是敵人,一是因為裁決身份特殊是創世神欽定的審判官二是因為小檸檬可以預言可以與神的意志有鏈接。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關于《凹凸世界》第四季第10集的全部解析了,文章內容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場,分析過程中可能存在過度解讀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夠和諧討論,當然,如果您對命定之人、秋、金、老創等角色之間的關系持有其他看法,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品讀海門之秋

品讀海門之秋

徐 新

海門秋色。陳新龍攝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當縷縷秋風掠過浩瀚的江面,片片樹葉灑脫地告別枝頭,海門的秋天已悄然而至。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是一座寧靜愜意的濱海小城,幾場秋雨后,如詩如畫的秋天拉開了帷幕。

海門的秋天是那么澄凈。丹桂清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鳥兒們激情不減,在林間飛來飛去,幽靜的樹林顯得生機盎然。“春去葦葉青,秋來蘆花白”,長江邊蘆葦的葉子開始枯黃,一簇簇潔白的蘆花曼妙婀娜。一眼望去,連片的蘆花隨風飄搖,盡情演繹著秋天的精彩與浪漫。夕陽西下,靜謐的殘陽余暉溫柔地流溢到江面上,綺麗的色彩被波光粼粼的江水隔成了一半碧綠、一半金紅。成群的江鷗展示著矯健身姿,不時掠過江面,頗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夜風拂過,江水在明亮的月光下泛著光,迷人的秋韻乘著習習晚風漫過小城的每個角落,真是“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海門的秋天是那么明艷。清涼的秋風把天空刷得愈加湛藍,白云不斷演繹著神奇,卷云、鱗云、積云變幻莫測。黃的、紅的、綠的樹葉給小城穿上了華裳。泛黃的葉子在颯颯秋風中搖搖欲墜,有的在樹枝上蕩著秋千,有的陸續飄落下來,還有的打著旋兒落入水中;遍地的菊花盛開,仰望著“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楓葉,見證著秋天的濃墨重彩。農業生態園里粉紅的蟠桃、火紅的石榴、橙黃的柿子和紫色綠色的葡萄等水果令人目不暇接。

海門的秋天又是那么豐碩。廣袤的田野里呈現出一片豐收景象,稻谷翻動著金色波浪,散發著誘人的稻香;高大茂密的玉米稈上掛著金色的玉米,如孩子般咧著嘴向人們展露著笑靨;成片的棉花地十分壯觀。人們在田野里忙碌著,緊張地收割勞作了一年的希望,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此刻我不禁想起作家峻青在《秋色賦》中所寫:“我喜歡這絢麗燦爛的秋色,因為它表示著成熟、昌盛和繁榮,也意味著愉快、歡樂和富強。”

秋天的海門也是忙碌的。田間的莊稼才剛剛歸倉,人們在品味秋收幸福、分享晨露與清風的時候,又準備開啟新的勞作,拉犁耕田、播種小麥、培育油菜秧等。在重點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各種機械緊張作業,熱火朝天,建筑工人們揮灑著激情和汗水,鑄造著小城的美好明天。夜幕降臨,解放路上燈火璀璨,行人如織,車水馬龍。步行街燈火輝煌,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邁著歡快的步子融入小城的夜生活里。店鋪里精美的飾品、漂亮的衣服、各種雜貨琳瑯滿目,吸引了不少路過的市民游客駐足選購。夜市老板們大聲地招攬生意,吆喝聲砍價聲此起彼伏。美食街更是熱鬧非凡,鮮紅的小龍蝦、冒泡的啤酒、火熱的烤串……美食刺激著食客們的嗅覺和味蕾。作家汪曾祺曾這樣寫道:“這些美食的背后,卻是人間煙火下最樸實又溫馨的愿望和記憶。再孤單的日子,有了豐富的味覺的陪伴,仿佛也變得溫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正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小城海門走過了春的明媚、夏的繁盛,此刻,正聆聽著秋風的喁喁私語,感受著秋雨的纏綿悱惻,領略著秋色的豐盈與飽滿,一切都那么令人怦然心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海門的秋天是一壺醇香甘甜的美酒、是一曲動人心弦的老歌、是一首清新雋永的小詩。倘若時間能停頓,我希望定格在這瑰麗的秋天。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搖床上的故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就是新疆:你一鞭甩出去就是一片收不回的天地;從馬背上下來,就是你的宿營地,是你生命的新開端,又或許是另一個生命的誕生處。

在天山北坡有一個著名的新疆“金三角”,它就是現在的烏蘇、奎屯和獨山子的歷史發祥地——烏蘇縣。

“不須候吏沙頭報,驛站懸知是古城。”也許只有真正了解了烏蘇大地的血脈里流淌的“驛站文化”,才會明白為什么在這里總有那些令人感動的多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

