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將后傳304作弊(論宋明以來集錄碑傳的史學傳統)
五虎將后傳304作弊文章列表:
論宋明以來集錄碑傳的史學傳統
“正史”以外,私家撰述中的碑(如墓表、墓志銘、神道碑等)、傳(哀啟、行狀、家傳、傳略等),源遠流長,綿延不絕,是中國史學撰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集錄碑、傳為一書,始于宋代杜大珪編《名臣碑傳琬琰集》。明代以降,又有焦竑編《國朝獻征錄》,徐纮、王元編《皇明名臣琬琰錄》《續錄》。清至近代,則有錢儀吉編《碑傳集》、繆荃孫編《續碑傳集》、閔爾昌編《碑傳集補》、汪兆鏞編《碑傳集三編》。金毓黻說:“裒錄碑傳以為一編,莫先于宋杜大珪之《名臣碑傳琬琰集》。元人蘇天爵繼之以作《名臣事略》。明人焦竑之《獻征錄》,亦其倫類。清代則裒錄亦多。嘉定錢氏經始于前,江陰繆氏嗣響于后,以成正、續《碑傳集》。李氏《耆獻類征》,亦用此體。近人閔爾昌又輯《碑傳集補》。皆以清代為斷。聞番禺汪兆鏞亦續《碑傳集》,未及付梓。閔氏輯《碑傳征遺》,存稿待刊。又儀征阮氏曾纂《清碑版錄》,未聞行世,殆見繆《集》而輟。若斯之類,蓋更仆而難數也。”①事實上,宋明以來,集錄碑傳為專書者,概不止此。進入民國,國史館有纂輯《民國碑傳集》之舉,惜未成書;朱希祖致力于南明史研究,曾輯《南明人碑傳集》一卷,事屬草創;滇人方樹梅輯成《滇南碑傳集》與《續滇南碑傳集》兩書,乃區域性碑傳集。新中國時期,錢仲聯輯成《廣清碑傳集》,卞孝萱、唐文權編輯《辛亥人物碑傳集》與《民國人物碑傳集》。歷經五百余年,集錄碑傳事業遞相祖述,屢有纂輯,使得這類著述蔚然成一系列,成為我國史學園地中的一朵朵奇葩。
可以說,自宋明以來,集錄碑傳已成為我國史學的一種學術傳統。已故中國史學史專家羅炳良教授云:“在中國史學史上,搜集碑傳資料與利用碑版證史的傳統由來已久。然而史家形成自覺的史學意識,使之成為連續不斷的史學活動,則是從南宋史家杜大硅編纂《名臣碑傳琬琰錄》肇端。”②而白壽彝先生更早指出:“就過去某些史學著作跟原始史料的關系來說,他們有的是整理了原始史料而作出了有系統有體系的歷史著作……我們不應該把前人的研究成果,簡單地看作史料,而應該看作值得研究的觀點或意見。”③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將它們視為史料,更要從史學撰述的角度加以審視。同時,對這種史學現象或史學著述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是我們繼承我國史學遺產,推進史學研究的一種方式方法。
一、集錄碑傳的條件
集錄碑傳是一件歷時長久、十分艱辛的基礎工作。一般來說,碑傳集的搜集整理者,或是史官曾經參與史館工作,或從事史學撰述的學者,抑或近現代的文史專家,本身大都“是有名的學者,交游很廣,向人征求碑傳,有靳而不予者”④;直至成書,歷時較長,經常是“數十年如一日,慘淡經營,殊非易事”⑤,耗費了整理者的大量精力、智力、物力、財力等。如錢儀吉纂輯《碑傳集》,從清道光三年(1823)開始,到光緒三十年(1850)過世之前,用了將近三十年的功夫,才完成草稿;后經諸可寶校訂,交由浙江布政使黃彭年刊刻行世。繆荃孫再輯《續碑傳集》,則從光緒七年(1881)開始,至宣統二年(1910)完成,前后歷時三十年最終成書。閔爾昌拾遺補綴,作《碑傳集補》,編纂時間長達十年,“時作時輟,遂將十年”⑥,直至民國十二年(1923)刊印。還須家人、學生等作為助手,或提供佐助。錢儀吉外孫沈善登追述《碑傳集》編纂過程,云:“方事之殷,四出借書,不得,則命駕廠肆,捆載滿收,至無容膝地,則跨轅而歸,眾手分抄,伯舅助翻檢,克日還之,易所未見,以為長。而先母所寫最速且多,公賜詩有‘兼旬為寫百篇書’,即此事也。”⑦卞孝萱、唐文權共同編輯《民國人物碑傳集》,卞“妻段子宜女士、文權夫人洪寶珠女士以及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幾位研究生用簡化字抄寫”⑧。
當然,還需要滿足其他一些主客觀條件,如前人所撰碑傳已有一定量的積累;政治環境的寬松與學術傳統的慣性;學者個體的較高認知和學術追求,即樂意從事這樣的事業。
集錄碑傳首要的條件之一,就是須有大量的碑傳存世。只有大量碑、傳存在之前提,才有集錄成書之可能。那么,碑、傳何時出現呢?顧炎武說:“列傳之名,始于太史公,蓋史體也。不當作史之職,無為人立傳者,故有碑,有志,有狀,而無傳。”又說:“自宋以后,乃有為人立傳者,侵史官之職矣。”⑨也就是說,沒有作史之職、作史之權的人,即不具備為人立傳之資格,于是就變相采用寫作碑、志、狀等方式,以記載人物的生平事跡。章學誠對顧炎武的說法予以反駁,認為自古文無定體,經史不分,像《春秋》三傳與大小戴《禮記》,或“依經起義”,或“附經而行”,“至于近代,始以錄人物者區為之傳,敘事跡者區為之記。蓋亦以集部繁興,人自生其分別,不知其然而然,遂若天經地義之不可移易。此類甚多。學者生于后世,茍無傷于義理,從眾可也。……后世專門學衰,集體日盛,敘人述事,各有散篇,亦取傳記為名,附于古人傳記專家之義爾。”又說:“夫后世文字,于古無有而相率而為之者,集部紛紛,大率皆是。若傳則本非史家所創,馬、班以前,早有其文。”⑩
相關研究認為,傳之產生先于碑,“碑傳之始,匪特記人。專以記人,則傳先于碑。《世本》中已有傳。《漢書·藝文志》有《高祖傳》《孝文傳》。《史記·伯夷列傳》引伯夷、叔齊古傳,皆在司馬遷七十列傳之前。是傳之作,起于先秦,碑則漢始有之。今漢碑傳世尚多,蔡邕猶擅斯作,其《集》可征”(11)。四庫館臣則稱:“墓碑最盛于東漢,別傳則盛于漢魏之間。張晏注《史記》,據墓碑知伏生名勝。司馬貞作《史記索隱》,據班固泗上亭長碑知昭靈夫人姓溫。裴松之注《三國志》,亦多引別傳。”(12)據清人趙翼爬梳,裴松之注《三國志》征引私傳,若《曹瞞傳》《鄭玄別傳》《荀或別傳》《禰衡傳》《荀氏家傳》《邴原別傳》《程曉別傳》《王弼傳》《孫資別傳》《曹志別傳》《陳思王傳》《王朗家傳》《何氏家傳》《裴氏家記》《劉虞別傳》《任昭別傳》《鐘會母傳》《虞翻列傳》《趙云別傳》《費祎別傳》《華佗別傳》《管輅別傳》《諸葛恪別傳》,以及何劭作《王弼傳》、會稽《邵氏家傳》、陸機作《顧譚傳》、陸機作《陸遜銘》、《機云別傳》等(13),不下三十種,可見其數量之巨大。
隨著時代的演進,尤其是六朝以后,碑傳文大量產生,“沿及六朝,文體加縟,定謚有誄,表墓有志,策哀有詞,起自朝廷,被于閭巷。唐有天下,昌黎韓愈,以文章雄視百代,鴻篇巨制,多出其手,碑傳之作,于斯為盛。歷宋元明清,其流愈衍,其制愈奓,私家而僭史官之權,及身而制薶幽之石,至于今日,幾于人各一碑,家各一傳”(14)。且隋唐以后,文人學士競相替人撰寫碑志、別傳,相沿成為新的社會風尚。所以,當社會上存在大量的碑傳文獻,集錄碑傳成為專書才有可能。
其次,集錄碑傳可能受到學術發展的影響,或受到史學活動的刺激。兩宋之際,杜大硅輯成《名臣碑傳琬琰集》,不是偶然的,可能受到了金石學研究的影響。“宋代以前的歷代學者盡管也有人著錄、記載和研究金石文字,但都是一鱗半爪,不成體系。兩宋時期的學者不但廣泛收集金石碑刻,而且撰寫了不少專門研究著作,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創立了金石學。宋人開創了以金石與文獻互證的考據方法,在中國歷史考證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正是在這種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杜大硅才能把這些零散的撰述加以匯總,升華出自覺的歷史編纂意識,匯集成《名臣碑傳琬琰集》”(15)。
焦竑編纂《獻征錄》,正值晚明當代史撰述由勃興到繁榮的過渡期。萬歷年間,焦竑充任本朝紀傳體國史纂修官,利用修史余暇私纂《獻征錄》,“癸巳,開史局,南充意在先生。先生條四議以進。史事中止,私成《獻征錄》百二十卷。積書數萬卷,覽之略遍”(16)。似亦可理解為焦竑當時已有私修國史的準備,及修史中輟,辭官歸里,“若而年不忘其初,凡所睹聞,僉命掌記,時為纘輯”(17),最終輯成《獻征錄》。
方樹梅纂輯《滇南碑傳集》《續集》,則緣于他致力于鄉邦文獻的搜集和整理。方氏早年撰著《晉寧鄉土志》《晉寧州志》,編輯《滇文叢錄》《滇詩叢錄》《滇詞叢錄》;撰著《師荔扉年譜》《楊文襄年譜》《錢南園先生年譜》;選印《滇南書畫錄》,并撰小傳;與云南當地文化名人趙藩、陳榮昌、秦光玉、袁嘉谷、趙式銘等編纂《云南叢書》《云南通志》。在這些學術活動中,他見錢、繆、閔三家碑傳集“于滇南人物,所收寥寥”,“欲思博訪吾滇碑傳,都為一集”;為此“出游南北十余省,搜訪文獻,關于滇南碑傳所獲尤夥”(18)。最終將漢至元滇南人物編為《古滇人物考》,明清兩代人物編為《滇南碑傳集》、民國至解放初人物編為《續集》。
二、集錄碑傳的史學旨趣
學者著述或輯成專書者,率多受到時勢激發而有為之作。也就是說,這類著作的編纂,大都是在特定時代條件下的產物。宋明以來,碑傳集類著述的編纂者,同樣具有強烈的經世目的。正所謂“古之良史,多資故典。會粹成書,未有無因而作者”(19)。只不過我們以往考察這類著述的成書過程,不甚關注這一方面。如果我們對這類著述進行綜合考察和縱向比較,即可注意貫穿于其中的治學旨趣。
集錄碑傳主要出于征文考獻的根本目的,即為了實際利用而輯成專書。杜大珪“顧石本不盡拓摹,文集又皆散見,互考為難”(20),于是輯為《名臣碑傳琬琰集》107卷,分作三集,上集27卷(神道碑),中集55卷(志銘、行狀),下集25卷(別傳,采自宋人文集,間采于實錄、國史),起于北宋太祖建隆、乾德年間,止于南宋高宗建炎、紹興年間。
《獻征錄》之輯,四庫館臣據書“前有自序,謂明代諸帝有《實錄》,而諸臣之事不詳,因撰此書”。又說:“蓋宋人《實錄》之體,凡書諸臣之卒,必附列本傳,以紀其始末。而明代《實錄》則廢此例。故竑補修之。”(21)焦竑友人顧起元說,焦氏處境正像唐劉知幾當年一樣的境遇,“身為史官,以作非一人,詒書僚長,徒抱汗青無日之嘆”,退出史局以后,“猶思儲一代之史材,以信今傳后”。(22)這一說法似更符合事實。考焦竑特別關注本朝紀傳體國史,屢稱“古天子諸侯必有國史以紀時事”,認為當代史編纂的意義,正在于“作者代興,勝劣互異,然莫不鉤深故府,囊括辭林,一代興衰,賴以考見。儻謂遷、固亡而無史學,不亦謬乎!”(23)故《獻征錄》120卷,涉及800余人,考“獻征”之義,就是“征文考獻”,全書時間上跨越元末明初至萬歷末年(24),采集傳記、墓志銘、行狀、神道碑銘等。且內容豐富,人物眾多,堪稱明代歷史文獻編纂的大成。四庫館臣稱許道:“自洪武迄于嘉靖,蒐采極博”,“自王侯將相及士庶人、方外緇黃、僮仆、妾伎,無不備載,人各為傳。”(25)
至于五部清人碑傳之集,亦無不立足于征文考獻之目的。錢儀吉鑒于清朝自天命以來的歷史人物載諸本朝紀傳體國史,藏于金匱石室,外人沒由得見,他雖然參與《清會典》的修纂,“幸獲展觀,亦不敢私有寫錄”,于是“采集諸先正碑版狀記之文,旁及地志雜傳,得若干篇”(26),輯成《碑傳集》一書,收集清初至嘉慶年間2000余人的碑傳。繆荃孫鑒于“至嘉慶朝為止,迄今又九十年,中興偉績,賢才薈萃,長篇短牘,記載較多”(27),繼起輯為《續碑傳集》,收錄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1100余人物的碑傳。閔爾昌《碑傳集補》則補錄錢、繆二書所無的810余人的碑傳,以清代人物為主,兼收民國人物,作為二書的補充。汪兆鏞《碑傳集三編》試圖在繆書之外,另起爐灶,別為“錢、繆兩書之續”,搜集清末400余人的碑傳。通計以上四書,共收錄4000余人的碑傳,且取材廣泛,有行述、行狀、墓志銘、墓志、墓表等多種材料,有各種各樣的歷史人物,是研究清代歷史的大型文獻匯編。
然而以上四種碑傳集之編者,受其時代之局限或階級之偏見,難免存在有意排斥或各種失收漏收的現象:
重要人物如名儒黃宗炎、顧祖禹、顏元、毛奇齡,史學家全祖望,古文家魯九皋,詩人屈大均、謝啟昆、丘逢甲,書法家王文治、鄧石如,畫家陳洪綬,俱未收入。已收入人物之重要或最重要傳記往往失收,如于錢謙益,未收顧苓所撰《東澗遺老錢公別傳》;朱彝尊,未收其孫桂孫、稻孫合撰之《祖考竹垞府君行述》,而二文皆詳確之長篇。至于清初大量遺民碑傳,失收者更為指不勝屈。四種碑傳集之編者俱為封建時代之士大夫,觀點陳舊,已收之忠節、列女各類中,多不必收或不應收者,而有關于說部、戲曲、藝人等傳記,則未網羅在內。且有為清廷所黜,或視為叛逆而不收者,如年羹堯、劉鶚、周榖;罹文字獄而不收者,如戴名世、查嗣庭等。清初江南、兩浙之抗清志士,所收亦失之于稀少,全祖望《鮚埼亭集》于此類碑傳收集甚夥,而幾全被疏漏。至于農民起義軍,如太平天國領袖,臺灣農民軍首領林爽文,均遭排斥在外。(28)
故錢仲聯編輯《廣清碑傳集》,重點在“廣”字上下功夫,試圖突破前四書的收錄局限,如“清初明遺民,錢、繆諸人往往未見后來發現之珍貴材料,因而收輯不廣。本書于此突出重點,研究清初史料或圖編纂完善之明遺民錄,不難取資于此。近代文集,于余私人收藏者外,復加勤搜,所得頗多難見之作,因而亦是本書之重點。其他宗教、藝術、百工等碑傳,凡四種碑傳集所疏略者,本書亦提供一定之篇章”。“總之,必須有征文考獻價值者始行入集”。(29)該書收錄人物1100余人,碑傳1200余篇,基本彌補了前四書的缺漏和不足。
他如方樹梅編《滇南碑傳集》《續集》,卞孝萱、唐文權編《辛亥人物碑傳集》《民國人物碑傳集》等,基本相似。就此而論,集錄碑傳為專書者,其根本旨趣在于“征文考獻”,也就是曾國藩所謂的“借名人之碑傳,存名人之事跡”(30)。
當然,我們審視集錄碑傳的旨趣,不能僅停留在“征文考獻”這一層面,還應向前推進一步,即關注士大夫著述強調經世致用的旨趣。封建時代的士大夫們出于其階級屬性和立場,尤其是宋明以后史學受到理學的深刻影響,特別強調維護綱常名教,維持和反映當代統治秩序,注重發揮傳統史學的教化功能。
焦竑治學強調經世,說:“余惟學者患不能讀書,能讀書矣,乃疲精力于雕蟲篆刻之間,而所當留意者,或束閣而不觀,亦不善讀書之過矣。夫學不知經世,非學也;經世而不知考古以合變,非經世也。”(31)所以,他在參修本朝國史無成的情況下,轉而輯成《獻征錄》,以期歷考本朝歷史得失,為本朝政治提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屬于“考古以合變”的經世作為。故其友稱《獻征錄》,“所謂國體民瘼、世務材品,犁然而具,明主所與、文武將吏行事之實,庶幾無缺,后王法之,群工尊之,則太平之略也”(32),“至于折衷是非,綜校名實,闕疑而傳其信,斥似而采其真,所謂‘其義則某竊取之’,先生于此實有獨鑒,異乎徒事網羅,靡所澄汰,愛奇好異,或濫情實者矣”。(33)如設置類目,將孝子、義人等置前,將勝國群雄殿后。所以,有人說焦竑“試圖通過在《獻征錄》中對本朝人物事跡的翔實記載和描述,宣揚封建綱常中忠君、仁義、孝悌等價值觀念……以達警世、昭世和醒世的目的”(34)。
錢儀吉認為閱讀《碑傳集》者,“果能口誦而心識焉,可以考德行,可以習掌故”,且通過對比其中篇章,“考信而不惑也。而要其大體,主乎樂道人善,以為賢士大夫畜德之助”。(35)惲毓鼎稱繆氏“新編《續碑傳集》十二冊,征文考獻,近四朝人物略見于茲,豐功長德,足備師資,不第誦文辭、識掌故也”(36)。汪兆鏞編《碑傳集三編》,“期于光、宣以來數十年政治之遷流,人才、學術之隆替,可以考鏡”(37)。均重視發揮傳統史學的教化功能,最終達到維護綱常名教的根本目的。
至于區域性碑傳集,更多的是出于保存地方文獻、復興地方文化的責任和擔當。方樹梅早年受到當地學者趙藩、陳榮昌、袁嘉榖等人大力提倡“滇學”,傳播經世致用思想的深刻影響,立志以平生精力“弘揚吾滇文獻”,而后數十年之間慘淡經營,堅持不懈,“他對書不視為‘珍玩’,而是主張發揮致用”,“和他的研究工作,結合甚為緊密”,(38)纂輯《滇南碑傳集》“以為征文考獻之資”,且“言坊行表,滇之人踵武而發揚光大之,是余至所仰望也夫”。(39)《續滇南碑傳集》之編輯,則是出于“辛亥改革迄解放初期已故之人物,于國家社會有關者……然皆生清末葉,至改革后,各占數十年,于先后所值政治、軍事、教育、文化、風俗等之變革,為前史所未有。或隆或污,或升或降,內訌外禍,國事日蹙,民生日困,皆有莫大之關系。知其人、論其世,貽后賢以評騭,作信史之參稽,此《滇南碑傳集》之不得不續也”。(41)
三、編纂體例上的繼承與創新
