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不是兩三天簡譜(初中生半小時寫出B站神曲獲近百萬點贊: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歌)
愛你不是兩三天簡譜文章列表:
- 1、初中生半小時寫出B站神曲獲近百萬點贊: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歌
- 2、專訪北京市天壇公園園長李高:到2030年,完整的天壇將會呈現在世人面前
- 3、古村成了聚寶盆
- 4、共青團團歌是如何譜出來的?87歲作曲家雷雨聲親自解密
- 5、著名歌手高楓:去世已20年,父母現在的人生狀況怎樣?
初中生半小時寫出B站神曲獲近百萬點贊: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歌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孫飛)4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初中生半小時寫出B站神曲獲近百萬點贊:“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歌”》的報道。
“當時我正在學校上數學課,然后腦子里突然蹦出一段旋律。”
網名“Vicky宣宣”的B站UP主張宇宣,憑借一首原創英文歌曲《She》,幾天之內火“出圈”。這位只有15歲的“深圳女孩”說,這首歌源自自己上課時的一次“靈感爆棚”。
她在課堂上迅速記下幾句歌詞旋律,回到家后,用了不到半小時寫好詞曲。歌曲《She》的靈感來源于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由她自己編曲,并請來朋友幫助混音。創作完畢,她還拍攝了視頻MV。
憑借“開口脆”的嗓音、風趣的表達,視頻在B站上收獲900萬 播放量和80萬 點贊量,登上B站推薦排行榜第一名。
今年開始,社交媒體上多了一個熱詞——“深圳女孩”,被認為是對“深圳女孩”愛“搞錢”現象的總結。
張宇宣則以充滿天賦和想象力的音樂,對未來的樸實執著追求,詮釋了“深圳女孩”上進、奮斗的青春密碼。
本文部分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
“萬物”皆可創作
今年15歲的張宇宣,就讀于深圳藝術學校,是一名初三學生。
深圳藝術學校是深圳唯一一所全日制公辦藝術中等專業學校,鋼琴演奏家李云迪、陳薩等人均從這里走出。
在安靜的校園里,扎著蓬松馬尾辮的張宇宣身著校服,見到記者笑容靦腆,與網絡視頻里活潑的形象不同,現實生活中的張宇宣十分文靜,質樸而青春。
張宇宣在小提琴比賽中獲獎。
“從小我就對音樂非常感興趣,和父母商量想走音樂這條路,家人都很支持。”張宇宣說。
在張宇宣的老師看來,她有較高的音樂悟性,并且敢于嘗試。
筆袋搖動、敲擊桌面、晃動水杯……在張宇宣的世界里,萬物皆可演奏、創作。2020年10月,她在B站上傳的視頻《只用水杯和筆袋就能做出一首歌???學生黨在學校不用樂器也可以做歌!!!》獲得190萬播放,近20萬點贊。“666”“樂感好好”“太牛了”,視頻的彈幕留言里,一片驚奇與歡樂。
在日常生活中,張宇宣經常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并創作成歌詞。有時候,腦海中突然冒出了旋律,她會哼出來,錄到手機里,然后寫成樂譜。
截至目前,張宇宣的B站賬號共發布76個視頻,粉絲數量已超過120萬。
“音樂天賦 視頻技術”斬獲人氣
“我其實是朋友們的‘開心果’,也一直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張宇宣說。
小學四年級,張宇宣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隨后開始接觸社交媒體。2019年4月,13歲的張宇宣上傳了第一個B站視頻。從一開始連“一鍵三連”都不懂,到慢慢成為專業UP主,“音樂天賦 視頻技術”讓她斬獲人氣。
那年12月18日,她發布了一個翻唱視頻,很快點擊就過了百萬。10天后的她趁熱打鐵,在B站發布原創音樂視頻《December Composer》,同樣迅速播放過百萬。將近大半年的時間,她已在B站收獲了40多萬粉絲關注。
張宇宣與一位15歲愛爾蘭少女共同演唱的歌曲,受到不少粉絲點贊。“我之前就看到她唱的歌,很喜歡她,在看到她進駐B站后,就給她發私信,想認識一下,隨后雙方就合作了這首歌,她的賬號也漲了好幾萬粉絲,她也在自己的海外社交賬號上發布、受到網民喜歡。”
網友的評論不乏溢美之詞,但也有批評之聲。
“剛開始看到不好的評論,肯定會難受。”張宇宣說。受到一位國外歌手利用“黑粉”評論寫歌的啟發,她也寫了這樣一首以評論作為歌詞的歌。
“摘掉‘13歲’這個標簽真的就那樣”“這個像十幾歲的女孩?長得也太著急了吧”“真以為自己很有兩把刷子是嗎”……張宇宣云淡風輕、認真質樸的歌聲中,彈幕里不斷顯現網友“保護”“點贊”的留言。
“我的作品好壞與否,并不是由‘火不火’來定義的。”張宇宣說,經過不斷調整,自己更能以平常心看待網友評論,更聚焦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粉絲如朋友
2019年底,張宇宣感覺自己開始“火了”,不少粉絲留言私信,從那時起,她建了2個粉絲QQ群,至今已有約2000人。
“很多粉絲和我年紀差不多,平常大家交流很多生活、學習、音樂的問題,有些人經常問宣宣姐姐,這個音樂怎么做,吉他怎么彈等。”張宇宣說。
更多的網友喜歡叫她“宣總”。4月10日,在超1000人的“這是宣總de大群”粉絲群里,歡樂的祝賀語刷屏不斷。當天,張宇宣B站粉絲超100萬,很多潛水的群友“現身”,“恭喜宣總一百萬!”