坐在我面前的哈薩克族漢子海拉提,今年44歲,他從小在烏蘇九間樓鄉詹家村長大。海拉提一家在當地名聲很大,可謂無人不曉,原因是他家有一臺特別的“寶貝”——搖床。“我爺爺在九間樓一帶遠近聞名,人稱‘好心大叔’。”海拉提提起爺爺的往事,幾乎手舞足蹈:“爺爺一生游牧四方,但做的好事千千萬,九間樓的人都記得他的名字。爺爺一生好施舍,他除了在民間留下一串串傳說外,還為我們留下一樣極其珍貴的東西,那就是一臺搖床。”

搖床?我不懂。

“就是給嬰孩睡覺的小搖籃,我們叫搖床。”海拉提一解釋,我便明白了。

哈薩克等游牧民族,自古以四海為家的游牧為生,遷徙是他們的生活常態。女人生孩子前后,多數是在旅途之中,嬰兒怎么辦?牧民無法把嬰兒放在固定小床上,他們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制造一臺小搖床,讓嬰兒躺在里面,當大人們收起帳篷,騎馬遠行時,他們便把搖床掛在馬背上,而嬰兒睡在其中,隨馬蹄的顛簸優哉游哉地度過無愁無憂的童年。

搖床是游牧民族的生命搖籃,它搖出了多少人對草原和遠方家園的夢想與追求,也搖醒了這些民族向往安寧生活與豐腴沃土的心思與情愫。

到達塔城的第一天,就有人介紹“搖床的故事”。搖床是由一根胳膊粗細的木桿作“主梁”,木桿與兩邊的框架組成一個長方形架子。在架子的中間吊著一塊毯布做成的軟墊,嬰兒就躺在上面,用手輕輕推著,“床”就晃動起來,這就是“搖床”。搖床比漢族的搖籃結構更簡單,能夠吊掛在馬背上讓孩子安穩地睡在里面。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你是上天給我們的恩賜。當你出生時,奶奶歡樂地撒起糖果,爺爺為你起了寶貴的名字。祝愿你快快長大,做一名快樂勇敢的哈薩克人……這首哈薩克族的《搖籃曲》,在新疆塔城尤其是烏蘇地區廣為流傳,母親們更是嫻熟于心,她們還會隨唱隨編,把母愛注入孩子的夢鄉。

“聽我父親講他媽媽的故事時,他說我奶奶就是這樣的母親。”海拉提深情道,隨后又補充說:“我母親更是這樣的人。”

“聽我媽媽說,爺爺當年為了給即將出生的我爸爸做個搖床,專門找來一根胡楊樹桿,又請了當地最好的木匠,做了這架哺育我們三代人成長的搖床。想不到這張搖床如今成了我家和附近幾個鄉的許多鄉親之間扯不斷的親情。”海拉提說。

海拉提爺爺留下來的這臺搖床,現在放在九間樓鄉的村民學習和文藝活動的公共場所,成為一件供大家參觀的代表九間樓鄉各族人民團結象征的珍貴物品。

這臺搖床的那根七彩主桿梁,雖然油漆已經斑駁了,但色彩依然鮮艷。看得出,當年海拉提的爺爺制作這臺搖床時非常講究,主桿梁是用機械車床磨出來的,握上去非常滑潤。仔細觀察這條主桿梁的桿背,發現有一道道刀痕。“為什么刻這些痕跡?”我問。

海拉提一一數著那上面的刀痕,說:“上面共有27道,也就是說除我家哥哥姐姐和妹妹,這臺搖床上還養育過另外27個孩子。”

“27個?!”這太神奇了!我不由驚呼,忙問:“他們跟你和你家是什么關系?”

“他們也都是我的哥哥姐姐和弟弟,甚至還有比我輩分小的親人,只不過他們并不是我媽媽生的。”海拉提說這話時滿臉春風、滿面自豪。

下面說的就是這臺“搖床上的民族傳奇”故事——

“我家兄妹6個,我排行老四。小弟弟海拉提出生時,我已經6歲,爸爸上班忙,媽媽做家務,還要帶幾個孩子,挺忙碌的,那時我經常幫大人在搖床邊照看弟弟。”這話是海拉提的哥哥居來提說的,在鄉自然資源所任所長的他,聽說我到了他家,專程從單位趕回家。有關搖床的事他比弟弟知道得更多。

“大約弟弟在搖床上不到一年,我家鄰居王具珍家的兒子周海洋出生了,他們來我家借搖床。媽媽對我說:你弟弟快學步了,他不太需要搖床了,借給人家用吧!我就放了手。”居來提說。“后來沒多久,搖床又回到了我家,而一起回來的,還有比我弟弟還小1歲的周海洋,聽媽說他家人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周海洋,所以我媽媽便把周海洋放在我們家。我和弟弟特別高興,夾著尿布的弟弟學著我的樣,也給躺在搖床上的周海洋搖床。他倆一起長大,周海洋成為我媽的干兒子,而我弟弟海拉提又成了周海洋媽媽的干兒子。”

“慢,慢,有點繞。”我趕忙打斷居來提的話,問坐在一旁的海拉提怎么回事?