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作為草創時期的碑傳集類著述,主要以裒輯文獻資料為著眼點,“大約隨得隨編,不甚拘于時代體制。要其梗概,則上集神道碑,中集志銘、行狀,下集別傳為多”(41)。而且,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與兩宋流行的名臣言行錄存在某種關系,或者說該書脫胎于言行錄,又在體例上另辟蹊徑,以有別于言行錄。按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李幼武《宋名臣言行錄別集》體例,“先列某人之生平小傳,后編列節錄行狀、墓志、筆記、野史等的史料,以示其言行節誼。但《琬琰集》的體例卻與之不同。《琬琰集序》稱其書‘集神道志銘、家傳之著者為一編’,即匯集整篇之文成一編,而非節錄文字。由此在后世形成兩種不同的著述體例。……朱熹《言行錄》載錄史料的體例是‘采掇’,而杜氏《琬琰集》是‘盡錄全篇’”。(42)
焦竑《獻征錄》在杜書基礎上,體例有較大調整或創新。按照四庫館臣的說法,《獻征錄》按照有官與無官兩個系統來編排,“其體例以宗室、戚畹、勛爵、內閣、六卿以下各官分類標目,其無官者則以孝子、義人、儒林、藝苑等目分載之”(43)。實際上,這種調整或創新,至少受到了兩種影響:一是有官一系的編排,與《大明會典》這部法典的體例相對應,設置了宗室、戚畹、勛爵(公侯伯)、內閣、六卿以下中央到地方的各類官僚機構相對應的類目。充分反映了明代的政治體制。二是無官一系的編排,受到了正史“類傳”體例的影響,主要設置《孝子》《義人》《儒林》《藝苑》《寺人》《隱佚》《釋道》《勝國群雄》《四夷》等類目。不僅突破了“名臣”的藩籬,而且凸顯出宋明理學之下史學強調維護綱常名教的突出特色。至于輯錄文獻,突破了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分段輯錄的體例,改為摘錄整篇文獻的形式,又回到杜書體例上,同時局部保留《元朝名臣事略》輯錄專門段落的體例。因此,《獻征錄》體例上的創新,對此后的多種碑傳集著述影響深遠。
至錢、繆、閔、汪四家清人碑傳之集,基本延續《獻征錄》有官和無官兩條線索,有官者“以其時,以其爵,以其事,比而厭之”(44),即以官秩為經,以時間為緯,按照傳主的官爵、事跡和時代分類。在類目設置上,除錢書立《宗室》《功臣》外(45),四家均設有《宰輔》《部院大臣》《內閣九卿》《翰詹》《科道》《曹司》《督撫》《監司》《守令》《教官》《雜職》《武臣》《外藩》;且《宰輔》《部院大臣》《督撫》《監司》之下,因其內容繁多,又區分朝代編制。同時采納正史類傳體例,別出《忠節》《儒學》《文苑》《孝友》《義行》《藝術》《列女》等,共計二十二類。
錢書以后,繆、閔、汪三家一仍其例,幾無出其范圍,但均能根據歷史時代的變化及其內容,進行體例上的調整或創新。繆書“續集分卷,比諸原書,微有增損”(46)。如改《藩臣》為《外藩》,后添《客將》一目。“分《經學》《理學》而二,仍是《道學》、《儒林》之習,今悉改為《儒學》”,故將《經學》《理學》合并為《儒學》。繆氏自稱“《列女》所收較嚴”,細化為賢明、孝淑、辨通、節操、貞潔、義行七小類,其中“辨通”一目為新增。(47)
閔書在錢、繆之后,體例或仍遵錢書,《理學》《經學》仍分為二;或新增類目,增《使臣》,“紀晚近始設之官也”;增《疇人》,“用阮文達、羅茗香例也”;增《黨人》,“志革命所由起也”;增《釋道》,因錢書附存釋道人物傳記,且《魏書》立《釋老志》,《元史》設有《釋老列傳》,屬于“前史例也”。《列女》中,刪《辯通》,增《母儀》,“依劉子政例也”。(48)
汪兆鏞對閔書深為不滿,直欲上接錢、繆二書,故名曰《碑傳集三編》。體例也有所調整或變化:“惟《督撫》之次,增《河臣》《使臣》;《守令》之次,增加《校官》。錢、繆二書,《經學》《儒學》《文學》之名,似未允洽。茲將《經學》《理學》統入《儒林》,文章、辭賦諸家統入《文苑》。《文苑》之次,增入《算學》,此本于阮文達公《疇人傳》之意也。”汪氏作為清末遺民,特別強調:“東漢崇尚風節,蔚宗創立《獨行傳》。辛亥后,松柏歲寒之時,其有瑰節絕俗者,增立《獨行》一門,以表幽貞。”(49)反映出汪氏作為清末遺民的社會心態和著述追求。
近代以來,進化史觀和唯物史觀傳入我國,對我國史學界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碑傳集的續補工作出現新的變化。錢仲聯《廣清碑傳集》突破四家碑傳集的束縛,編纂體例與范圍都發生了變化,收錄人物“為在各個領域有一定成就,有一定代表性者。有的人物入收,含有闡幽表微之意。重點有三:一是清初明遺民。二是近代人物。三是其他宗教、藝術、百工等碑傳。至收錄范圍,上起清順治初,下迄宣統三年,但“凡明臣仕于南明王朝殉難者不列入,明臣仕清及遺民死于順治三四年以后者列入”;清末人物“必須在此年以前已有顯著活動者,包括政治、學術、藝術、文學等方面,或生存至新中國建立后任新職者,皆不屬于清代范圍,一律不闌入。正反面人物俱收,但反面人物慎收。太平天國人物,錄入上層有代表性者十人左右”。具體編纂上,“按人物生卒年排列;生卒年無可考者,則按其人活動時期、交游、科名之先后,相應插入”;選文上,取舍頗嚴,“文章從總(集)、別集、方志及其他各方面(包括叢編、期刊等)搜集。短文在數十字以內者不錄,方志慎收近年所新編者,語體文之傳記不收,個人傳記已刊為專書大專如張伯楨《南海康先生傳》者不收,年譜不收。在廣泛收錄中,有尚未刊刻之稿本、拓片,如沈曾植《海日樓文集》、王蘧常《明兩廬文集》、《淞社名人小傳》等,又有未刊布之單篇鈔稿”(50)。為便于使用,末附傳主姓名索引,便于讀者檢索。
方樹梅輯《滇南碑傳集》,“仿錢、諸家體例,參酌損益,循名核實而分編之”(51),按明、清分置,“分內官、外官諸類”(52),不過,明代部分設置隱逸、遺民類目,主要是出于明清易代歷史實際的考慮。至編纂《續集》,充分考慮到時代的演進和歷史內容的豐富性,因而一變前集之體例,“茲則清祚已斬,制度皆變,前例不合沿襲,分政治、軍事、教育、文學、藝術、卓行諸目”,至于所收碑傳人物,因大多數系編者相接、相見、相聞或志同道合者,但取舍上較嚴格,“要皆洽于輿情,而非阿其所好”,“一以其人之于國家、社會,有無關系以為去取焉”。尤其是以云南重九光復、護國起義、抗日戰爭中的著名人物為主,旁及教育、文化、科學等。其中凡德行可以為法,功績不可埋沒者,亦盡量收入,“若夫金碧英靈:辛亥起義、護國出師、抗日御侮三大役,或樹有奇勛,或見危授命者,得鴻儒椽筆,有光卷帙,是余之所最欣慕者矣”。(53)
盡管碑傳集類著述收錄的碑傳之文,多諛墓溢美之詞,“人諛而善溢真,其贊宗閥、表官績,不可廢也”(54),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些碑傳,可以考見宋明以來各斷代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風俗等社會歷史的多方面內容,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盡可能保存大量的原始文獻。這是該類著述的主要價值之一。反映在具體錄文上,基本保持一人一通碑傳,甚至達一卷之多。以錢儀吉《碑傳集》為例。因清世宗有“本朝大臣,以功則李之芳,以德則湯斌為首”之諭,“故用李文襄冠功臣之首,湯文正領大臣之前,而以陸清獻、張清恪繼之,遵圣訓,重從祀也”。(55)故《碑傳集》“康熙朝大臣”卷湯斌之下,輯入耿介《傳》、方苞《逸事》、徐乾學《神道碑》、彭紹升《行狀》、馮景《雜記》、楊椿《傳》、汪士鋐《墓表》以及潘耒《送湯公潛菴巡撫江南序》等八篇碑傳;(56)張伯行之下,則收錄朱軾《神道碑》、張廷玉《墓志銘》、沈近思《墓表》、費元衡《行狀》、藍鼎元《傳》、賀代伯《傳》、杭世駿《傳》、華希閔《傳》、沈彤《述先師儀封張公訓》、任蘭枝《張清恪公年譜序》等十篇。(57)而且,該書“附錄”體例,亦重在多保存原始文獻。“或一人雜見他書者,同時之跡及其子孫言行有可稱者,間為附錄,殿于本篇。或論一事而臧否不同,述一事而甲乙又不同,或推挹過當,或沿習忘反者,往往有之”(58)。少者一二則,多者達二十條以上。如“宰輔卷”范文程下,除李果《傳》、李霨《墓志銘》外,又附錄十三則,取自《盛京通志》《賢良小傳》《八旗通志》等。(59)再如“翰詹卷”施閏章下,除毛奇齡《墓表》一通外,附錄二十則,主要出自湯斌《墓志銘》、高詠《行狀》、彭紹升《良吏述》、《施氏家風續編》、全祖望《施愚山年譜序》、梅文鼎《述》、王士禛《池北偶談》以及施閏章《學余堂文集》等。(60)因此,“于碑傳全篇外,節取他說,考異刊同,各為附錄,頗見用心”(61)。充分體現編纂者試圖盡可能保存更多原始文獻的良苦用心。
第二,有利于修史者所采擇。如上所述,碑傳集的編纂多與史學家或學者們的史學活動有關。如焦竑在參修本朝紀傳體國史的過程中,開始纂輯《獻征錄》;錢儀吉在會典館任職時,有見于內府所藏國史不為外人所易見而纂輯之;繆荃孫纂輯《續碑傳集》,正是他在史館任職期間。因此,此類著述一旦流布,即為修史者所采摭,有利于官私史書的編纂。萬斯同指出:“焦氏《獻征錄》一書,搜采最廣,自大臣以至郡邑吏,莫不有傳,雖妍媸備載,而識者自能別之。可備國史之采擇者,惟此而已。”(62)經今人對勘,清朝官修《明史》充分利用了焦竑《獻征錄》(63)。再如清末遺老修纂《清史稿》,率多依據錢、繆二家,“宣統辛亥后,《清史稿》告成,大抵采用官書外,依據錢、繆兩編為多”(64)。
第三,成為考證史實的重要依據。這類著述收錄的碑傳,記載具體、詳細,對于查考其人其事,如生卒年月、遷轉次序、拜罷時日、言論舉事并其家世等等,遠較正史為詳,其所收監司守令以下,亦多為正史不及,為治斷代史者必備之參考書。所以往往為考史者所利用。“其議論之同異,遷轉之次序,拜罷之歲月,則較史家為得真”,“遺文佚事,往往補正史所不及,故講史學者恒資考證焉”(65)。如杜大珪《名臣琬琰碑傳集》,兩宋時李燾撰《續資治通鑒長篇》、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較多采用之。到現代,該書亦為學者所倚仗。湯志鈞當年參加“二十四史”點校工作中的“《宋史》標校,從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以至宋人文集中的碑傳,訂正了《宋史》的失誤”(66)。
至于焦竑《獻征錄》,記載明人事跡,“書郭子興諸子之死,書靖難諸臣之事,皆略無忌諱;又如紀明初有通曉四書等科,皆《明史·選舉志》及《明會典》所未載;韓文劾劉瑾事,有太監徐智等數人為之內應,亦史傳所未詳,頗足以資考證”(67)。錢儀吉曾指出《碑傳集》的價值,不僅“可以考德行,可以習掌故”,可以補正史之不足,更強調其“有裨于實用”,曾在《后序》專門舉例,說:嘉慶二十一年(1816)漕糧奏銷冊中列有里民津貼銀米一項,戶部莫知所由,疑為外吏私征,幾予駁詰。嗣后從《朗文勤公墓志》及《八旗通志》中的《范承勛傳》《郎廷極傳》,得知江右多山溪,道險,漕糧盤運艱難,于是有里民津貼夫船之費,載于《賦役全書》,其事乃得明白。(68)此類足資考證之例,多不勝舉,不再贅述。
第四,編者按語的多重價值。明代以后的碑傳集,編者受歷史考證學的影響,率多使用按語的形式考證史實。如錢儀吉《碑傳集》,遇有事實不甚合符處,特別是有關典章制度方面,則加有按語考釋。“儀吉案”涉諸多方面,或條列異說,或補充說明相關人物行跡、典章制度、所任官職,或補充說明碑傳相關文字,或指出后人記載之誤。再如繆氏《續碑傳集》,“事有誤者,間作夾注而已”(69)。“所撰按語多為考證事實,使得該集較之一般的史料匯編具有更高的學術價值”(70)。故有學者稱:“這是繆氏編纂《續集》的方法,比前人仔細,且用夾注說明考證的結果,是歷時較久的原因之一。刪節遠不如保存原文,這是正確的處理。”(71)
不惟上述,該類著述對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廣清碑傳集》《辛亥人物碑傳集》《民國人物碑傳集》《續滇南碑傳集》,所輯多是明末清初人物,或是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人物,“‘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恰恰是階級矛盾尖銳,民族災難深重的滄桑易代之際,仁人志士輩出,事跡可諷可詠,最能體現我們華夏民族的倫理精神和道德傳統,因而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和學術價值。尤其是19世紀40年代以降,國是多故,戰亂頻仍,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聯軍、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影響中國近代史進程的重大事件,一一通過當事人的碑傳在本書中作為詳贍實錄,每有正史所不能及者。而碑傳撰者也多曾親歷其境,筆端風云往往與血淚俱下。切膚之痛,終天之恨,至今讀來仍具有震懾人心的感染力,不啻為進行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72)。
五、余論:集錄碑傳在當代史學中的延續
宋明以來,不少史家或學者將目光投向碑傳類文獻,集錄成專門的文獻資料集,尤以五部清人碑傳之集為最(73)。而民國碑傳之整理,則有國史館之編輯試圖,又有卞孝萱、唐文權編輯的《民國人物碑傳集》和《辛亥人物碑傳集》。可以說,宋明以后,各斷代碑傳集的編纂,踵武賡續,成為中國史學上一個突出的學術現象,彰顯了優良的史學傳統。
而且,碑傳集的編纂一直持續至今,影響到今天的史學研究。至少出現了兩條發展線索:一是將考古考察的古代碑刻匯錄起來,成為歷代碑刻集,如《江蘇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輯》《明清山西碑刻資料選》《明清蘇州工商業碑刻集》《上海碑刻資料選集》《四川歷代碑刻》《溫州歷代碑刻集》《廣東碑刻集》《嘉興歷代碑刻集》《蘇州博物館藏歷代碑志》《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等。
一是各地為挖掘和弘揚地方文化,古為今用,出現了大量以當地人物為中心的區域性的或專門性的碑傳集。如《江寧碑傳初輯》(盧前編,江寧縣文獻委員會,1948年印行);《中國歷代明醫碑傳集》(方春陽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版);《明清別集畫學文獻類聚·碑傳》(韋賓輯,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滎陽清人碑傳集初編》(陳萬卿編,廣陵書社2015年版);《南潯近代人物碑傳集錄》(陸劍、王巍立編,浙江攝影出版社2016年版);《吳中名醫碑傳》(葛惠男、歐陽八四主編,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版);《吳江學者碑傳集》(楊陽主編,廣陵書社2017年版);《介休碑傳集》(侯清柏、許中編著,三晉出版社2018年版);《余杭歷代人物碑傳集》(王國平總主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等。這些碑刻集里面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墓志銘。
此外,我們仍需正視碑傳的某些不足和局限,要愛而知其丑,要實事求是地評價碑傳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關于碑傳研究的深化問題,章開沅這樣呼吁:“如果進一步考察探討碑傳的文體、內容、作者、形制、禮儀、風俗等方面,則將可以發展成為具有自己特色的碑傳學。”(74)對于新時期集錄碑傳工作的開展和延續,需要我們堅持唯物史觀,力爭在批判繼承中繼續發展。
注釋:
①金毓黻:《民國碑傳集序例》,《國史館館刊》第1卷第2期(1948年4月),第140頁。
②羅炳良:《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的編纂特點與史學價值》,《天津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第133頁。