“和粉絲的關系很平等、很親切,一些認識我比較久的‘鐵粉’,還成了朋友。”張宇宣說。
“前一陣子,我的視頻在一些社交平臺被盜用,有的視頻播放量甚至達到幾千萬。我挺生氣的,就在QQ群里說了,不少粉絲就去社交平臺舉報、找客服。”張宇宣說。
“深圳女孩”的心愿
在“出圈”之后,張宇宣收到了不少音樂綜藝節目的邀約,但她都以自己年齡還小拒絕了。
短期來說,張宇宣希望研究新的音樂風格,提升自己的網易云音樂排名。“之前是5%,不顯示具體名次,現在已經是500多名了。”
而長遠一點的計劃,還是繼續學習。“我想去伯克利音樂學院這樣的國外院校學習,未來想當一個創作歌手,做一個能唱歌的UP主也挺好。”
根據B站的商業模式,獲得很多播放量、點贊量的視頻,UP主可以獲得一定收益,張宇宣已經獲得了數萬元。“對于我這樣的初中生來說已經很好了,更堅定了我將音樂路走下去的信心。”
張宇宣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爸爸從事設計工作,媽媽是會計。因為一個偶然的考試機會,她入讀了深圳羅湖區的民辦百仕達小學。“學校有全英文授課的課程,這也讓我能夠較早接觸英文,并漸漸熟練地使用英文演唱。”
“我很喜歡深圳。”張宇宣說,她在深圳長大,也通過夏令營去過不少城市,感受到深圳的包容氛圍。
深圳藝術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張宇宣的原創音樂視頻,對外展示了深圳學生積極正面的形象。希望人們關注她走紅現象的同時,多關注她的作品、給她時間沉淀自己,同時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想去海外學習音樂,成為創作歌手,想拿格萊美獎……張宇宣說,她“想去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想把小提琴、流行音樂、中國文化等融合在一起”。目前,她正在為學校校歌創作一段說唱詞曲,希望能讓校歌“更年輕”。
“到目前,我已經創作了26首歌,沒有發布的還有幾十首歌。”張宇宣說,現在自己平均一兩周做一個視頻,兩三周發一首歌,“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歌,我想一直唱下去”。
專訪北京市天壇公園園長李高:到2030年,完整的天壇將會呈現在世人面前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
【編者按】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全球著名旅游城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為展現北京各旅游景區風采,讓中外游客更深入了解北京景區,全面呈現新時代北京旅游業風貌,北京旅游網自2018年起對北京各旅游景區(景點)負責人展開系列訪談,以饗讀者!2020年,經歷過疫情重創的旅游業,亟需復蘇,系列訪談工作繼續推進,希望通過對各旅游景區(景點)的全面展示,為旅游業復蘇助力,全面展示文化和旅游業風貌!
天壇祈年殿
天壇祈年殿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5A級景區,天壇的祈年殿形象在國內代表北京,在世界代表中國,但是,現在的天壇公園只是完整天壇的3/4,到2030年,完整的天壇將會呈現在世人面前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有何玄機?完整的天壇什么樣?請仔細傾聽北京市天壇公園園長李高給我們帶來的專業解讀。
天壇公園園長李高
北京旅游網: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園內景點眾多,其中最為游客熟知的當數祈年殿,請向網友介紹一下祈年殿在天壇的地位,以及祈年殿的建筑結構。
天壇公園李高園長:2018年是天壇作為公園開放100周年,2020年則是天壇建壇600周年,天壇與故宮一樣均建于1420年,即永樂18年,這一年朱棣遷都北京,建皇城和天壇。說起祈年殿在天壇的地位,要從1998年申遺成功說起,天壇發展歷程中經歷過幾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第一個時間節點是建壇之時,即永樂18年。當時不叫天壇,叫天地壇,它完全仿照明代洪武時期南京的規制,與紫禁城一樣始建于1417年,建成于1420年。到今年正好是600周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420年開始,作為天地壇正式為皇家祭祀所使用。1421年,朱棣皇帝即永樂大帝,第一次在這里舉行天地合祀大典。
天壇祈年殿
第二個時間節點是1530年,嘉靖9年,當時對一些禮制進行了修改,就形成了現在天壇的基本布局。北邊是祈谷壇,南邊是圜丘壇,當時就在祈谷壇原來天地合祀的大祀店基礎上,在南邊又建了圜丘。
所以說祈年殿在天壇中的地位,現在大家感覺到的天壇都是祈年殿這一形象,在中國代表北京,在世界代表中國。但是,大家可能還有一點不太清楚,即祈年殿只是天壇兩個壇中的一個壇,叫祈谷壇,祈谷壇的中心建筑就是祈年殿。另外一個壇是圜丘壇,其實真正祭天的場所就是圜丘壇。1530年建成圜丘和皇穹宇。
真正叫天壇這個名字是什么時間呢? 1545年,嘉靖24年,才出現了天地分祀,天壇、地壇、月壇和日壇分別在北京城的南、北、西、東建成,這樣正式命名為天壇。
完整天壇示意圖
第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乾隆16年,1751年,這一年形成了現在天壇的整個規模、設計和規劃布局。1751年的最初雛形,之后一直沒有做大的改動。但是乾隆16年的雛形跟明代有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圜丘和祈年殿均做了調整。祈年殿做了什么調整呢?永樂遷都北京的時候,祈年殿是大祀店,不是圓形建筑,是方形建筑。后來在嘉靖年間改成了大享殿,改成了圓形建筑。但是,圓形建筑也不是現在這種規制,當時的祈年殿三層顏色不同。上層是藍色,中間層是黃色,底層是綠色。現在看到的祈年殿的琉璃瓦都是藍色,即天青色,其實就和天的顏色一致。但是在大享殿時期,三層顏色分別代表著天、地和世間的萬物,藍色代表天,黃色代表地,綠色代表世界萬物,也因此稱為大享殿。乾隆年間調整為統一的天青色,就是現在看到的祈年殿的顏色。 祈年殿到底存續了多長時間呢?光緒15年,即1889年,祈年殿遭雷擊,雷擊以后整個都焚毀了。1896年,通過工匠的回憶,基本按照原來的規制重新建成。
祈年殿在天壇的位置從1998年天壇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后,價值逐漸體現出來。
天壇在建國以后也經歷了幾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第一個時間節點就是1957年,成為第一批北京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三個標準,第一個標準就是天壇的規劃設計布局正好印證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帝王存在的合理性,這是評價很高的。這即是說有天壇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帝王存在才是合理的。如果沒有天壇存在,它就不合理。為什么這樣說呢?大家都知道皇帝叫什么?皇帝叫天子,他是上天的兒子,如果沒有天,天子就不存在。所以大家了解的古都城,都會有皇城,也都會有祭天的場所。只要是古都肯定有,比如說長安、洛陽,近期的南京、沈陽和北京。但是北京天壇是保存最完整的祭祀建筑。因為只有天壇的存在,祭天場所的存在,才能印證封建王朝皇帝的合法性。
祭天場所一般都建在皇城的南偏東,正陽位。大家可能以為天壇在北京城中軸線上,其實不在,天壇在北京的中軸線偏東一些,北京的中軸線是永定門到鼓樓7.8公里的中軸線。天壇雖然不在中軸線上,但天壇正門在中軸線上。皇帝從故宮出來,一直到天壇祭天祈谷,舉行這些大典的時候,要經過中軸線走過來,然后進正門,就是天壇現在的西門,進入以后,然后到齋宮齋戒,最后祭祀上天或者祈求五谷豐登。這是皇帝祭天的整個過程。因為天壇分成兩個壇,一個是圜丘壇,一個是祈谷壇,所以祈谷壇在天壇位置非常重要。
祈年殿內部
祈年殿內部