海拉提雖然已是40多歲的哈薩克漢子,但很靦腆。聽了我的問話,兩眼竟然紅了起來,說:“我媽媽去世得早,所以我跟周海洋從小一起長大,他下面還有兩個弟弟,都是躺在我家的搖床上長大的。我經常到周海洋家,不是一起玩耍,就是跟他一起陪伴搖床上的他的弟弟,他的弟弟也慢慢成了我的弟弟,我跟他家5個兄弟簡直就是親兄弟。所以他們的媽媽,也像我的媽媽一樣。”

那天圍著我的鄉親們很多,他們七嘴八舌地跟我說著海拉提和周海洋一家的事兒。周海洋家是漢族,哈薩克族的海拉提到周海洋家沒有半點見生,經常在周海洋家吃住,而漢族媽媽王具珍也不把海拉提當外人,海拉提和周海洋稍稍大一些她就領著他們去放牧、割草、騎馬。“有一年夏天特別熱,那時海拉提應該有10來歲了,這孩子穿著一雙軍綠色球鞋,一看就知道有多捂腳。那天我在周海洋家看到王具珍大姐一把將海拉提拉到懷里,讓他坐下,拿出一雙新納的黑布鞋,對海拉提說:換這鞋穿吧,大熱天的,不能把腳捂壞了!說著就幫海拉提脫下球鞋,將新布鞋套在海拉提腳上。穿著舒適鞋子的海拉提流出了眼淚,他跪在王具珍面前連磕了3個響頭,說:‘阿姨我謝謝你。我現在穿了你納的鞋,就是你的兒子了,讓我叫聲媽媽吧!’王具珍愣了一下,后來反應過來,一把將海拉提摟在懷里,說:好好好,我做你媽媽,我做你媽媽!那一場景我是親眼所見,被海拉提和周海洋一家的真情感動得直掉眼淚。”同村的一位回族大媽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述了這個故事。

“后來王具珍大姐經常在我們面前說:她自己生了5個兒子,現在多了一個海拉提,變成6個兒子,六六大順!王大姐還特意為海拉提起了個哈漢兩族合意的名字:哈浪。”哈浪,“哈”代表哈薩克族,周家孩子名字中都帶“海”字,這“浪”就代表是周家的兒子之一。

“我哥哥這人特憨,你說你是不是也挺喜歡這個名字的?”不知什么時候出現的周海洋,拍著海拉提的肩膀說。他倆真的親如兄弟。

“這兩人從小到大,親到分不開的地步,比我這個兄弟還要親哩!”一旁的居來提有些嫉妒地說,引得在場一片歡笑。

“這得感謝你們家的那臺搖床,是它拉近了我們兩家的情誼,也讓海拉提成了我的好哥哥!”周海洋說。

“我媽媽對我太好了!”海拉提一說起周海洋的媽媽,就會雙目噙淚。他回憶說:“我從10歲開始,穿了10年媽媽納的鞋。那個時候正值長身體的時候,我又是愛動的男孩子,穿鞋特費,前后至少穿爛了20雙媽媽納的黑布鞋。1999年年底我應征入伍,離開家鄉的時候,媽媽專門為我送別,她把兩雙嶄新的黑布鞋給我放在包袱里,還用一塊手絹包了100元錢塞到我手里,一遍又一遍地叮囑我到部隊后要聽黨的話、聽首長的話。我的戰友見了好羨慕我,都說你媽真好。他們哪里知道,我這個媽媽并非是我的親媽,但她對我這么親。”

周海洋接話道:“我哈浪哥不簡單啊,他到部隊5年,受到6次嘉獎,兩次被評為優秀士兵,而且在第三年還光榮地入了黨。他很牛的!”

“都是媽媽鼓勵的結果。”海拉提說,入伍5年后,他退伍回家,便忙著找工作和上班,一晃就25歲了,同齡的青年都結婚成家了,唯獨海拉提還是單身。這可把王具珍急壞了,于是忙碌著到處給干兒子物色對象。經過一番張羅,一位叫阿米娜·阿斯克爾別克的美麗的哈薩克姑娘成了海拉提的心上人。結婚那天,王具珍以海拉提的媽媽身份出現在主賓席上,并跑前跑后熱情周到地關照新娘和新娘家的親友。海拉提說到這事時有些哽咽了:“我的親生母親去世早,沒有能看到我結婚的熱鬧場面,但我有漢族媽媽給了我最完整和最美好的結婚祝福。”

周海洋說,2010年,海拉提的兒子出生,小搖床又回到了海拉提家。“兩年后,我的兒子出生,搖床又到了我們家。一轉眼,我的兒子和哥哥海拉提的兒子又成了天天‘膩’在一起的小伙伴!”