③白壽彝:《談史學遺產》,《中國史學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452頁。
④陳恭祿:《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301頁。
⑤章開沅:《序言》,卞孝萱、唐文權編:《辛亥人物碑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第2頁。
⑥閔爾昌:《碑傳集補自序》,《碑傳集補》卷首,《清代碑傳全集》第5冊,揚州:廣陵書社,2016年,第1頁。
⑦錢儀吉:《碑傳集》卷首附《沈吉士書》,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第7頁。
⑧卞孝萱:《后記》,《民國人物碑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第819頁。
⑨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九,“古人不為人立傳”條,《顧炎武全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56-757頁。
⑩章學誠:《文史通義·內篇五·傳記》,倉修良編注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91頁。
(11)朱希祖:《滇南碑傳集敘》,周文玖選編:《朱希祖文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10-411頁。又,方樹梅纂輯,李春龍、劉景毛、江燕點校:《滇南碑傳集》卷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4頁。
(12)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七“史部·傳記類一·名臣碑傳琬琰集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520頁。
(13)趙翼撰,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卷六“裴松之三國志注”條,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33頁。
(14)趙式銘:《滇南碑傳集序》,方樹梅纂輯,李春龍、劉景毛、江燕點校:《滇南碑傳集》卷首,第1頁。
(15)羅炳良:《杜大硅〈名臣碑傳琬琰集〉的編纂特點與史學價值》,《天津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第136頁。
(16)黃宗羲撰,沈芝盈點校:《明儒學案》卷三五《泰州學案四·文端焦澹園先生竑》,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828-829頁。《四庫全書總目》卷六二《史部·傳記類存目四·獻征錄提要》亦稱:“考竑在萬歷中,嘗應陳于陛聘,同修國史,既而罷去。此書殆即當時所輯錄歟?”
(17)黃汝亨:《獻征錄序》,焦竑:《國朝獻征錄》卷首,揚州:廣陵書社,2013年,第6-7頁。
(18)方樹梅纂輯,宋文熙、王樵、陶學憲校補:《續滇南碑傳集校補》卷六《文學》引李生葂《方樹梅傳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471頁。按:該傳載方氏1934年受云南通志館委派,出游訪求滇南文獻,所得甚夥,“抄得未刻***省長蒙自楊增新神道碑、墓志銘稿,以備《通志長編·人物》資料”。
(19)焦竑:《澹園集》卷五《修史條陳四事議》,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29-31頁。
(20)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七“史部·傳記類一·名臣碑傳琬琰集提要”,第520頁。
(21)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六二“史部·傳記類存目四·獻征錄提要”,第558-559頁。
(22)顧起元:《獻征錄序》,焦竑:《國朝獻征錄》卷首,第1-4頁。
(23)焦竑:《澹園集》卷二三《經籍志論·史部·正史》,第304頁。
(24)參見展龍:《〈四庫全書總目〉焦竑著作提要補正兩則》,《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年第1期,第89-90頁。
(25)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六二“史部·傳記類存目四·熙朝名臣實錄提要”,第559頁。
(26)錢儀吉:《碑傳集》卷首《碑傳集序》,第1頁。
(27)繆荃孫:《續碑傳集》卷首《序例》,第1頁。
(28)錢仲聯:《廣清碑傳集前言》,錢仲聯主編:《廣清碑傳集》卷首,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3頁。
(29)錢仲聯:《廣清碑傳集前言》,錢仲聯主編:《廣清碑傳集》卷首,第2-3頁。
(30)曾國藩:《國朝先正事略序》,《國朝先正事略》卷首,長沙:岳麓書社,2008年,第1頁。
(31)焦竑:《澹園集》卷一四《荊川先生右編序》,第141-142頁。
(32)黃汝亭:《獻征錄序》,焦竑:《國朝獻征錄》卷首,第7頁。
(33)顧起元:《獻征錄序》,焦竑:《國朝獻征錄》卷首,第2頁。
(34)姚家全:《焦竑的編纂活動考略》,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31頁。
(35)錢儀吉:《碑傳集》卷首《碑傳集序》,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第1頁。
(36)錢伯城、郭群整理,顧廷龍校閱:《藝風堂友朋書札》“惲毓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533頁。
(37)汪兆鏞:《微尚齋雜文》卷二《碑傳集三編自敘》,鄧駿捷、劉心明編校:《汪兆鏞文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59-260頁。又,汪兆鏞:《碑傳集三編》卷首《自序》,《清代碑傳全集》第6冊,第75頁。
(38)方樹梅輯纂,宋文熙、王樵、陶學憲校補:《續滇南碑傳集校補》卷六《文學》引李碩撰《方樹梅傳略》,第478-483頁。
(39)方樹梅:《滇南碑傳集自序》,方樹梅纂輯,李春龍、劉景毛、江燕點校:《滇南碑傳集》卷首,第19頁。
(40)方樹梅:《續滇南碑傳集自序》,方樹梅輯纂,宋文熙、王樵、陶學憲校補:《續滇南碑傳集校補》卷首,第1頁。
(41)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七“史部·傳記類一·名臣碑傳琬琰集提要”,第520頁。
(42)顧宏義、呂曉閩:《宋杜大硅〈皇朝名臣續碑傳琬琰錄〉為偽書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4期,第97頁。
(43)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六二“史部·傳記類存目四·熙朝名臣實錄提要”,第559頁。按:常見說法認為,《獻征錄》在擬訂類目上,注重分類,主要以官爵為主,以身份(特征性身份)為輔。不僅要突出這些“有名公卿”,還有其他特殊身份的下層人士,如孝子、儒林、義人、藝苑、寺人、隱佚、釋道。
(44)錢儀吉:《碑傳集》卷首《碑傳集序》,第1頁。
(45)按:錢儀吉《碑傳集》設立名目,“功臣”又析分為“沈陽功臣”“國初功臣”,且“宰輔”區分為“開國宰輔”“明臣宰輔”。這既充分考慮到清朝入關前后的歷史實際,也可能受到乾隆時期官方史學的影響。
(46)閔爾昌:《碑傳集補自序》,《碑傳集補》卷首,《清代碑傳全集》第5冊,第1頁。
(47)參見繆荃孫:《續碑傳集》卷首《序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2頁。
(48)閔爾昌:《碑傳集補自序》,《碑傳集補》卷首,《清代碑傳全集》第5冊,第1頁。
(49)汪兆鏞:《微尚齋雜文》卷二《碑傳集三編自敘》,第259-260頁。
(50)錢仲聯:《廣清碑傳集前言》,錢仲聯主編:《廣清碑傳集》卷首,第2-3頁。
(51)方樹梅:《自序》,方樹梅纂輯,李春龍、劉景毛、江燕點校:《滇南碑傳集》卷首,第19頁。
(52)方樹梅:《續滇南碑傳集自序》,方樹梅輯纂,宋文熙、王樵、陶學憲校補:《續滇南碑傳集校補》卷首,第1頁。
(53)方樹梅:《續滇南碑傳集自序》,方樹梅輯纂,宋文熙、王樵、陶學憲校補:《續滇南碑傳集校補》卷首,第1頁。
(54)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二○《史乘考誤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61頁。
(55)諸可寶:《校刊記》,錢儀吉:《碑傳集》卷首,第5頁。
(56)錢儀吉:《碑傳集》卷一六《康熙朝部院大臣》上之上,第447-475頁。
(57)錢儀吉:《碑傳集》卷一七《康熙朝部院大臣》上之中,第497-551頁。
(58)錢儀吉:《碑傳集》卷首《碑傳集序》,第1頁。
(59)參見錢儀吉:《碑傳集》卷四《國朝宰輔》,第70-75頁。
(60)參見錢儀吉:《碑傳集》卷四三《翰詹》上之上,第1182-1187頁。
(61)諸可寶:《沈吉士書題識》,錢儀吉:《碑傳集》卷首《沈吉士書》附,第10頁。
(62)萬斯同:《石園文集》卷七《寄范筆山書》,《續修四庫全書》第141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影印,第510頁。
(63)參見侯君明:《〈明史〉與〈獻征錄〉相關人物傳記考訂》,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第5-8頁。
(64)汪兆鏞:《微尚齋雜文》卷二《碑傳集三編自敘》,第259頁。
(65)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七“史部·傳記類一·名臣碑傳琬琰集提要”,第520頁。
(66)湯志鈞:《民國人物碑傳集序言》,卞孝萱、唐文權編:《民國人物碑傳集》卷首,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第1-3頁。
(67)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六二“史部·傳記類存目四·熙朝名臣實錄提要”,第559頁。
(68)參見錢儀吉:《碑傳集》卷首《后序》,第2頁。又,該書點校說明揭橥其旨。
(69)繆荃孫:《續碑傳集》卷首《序例》,第2頁。
(70)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說明》,繆荃孫:《續碑傳集》卷首,第1頁。
(71)陳恭祿:《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第301頁。
(72)蘇州大學出版社:《后記》,錢仲聯主編:《廣清碑傳集》卷末,第1432頁。
(73)按:清末民初,整理清人碑傳者尚有劉承斡。劉氏《椶窗雜記跋》稱:“余最近錄近人傳狀志銘之屬,思賡續錢氏、繆氏《碑傳集》之后。先生亦致力于此,嘗寫全目寄余,互校兩異同,謂‘去取當慎,不宜濫采掇,媚濁世’,并欲舉贈全稿,俾參合授梓。”文末署曰“癸未嘉平月吳興后學劉承斡敬跋”,癸未為公元1943年(《椶窗雜記》卷末,《汪兆鏞文集》,第471頁)。
(74)章開沅:《序言》,卞孝萱、唐文權編:《辛亥人物碑傳集》卷首,第3頁。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8BZS009);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引進與培育計劃項目(gxyqZD2019032)
來源: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
香港十大電影公司之邵氏兄弟:邵氏出品 必屬佳片
【邵氏兄弟】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公司口號:邵氏出品 必屬佳片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制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于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邵氏電影的黃金期,不但影片享譽國際,更培養了李翰祥、張徹、楚原、胡金銓等香港電影著名導演。但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演員、導演外流,及制作超支等因素導致其停止影片制作,全力發展TVB電視業,在電影圈處于引退狀態。1999年,馬來西亞的UsahaTegasSdnBhd財團購買了邵氏760多套電影的版權,成立天映娛樂公司開始修復發行。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于將軍澳工業村的“香港電影城”,預期于2006年初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如《獨臂刀》、《十三太保》、《江山美人》、《少林36房》等。邵氏電影以武俠片和風月片最經典,90年代起很多武俠片都用新字開頭,就是因為翻拍自邵氏,如《新龍門客棧》等。
邵逸夫(1907-2014.1)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寧波鎮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舊上海時代人稱“邵老六”,來港后尊稱“六叔”。自1985年以來,邵逸夫通過邵逸夫基金與教育部合作,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截至2012年贈款金額近47 .5億港元,建設各類教育項目6013個。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億港元。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勛銜。1977年,邵獲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為下級勛位爵士,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舊金山市(三藩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2002年,創立有東方諾貝爾之稱的邵逸夫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進行獎勵。2011年正式退休,邵逸夫也是全球最長壽、任期時間最長的上市公司CEO。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壽107歲。