這就回到了剛才第一個話題,就是祈年殿在天壇的重要位置。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祈年殿的建筑,祈年殿建筑現在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古代明堂建筑。它蘊含著時空理念。宇宙是什么?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這就是宇宙。祈年殿建筑是個圓形建筑,從大概的祈年殿的圖形可以看出,中間是一個太極的圖案,這就是整個祈年殿,雖然有點抽象,不是特別的清楚,但是如果是祈年殿打到一個平面上,非常好理解。祈年殿整個建筑是圓形的,三層,其中蘊含著非常重要的時空觀念。時空觀念體現在哪里呢?進過祈年殿里邊的人都能看到,講解員也會講解,平時殿內講解員也還定時給國內外廣大游客講解,普及傳統文化知識。
祈年殿內部
祈年殿頂部
具體就是:祈年殿里邊有4根龍井柱,4根龍井柱把空間分成了5部分,東、西、南、北、中,這4個柱子代表著一年的4個季節,春、夏、秋、冬。這里的春夏秋冬不是按照時間劃分的,是按照空間劃分的。
因為春天是一個季度,它是一個時間段,不是一個點,所以東邊就代表著春天,春、夏、秋、冬是按照這4根柱子分成5個空間,這5個空間又跟五行相互對應,木、火、土、金、水。如果大家不太清楚,就按照木、火、土、金、水順序去推演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就會很清楚,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4根柱子外邊還有兩層柱子,中間那層柱子叫金柱,金柱是12根,代表一年12個月,也對應4個季節,一個季節是三根,正好12根。再外層是檐柱,也是12根,代表一天的12個時辰、24個小時,即是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個時辰。這樣中間金柱和外邊檐柱加在一起共24根柱子,代表24個節氣,這24根柱子加上4根龍井柱,28根代表著28星宿,上面還有8根銅柱,共36根,正好是36天罡。
祈年殿內陳設的祭祀用具
祈年殿還有附屬建筑,不管是北神廚,還是北宰牲亭,都是制作犧牲的場所,中間有連廊,連廊是72間,72地煞,春夏秋冬,12個月,周而復始。外邊的12個時辰周而復始,形成一個時間觀念,這就是所謂的宙。古往今來,這就是宙的解釋。祈年殿三層都是藍色琉璃瓦,藍色被稱為天青色,或者祈年殿色。這種青色可能大家真正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因為它不像現在看到的藍天那個顏色,偏厚重。這是因為這一顏色看上去比較莊重,任何人到了祈年殿這組建筑前,自然會感覺到建筑的莊嚴和肅穆,肅然起敬。
我來到天壇以后,一直在了解天壇的相關文化。我認為到了天壇應該有兩種必備的心理,一是敬畏,一是感恩。 敬畏,即是敬畏大自然,大自然的力量宏大,任何一個大自然里邊的因素都左右不了整個大自然的規律。 另外就是感恩,祈年殿建筑是作為祈谷大典用的,皇帝做祈谷大典就是要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對我們中國這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來說是非常重要。西方工業大國可能不是很重視農業,這對它不重要。但是時令和季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所以皇帝每年要做祈谷大典,代表萬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現在可能還有這種理念。現在可能城市人吃喝,包括糧食、各種副食品都不匱乏,隨時想吃隨時就有。但是原來在農村,每年自己種糧食,存一部分陳糧。每年的糧食豐收了,打糧食的季節都會吃一些新糧食,吃新糧食也就吃一天、兩天或者三天,吃幾頓,嘗嘗鮮,然后就吃前一年的糧食。為什么這么吃呢?是家必須要有余糧的觀念,國家的國庫里邊也要有余糧,沒有余糧,我們農業大國就維持不下去。今年確實疫情比較嚴重,各種經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人民的生活是不受影響的,這個就是說我們儲備了好多的糧食、副食,以供大家食用,這就是五谷豐登直接的體現。
其次,天壇的規劃設計布局對遠東地區建筑產生了深遠影響。所謂的遠東就是東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這些地區的建筑形式上都受天壇影響。這也是天壇進入世界遺產名錄里邊的第二個標準。
第三個標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天壇的存在印證了其對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產生過巨大影響,影響了它的宇宙觀和自然觀。剛才已經說了宇宙,再說一下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內在的生存理念,這恰恰印證了天壇存在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它體現了中國古人的宇宙觀,天人合一、心物一體。
為啥現在大家吃東西時遇見手工的就一定要好好嘗嘗。手工制品為什么和機器產品不一樣?就因為手工制品在制作過程中,制作者用心在做,出來的產品當然好,心物一體,呈現給大家的就是一個完美的東西。如果是機器產品,只有物,沒有人的精神在其中,這樣就生產不出好的產品。這就是天人合一、心物一體對于天壇遺產價值的真正體現。北京旅游網:天壇其他建筑還有不少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比如回音壁、三音石、天心石、丹陛橋、雙環萬壽亭、無梁殿等。請分別介紹一下這些景點,以及它們的獨一無二之處。
回音壁
圜丘
丹陛橋
天壇公園李高園長:天壇建筑其實是一個整體,不能單獨拿出來某一個建筑去說明這個遺產的價值。天壇人都有一個習慣的說法,說天壇可以用幾個數字來代替,1、3、5、7、9,就能夠把天壇給概括了。為什么這么說呢?來天壇的中外游客主要走軸線,從南門進來基本上要走圜丘、回音壁,要走祈年殿、丹陛橋,軸線走完了出東門或者出北門,“1”就是這一條軸線。
天壇壇墻
“3”就是天壇有三道壇墻。看這張圖可能比較清楚,這是我們在規劃里邊做的完整天壇圖。三道壇墻分別是外壇墻、內壇墻,以及祈谷壇與圜丘壇中間的界墻。完整的天壇為啥跟現在看到的天壇不太一樣?因為現在大家進來以后只看到了天壇的一部分,沒有看到完整的天壇。完整的天壇,北邊是圓的,南邊是方的,這是天圓地方的具體表現。
齋宮
“5”代表什么呢?就是5組建筑。其中,一是祈年殿不用再介紹,前面說的已經很詳細。二是圜丘這組建筑,剛才也說到了,這是祭天的場所。三是服務于皇帝祭天的齋宮。齋宮這組建筑是專門為皇帝來天壇祭天祈谷進行齋戒的地方。齋戒以后進行祭天祈谷。四是服務于整個皇家活動的藝術建筑——神樂署。神樂署雖然在天壇外壇,但是它不單獨服務于天壇,它可能還服務于皇宮里邊的相關活動。比如皇宮里有慶祝活動,樂舞生就要從天壇的神樂署調過去,去紫禁城里邊去演出、展示。五是一組確確實實服務天壇祭祀大典的建筑——犧牲所。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就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它的功能是什么。所謂的犧牲所就是養祭祀牲畜的地方。現在犧牲和原來的犧牲,我覺得應該有同等的價值,都是為了崇高的事業而獻身。現在為了崇高事業獻身的人叫犧牲。原來豬、牛、羊、鹿、兔這些祭祀用品,也是為了崇高的事業而獻身的,也是犧牲。為了祭祀皇天上帝,這些養牲畜的地方,就叫犧牲所。這組建筑現在已經消失了。
現在還可以看到一段犧牲所的殘墻,大概30多米。在天壇醫院的家屬區里邊。這段殘墻非常關鍵,我們依據這段殘墻推測出犧牲所的具體位置。現在天壇醫院已經做了搬遷,我們希望整個天壇恢復完整,當然我們1998年申遺的時候,市政府也正式向世遺組織做出了莊嚴的承諾,就是2030年恢復完整的天壇。
“7”是指祈谷壇東側的七星石;“9”是 指原天壇的九座壇門,外壇墻2座,西側北面祈谷壇門及南面的圓丘壇門,圜丘壇周圍4座,分別是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祈谷壇東、西、北3座,分別是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
現在在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很多拆遷騰退工作,建筑在恢復,完整性也逐漸在實現。我相信天壇有恢復完整的那一天。
北京旅游網:天壇的神樂署曾經是表演古樂的地方,現在平時是否還有表演?