一臺搖床,讓哈薩克族的海拉提家和漢族的周海洋、王具珍家的三代人之間結下了不是血緣勝似血緣的親人關系。

居來提這樣比喻:這臺搖床讓我們與周邊幾個民族的鄉親們像石榴籽一樣親密聯結在一起,“很多時候,我遇到一個不相識的人,突然他會拉住我的手,非要讓我到他家吃飯喝酒。我問為啥?人家就說:我們是親戚呀!再仔細一問,原來他或她也是睡過我家那臺搖床長大的!”居來提說。

海拉提說,他作為爺爺和父親留下的老宅的繼承人,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家里突然進來一位不相識的人,沖他叫“哥哥”或者“叔叔”“伯伯”,摸不著頭腦的海拉提問個究竟,人家原來也是睡過他家的搖床呢!

去年秋,海拉提遇見一位從山東來的“哥”,說他離開九間樓20多年了,如今日子富足了,回來想探望他的哈薩克族“媽媽”,也就是海拉提的媽媽。“我沒有見過、也沒聽媽媽生前說過她還有這樣一個兒子。但人家是千里迢迢、幾經周折才找到我們家的,這份真情我怎么好拒絕?再說我的這位哥出生后一直寄養在我家,一兩歲時就是在搖床上度過的,因此對我家、對我媽、對搖床的感情終生難忘。就這樣,我除了陪這位遠道而來的哥哥去我父母墳頭祭祀外,還帶著他在如今煥然一新的我們家鄉轉了好幾天。那幾天他吃住在我家,說他仿佛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海拉提說。

“他家呀,就跟過去他媽媽在世時一樣,總是熱熱鬧鬧的。我們那個時候工作忙,沒時間照看娃兒,就把娃兒往海拉提媽媽那里一放,他家就成了義務托兒所,孩子多的時候有十幾個,海拉提的媽媽就成為‘孩子王’。從海拉提的爺爺那輩開始,全家人都特別好客,心地又善良。”一位叫張玉秀的大媽不無感激地說。

陪我的九間樓鄉干部告訴我,他們鄉有漢、哈薩克、蒙、回、維吾爾等10多個民族,海拉提家的一臺搖床,不僅至少有不同民族的27個孩子使用過,而且由搖床引出的“故事外的故事”不勝枚舉。

現年57歲的蔡忠福和同村的回族村民王正海這對年齡相差10歲的鄰居,則因搖床有了另一份“兄弟情緣”。小時候他們都是由自己的哥哥姐姐陪著在海拉提家的搖床上度過的。長大后的王正海與村里的孩子們一起放牛、割草、捉迷藏,他得知比他大10歲的蔡忠福與他一樣也睡過海拉提家的搖床,兩個男孩慢慢地成了形影不離的好伙伴、親兄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蔡忠福和王正海先后成家生子。2012年,他們所在的黃渠村新建養殖新區,蔡忠福與王正海先后搬入小區,竟成了門對門的鄰居。“哥——”“弟弟——”這兩兄弟天天一聲哥一聲弟的親熱勁,令人羨慕。

那年夏天,王正海的母親膽管發炎,蔡忠福聽說后,立即開動自己的車子,及時將王正海的母親送到醫院。“那個時候我正在發展養殖,口袋里的錢全部買了牛羊,是忠福哥幫我為母親治病,承擔了全部費用。他不僅救了我母親,其實也救了我全家。”王正海說。

2014年,王正海開起農家樂,一時缺人手,蔡忠福的妻子就成了免費“鐘點工”。2016年,蔡忠福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加上家里的種植面積大,農忙時忙不過來,王正海就成了他家的好幫手。

歲月匆匆,一晃10年。王正海和蔡忠福肩搭肩地告訴我:“我們兩家從來沒有紅過一次臉,拌過一次嘴,春節一起包餃子、古爾邦節共同炸馓子。我們就是一家人、兄弟倆!”

“一切情分,緣于海拉提家的這臺搖床。”王正海拉著蔡忠福的手,來到居來提和海拉提面前,畢恭畢敬地異口同聲道:“哥哥,謝謝你們了!是你們讓我們成為一對親兄弟、好親戚,你們也是我們的親哥哥、好哥哥!”

如此類似的親熱場景,在海拉提家似乎每天都可能發生。而我知道“搖床的故事”在九間樓鄉總也講不完……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