20世紀50年代,香港得歷史機遇,百業興盛,電影業也不例外。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師香港,以50歲年紀為開辟事業新天地而搏命。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買得清水灣一塊地皮,在上面建制片場,這便是后的邵氏兄弟電影制片廠,就在這座電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后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
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電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陵波、李翰祥、鄒文懷、張徹等。
邵氏影城全盛時期,員工超過1300人,被外國傳媒譽為“東方的好萊塢”。邵逸夫在報紙上大登廣告,招聘人才。不久,陶秦、李翰祥、卜萬蒼、岳楓、羅臻、何夢華、嚴俊等名導演來了;林黛、李麗華、樂蒂、張仲文、丁紅、丁寧、陳厚、趙雷、關山等名演員也來了。此外,邵氏公司還物色到一大批攝影、制片、化妝、剪輯等方面的人才,不少劇作家也前來應聘。邵逸夫首先聘用鄒文懷當他的《電影周刊》主編。
為了打響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親自挑選劇本,從幾十部劇本中,最后選中了描寫貂蟬故事的《江山美人》。邵逸夫大膽起用年僅30歲的李翰祥擔任導演,《江山美人》一炮打響,創下當時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紀錄,并且囊括了第五屆亞洲電影節五項大獎。這部電影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穩了腳跟,也使李翰祥一舉成名。緊接著,邵逸夫又不惜重金,把《楊貴妃》、《梁山伯和祝英臺》搬上了銀幕。《梁山伯和祝英臺》在臺灣上映時,有位老太太居然連看了100多場。各種報刊爭相評論邵氏出品的電影,歐美人也紛紛前來訂購邵氏的影片。
【邵氏經典出品影片】
1. 醉馬騮 (2003)
2. 馬永貞 (1997)
3. 變臉 (1996)
4. 沒有老公的日子 (1995)
5. 神勇雙妹嘜 (1989)
6. 法中情 (1988)
7. 今夜星光燦爛 (1988)
8. 七小福 (1988)
9. 教頭發威 (1985)
10. 山東狂人 (1985)
11. 非法移民 (1985)
12. 霹靂十杰 (1985)
13. 江湖了斷 (1985)
14. 尖東梟雄 (1985)
15. 弟子也瘋狂 (1985)
16. 女人心 (1985)
17. 錯體人 (1985)
18. 偷情四響炮 (1985)
19. 鬼馬飛人 (1985)
20. 皇家大賊 (1985)
21. 現代豪放女 (1985)
22. 替槍老豆 (1985)
23. 花街時代 (1985)
24. 城市之光 (1984)
25. 布衣神相 (1984)
26. 南斗官三斗北少爺 (1984)
27. 我愛羅蘭度 (1984)
28. 五郎八卦棍 (1984)
29. 錦衣衛 (1984)
30. 望子成蟲 (1984)
31. 癲鳳狂龍 (1984)
32. 奸人鬼 (1984)
33. 唐朝豪放女 (1984)
34. 連體 (1984)
35. 大鱷群雌 (1984)
36. 魔殿屠龍 (1984)
37. 窺情 (1984)
38. 新飛狐外傳 (1984)
39. 三十處男 (1984)
40. 我為你狂 (1984)
41. 走火炮 (1984)
42. 風流冤鬼 (1984)
43. 男女方程式 (1984)
44. 愛奴新傳 (1984)
45. 清宮啟示錄 (1983)
46. 水晶人 (1983)
47. 鹿鼎記 (1983)
48. 天蠶變 (1983)
49. 種鬼 (1983)
50. 男與女 (1983)
51. 三闖少林 (1983)
52. 毀滅號地車 (1983)
53. 大俠沈勝衣 (1983)
54. 掌門人 (1983)
55. 封神劫 (1983)
56. 皇帝保重 (1983)
57. 暗渠 (1983)
58. 少林傳人 (1983)
59. 梁上君子 (1983)
60. 滿天神佛 (1983)
61. 日劫 (1983)
62. 楊過與小龍女 (1983)
63. 星際鈍胎 (1983)
64. 卒仔抽車 (1982)
65. 三十年細說從頭 (1982)
66. 神經大俠 (1982)
67. 邪完再邪 (1982)
68. 鬼畫符 (1982)
69. 城寨出來者 (1982)
70. 御貓三戲錦毛鼠 (1982)
71. 搏盡 (1982)
72. 小子有種 (1982)
73. 人皮燈籠 (1982)
74. 十八般武藝 (1982)
75. 大旗英雄傳(1982)
76. 魔界 (1982)
77. 如來神掌 (1982)
78. 2.5 cm (1982)
79. 追男仔 (1982)
80. 神雕俠侶 (1982)
81. 神通術與小霸王 (1982)
82. 檸檬可樂 (1982)
83. 追女三十六房 (1982)
84. 幫規 (1982)
85. 楚留香之幽靈山莊 (1982)
86. 浣花洗劍 (1982)
87. 廣東靚仔玉 (1982)
88. 八十二家房客 (1982)
89. 邪咒 (1982)
90. 青春1000日 (1982)
91. 乾隆皇君臣斗智 (1982)
92. 獵魔者 (1982)
93. 沖宵樓 (1982)
94. 賊王之王 (1982)
95. 五遁忍術 (1982)
96. 俠客行 (1982)
97. 鬼域 (1981)
98. 叻女正傳 (1981)
99. 南北獅王 (1981)
100. 千王斗千霸 (1981)
101. 尸妖 (1981)
102. 踩線 (1981)
103. 童軍樂 (1981)
104. 串女.人渣.妙嬌娃 (1981)
105. 千門八將 (1981)
106. 代代風流代代春 (1981)
107. 陸小鳳之決戰前后 (1981)
108. 打雀英雄傳 (1981)
109. 書劍恩仇錄 (1981)
110. 碧血劍 (1981)
111. 沖霄樓 (1981)
112. 紅粉動江湖 (1981)
113. 射雕英雄傳第三集 (1981)
114. 魔劍俠情 (1981)
115. 飛尸 (1981)
116. 賭王群英會 (1981)
117. 流氓千王 (1981)
118. 龍虎少爺 (1981)
119. 單程路 (1981)
120. 武館 (1981)
121. 蠱 (1981)
122. 血鸚鵡 (1981)
123. 沖鋒車 (1981)
124. 叉手 (1981)
125. 辛亥雙十 (1981)
126. 邪 (1980)
127. 請帖 (1980)
128. 打蛇 (1980)
129. 少林搭棚大師 (1980)
130. 洪文定三破白蓮教 (1980)
131. 背叛師門 (1980)
132. 碟仙 (1980)
133. 惡爺 (1980)
134. 少林與武當 (1980)
135. 長輩 (1980)
136. 鐵旗門 (1980)
137. 通天小子紅槍客 (1980)
138. 亡命雜技隊 (1980)
139. 英雄無淚 (1980)
140. 情俠追風劍 (1980)
141. 連城訣 (1980)
142. 綽頭王 (1980)
143. 怨婦·淫娃·瘋殺手 (1980)
144. 插翅難飛 (1980)
145. 邪斗邪 (1980)
146. 大殺四方 (1980)
147. 飛狐外傳 (1980)
148. 乾隆皇與三姑娘 (1980)
149. 武狀元 (1980)
150. 第三類打斗 (1980)
151. 摩登土佬 (1980)
152. 差人.大佬.搏命仔 (1979)
153. 大命撈家 (1979)
154. 教頭 (1979)
155. 少林英雄榜 (1979)
156. 鬼咁過癮 (1979)
157. 麻瘋怪拳 (1979)
158. 七煞 (1979)
159. 柳先開 (1979)
160. 茅山僵尸拳 (1979)
161. 頭蟀 (1979)
162. 梁天來 (1979)
163. 名流·浪女·夠羗妹 (1979)
164. 街市英雄 (1979)
165. 鬼叫春 (1979)
166. 生死門 (1979)
167. 瘋猴 (1979)
168. 出籠馬騮 (1979)
169. 風水奇譚 (1979)
170. 孔雀王朝 (1979)
171. 雜技亡命隊 (1979)
172. 爛頭何 (1979)
173. 唐山五虎 (1979)
174. 八萬罪人 (1979)
175. 小樓殘夢 (1979)
176. 夠格女郎 (1979)
177. 圓月彎刀 (1979)
178. 色欲與純情 (1979)
179. 風流斷劍小小刀 (1979)
180. 金臂童 (1979)
181. 賣命小子 (1979)
182. 銷魂玉 (1979)
183. 血芙蓉 (1978)
184. 色欲殺人王 (1978)
185. 非男飛女 (1978)
186. 倚天屠龍記 (1978)
187. 老夫子奇趣錄 (1978)
188. 倫文敘與沙三少 (1978)
189. 烏龍濟公 (1978)
190. 陸小鳳傳奇之繡花大盜 (1978)
191. 楚留香之二蝙蝠傳奇 (1978)
192. 笑傲江湖 (1978)
193. 撈過界 (1978)
194. 少林卅六房 (1978)
195. 殺絕 (1978)
196. 殘酷大刺殺 (1978)
197. 螳螂 (1978)
198. 倚天屠龍記大結局 (1978)
199. 南少林與北少林 (1978)
200. 射雕英雄傳續集 (1978)
201. 哈啰床上夜歸人 (1978)
202. 蝙蝠傳奇 (1978)
203. 乾隆下揚州 (1978)
204. 蕭十一郎 (1978)
205. 阿Sir.毒后.老虎槍 (1977)
206. 老爺車縱火謀殺案 (1977)
207. 俏探女嬌娃 (1977)
208. 蕩婦冤魂 (1977)
209. 處女.紳士.拆白黨 (1977)
210. 三少爺的劍 (1977)
211. 猩猩王 (1977)
212. 財子.名花.星媽 (1977)
213. 樓夢 (1977)
214. 紅樓春夢 (1977)
215. 楚留香 (1977)
216. 明月刀雪夜殲仇 (1977)
217. 洪熙官 (1977)
218. 廟街皇后 (1977)
219. 軍閥趣史 (1977)
220. 風花雪月 (1977)
221. 佛跳墻 (1977)
222. 乾隆下江南 (1977)
223. 應召名冊 (1977)
224. 搵食三十六計 (1977)
225. 扭計三星 (1977)
226. 變態女殺手 (1977)
227. 風流伯虎蕩秋香 (1977)
228. 白玉老虎 (1977)
229. 人蛇鼠 (1977)
230. 絕不低頭 (1977)
231. 決殺令 (1977)
232. 多情劍客無情劍 (1977)
233. 奸魔 (1977)
234. 初哥.初女.初夜情 (1977)
235. 天龍八部 (1977)
236. 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7)
237. 射雕英雄傳 (1977)
238. 唐人街小子 (1977)
239. 無法無天飛車黨 (1976)
240. 油鬼子 (1976)
241. 沙膽英 (1976)
242. 五毒天羅 (1976)
243. 賭王大騙局 (1976)
244. 阿牛奇遇記 (1976)
245. 春滿芭提雅 (1976)
246. 丁一山 (1976)
247. 毒后秘史 (1976)
248. 流星.蝴蝶.劍 (1976)
249. 飛龍斬 (1976)
250. 陸阿采與黃飛鴻 (1976)
251. 死囚 (1976)
252. 辭郎洲 (1976)
253. 江湖子弟 (1976)
254. 鬼才倫文敘 (1976)
255. 拈花惹草 (1976)
256. 兇殺 (1976)
257. 騙財騙色 (1976)
258. 男妓女娼 (1976)
259. 伴游小姐 (1976)
260. 酒簾 (1976)
261. 勾魂降頭 (1976)
262. 香港奇案 (1976)
263. 阿牛發達記 (1976)
264. 索命 (1976)
265. 老夫子 (1976)
266. 色香味 (1976)
267. 狐天狐地 (1976)
268. 乾隆皇奇遇記 (1976)
269. 天涯.明月.刀 (1976)
270. 蛇王子 (1976)
271. 洞房艷事 (1976)
272. 瀛臺泣血 (1976)
273. 大老千 (1975)
274. 嬉.笑.怒.罵 (1975)
275. 龍虎走天涯 (1975)
276. 扭計祖宗陳夢吉 (1975)
277. 同居 (1975)
278. 女捕快 (1975)
279. 吃人井 (1975)
280. 七面人 (1975)
281. 古之色狼 (1975)
282. 降頭 (1975)
283. 陳夢吉計破脂粉陣 (1975)
284. 女金剛斗狂龍女 (1975)
285. 金毛獅王 (1975)
286. 血滴子 (1975)
287. 大哥成 (1975)
288. 傾國傾城 (1975)
289. 港澳傳奇 (1975)
290. 雙星伴月 (1975)
291. 神女蕩婦綽頭王 (1975)
292. 惡霸 (1975)
293. 危險的十七歲 (1975)
294. 阿牛出獄記 (1975)
295. 色中餓鬼 (1975)
296. 神化外母古惑妻 (1975)
297. 的士大佬 (1975)
298. 大劫案 (1975)
299. 賊公計小偷才 (1975)
300. 逃亡 (1975)
301. 神打 (1975)
302. 妙妙女郎 (1975)
303. 搭錯線 (1975)
304. 蕩寇志 (1975)
305. 捉奸趣事 (1975)
306. 長發姑娘 (1975)
307. 鬼馬兩金剛 (1974)
308. 太極拳 (1974)
309. 黃飛鴻義取丁財地 (1974)
310. 捉鼠記 (1974)
311. 面具 (1974)
312. 朋友 (1974)
313. 七金尸 (1974)
314. 少年與少婦 (1974)
315. 鬼眼 (1974)
316. 舞衣 (1974)
317. 惡虎村 (1974)
318. 艷女還魂 (1974)
319. 小孩與狗/ 愛 (1974)
320. 阿牛入城記 (1974)
321. 洋妓 (1974)
322. 鬼馬小天使 (1974)
323. 瘋狂大笨賊 (1974)
324. 成記茶樓 (1974)
325. 五大漢 (1974)
326. 金瓶雙艷 (1974)
327. 丑聞 (1974)
328. 聲色犬馬 (1974)
329. 豪客 (1973)
330. 戀情三千里 (1973)
331. 刺馬 (1973)
332. 丹麥嬌娃 (1973)
333. 叛逆 (1973)
334. 小雜種 (1973)
335. 虎豹兄弟 (1973)
336. 失身 (1973)
337. 血證 (1973)
338. 梅山收七怪 (1973)
339. 蕩女奇行 (1973)
340. 憤怒青年 (1973)
341. 北地胭脂 (1973)
342. 一樂也 (1973)
343. 毒女 (1973)
344. 盜兵符 (1973)
345. 牛鬼蛇神/ 秀才遇見兵 (1973)
346. 土匪 (1973)
347. 盜皇陵 (1973)
348. 江湖行 (1973)
349. 十段高手 (1973)
350. 警察 (1973)
351. 龍虎地頭蛇 (1973)
352. 張保仔大海盜 (1973)
353. 桃色經紀 (1973)
354. 大刀王五 (1973)
355. 女集中營 (1973)
356. 風流韻事 (1973)
357. 女人面面觀 (1973)
358. 七十二家房客 (1973)
359. 風雷魔鏡 (1972)
360. 落葉飛刀 (1972)
361. 雨中花 (1972)
362. 少奶奶的絲襪 (1972)
363. 黑店 (1972)
364. 大殺手 (1972)
365. 大地龍蛇 (1972)
366. 吉祥賭坊 (1972)