神樂署
天壇公園李高園長:神樂署演出不能稱作表演,如果等同于一般意義的演出,就把老祖宗留下的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層次拉低了。神樂署是中和韶樂的展示場所。中和韶樂是秦漢唐宋時期雅樂的傳承,到了明代朱元璋改成了中和韶樂。所以中和韶樂是非遺展示,而且是在神樂署展示,展示的初衷是弘揚傳統文化。讓大家了解傳統雅樂是什么樣,怎樣欣賞雅樂。孔子在論語里提到他去了齊國,聽到了雅樂以后,3個月不知道肉的味道。他說“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也即是不知道做音樂還能做到這種程度。這就是雅樂作用的具體體現。
自2004年起,我們組建了中和韶樂傳承團隊,經過了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查找了若干資料,并且培養了一些職工,現在日常進行展示。目前有30多人做中和韶樂的展示,他們先翻譯古樂譜,然后在臺上利用我們自己做的古樂器進行展示,受到了廣大中外游客的喜歡。我們跟法國世界遺產地盧瓦爾河谷建立了合作關系。2014年,在這里進行展示時震驚廣大的外賓。當時法國很多政要都去觀看了,整整演了三天。2016年,我們還到歐盟所在地進行了展示,展示效果也非常好。目前面向廣大游客的展示主要是截取了樂舞生祭天祈谷的一些片段和樂曲,借此讓游客了解整個的祭天過程和祈谷過程。我們也希望中和韶樂能夠得到普及,也希望大家多了解傳統文化。
北京旅游網:天壇的古樹也是天壇作為世界遺產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500余歲的九龍柏 ,請介紹一下天壇的古樹概況。
九龍柏
天壇古柏
古柏林
古柏林
天壇公園李高園長:天壇古樹是支撐天壇文化的幾個重要支點之一。我來到天壇以后跟大家提的要求,或者說共勉,或者說共同努力的方向,就是“保護好遺產,管理好資源,弘揚好文化,服務好游客”。其中,“管理好資源”里邊最重要的資源其實在天壇包括幾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古樹,天壇3562株古樹,按照北京市的相關要求,一樹一檔,其中一級古樹即300年以上樹齡的1147棵,剩下的都是100年以上樹齡的二級古樹。天壇古樹是北京城里邊最集中的一片古樹群,天壇一年要接待1800萬游客,其中市民占到了七八百萬,廣大的市民每年都要來天壇,甚至每天都有兩三萬人來天壇游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天壇的生態環境特別好,有這么多古樹,還有6萬多株樹木,還有150萬平米綠地,所以大家喜歡在這里休閑娛樂。
第二個資源就是天壇有12,560件文物。這些文物是所有的禮器、樂器,就是當時的祭祀器物,當然都是清晚期的,清早期的比較少。因為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的時候,一些原來的祭器和擺到殿里邊的祭祀用品都被他們搶走了。后來清晚期光緒年間又補充了一部分,現在是在我們庫里存著,這些文物是相當珍貴的,雖然說品相和級別達不到鎮館之寶的這種程度,但都是成系列的祭祀用品,能體現出祭祀的禮制。
天壇還有46,671平米的古建,這是我們的“眼珠子”,一定保證不能出問題。包括祈年殿、圜丘、丹陛橋、神樂署等都在46,671平米古建的范圍之內。另外最重要的一個資源就是天壇規劃設計布局的完整,這也是我們向世遺組織申請進入世界遺產名錄里邊,必須要強調的。天壇為什么要進名錄,就是因為天壇的規劃設計布局體現了中國古人的自然觀和宇宙觀。以上就是支撐天壇遺產價值的重要的幾個方面。
北京旅游網:除了古樹,天壇三季鮮花盛開,在北京市民中享有盛名:春有梨花,夏有月季,冬有菊花。請介紹一下每年的大致花期、具體的賞花地等。
天壇月季展
天壇月季展
天壇公園李高園長:剛才已經介紹了天壇生態環境非常好,吸引了廣大游客和市民來參觀游覽休閑娛樂。但是其實天壇園林景觀效果,大家可能感受不到那么多的美,為什么呢?大家去了頤和園,去了北海,有山有水,看起來很美,一眼就可看得到。但天壇都是蒼松翠柏,而且柏樹都是成行成列栽植的。這其實就是為營造一種氛圍。天壇在明清時期,功能就是郊野祭天,在皇城的外邊選擇一個南郊偏東的地方進行祭天。它這種郊野的氛圍以柏樹為主。為什么以柏樹為主?因為柏樹是一個常綠樹,能營造出蒼璧禮天的環境,也為祭天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意境。現在大家看到的,我剛才介紹300年以上的古樹中年頭長的已經有600多年,今年是天壇建壇600周年,說明在建壇之前就有了這些樹。
為什么成行成列栽植這些柏樹呢?其實是為營造祭天莊重肅穆的氛圍,這些樹又被稱作儀樹。感興趣的游客也會關注天壇的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天壇最重要的植物資源是月季花。經過天壇幾輩人艱苦卓絕的努力,現在天壇月季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天壇月季園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上世紀60年代人民大會堂前面是有月季花的,后來這些月季都調整走了,它們去哪了呢?就是搬到了天壇。天壇月季最早即是來源于人民大會堂,天壇老一輩的專門研究月季的老師傅很多,一代一代傳承,現在我們有全國勞模、北京市勞模,都是以養月季花聞名。月季確實成了天壇的一個特色品牌,在國內舉辦的所有月季展,天壇都能拿到大獎。
天壇二月蘭
天壇二月蘭
還有一種地被植物二月蘭,我希望廣大游客和市民朋友們能夠在春天四五月份來天壇欣賞野生的二月蘭。在四五月份大概有100萬平米左右的野生二月蘭開花,大家可以想象一片藍色的花海,是一個什么樣壯觀的景觀,非常漂亮,大家完全不用到野外,到郊區去看二月蘭景觀,在天壇就能看到。
我們還有一種傳統花卉——菊花,我們一直舉辦月季展和菊展,每年十一以后舉辦菊展,效果都非常好,大家如果有興趣,歡迎到實地領略天壇植物的景觀效果。
北京旅游網:天壇的文創產品非常豐富,也很有特色。今后天壇的文創發展理念是什么?目前大致有哪幾類文創?天壇公園李高園長: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從2016年開始正式推文保單位的文創,2018年和2019年這兩年發展得比較快。天壇文創收入去年已經達到了游客人均一塊多錢的消費水平,這個消費水平非常高了。比如天壇接待游客量是1800萬人次,1800萬就說明銷售額能達到1800萬甚至2000萬以上。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把遺產文化和遺產價值,賦予到文創產品上。
天壇文創
天壇文創
我一直認為來天壇游覽的游客量雖然數量比較多,一年達到1800萬左右,但遠遠不夠。為什么說遠遠不夠?因為天壇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它的遺產價值的傳播和理解的覆蓋度遠遠不夠。我們恰恰想到了一個傳播途徑,就是通過文創產品傳播天壇文化。
天壇文創
天壇文創
去年天壇和北京衛視合作拍了一檔“遇見天壇”節目。這檔節目做了9期,效果特別好,反響也特別大,大家有機會可以再把這9期節目找來看一看,很多天壇的遺產價值和傳統文化點都在其中。當時相關話題量達到了90億人次,影響力還是很大。促進了天壇文化的傳播,也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
天壇文創
天壇文創
天壇文創
同時中華文明也在其中有所體現。這些文創產品的意義就在于通過購買文創把相關遺產地的文化帶回家,了解遺產,了解遺產地的文化,又留下了相關的文創產品。我們做文創的真正目的就是傳播傳統文化和體現遺產價值。
天壇文創
天壇文創
天壇文創
我們現在的文創比較多,第一類是傳媒類,比如電視節目、相關的音像制品,以及短視頻、抖音等多媒體;第二類是收藏品,或者說是紀念品,比如我們一個天壇擺件,就是運用花絲鑲嵌工藝,純手工做的,非常值得收藏;第三類是日用品,這類文創產品賦予了天壇的文化元素,又很實用;還有益智類文創。比如祈年殿插件,是完全用傳統建筑榫卯結構一點點拼插出來的。
北京旅游網:印象里天壇官網改版的時間應該不長,改版后的便民服務欄目,除了有通常都有的公交地鐵信息,還有賓館酒店、餐飲服務,尤其是醫院商店、商場超市、加油站、周邊銀行等介紹,十分方便。是怎么想到提供如此全面的信息的?
天壇公園李高園長:其實我剛才也介紹了我們的4個理念,說“保護好遺產,管理好資源,弘揚好文化,服務好游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務好游客。為什么要服務好游客?最重要的就是游客來到這里,只要游客有需求,就要能夠或多或少滿足游客需求。這也是遺產管理者的重要責任。比如,市民來這里他的需求是什么?是健身,是娛樂,是享受這個環境?我們了解之后,肯定要提供好的環境,另外有一個相對能夠鍛煉的場所。我們的官網也基于這種理念,逐漸在完善。一是完善每期具體為游客提供的相關服務內容,包括我們的重大修繕項目和重要服務項目,以及管理的重點。對于管理的重點,可能大家不太好理解,舉個例子,5月1日垃圾分類在北京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條例也同時出臺,我們就會圍繞這一主題做相關宣傳,這也是服務于北京市相關政策落地。
天壇官網截圖
另外,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也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作為一個重要遺產地和5A級景區,同時作為一個公園,三重功能疊加,我們就要規范大家的旅游行為,使大家能夠文明旅游,不出現不文明現象。比如說近期公園內有的是聚集在一起唱歌噪音比較大的,還有一些有安全隱患的,比如放風箏、抽鞭子等,這些影響其他游客參觀游覽的,我們都會疏導管理,給大家創造一個好的游覽環境。
我們發布相關信息的時候,也會解釋為什么推出這些政策,為什么提供這些服務。最近有一個“牛爺看、北京”,他拍了一個無障礙設施的短視頻,是在天壇拍的。從中可以看到景區和公園里邊做無障礙設施比較好的還是天壇。天壇從東門進,一直到祈年殿,包括上祈年殿平臺上面都能參觀,走中軸線丹陛橋,到回音壁,到圜丘,圜丘也能上去。這些服務我們都會為廣大游客提供。
北京旅游網: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旅游業受到重創。天壇是否為彌補疫情影響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天壇公園疫情期間堅持開放
天壇公園疫情期間堅持開放
天壇公園疫情期間堅持開放
天壇公園李高園長:其實在整個疫情期間,主要是影響了國內的外地游客,還有一些外賓來天壇參觀游覽,了解遺產地的文化,還有遺產價值。從第一次發生疫情以來,我們一直在堅持對游客開放,堅持開放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讓大家緩解一下在疫情期間的壓力,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間承受的很大的壓力,到天壇以后能夠得到緩解。
但是我們廣大職工承受的壓力確實很大,我們全員上崗,需要做好聚集扎堆的管理,做好不戴口罩的管理,做好門區購票排隊入園的管理,這些都是我們當時提供給廣大市民的服務。
致謝:特別感謝北京市旅游行業協會景區(點)分會靳德秀秘書長大力支持!(文/圖 張曉芳 整理)
古村成了聚寶盆
龍潭村由古民居改建的“隨喜書屋”
初秋,賦予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別樣的景色,這里入目即是風景,入心便是歸處。一眼望去,青石板路,小橋流水,黃墻黛瓦沿溪而建,村中“穎水三墩駐,西溪七拱橋”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入夜時分,彌漫著醇厚酒香的民居中,珠圓玉潤的“四平戲”曲聲扯出了愜意時光,所謂小橋流水人家也不過如此。
中國的民居文化源遠流長,被作為一種凝固的藝術與文化載體保留至今。曾幾何時,龍潭村邂逅了“外出大潮”,原本1400多人口僅余200多人留守。如今民居文化興起,龍潭村又恢復了往日生機,村里古厝修復一新,村中人丁興旺,公益畫室、四平戲博物館、黃酒博物館等煥然一新的院落,既保存了傳統風格,又融入新的現代氣息,龍潭村成為令人矚目的“網紅村”。
涅槃新生
龍潭村地處熙嶺鄉東南部,是省級傳統古村落,文化底蘊深厚,村落保存相對完整,房屋建筑風格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臺戲、一壇酒”獨具特色。
“我們村原來有120多棟明清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遠,并不適于人們居住,繼續保存又需要重金修繕,拆除重建又于心不忍,取舍之間,只能看著古民居被歲月慢慢侵蝕。”村支書陳孝鎮感慨地說道。
近年來,為了推動文創產業扶貧,屏南縣因村施策、創新實踐,闖出了“黨委政府 藝術家 農民 古村 互聯網”的“屏南文創”模式,民居文化成了其最具魅力的部分,這也讓許多村民對龍潭村的復興有了信心。
龍潭村第一書記夏興勇說,傳統民居是當地村民的時代記憶,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它承載著村莊的靈魂,延續著村莊的文脈。建新中如何守舊,革故后怎樣傳承,這是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龍潭村針對古宅大多為土木結構的特點,聘請老工匠藝人,以“拯舊如舊,保持原貌”的原則,修建如初。