367. 小毒龍 (1972)
368. 林沖夜奔 (1972)
369. 壁虎 (1972)
370. 仇連環 (1972)
371. 快活林 (1972)
372. 大軍閥 (1972)
373. 惡客 (1972)
374. 年輕人 (1972)
375. 群英會 (1972)
376. 四騎士 (1972)
377. 我們要洞房 (1972)
378. 葫蘆神仙 (1972)
379. 大內高手 (1972)
380. 亡命徒 (1972)
381. 霹靂拳 (1972)
382. 玉女嬉春 (1972)
383. 黑靈官 (1972)
384. 太陰指 (1972)
385. 多謝老板娘 (1972)
386. 娃娃夫人 (1972)
387. 馬永貞 (1972)
388. 風月奇譚 (1972)
389. 愛奴 (1972)
390. 水滸傳 (1972)
391. 十三號兇宅 (1972)
392. 十四女英豪 (1972)
393. 天下第一拳 (1972)
394. 關外雙雄 (1971)
395. 新獨臂刀 (1971)
396. 劍女幽魂 (1971)
397. 六刺客 (1971)
398. 五枝紅杏 (1971)
399. 千年狐 (1971)
400. 報恩刀 (1971)
401. 金印仇 (1971)
402. 血符門 (1971)
403. 來如風 (1971)
404. 血灑天牢 (1971)
405. 冰天俠女 (1971)
406. 夕陽戀人 (1971)
407. 萬箭穿心 (1971)
408. 鷹王 (1971)
409. 蛇殺手 (1971)
410. 雙俠 (1971)
411. 鐘馗娘子 (1971)
412. 鉆石艷盜 (1971)
413. 怕老婆是大丈夫 (1971)
414. 啞巴與新娘 (1971)
415. 鬼太監 (1971)
416. 芳華虛度 (1971)
417. 齊人樂 (1971)
418. 紅胡子 (1971)
419. 影子神鞭 (1971)
420. 夜合花 (1971)
421. 鳳飛飛 (1971)
422. 火并 (1971)
423. 狐鬼嬉春 (1971)
424. 俠士行 (1971)
425. 大決斗 (1971)
426. 拳擊 (1971)
427. 無名英雄 (1971)
428. 我愛金龜婿 (1971)
429. 江湖三女俠 (1970)
430. 武林風云 (1970)
431. 餓狼谷 (1970)
432. 愛情的代價 (1970)
433. 插翅虎 (1970)
434. 遺產伍億圓 (1970)
435. 金衣大俠 (1970)
436. 青春戀 (1970)
437. 春火 (1970)
438. 十三太保 (1970)
439. 雙喜臨門 (1970)
440. 新不了情 (1970)
441. 哪個不多情 (1970)
442. 報仇 (1970)
443. 小煞星 (1970)
444. 玉面俠 (1970)
445. 一池春水 (1970)
446. 裸情 (1970)
447. 噴火美人魚 (1970)
448. 胡姬花 (1970)
449. 大羅劍俠 (1970)
450. 鐵羅漢 (1970)
451. 兒女是我們的 (1970)
452. 五虎屠龍 (1970)
453. 女俠賣人頭 (1970)
454. 鬼門關 (1970)
455. 十二金牌 (1970)
456. 斷腸劍 (1970)
457. 荒江女俠 (1970)
458. 玉女親情 (1970)
459. 海外情歌 (1970)
460. 女校春色 (1970)
461. 游俠兒 (1970)
462. 殺機 (1970)
463. 明日又天涯 (1969)
464. 青春萬歲 (1969)
465. 獵人 (1969)
466. 春蠶 (1969)
467. 陰陽刀 (1969)
468. 獨臂刀王 (1969)
469. 碧海青天夜夜心 (1969)
470. 千面魔女 (1969)
471. 桃李春風 (1969)
472. 山河血 (1969)
473. 死角 (1969)
474. 虎膽 (1969)
475. 燕娘 (1969)
476. 欲焰狂流 (1969)
477. 人頭馬 (1969)
478. 三笑 (1969)
479. 大盜歌王 (1969)
480. 豪俠傳 (1969)
481. 十二金錢鏢 (1969)
482. 毒龍潭 (1969)
483. 裸尸痕 (1969)
484. 飛刀手 (1969)
485. 鐵手無情 (1969)
486. 飛燕金刀 (1969)
487. 裸血 (1969)
488. 龍門金劍 (1969)
489. 相思河畔 (1969)
490. 保鏢 (1969)
491. 花月良宵 (1968)
492. 千面大盜 (1968)
493. 紅辣椒 (1968)
494. 三燕迎春 (1968)
495. 斷魂谷 (1968)
496. 狂戀詩 (1968)
497. 狐俠 (1968)
498. 金石情 (1968)
499. 女俠黑蝴蝶 (1968)
500. 追魂鏢 (1968)
501. 奪魂鈴 (1968)
502. 金燕子 (1968)
503. 釣金龜 (1968)
504. 寒煙翠 (1968)
505. 拜倒石榴裙 (1968)
506. 神刀 (1968)
507. 春滿乾坤 (1968)
508. 云泥 (1968)
509. 玉羅剎 (1968)
510. 色不迷人人自迷 (1968)
511. 女兒國 (1968)
512. 玉面飛狐 (1968)
513.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 (1968)
514. 黑鷹 (1967)
515. 垂死天鵝 (1967)
516. 香江花月夜 (1967)
517. 鐵觀音 (1967)
518. 蒙面大俠 (1967)
519. 觀世音 (1967)
520. 斷腸劍 (1967)
521. 琴劍恩仇 (1967)
522. 神劍震江湖 (1967)
523. 鐵頭皇帝 (1967)
524. 龍虎溝 (1967)
525. 血痕鏡 (1967)
526. 三更冤 (1967)
527. 明日之歌 (1967)
528. 青春鼓王 (1967)
529. 七俠五義 (1967)
530. 大刺客 (1967)
531. 新陳三五娘 (1967)
532. 船 (1967)
533. 獨臂刀 (1967)
534. 飛天女郎 (1967)
535. 珊珊 (1967)
536. 烽火萬里情 (1967)
537. 女巡按 (1967)
538. 欲海情魔 (1967)
539. 蘭姨 (1967)
540. 菁菁 (1967)
541. 諜網嬌娃 (1967)
542. 亞洲秘密警察 (1967)
543. 特警零零九 (1967)
544. 盤絲洞 (1967)
545. 風流鐵漢 (1967)
546. 儒俠 (1967)
547. 盜劍 (1967)
548. 催命符 (1967)
549. 連瑣 (1967)
550. 強盜 (1967)
551. 藍與黑上集 (1966)
552. 西游記 (1966)
553. 虎俠殲仇 (1966)
554. 文素臣 (1966)
555. 女秀才 (1966)
556. 魂斷奈何天 (1966)
557. 何日君再來 (1966)
558. 藍與黑下集 (1966)
559. 大醉俠 (1966)
560. 邊城三俠 (1966)
561. 山賊 (1966)
562. 野姑娘 (1966)
563. 金菩薩 (1966)
564. 玫瑰我愛你 (1966)
565. 歡樂青春 (1966)
566. 鴛鴦劍俠 (1965)
567. 寶蓮燈 (1965)
568. 大地兒女 (1965)
569. 魚美人 (1965)
570. 萬古流芳 (1965)
571. 七七敢死隊 (1965)
572. 西廂記 (1965)
573. 心花朵朵開 (1965)
574. 怒海情仇 (1965)
575. 江湖奇俠 (1965)
576. 蘭嶼之歌 (1965)
577. 癡情淚 (1965)
578. 小云雀 (1965)
579. 紅伶淚 (1965)
580. 宋宮秘史 (1965)
581. 風流丈夫 (1965)
582. 鱷魚河 (1965)
583. 黑森林 (1964)
584. 潘金蓮 (1964)
585. 花木蘭 (1964)
586. 雙鳳奇緣 (1964)
587. 玉堂春 (1964)
588. 山歌姻緣 (1964)
589. 新啼笑姻緣 (1964)
590. 情人石 (1964)
591. 妲己 (1964)
592. 故都春夢 (1964)
593. 一毛錢 (1964)
594. 山歌戀 (1964)
595. 萬花迎春 (1964)
596. 王昭君 (1964)
597. 血手印 (1964)
598.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1964)
599. 閻惜姣 (1963)
600. 武則天 (1963)
601. 追兇記 (1963)
602. 妙人妙事 (1963)
603. 原野奇俠傳 (1963)
604. 荒谷恩仇記 (1963)
605. 杜鵑花開 (1963)
606. 花團錦簇 (1963)
607. 梁山伯與祝英臺 (1963)
608. 蝴蝶杯 (1963)
609. 七仙女 (1963)
610. 楊乃武與小白菜 (1963)
611. 夜半歌聲續集 (1963)
612. 夜半歌聲下集大結局 (1963)
613. 蘭閨四鳳 (1963)
614. 第二春 (1963)
615. 姊妹情仇 (1963)
616. 鳳還巢 (1963)
617. 女人與小偷 (1963)
618. 紅樓夢 (1962)
619. 夜半歌聲 (1962)
620. 楊貴妃 (1962)
621. 閃電結婚 (1962)
622. 情淚染袈裟 (1962)
623. 旅館鴛鴦 (1962)
624. 黑狐貍 (1962)
625. 滴水記 (1962)
626. 白蛇傳 (1962)
627. 夫憑妻貴 (1962)
628. 花花世界 (1962)
629. 喜事重重 (1962)
630. 千嬌百媚 (1961)
631. 女大不中留 (1961)
632. 豪門孽債 (1961)
633. 燕子盜 (1961)
634. 賣吻記 (1961)
635. 香港三小姐 (1961)
636. 隔墻艷史 (1961)
637. 神仙?老虎?狗 (1961)
638. 金喇叭 (1961)
639. 失蹤少女 (1961)
640. 神童追兇 (1961)
641. 情場烏龍 (1961)
642. 不了情 (1961)
643. 南北姻緣 (1961)
644. 血灑黑龍街 (1961)
645. 青春熱 (1961)
646. 我是殺人犯 (1961)
647. 儂本多情 (1961)
648. 神童奪寶 (1961)
649. 盲目的愛情 (1961)
650. 冰山逢怨侶 (1961)
651. 玉女求凰 (1961)
652. 夏日的玫瑰 (1961)
653. 云開見月明 (1961)
654. 手槍 (1961)
655. 慈母手中線 (1961)
656. 待嫁春心 (1960)
657. 街童 (1960)
658. 欲火焚身 (1960)
659. 九命奇冤 (1960)
660. 南島相思 (1960)
661. 苦海孤雛 (1960)
662. 殺人者死 (1960)
663. 女飛俠黃鶯 (1960)
664. 癡心結下集大結局 (1960)
665. 江水東流 (1960)
666. 魚水重歡 (1960)
667. 戀愛與貞操 (1960)
668. 初戀 (1960)
669. 第二吻 (1960)
670. 溫暖在人間 (1960)
671. 兩代女性 (1960)
672. 狂戀 (1960)
673. 后門 (1960)
674. 倩女幽魂 (1960)
675. 四季蓮花 (1960)
676. 畸人艷婦 (1960)
677. 青山紅粉 (1960)
678. 玉女追蹤 (1960)
679. 蕉風椰雨 (1960)
680. 黑夜槍聲 (1960)
681. 癡心結 (上集) (1960)
682.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1960)
683. 風塵奇女子 (1960)
684. 睡公主 (1960)
685. 桃色風云 (1960)
686. 傻人捉賊 (1960)
687. 一夕驚魂 (1960)
688. 榴蓮飄香 (1959)
689. 曉風殘月 (1959)
690. 偷情記 (1959)
691. 星島芳蹤 (1959)
692. 重重圍困 (1959)
693. 飛來艷福 (1959)
694. 獨立橋之戀 (1959)
695. 千金小姐 (1959)
696. 嬉春圖 (1959)
697. 死亡的約會 (1959)
698. 欲網 (1959)
699. 江山美人 (1959)
700. 兒女英雄傳 (1959)
701. 丈夫的情人 (1959)
702. 青春樂 (1959)
703. 艷尸案 (1959)
704. 荒唐女婿 (1959)
705. 紅粉干戈 (1959)
706. 迷魂曲 (1959)
707. 僵尸復仇 (1959)
708. 玻璃鞋 (1959)
709. 粉紅色的兇手 (1959)
710. 榴連飄香 (1959)
711. 貂蟬 (1958)
712. 妙手回春 (1958)
713. 玉女驚魂 (1958)
714. 蓬門淑女 (1958)
715. 玉女春情 (1958)
716. 一夜風流 (1958)
717. 仙袖奇緣 (1957)
718. 移花接木 (1957)
719. 神秘美人 (1957)
720. 夜來香 (1957)
721. 水仙 (1956)
722. 梅姑 (1955)
【視頻回顧】武俠第一經典《龍門客棧》五十年記
梅艷芳寫給周星馳的情信
TVB的滿天神佛 周星馳舌戰眾仙
五一只有復聯沒有檔
本文轉自三聲(tosansheng)
今年五一檔國產片的“喑啞失聲”,并非偶然性的孤立事件,如果將時間線往前延伸,類似的系列事件早已有苗頭:從去年中秋檔的低迷,一直延續到年度大票倉國慶檔的撲街,僅有《無雙》一部影片逆襲,新片整體體量偏小、質量口碑均不佳;年底600億的票房目標只能仰靠引進片《毒液》《海王》救市;受取消票補影響,春節檔看似火熱,實則觀影人數下降;無片可看的冷清狀態一直持續至今。
作者 | 查沁君
編輯 | 申學舟
就像滅霸打的一聲“響指”,地球一半人口灰飛湮滅。今年的五一檔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下稱:《復聯4》)的一騎絕塵下,生者無幾。
位于“鐵王座”上的《復聯4》上映已一周有余,始終占據票房榜首,歷史最高排片逾80%,目前總票房已達38.25億。它在中國這塊龐大市場收獲多個破紀錄標簽:午夜場最高票房1.89億元;首部開畫破5億的進口電影;內地最快破10億、20億乃至30億票房的進口影片。
《復聯4》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相形之下,由動畫電影《悟空奇遇記》、犯罪片《雪暴》、愛情片《下一任:前任》以及紀錄片《珠港澳大橋》等6部電影組成的五一檔新片聯盟,于首日合力抗擊,當天總計票房僅過五千萬。其中,豆瓣評分僅2.6的《下一任:前任》貢獻了逾四千萬票房。
這與往年情況大相徑庭。五一檔歷來是國內中小成本電影的試驗田,2016年制作成本僅6000萬的《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斬獲7.85億票房,成功驗證愛情商業類型片的潛力。這一檔期也是新導演接受市場檢驗的絕佳時機,去年首次執導電影的劉若英,憑借《后來的我們》收割13.61億票房。
今年五一檔國產片的“喑啞失聲”,并非偶然性的孤立事件,如果將時間線往前延伸,類似的系列事件早已有苗頭。
從去年中秋檔的低迷,一直延續到年度大票倉國慶檔的撲街,僅有《無雙》一部影片逆襲,新片整體體量偏小、質量口碑均不佳;年底600億的票房目標只能仰靠引進片《毒液》《海王》救市;受取消票補影響,春節檔看似火熱,實則觀影人數下降;無片可看的冷清狀態一直持續至今。