為了活化文化遺產,龍潭村在傳統村落保護開發時,也注重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龍潭村是目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平戲唯一留存的地方,這個劇種沒有曲譜,只有少數的手抄劇本,數百年來,它就依靠著農民藝人口傳心授得以傳承,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個劇種日益衰落。為此,龍潭村建起四平戲博物館,復興“戲窩子”,戲班子重新開班。
屏南紅曲制作與黃酒釀造技藝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龍潭村家家必會的手藝。如今村里也建起了黃酒博物館,傳承酒文化。此外,村里還建設有公益藝術教學中心、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等一批文化休閑公共設施,搭建了古村的文化平臺。
“移民”助興
“屏南文創”賦予了民居文化新的文化功能和價值,在文創模式的助力下,龍潭村顯現出由里及外的復興之態,也帶來了嶄新的旅游體驗。
為保護古民居,龍潭村創新投融資機制,引來海內外新“移民”出資修繕古民居。誰租房誰修繕,村委代租代建,將古民居以每平方米3元錢、使用期為15年租予新“移民”。目前,龍潭村有32棟古民居采取這種做法,吸引了來自英國、香港、北京、南京、重慶、上海、杭州、廈門等地的100多人落腳龍潭,承租修繕古民居,并長期定居。
來自北京的何素珍,放棄都市生活,來到龍潭村定居,將已經廢棄多年的老院落改造成有品位的文創空間“悠然之家”。在村里,何素珍和村民一起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油畫,邊畫畫邊經營文創空間。她開心地說:“這里的民風淳樸,人情味濃,相處融合十分自然,不感覺有絲毫隔閡。”
“我和朋友合租了一幢古民居作為文創空間,名為‘靜軒’。還與妻子租下了兩幢,按照我們理想中的樣子改造成了書屋和咖啡屋,取名‘隨喜’。”來自江西的曾偉說,白天,他的妻子去村里小學支教,而他或是創作或是向老鄉們學習種菜、釀酒技藝;晚上,新村民們哼上幾首流行音樂,老村民們唱上幾段“四平戲”,此起彼伏,日子過得悠閑自在。
村新業旺
清晨,陽光透過樹梢,撒向晨霧中的村舍。在藝術愛好者眼中,龍潭村任何一個地方都是留影的絕佳背景,是寫生和攝影首選外景地。短短幾年時光,龍潭村成為國內外游客旅行目的地和宜居的心靈家園。村里休閑旅游業火了——節假日游客爆滿,周末常常一房難求;村民開的四個農家菜館門口經常排起長龍,農副產品賣得紅紅火火。
“我在這住了大半輩子了,怎么也想不到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50多歲的陳孝高家里的百年老屋如今十分熱鬧,他與妻子辦起了民宿,生意紅火,看著舊房子變成“聚寶盆”,陳孝高的妻子喜上眉梢。
目前,龍潭村已有80幢古民居進行了修復性建設,既保存了村莊原有風貌,又發展起書吧、咖啡屋、民宿等新興業態,每逢雙休日,龍潭村廣場都停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大巴。許多在外的村民和大學生開始返鄉創業,他們或出租閑置院落,或成為文創項目員工,或自營餐飲、民宿、傳統手工藝等項目……
“文創團隊的植入,是通過藝術家的眼睛發現被我們忽視的遺產價值,也通過藝術家的思維拓寬村民的發展思路。”龍潭村村委會主任陳孝起說,隨著新村民們來到龍潭村,老村民們在思想和生活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滴滴”聲響起,在村委會邊上開農家樂的陳坤又接到了微信訂單,他開心地說:“平日,每天都有兩三桌客人。遇到小長假和周末,幾乎爆滿。”陳坤覺得村子最大的改變就是有了人氣,“單憑元旦、春節的收入,就比之前在外打工一個季度掙的還要多。”
民居文化的興起,給龍潭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新老村民的共存共生,讓原本死寂的龍潭重新煥發了生機,也給鄉村發展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青山依舊,黛瓦如故,與絢麗油彩交相輝映后,終將是一個不一樣的龍潭村。
共青團團歌是如何譜出來的?87歲作曲家雷雨聲親自解密
雷雨聲和演唱團歌的青少年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4月30日,重慶市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主題團日活動在九龍坡區楊家坪步行街舉行。中國共青團團歌作曲者、著名作曲家雷雨聲教授回到重慶,現場指揮800余人現場齊唱團歌,為青年們鼓勁。
你知道嗎?這位87歲的老者,就是他指揮演唱的共青團團歌的曲作者!他,就出生在重慶長壽!
激情指揮 鼓勵青年奮進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主題團日活動上,87歲的雷老緩緩走上舞臺,指揮在場所有青年團員齊唱團歌。歌聲回蕩,氣氛感人。
“你們是我最親愛的年輕朋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你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是祖國的建設者,用你們火紅的青春去擁抱新時代,你們會大有作為,一定會獲得成功。”雷老現場為青年團員們送上自己的祝福。
活動結束后,雷老在現場與青年團員們合影留念,遲遲沒有離開。
雷雨聲
再回家鄉 已是36年
“重慶是我的故鄉,每次回來都特別激動和開心。”雷雨聲說,4月28日,他一下飛機就被機場的“重慶味道”吸引,停住了腳步。
“因為我看到了小時候吃的麻婆豆腐、抄手,干脆歇歇腳,吃了一碗抄手才繼續走。”雷老說,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路上,街邊的紅油抄手、豌豆面的味道至今難忘,那正是他想念的味道,兒時的記憶。
在感念重慶味道的同時,雷老也在從下飛機到機場出口的這一段路上,感受到了重慶的飛速發展。
“上一次回來是兩年前,也是參加紀念五四主題團日活動。這一次回來發現有了新的航站樓,機場是城市發展的縮影,這說明我們重慶的發展越來越好了。”雷老說,1950年左右,他離開重慶,再回來時已經是1983年了。而今再回重慶,家鄉已是翻天覆地。
即興賦詩 感念家鄉巨變
雷雨聲中學畢業于巴蜀中學,“還記得我在巴蜀中學上學的點點滴滴,再次回到母校很溫暖。”想起上世紀40年代在母校求學的經歷,雷老很激動。他說正是那一段艱苦的學生時代給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
“我的第一首歌曲就是在高二課堂上創作的,名字叫《黃梅天》”,雷老現場哼起了:“黃梅天,黃梅天,雨綿綿,……收成不好,啷個有錢,曉得哪輩子才有太平年。”
而今再回母校,雷老激動不已,凌晨有感而發,即興賦詩一首感念家鄉的變化。
暖融融的太陽溫暖了巴蜀大地,
錦繡江山盎然春意,
習習和風吹遍環宇,
萬物復蘇,萬象更新,
我親愛的故鄉,
你好,你好,
一年比一年更好!
雷老連聲感嘆:“時代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17歲的時候問何時才有太平年,而今已經是一個全新的、越來越好的時代。”
譜寫團歌 準備一個月動手兩三天
共青團團歌如何創作出爐的?我們從雷老口中獲得了權威的答案:
1987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10首從全國5300首應征歌曲中選出的團歌候選作品,胡宏偉的歌詞排在第一位。
當年55歲的雷雨聲對《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的詞“一見鐘情”,決定為這首詞譜曲。雷雨聲和胡宏偉帶著歌詞深入工廠車間、田間地頭,聽取一線青年群眾對相關詞作的意見。
“當時主要是聽取對歌詞的看法和建議。”雷雨聲回憶說,團員青年的討論非常熱烈,“親歷這一場場的討論,讓我對歌詞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感受到青年身上那種激昂向上的狀態,我有了方向。”
雷老回憶,真正動手譜寫曲子也就兩三天。加上此前的座談和構思,一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最后的優化階段,歌詞作出了兩處微調,曲譜也修改了幾個休止符。
1988年5月,就是完成歌曲的第二年,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經與會代表投票表決,《光榮啊,中國共青團》被最終確定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代團歌。
2003年7月22日,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確定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至今傳唱。
人物檔案:
雷雨聲,中國著名作曲家。重慶長壽人。40年代末在重慶巴蜀中學讀書時,曾創作反內戰歌曲。現任廣東省音樂教研會會長;廣東省教育學會音樂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原廣東省音協副主席。代表作有歌曲《光榮啊,中國共青團》、《迎賓曲》和器樂曲《春天來了》等。
上游新聞記者 王倩
著名歌手高楓:去世已20年,父母現在的人生狀況怎樣?
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高楓
高楓是公認的全能型音樂才子,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雖不是科班出身,但高楓在音樂上取得的成就,讓很多專業歌手都無法企及。
他創作并演唱的《大中國》《天那邊的愛》《永遠記住你》《豐收》等歌曲,深受歌迷喜愛。
他為黃格選創作的《春水流》,為劉德華創作的《笨小孩》也家喻戶曉。高楓還為《戲說乾隆》《皇城根兒》《危情時刻》《豪門浪子》等數十部影視劇創作主題曲。
高楓的父母都是文藝工作者,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高楓的早逝,將父母推入巨大的悲痛中。他們怎樣走過撕心裂肺的喪子歲月?現在他們的人生狀況怎樣?
01
兒時高楓與姥姥合影
高楓(原名曾焰赤)1968年7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下面有一個妹妹。
高楓的母親連秋生是武漢歌舞劇院的歌唱演員,父親曾令鵬是該單位的詞曲作者,創作的歌曲《清江放排》,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
家庭熏陶下,高楓自幼喜愛文藝,尤其偏愛音樂和美術。
小學二年級時,他創作的一幅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蠟筆畫,在中央電視臺做過介紹和展出。父母便想當然地認為,兒子應該走繪畫這條路。
初中畢業后,高楓考入武漢18中美術職業班,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1986年,高楓高中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
大學期間,高楓發現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超出美術。于是同學們都在四處創作雕塑時,高楓開始大量接觸流行音樂。
幾年間,高楓參加過一些音樂比賽,為很多知名歌手當過配唱。那時父母對高楓的前途是擔心的,他們演出幾十年,知道這條路的艱辛。
父母曾與高楓進行過一次談話,希望兒子認真考慮未來。高楓說:“我對自己有信心,對音樂的感覺比對雕塑更好。”父母都是開明的人,沒有對高楓予以干涉。
高楓
到大學畢業前夕,高楓先后為《趙四小姐與張學良》《龍年警官》《拳擊手》《幸運之星》《皇城根兒》等影視劇創作主題曲。
1990年,高楓大學畢業,因為有音樂特長,結果他被東方歌舞團聘為美工。而他的很多同學分配不出去,因為雕塑專業高端而小眾。
搞雕塑一般要40歲后才能成熟,20出頭的年輕人很難創作出有分量的雕塑作品。
高楓生前接受采訪時,還原了大學剛畢業時的心情。他說自己是借宿在東方歌舞團,沒有編制,也沒有福利待遇,住在地下室里。那時他的心情并非陽光燦爛,不知該何去何從。
1991年,《黃土高坡》的曲作者慧眼識珠,認為高楓是一名全能型音樂人才,介紹他與香港普安音樂公司簽約。
高楓的第一張個人專輯
高楓由此成為大陸第一批簽約歌手,公司為他打造了第一張專輯《你走后的那一夜》,但反響一般。
這讓高楓真切地意識到,歌手必須有好作品,才能在歌壇立足。于是他開始潛心進行音樂創作。
高楓生前共創作了400多首歌曲,有100多首被自己和其他歌手演唱過,至今還有300多首沉睡在曲譜上。
因為公司有很多條條框框,而音樂人一般過著晨昏顛倒的生活,于是1993年,高楓主動與普安公司解約了,成為一名自由音樂人。
02
當時高楓以幕后創作為主,寫一首歌的報酬是有限的,他一度生活艱難。他買不起一件像樣的西裝,皮鞋開裂了還在穿,吃一份肉炒飯都要算計。
高楓與父母和妹妹
一次父母來北京看兒子,心里很難過。父母知道兒子自尊心很強,沒有說什么泄氣的話,默默地在高楓的枕頭底下放了1000塊錢。
送父母上火車時,母親含淚對他說:“你回家看看枕頭底下,平時對自己好一點。”
返回地下室,高楓揭開枕頭,發現了母親留下的錢。父母收入不高,還要負擔妹妹讀大學,高楓流淚了。