這些系列事件預示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經歷飛速發展和行業洗牌,中國電影正處在轉型期的關鍵節點。
“國產電影生態的問題”
“必須100%排片啊!跪都跪還要什么臉呢?”
4月28日,演員王景春在微博上發文怒斥《復聯4》排片過高。近3萬條網友評論洶涌而來,矛頭紛紛指向他,“有時間在這酸,不如去拍些大家愛看的電影”。
無奈之下,王景春于當日回應,承認自己有點酸,“但酸的不是漫威電影和觀眾,而是環境本身。”他希望不同類型的影片有各自的空間。對此,麥特文化董事長陳礪志在該條微博評論區中進一步解讀:“一個全球最多影院、票房第二的市場,要把81%以上的排片給到一部電影。這是我們自己環境的問題,是國產電影生態問題。”
圖片來源:燈塔研究院
構成電影生態環境的關鍵一環是電影產品。明面上,五一檔上映的電影數量匱乏,一部分原因是被《復聯4》“嚇跑”的。自后者定檔伊始,部分國產電影相繼調整原有排期,由陳果執導的《九龍不敗》宣布撤檔,由王家衛監制、萬瑪才旦執導的《撞死了一只羊》更改上映范圍:從“全國”變為“藝聯”及“片方指定影城”。
王家衛在電影首映禮上無奈地說道:“我們可以走,但是走到哪里呢?”他同時表達了對中國電影市場和觀眾的信任:“觀眾支持這部電影,是投了本土電影的一張票。同樣,我們留在這個檔期,是投觀眾一張票。”
然而,買單的人只在少數。該電影目前已上映9天,總票房不到一千萬,排片從最高點2.2%降至發稿前的0.4%。與票房相對的是電影良好的口碑,豆瓣評分高達7.4。不少人認為,相較于萬瑪才旦的前幾部作品,新作更像是一部短小精悍的寓言,最后的夢境讓電影徹底從寫實進入寫意的維度,充滿情緒與張力。
如果說“文藝片的市場空間有限”已經成為共識,那么有著強情節、大卡司的犯罪類型片《雪暴》則試圖在《復聯4》殘存的商業空間中尋找機會。
該片講述了警察與一伙悍匪在北方小鎮的對決廝殺,是導演崔斯韋的處女作,于去年釜山電影節獲得新浪潮獎。此前崔斯韋主要是一名編劇,《無人區》《瘋狂的賽車》、《一出好戲》皆出自他之手。
作為新導演,其作品在完成度上稍顯不足,豆瓣評分6.3,截至目前總票房為1789萬。雖然有張震、廖凡等一眾優秀演員加盟,但也無法掩蓋電影本身存在的弊病,一些評論將其形容為:過于形式主義、結構松散、故事毫無說服力。
而另一部影片《下一任:前任》則是研究中國電影市場和觀眾的絕佳樣本。從片名到主創都有明顯蹭“前任”系列的嫌疑,映前想看指數一度高達33萬,首日拿下4660萬票房。但該片質量不佳,豆瓣評分僅2.6,貓眼評分4.3,遭口碑反噬,后幾日的票房無法獲得可持續性增長。
圖片來源:燈塔研究院
相形之下,黎巴嫩藝術片《何以為家》則憑借豆瓣8.8、貓眼9.4的高口碑背書獲得逆襲,于上映第二日超越《下一任:前任》,僅次于《復聯4》,目前累計票房為1.51億,排片率和上座率較為穩定。
《何以為家》原名《迦百農》,歷時5年創作完成,是導演娜丁?拉巴基的第三部電影。為了盡可能客觀真實地展現黎巴嫩本土的社會生態,她曾花費三年時間在當地進行社會體驗和街頭調查。
該片于去年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中斬獲評審團獎項,路畫影視拿下了該電影并負責國內宣傳,同一時間被“引渡回國”的還有《小偷家族》。這類批片的頂峰時期可追溯到2017年的《摔跤吧!爸爸》,該片一度開啟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的黃金時代。
在當時,我們判斷批片在中國市場最大的想象力在于,它們可能成為國產電影的真正競爭對手。因為國產電影的進步速度很有可能難以滿足中國電影觀眾對內容升級和多元化的需求,而“批片”則很有機會填補這一空白。
但是從近兩年的市場表現上看,2018年曾被看好的《廁所英雄》、《老爸102歲》等多部印度批片,均被攔截在億元門檻之外;泰國批片銷聲匿跡;盡管日本批片創造了數量新高以及真人電影的最佳票房,但仍難以扭轉整體市場頹勢。
如今批片的角色回到更原始的一個定位,它依然是國產片的一個重要補充,但它不會替代國產片。隨著觀眾需求和品位在往多元化方向發展,定位中腰部影片的批片作為頭部分賬片的一種補齊,其價值在未來也會一直存在。
這其中最為核心的一點是,在有限的檔期內,由批片和分賬片共同組成的進口片與國產片之間的博弈:中等體量且質優的國產腰部電影相對匱乏,不足以“應付”小而美的批片,偶爾有《無名之輩》類的黑馬跑出,但總體頻率不高。另一方面,面對好萊塢分賬大片的廝殺,國產電影一味躲進“國產保護月”的蔭蔽下,并不能從根本解決自身問題。
問題在今年的五一檔得以集中暴露,《復聯4》提前席卷而來,《何以為家》憑借口碑逆襲,部分國產影片“落荒而逃”,剩下的只能被宰割得片甲不留。
“偶然中的必然”
這并不是孤立事件。
經歷了去年暑期檔的小高潮后,國內電影市場迎來近四年來的最弱中秋檔。十余部電影集中在短短三天時間里,總票房不超過5億。販賣情懷、口碑不佳的《黃金兄弟》一家獨大,最終也無法為國慶檔預熱。國慶檔只有一部《無雙》憑借口碑發酵逆襲,最終斬獲12.73億票房。
彼時,距離2019年還有60天,年內票房距600億的目標還有約75億的距離。爆款出現在11月開啟的“進口大片月”,《毒液》、《海王》救市得力,二者合計貢獻近39億票房。
取消票補后的春節檔則反映出更多問題。據燈塔數據顯示,在《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等多部影片的加持下,大年初一到初六的6天假期共產生58.38億元票房,僅比2018年春節檔的57.70億元略微上升,但整個春節檔觀影人次同比減少1500萬人次。
這意味著,虛高的票房成績背后,并沒有真正帶動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
圖片來源:燈塔研究院
進入2019年,整個上半年的大盤,“低迷”是最為明顯的狀態和市場關鍵詞,國內電影市場票房增速放緩已成現實。
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相較于去年的559.1億元,同比僅增長9.06%,這是近三年來票房增速首次低于10%。與此同時,2019年前4月票房同比下滑3.4%。
一同“下滑”的還有人們的觀影熱情。以抖音為代表的新興內容平臺、以綜藝和劇集為主的長視頻平臺,以及各類社交娛樂軟件的涌現,分割了人們的部分休閑時間,電影已經不是唯一的消費選擇。
據藝恩數據顯示,2013至2015年三年間,觀影人次的增幅都在30%以上,2015年增幅更是超過50%。但其后三年,隨著人口紅利、票補減少,觀影人次在2018年的增幅創新低,僅為5.6%。2019年以來人次縮水最大的月份是一月和四月,四五線的地區降幅較大,大批因為票補培養起來的觀眾迅速退場。
另一個橫向數據則從側面表明中國影院的效率低下。據毒眸報道,《復聯4》在北美上映的首周,在票房占比和中國同樣高達89%的情況下,北美單影院單日的產出高達2.55萬美元(約合17.2萬元人民幣),遠遠超出同期中國影院單日的4.3萬元人民幣。
上述數據都釋放出一個明顯信號:曾經搭乘人口紅利快車的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數年來渠道的高速擴張與下沉,以及資本的快速涌入,如今在行業洗牌中,正經歷著轉型的陣痛。
這中間存在偶然性與必然性原因。
就五一檔而言,其偶然性存在兩個變量。其一是突然延長的四天小長假,把消費人群更多地分流至踏春旅游上,據專家預測,今年五一小長假的旅游人次將超1.5億人次。其二在于《復聯4》迎來終結之戰,漫威十一年的電影宇宙走到一個和粉絲道別的時間節點,誠懇的漫威“信徒”們用票房證明了他們的深情切意。
更值得思索的是系統性導致的必然因素。
過去五年內,大量外部資本涌入中國影視產業,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激發了市場對影視產品的需求。在供需雙高的前提下,催生了一大批玩家進入這個行業,分散且魚龍混雜的入局者導致中國影視行業的格局發生非常畸形的變化。
“僅2016年一年就有4000多家影視公司誕生,全行業公司數量超過1.2萬家。即使對于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市場來說,也近乎是一個荒誕的行業版圖。”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在《三聲》峰會上曾表示。
過度分散的市場導致行業內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低下,絕大多數公司在賠本和微利之間徘徊。自去年下半年始,在經歷了稅務地震和資本退潮后,整個影視產業大環境噤若寒蟬。
2019年新開機項目數量明顯下滑,已開機項目因資金短缺而停滯的也不在少數。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布的2019年3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中,對比去年同期通過的304部,今年3月通過的故事片數量僅239部,共減少65部。
從內容生產來看,2015年幾乎是一個分水嶺。藝恩解決方案中心總監付亞龍在《數說2018年電影市場景氣報告》中提到自2015年后,電影生產數量保持穩定增長,但上映數量穩中略有下滑之勢,電影投資多向頭部作品傾斜致使腰部和尾部投資結構略顯失衡。相比2014年,2018年的平均單片投資成本至少漲了50%,而平均單片票房則上漲了100%,這主要是由于中高成本影片的拉動。
在中國電影行業突飛猛進的這些年里,行業里的公司也經歷了更新迭代。傳統民營五大中的華誼、光線以持續“倒退”的方式,與排隊回A股的博納,重新站回同一起跑線。樂視影業在樂視網風波中遭受重創,目前已經脫離樂視系,改名樂創文娛。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8年財報中,華誼凈利潤為-10.93億元,同比減少231.97%,光線通過售賣新麗傳媒等公司股權收獲22億元,因此最終凈利潤達到13.73億元,同比增長68.47%。萬達電影全年凈利潤下滑達到14.58%,這是其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
博納雖然每次都能押中爆款,但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據博納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間,博納的凈利潤中有一半左右是來自于政府補貼,電影作為創意內容其實際盈利能力上的不確定性或許是博納回歸A股證券市場不順的重要原因。
就在老牌制作公司面臨內容創作瓶頸和業績下滑時,一批以影視人為核心的、發展迅猛的新興影視公司,成為年度高質量爆款影片背后的操盤手,沖擊了傳統一線民營公司的市場份額。例如徐崢的真樂道文化、寧浩的壞猴子影業、開心麻花、北京文化以及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互聯網影業。
但對于所有影視公司來說,一個極為現實的情況是,現有的產業環境下,囿于電影生產周期以及可能遭遇的創作乏力與工業水準失衡,并不能保證每個檔期都有穩定高質量的電影持續產出。
“寒冬終會過去,但春風也不是解藥”
今年的五一檔,除了電影內容層面的全面廝殺外,票房數據江湖也傳出“變天”的風聲。
日前有消息稱,從今年5月1日開始,專資辦將正式停止對社會同步票房數據。《三聲》詢問了貓眼內部人員以及相關從業者,這一消息目前暫時未能證實。但進入專資辦官方網站,仍能看到公開的票房數據。
如若消息在未來得到證實,這意味著以貓眼專業版、燈塔專業版、拓普數據為代表的票務平臺以及商業數據平臺,都將暫時拿不到精確的電影票房數據,只能通過各自的渠道估算實時票房。
按照往常的運作模式,這些數據供應商會在第二天的上午10-12點,根據專資辦的權威數據進行校正,從而得到最終準確的票房數據。
雖然專資辦提供的精確數據杜絕市場上夸大票房、數字注水的不良現象,但其實時更新速度以及用戶體驗,均不及以貓眼、淘票票等代表的商業票務平臺,后者除了提供票房數據外,還能提供多元化的口碑管理。
針對良性口碑對于影片票房的后續驅動,陳可辛曾對《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提及:“由于互聯網評分體系的建立,口碑對電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高質量的影片逆襲已經成為今年的常態,而且這種改變只發生在中國。”
此外,專資辦此次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有一個更大的背景。2015年,中美簽訂《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時,新增了最為關鍵的一項條款:中國首次允許國外公司審計中國的票房數據。
面對中美新一輪的進口電影貿易談判,在此時作出票房數據的變革,讓人不得不深思發生在這個時間檔口的意義。
據美國影視資訊網站Deadline月初的報道,在新一輪談判中,美方提出兩大訴求:將34部分賬片提升到50部,美方票房分賬從25%提升至40%。如今《復聯4》的強勢出擊無疑增強了美方談判的籌碼,這對于國內電影市場和國產片來說是一塊硬骨頭。
一個幾乎可以預見的趨勢是,2019年將是好萊塢的一個大年。
圖片來源:燈塔研究院
從過去的五個月看來,除去春節檔《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的三駕齊驅,其余檔期國產片幾乎處于沉寂狀態。在《復聯4》之后,再到暑期檔包括《八佰》等片上映前,市場上暫時還難以見到大體量國產片的定檔。
作為口袋怪物系列IP的首部真人版作品,《大偵探皮卡丘》已經成為5月第一部最受矚目的大片。此后的迪士尼真人電影巨制《阿拉丁》、好萊塢大IP《哥斯拉2:怪獸之王》先后宣布定檔在五月。
而就在國產獻禮片相繼推出的下半年,好萊塢《獅子王》真人版、《速度與激情》系列、《蜘蛛俠2》、《星球大戰9》、《X戰警:黑鳳凰》等均以大片姿態陸續就位,從超級英雄的占比,再到大IP續集和翻拍的密集程度,比起往年有明顯變本加厲的趨勢。
面對未來大半年好萊塢的連續沖擊,以及當前中國電影市場新的結構性變化,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曾表示:“中國電影的從業者們需要提振信心、潛心蟄伏,強調優質供給才是中國電影市場保持‘增量’的決定性力量。”
“拐點”是風險,亦是機遇,大浪淘沙的過程可能會對中國電影發展帶來“陣痛”,但中國電影市場和行業都在逐漸成熟。就像王冉所說的:“寒冬終會過去,但春風也不是解藥。未來影視公司只有通過在原創超級影視IP的研發和制作上進行更大體量的投入才有機會托高這個行業的天花板并長成參天大樹。”
編輯 |杜毅
每經影視獲邀,已強勢入駐網易號、搜狐賬號、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一點號等平臺
|每經影視 meijingyingshi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人文桐城|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孫祥鐘
武漢植物園60周年慶
孫祥鐘教授,漢族,安徽桐城人,生于1908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植物分類學家。1933年,孫祥鐘教授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系,并留校任教,在我國植物分類學奠基人之一的鐘心煊教授等指導下,從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積極創建武漢大學植物標本室(國際標本館代號WH)。1936—1939年,去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深造,專攻植物分類學和園藝學,從事有重要經濟價值的五加科植物的研究,后因患病而提前歸國,先后任武漢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之職。