那時高楓就立下宏愿:將來要在北京買一套房子,讓父母退休后來北京養老。
為實現這一夢想,高楓瘋狂寫歌,先后為黃格選創作了《春水流》,為李玲玉創作了《春》,為解曉東創作了《拉鉤上吊》,為老狼創作了《美人》,思濃思雨《雙雙飛》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高楓
高楓、劉小娜在1996年央視春晚上演唱《大中國》
1994年,高楓去看望一位朋友,坐公交車經過北京火車站。這時車站的鐘聲敲響了,向旅客報時,接著大鐘響起《東方紅》的悠揚樂曲。
那一刻,高楓內心涌蕩“大中國”“大華夏”的豪邁情懷。
高楓趕緊在下一站下車,打出租車趕回出租屋,一氣呵成創作出歌曲《大中國》。
這首歌糅合了南北民歌曲調,還有《紅綢舞》《茉莉花》《梁祝》等傳統音樂的元素,既喜慶又朗朗上口。
1996年除夕之夜,高楓在央視春晚上演唱《大中國》,一夜之間,他連同這首歌在全國爆紅。
此后高楓演出不斷,一個月有20多天在外面演出。忙里偷閑,他還推出了《豐收》《最好的禮物》兩張音樂專輯。
高楓與姜泓
與此同時,他還為《危情時刻》《乞丐皇帝傳奇》《豪門浪子》等電視劇創作主題曲,成為上世紀90年代最紅的歌手之一。
當時高楓是星工場的簽約歌手,該唱片公司的總裁姜泓與高楓是好朋友。1999年,高楓覺得自己寫了這么多年,唱了這么多年,感覺被掏空了,想出國學習充電。
星工場便派高楓到英國留學一年。在異國他鄉,高楓學習爵士樂和舞臺表演,并發行單曲《回歸》,還為電視劇《找不著北》創作主題曲。
2000年,高楓學成歸國,推出了自己的第五張個人專輯《倫敦悟語》。
03
2001年,高楓在北京朝陽區的望京買了一套房子。這時他父母已經退休了,跟隨妹妹在美國生活。
高楓與父母
高楓的舅舅在美國打拼,妹妹大學畢業后赴美國留學,后在那邊結婚成家。因為高楓單身一人四處漂泊,妹妹便把父母接了過去。
高楓覺得自己是兒子,按中國傳統習慣,應該承擔起替父母養老的責任。
2002年元旦節期間,高楓將父母從美國接回北京,與自己住在一起。
高楓18歲離開武漢,此后十多年里他與父母聚少離多,而今一家三口團聚在一起,高楓很享受這種有愛有溫情的生活。
父母希望高楓兩三年之內就結婚生寶寶,他們負責將寶寶帶大。高楓笑著告訴父母:“也許等不到3年,說不定兩年之內就能讓你們如愿。”父母沉浸在美好憧憬中。
誰知一場災難,毫無征兆地降臨了。
高楓
高楓的最后一張專輯
2002年春節過后,高楓打造新專輯《美麗新世界》,期間他經常咳嗽、發燒,人也迅速消瘦。
父母催他去醫院看看,高楓以為是疲勞過度,沒有放在心上。后來父母強行陪高楓去朝陽區兩家醫院做檢查,兩家醫院都說他是普通感冒。
如果高楓的病能早發現早治療,也許就不會釀成最后的悲劇。
8月31日,高楓的新專輯《美麗新世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式,父母也陪伴在他身旁。
高楓
高楓剛為一款服裝品牌代言,穿著得體的西裝,雖然有些消瘦,但顯得帥氣。父母一人拉著高楓的一只手,滿臉慈愛。
9月6日,高楓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被確診為PCP肺炎晚期,情況不容樂觀。
高楓的妹妹得知消息,含淚從美國趕回北京,將哥哥的病歷帶往美國。她咨詢專家朋友,這種病在美國也被判了死刑,妹妹心碎了。高楓的父母和舅舅一直在醫院守護他。
高楓與田震
生命進入倒計時后,高楓最想見到3個人,那就是黃安、田震、金銘。
高楓的經紀人一一給他們打電話,黃安從臺灣趕了過來,心情很悲痛。
田震與丈夫張衛寧從寧波趕到醫院,田震一直在哭,金銘眼里也滿是淚水。
2002年9月19日,高楓因搶救無效,不幸悲情離世,這年他才34歲。
高楓的妹妹因懷有身孕,沒有趕回來送哥哥最后一程。高楓的父母、舅舅守在他身邊,看著他離世。白發人送黑發人,他們的心被撕裂了。
高楓被葬在北京西郊一處公墓,與趙麗蓉的墓地相鄰。
04
兒子走后,曾令鵬和妻子陷入巨大的悲痛和心碎中。夫妻倆將自己關在家里,每天以淚洗面,他們聽著兒子的歌,看著兒子的遺像,在幻覺中與兒子對話。
高楓的妹妹生了寶寶后在美國坐月子,每天都要深夜爬起來給父母打電話,說著說著她難抑悲傷。
父母知道女兒坐月子,情緒不能劇烈波動,便強行讓自己堅強起來。20多天后,曾令鵬夫婦趕往美國照顧女兒。
為不讓悲傷的情緒影響女兒及其家人,曾令鵬和妻子將淚和痛埋在心底,他們看起來很平靜,內心的悲傷卻逆流成河。有一種痛不能傾訴,那叫撕心裂肺。
寶寶3個月后,曾令鵬和妻子告訴女兒,他們要回北京,那樣他們離兒子近一些,心里會好受些。
妹妹理解父母沉痛的心情,一家三口灑淚而別。
高楓
曾令鵬和妻子走不出對兒子的思念,他們經常夢到兒子。半夜醒來,夫妻倆眼里滿是淚水。
早上起來,夫妻倆沒有胃口吃東西,就趕到兒子的墓地。他們坐在墓碑前,含著淚訴說對兒子的思念,以及自己內心的痛苦。
夫妻倆在墓碑前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然后相擁著含淚往回走。
曾令鵬與妻子一直在悲痛中掙扎了5年,情緒才有所平復。2008年,為表達對兒子的懷念,曾令鵬和妻子開始撰寫思念兒子的文章。
他們用文字回憶了兒子短暫而燦爛的一生,及兒子給他們帶來的驕傲和悲痛。
夫妻倆在文章中告訴兒子:你在那邊不要擔心我們,我們會堅強地活下去。如果有來生,我們還愿與你成為一家人。
2013年11月,曾令鵬夫婦將懷念兒子的文章結集出版,并收錄了高楓的照片和創作的曲譜,書名就叫《唱響大中國》。
他們寫這本書不為盈利,純粹是出于對兒子的懷念,將書免費送給親友和兒子的歌迷。
高楓去世后,曾令鵬和妻子大部分時間住在北京,有時也會去美國看望女兒。
每年清明節、兒子的忌日,他們都要給兒子去掃墓,給他獻花。
上了年歲后,女兒將曾令鵬夫婦接到身邊,但他們每年都要回來祭奠兒子。
小時候的高楓與父親
高楓與父親
2022年3月,高楓已去世整整20年了,曾令鵬與老伴的生活看起來恢復正常,實則內心有痛。他們經常這樣想:兒子要是活著,早該結婚成家了,他們也當爺爺奶奶了。
高楓早逝,帶給父母的痛一輩子也難以撫平!
“細品名人”點評:音樂才子高楓英年早逝,不僅將父母和親人推入悲痛的深淵,也讓歌迷扼腕。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是人間最大的悲痛。如果高楓不被醫院誤診,早發現早治療,也許不會是這種結局。
應該說,那兩家誤診的醫院是有一定責任的。人命關天,希望醫生和院方對每一位患者多一份責任,盡量杜絕悲劇發生。
懷念親人的方式不只有眼淚和悲痛,其實堅強地生活,以笑臉面對人生,更是天堂里的高楓希望看到的!
-END-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