——《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1986年04期《植物分類學家——孫祥鐘教授》)
孫祥鐘
文|鄭重 劉紹塘 周顯雄
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一、簡介
孫祥鐘(1908—1994),男,漢族,安徽桐城人(現代教育家孫聞園次子),中共黨員,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0年1月至1984年4月,兼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
孫祥鐘1933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系,1936年自費赴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留學,專攻植物分類學與園藝學,被英國皇家園藝學會吸收為終身會員。1939年,孫祥鐘從英國歸國后一直在武漢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武漢大學生物系主任、生物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黨委常委和教務長等職務。1980年1月,年過古稀的孫祥鐘受黨組織的委派,兼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在他擔任武漢植物所所長期間,經常奔波于武昌珞珈山與磨山之間,為武漢植物所的建設和發展辛勤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生平
孫祥鐘于1927年在桐城中學畢業后考入安慶高中理科,1929年高中畢業考入武漢大學土木系,入校后轉生物系,1933年7月從武漢大學理學院生物系畢業。由于學習成績優秀被留校任教,在我國植物分類學奠基人之一——鐘心煊教授的指導下,從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并積極參與創辦武漢大學植物標本館工作。1933年8月,他參加在重慶北碚由中國西部科學院召開的我國現代科學史上最早的、又有廣泛影響的學術團體——中國植物學會的成立大會,成為中國植物學會第一屆會員(當時會員僅105人)。1936年,在武漢大學生物系主任張珽教授和鐘心煊教授的推薦和幫助下,他自費赴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留學,從事五加科植物的研究,后因病提前于1939年12月回國。孫祥鐘是我國研究五加科植物的最早學者之一,他在1943年發表的《中國五加科植物之分布》等論文至今為國內外有關學者所重視和引用。
孫祥鐘治學嚴謹、學識淵博、生活簡樸、熱愛植物科學。青年時代不顧艱難險阻,多次在我國西南地區高山峻嶺中開展植物學考察調查。在武漢大學執教50余年,他32歲晉升講師,34歲晉升副教授,35歲被聘為教授,42歲(195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既辛勤耕耘于教壇,又主持了許多重要的研究項目,并獲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孫祥鐘的學術思想活躍,富于創新精神。1978年他創建了武漢大學植物分類學研究室,1981年建立植物分類學博士點,1992年設立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他主持和指導植物分類學的科研工作,為研究室選定研究方向和指導制訂長遠科研規劃,帶領教師和指導研究生堅持以水生維管植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分類學、區系學、生態學、形態解剖學、細胞學、生物化學、物種生物學和數值分類學等領域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孫祥鐘指導下的這一系列的研究在國內植物分類學界被認為在研究對象、手段、成果上都很有特色,并受到國際水生植物學界的關注[1]。由他主持編寫的《中國植物志》第八卷,是我國第一部科學價值極高的水生植物專著,達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際水生植物分類學領域的空白。他主持完成的《理科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方式的研究》項目,獲1988年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
孫祥鐘教書育人,十分重視和關心植物學人才的培養與成長,并為之嘔心瀝血,忘我工作。他對學生總是循循善誘,既嚴格要求又倍加愛護,要求做學問與做人的高度統一。他經常教導研究生要“一專多能”,他認為光“專”不“博”,知識面窄,將來難以勝任工作;光“博”不“專”,難以拔尖,培養不出一流人才。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對年青人既要帶路,又要讓路,我希望學生超過我!”[1]。從1982年到1992年十年間,孫祥鐘七十余高齡時培養了9位博士生和8位碩士生。現今,這些學生有的已是著名專家教授,有的是科研、教學單位的領軍人物。
孫祥鐘給予后輩最寶貴的不只是他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對國家、對科學的獻身精神,以及他高貴的品德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由于孫祥鐘在植物學教學和科研上的成就以及杰出的領導與組織才能,他先后被推選為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湖北省暨武漢市植物學會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湖北省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生態學會顧問、廬山植物園顧問、《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編委、《武漢植物學研究》主編和名譽主編等學術界領路人,并入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專家司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名錄(1992年卷第二分冊)》。
三、主要事跡
1978年3月黨中央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是年12月18日,武漢植物園由中國科學院更名為武漢植物研究所[3]。從此武漢植物園進入了其發展史上的第三個時期——振興改革發展時期。
早在1956年9月由中國科學院批準成立武漢植物園籌備委員會,孫祥鐘即被任命為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從那時起他就致力于武漢植物園的創建工作,時刻關注著植物園事業的發展。24年后他受黨組織的委派出任更名后的武漢植物研究所首任所長,直接領導研究所的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研究所改革發展的進程。在任職期間(1979.9-1984.4),他帶領武漢植物研究所全體員工奮發圖強、真抓實干、擴大園地,園區面貌舊貌換新顏。在這段時間里,植物所經歷了三件重要的大事:1980年中美植物學家聯合進行鄂西植物科學考察、1983年中科院生物學部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學研究》學報正式創刊并在國內外公開發行。這三件大事尤其是評所工作,對于武漢植物研究所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
1、1980年中美聯合鄂西植物科學考察
1980年,經中國國務院批準,中美兩國植物學家十余人聯合組成鄂西植物科學考察隊,由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孫祥鐘擔任考察隊的中方隊長,美國加州大學植物園主任巴塞洛繆博士(Dr.B.Bartholomew)擔任考察隊美方隊長[4]。考察隊于1980年8月24日至10月9日考察了神農架山脈主要地區的自然地理、植物區系和植被狀況,以及利川縣謀道地區的“模式標本”水杉大樹和古老水杉植物群落及其生態環境。在考察過程中,孫祥鐘始終和隊員們一起生活,實地指導并參加考察工作,共同探討學術問題,經常關心和詢問隊員,特別是外籍隊員的生活情況,隨時隨地幫助解決問題,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孫老”。有時他還和隊員一起進入深山老林參加調查采集,野餐吃干糧、炸花生、牛肉干,隊員們都很受感動。
野外考察結束后,孫祥鐘在神農架林區和武漢植物研究所多次主持中美植物學家學術研討會,并對神農架植被和利川古老水杉群落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等問題提出了多項意見和建議,并提交了“建立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的報告。在孫祥鐘的指導下,兩國植物學家共同撰寫了這次科考的總結報告,上報給我國有關領導部門,并發表在哈佛大學的學術刊物上[5]。在這次考察中,孫祥鐘和美國植物分類專家、華盛頓國立樹木園研究員德達利博士(Dr.T.R.Dudley)共同發表了冬青科植物新種――神農架冬青(IlexshennongjiaensisT.R.Dudley&S.C.Sun,sp.nov.)[6]。
這次科學考察是中美兩國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后首次由兩國植物學會共同協定和組織的植物學家聯合野外科考活動,對于促進兩國植物學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之間的友誼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迎接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
1983年2月9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給武漢植物研究所下發關于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的通知。作為所長的孫祥鐘很快行動起來,他和所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及時進行研究和部署,動員全所職工認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各種具體的安排,確保評議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9月1~5日,以學部委員(院士)吳征鎰教授為組長的生物學部評議小組對武漢植物研究所進行了為期6天的綜合評議。評議小組由17名專家和中科院生物學部和干部局的領導,其中包括1位學部副主任和8位學部委員。孫祥鐘代表武漢植物研究所向評議小組全面匯報了該所的工作,并參加評議小組召開的各種座談會和討論會,積極配合評議小組的工作。這次評議對武漢植物研究所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認真的檢查和評估,最后評議小組確認并制定了該所的方向任務是:在華中地區植物區系研究的基礎上,著重進行華中地區植物資源的調查、發掘、利用、保護和經濟植物的引種馴化,并逐步開展水生植物的研究[7]。評議工作解決了該所以往在研究方向、機構設置和培養干部等方面長期存在的問題,為研究所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次院部的評議客觀地成為武漢植物研究所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以水生植物的研究工作為例,從1983年開始,按照評議小組給出的方向任務,該所不斷加強水生植物的研究力量和科研設施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武漢植物園已建立了高水平的水生植物生物學實驗室和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建成了我國乃至東亞地區涵蓋量最大、物種最為豐富的水生植物種質資源圃,武漢植物園已經成為全國水生植物生物學及內陸水環境保護與治理學科領域的重要基地。
3、創辦《武漢植物學研究》學報
學報是科技工作者展示科技成果的窗口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身為一名長期從事大學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學者,擔任武漢大學教務長長達十年之久(1957.10—1966.7)[8]的孫祥鐘深知學報的重要性,他深感武漢地區雖然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林立,卻沒有一家植物學專業的學術刊物,這對于武漢地區乃至我國植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都是不利的。因此,孫祥鐘到武漢植物研究所后即發起省、市植物學會和武漢植物研究所聯合創辦植物學學術期刊《植物科技論叢》,經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批準,于1981年6月正式成立了由34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植物科技論叢》編輯委員會,孫祥鐘任首屆主編[9]。根據工作發展的需要,1983年3月經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批準正式創刊并將《植物科技論叢》更名為《武漢植物學研究》,并由面向全國轉向國內外公開發行[10]。
《武漢植物學研究》從創刊至2008年共出版發行了26卷119期,發表各類論文1800多篇。經過28年的發展,現在她已經成為我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摘》、美國《生物學文摘》(B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ST)、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CABI)、俄羅斯《文摘雜志》(AJ)、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20多種國內外檢索期刊、數據庫作為核心期刊或統計源期刊收錄。曾獲得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獎、湖北省優秀期刊獎等多種獎勵。
四、主要著述目錄
1、孫祥鐘.中國五加科植物之分布.國立武漢大學理科季刊,1943,8(2):1-4.
2、孫祥鐘等.武漢野生植物和常見栽培植物.武漢大學學報,1978,(2):42-66;1978,(4):78-98;1978,(8):55-74;1979,(1):85-95;1979,(2):119-141.
3、孫祥鐘等.中國畫眉草屬四個新種.植物分類學報,1981,19(4):506-511.
4、陳家寬,孫祥鐘,王徽勤.湖北澤瀉科植物.武漢植物學研究,1983,1(2):247-258.
5、BartholomewB,etc.The1980Sino-AmericanBotanicalExpeditiontoWesternHubeiProvince,People’sRepublicofChina.JournaloftheArnoldArboretum,1983,64(1):1-103.(本文作者共14人,系按姓名英文字母順序排列。S.C.Sun孫祥鐘排在第11位)
6、趙佐成,孫祥鐘,王徽勤.華南地區淡水水鱉科植物的生態特征和群落學觀察.生態學報,1984,4(4):354-363.
7、郭友好,孫祥鐘,王徽勤.陜西眼子菜屬植物的分類研究.西北植物學報,1985,5(4):291-304.
8、郭友好,孫祥鐘,王徽勤.陜西眼子菜屬植物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點.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1):97-104.
9、游浚,孫祥鐘,王徽勤.茨藻屬的分類---細胞學、同工酶和掃描電鏡觀察證據的綜合分析.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4):111-118.
10、陳家寬,孫祥鐘,王徽勤.湖北慈姑屬植物的數量分類研究.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1):107-114.
11、陳守良.中國植物志(第十卷第一分冊).科學出版社,1990.(孫祥鐘為編著者之一)
12、HeJB,SunXC,WangHQ.TaxonomyofBisexualSpeciesofOtteliainChina.Aquat.Bot,1990,36:389-393.
13、何景彪,孫祥鐘,鐘揚,黃德世.海菜花屬的分支學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1991,9(2):121-129.
14、孫祥鐘.中國植物志(第八卷).科學出版社,1992.
15、王萬賢,孫祥鐘,王徽勤.湖北眼子菜屬的調查研究.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14(1):26-30.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
1、武漢大學檔案館現存孫祥鐘的個人檔案.
2、吳貽谷主編.武漢大學校史1893-1993.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3、《珞珈擷英》編委會.珞珈擷英.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4、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發展史實(1907-1993).1993.
5、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五十年史料集(1956-2006).2006.
6、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武漢植物研究所評議小組.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的報告(打印資料).1983.
7、《植物科技論叢》編輯部編.植物科技論叢(打印資料).1981.
8、陳平平主編.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五十年(1956-2006).武漢出版社,2006.
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專家司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名錄1992年卷第二分冊.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10、BartholomewB,etc.The1980Sino-AmericanBotanicalExpeditiontoWesternHubeiProvince,People’sRepublicofChina.JournaloftheArnoldArborrtum.1983,64(1):1—103.(1980年中美聯合鄂西植物科學考察報告)
六、注釋:
[1]《珞珈擷英》編委會.珞珈擷英.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P147.
[2]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編(謝道俊主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發展史實(1907-1993).1993.P151.
[3]1956年9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批準成立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籌備委員會;1958年1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批準正式授名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1978年12月18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16日,又改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4]中美聯合考察隊中方植物學家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美方植物學家來自加州大學植物園、華盛頓國立樹木園、紐約植物園、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和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等單位。
[5]BartholomewB,etc.The1980Sino-AmericanBotanicalExpeditiontoWesternHubeiProvince,People’sRepublicofChina.JournaloftheArnoldArborrtum.1983,64(1):1—103.(1980年中美聯合鄂西植物科學考察報告).
[6]BartholomewB,etc.The1980Sino-AmericanBotanicalExpeditiontoWesternHubeiProvince,People’sRepublicofChina.JournaloftheArnoldArborrtum.1983,64(1):63—65.(1980年中美聯合鄂西植物科學考察報告).
[7]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武漢植物研究所評議小組.評議武漢植物研究所的報告(打印資料).1983.
[8]吳貽谷主編.武漢大學校史1893-1993.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P494.
[9]《植物科技論叢》編輯部編.植物科技論叢(打印資料).1981.
[10]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五十年史料集(1956-2006).2006.P191-193.
龍貓國內公映 補一張童年欠宮崎駿的電影票
《龍貓》當初在日本上映時,曾因票房不及預期,讓吉卜力工作室陷入困境。后來社長鈴木敏夫開發了龍貓周邊及一系列商業運作,工作室才度過難關,并且后續的營收支撐了吉卜力之后幾部動畫的開支。
作為首部進入中國院線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12月14日,77歲漫畫家宮崎駿的代表作《龍貓》,終于登陸中國院線。
距離暖萌界動畫鼻祖《龍貓》在日本首映,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雖然這部超級爆款IP對于中國觀眾來說并不陌生,但此前一直沒有在國內正式公映。很多人愿意走進影院,更多是基于情懷,為了補上童年欠宮崎駿的一張電影票。
而對于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來說,《龍貓》也具有標志性意義。
宮崎駿早期的作品基本是叫好不叫座,《龍貓》當初在日本上映時,曾因票房不及預期,讓吉卜力工作室陷入困境。后來社長鈴木敏夫開發了龍貓周邊及一系列商業運作,工作室才度過難關,并且后續的營收支撐了吉卜力之后幾部動畫的開支。
也是因此,龍貓形象成為了吉卜力的廠標和吉祥物。如果把龍貓比作宮崎駿創業路上的最佳合伙人,一點也不為過。時至今日,龍貓周邊產品仍然通過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橡子共和國等渠道源源不斷被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收入囊中,也為吉卜力帶來可觀的回報。
“不是商人”的宮崎駿
當《龍貓》將在國內公映的消息傳出后,“駿迷”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宣布要為童年欠著宮崎駿的那張電影票彌補遺憾。
此次上映的《龍貓》時長為86分鐘,吉卜力工作室為適應現代化的影院技術,特意將原版電影作品的膠片轉成數碼,并進行了重置。不過,對于已經習慣了歐美各種技術大片的中國觀眾來說,技術并不是他們走進影院的真正原因。
“《龍貓》我已經看過不下五次,每個情節都能背出來,但是還要去電影院看一次,這種感覺就像是老朋友重逢。”一位影迷告訴新京報記者。
盡管有很多人沖著情懷走進影院,但是和同時期上映的《海王》比,《龍貓》的票房依舊有較大差距。截至12月15日10點43分,龍貓的票房為940萬,海王的票房則為3117萬。
宮崎駿曾說“一個鏡頭就能告訴我一部電影的好壞。我們得做出能夠感到驕傲的作品,一部能讓人們感到驚艷的電影。”
因為擁有這樣的價值觀,吉卜力不會為了票房增加更多商業化元素,手繪電影要求的是不計成本和精力,電影要經過漫長的生產周期,但收益并不可觀。
一位中國動畫導演表示,宮崎駿與吉卜力的創作思維與美國動畫電影公司有著很大差別。后者側重線性思維,《玩具總動員》、《賽車總動員》,甚至《變形金剛》這類題材從本質上說屬于商業片。兩者的創作主體不同,美國動畫電影也有周邊開發,但票房收入同樣可觀。
“說到底宮崎駿不商業。”這是業內人對他的評價,也是數十年,他能夠在影迷心中無法被遺忘的原因之一。
周邊收益大于電影票房
上海首映禮上,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現任會長星野康二曾透露,此次引進《龍貓》,“策劃了8年之久”。之所以選擇《龍貓》作為首部在中國正式公映的電影,是因為《龍貓》在吉卜力工作室的發展歷史和宮崎駿的創作生涯,具有特殊意義。
1985年,制作《風之谷》的團隊“トップクラフト(Top Craft)”在德間書店出資幫助下,正式轉型為吉卜力株式會社。團隊成員除宮崎駿外,也包括另一位外界所熟知的日本動畫導演高畑勛(今年四月去世)及漫畫家、電影制作人鈴木敏夫。
1988年,宮崎駿的《龍貓》和高畑勛的《螢火蟲之墓》兩部影片一同上映,但票房平平。直到《龍貓》被一家日本電視臺的老板看中,龍貓形象通過電視才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周邊產品也火爆大賣,瀕臨破產的吉卜力才迎來轉機實現盈利。
盡管龍貓的周邊產品為吉卜力帶來了持續的盈利,但宮崎駿拒絕將龍貓產業化,沒有制作續集。
在日本放送協會(NHK)拍攝的一部宮崎駿的紀錄片里,記錄了始終堅持手繪的宮崎駿借助網絡技術,制作一部12分鐘電影短片的過程。觀眾可以看到時年75歲的宮崎駿創作過程及他身上作為藝術家的執拗。
在與現代技術的碰撞與磨合中,這種執拗往往會與商業有著某種沖突。這也給工作室的運營帶來麻煩。
2014年,外界傳言吉卜力要全面暫停動畫制作,未來只進行版權管理工作,停擺的主要原因來自于過重的財務負擔。隨后吉卜力制作人鈴木敏夫接受NHK采訪時辟謠稱:“吉卜力只是改變拍片方式。宮崎駿也想拍點短篇動畫電影。”但他也承認,吉卜力需要改變,“按照迄今為止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據當時公布的數據顯示,因為沒有外包業務,吉卜力每年的人工開支達到了20億日元(約1.2億人民幣),每年需要有100億日元(約6億人民幣)的收益才能維持正常運營。但除了《千與千尋》的304億日元票房,吉卜力再沒出現過票房上的現象級電影。
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由高畑勛創作的《輝夜姬物語》耗費了51.5億日元(約合3.2億人民幣),這在日本電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卻僅僅收獲了20億日元的票房。
從《龍貓》的重映和近幾年宮崎駿美術館的開辦,可見吉卜力也在尋求電影票房以外的商業收益。
位于東京都三鷹市的“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由宮崎駿一手打造,也是眾多影迷們心中的打卡圣地。美術館于2001年開館,每天限量2400人,里面沒有指定的參觀路線,全部由游客自主探索,建筑中的每個空間相對分開,游客可以從中解碼動畫世界的樂趣。
橡子共和國是吉卜力工作室官方授權的周邊產品店,除了在日本本土,也開進了上海、香港和臺灣,每年吸引著真愛粉前往購買喜愛的龍貓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