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頓3000(6月6日SMM基本金屬現貨交易日評)
布林頓3000文章列表:
- 1、6月6日SMM基本金屬現貨交易日評
- 2、醫生談降脂:少吃油脂多進鎂食每天運動半小時
- 3、如何降血脂?美國讀者文摘刊文介紹5位國外醫生的降血脂建議
- 4、朱嘉明——認知未來貨幣需要新的思想資源
- 5、從日本消費的過去與未來,讀懂中國機會
6月6日SMM基本金屬現貨交易日評
SMM6月6日訊:
銅:今日倫銅開盤于7122美元/噸,盤初沿7125美元/噸一線震蕩運行。亞市開盤后跟隨滬銅走勢,探低7093美元/噸。隨后震蕩運行于區間7095~7110元/噸。午后探低7092美元/噸,受美元下挫提振,倫銅快速向上攀升,直至7158美元/噸后回吐部分漲幅,隨后漲勢延續。截止16:25,報日內高點7160.5美元/噸,美元指數報93.668,美原油報65.63美元/桶。今日倫銅受滬銅影響較多,整體趨勢相近,多頭大筆增倉。下午時段LME銅庫存再次報減2550噸,本周呈連續減少態勢,加之美元繼續走弱,投資者熱情難消,預計晚間測試7150美元/噸一線。
今日滬銅主力1808合約早市開盤于53190元/噸,盤初多空入場,銅價快速波動后緩步回落,探低52920元/噸后跌勢收止,沿52990元/噸一線震蕩運行,午后振幅擴大,期間探日盤低點52890元/噸。下午時段,滬銅連續向上攀升,摸高53390元/噸后漲勢收止。尾盤部分多頭離場,銅價小幅下挫,收于53320元/噸,漲1070元/噸,漲幅2.05%。成交量增10.4萬手至22.9萬手,倉增2.2萬手至19.4萬手。1904合約增倉6758手,1905合約增倉1960手。今日滬銅大漲,目前已收得5日連陽。市場對智利勞工談判的擔憂持續發酵,銅關注度不斷回升,今日滬銅指數總計增加2.8萬手,成交量61萬手,資金流入量居首,達7.23億元。另一方面,目前銅價已觸及3個月高位,預計晚間以企穩為主,測試53000元/噸一線支撐能力,關注倉量變化的指引。
今日上海電解銅現貨對當月合約報貼水60元/噸-平水,平水銅成交價格52520元/噸-52580元/噸,升水銅成交價格52550元/噸-52620元/噸。隔夜期銅大漲,今日有色金屬全線飄紅,期銅增倉增量大漲700多元/噸,盡管隔月價差擴至200元/噸左右,但持貨商已無視,出貨換現意愿高漲,早市即報好銅平水左右,平水銅貼水50~40元/噸,隨著貿易商的入市壓價,很快市場全面貼水且一路擴大,上午好銅多在貼水20元/噸左右集中成交,平水銅可壓價至貼水60元/噸,午間尾盤甚至可壓價至貼水70元/噸。銅價迎來大漲,全面站上52000元/噸,但市場卻反轉為期強現弱特征。下游嚴重畏高,今日采買多為貿易商收低價貨源,偏好于好銅仍用于長單交付。下午時段,盤面再度攀升,依然未見下游參與,貿易商保持逢低掃貨,但下午已難覓低價貨源。下午時段上海電解銅現貨價格52520元/噸-52780元/噸,平水銅報貼水60元/噸-貼水50元/噸,升水銅報貼水30元/噸-貼水20元/噸。
倫鋁早間開于2311美元/噸,開盤后倫鋁小幅拉漲,進入亞洲時段后,倫鋁繼續維持窄幅區間震蕩。午后,隨著國內滬鋁大幅上漲,倫鋁隨之尋求突破,高位摸得2345美元/噸。進入歐洲時段后,倫鋁進行震蕩回吐,截至17:38倫鋁報2331美元/噸。目前倫鋁已位于所有均線以上,能否突破2350美元/噸平臺仍需看后續滬鋁走勢,晚間關注滬鋁運行狀況,預計倫鋁晚間將嘗試突破2350美元/噸平臺。
滬鋁主力早間開于14635元/噸,開盤后滬鋁開始震蕩上行,午后因周邊有色品種集體飄紅繼續拉漲,盤末收于14885元/噸。滬鋁指數持倉量增加3806手至676076手,成交量增加99832手至389134手。滬鋁1808合約持倉量增加16356手至216854手,滬鋁1807合約持倉量減少9608手至216002手完成了主力合約的換月。今日央行進行MLF操作繼續放水,有色板塊資金流入明顯,整體隨之上漲。但相對而言,有色中鋁的漲幅最小,仍未出現明確的方向。近期關注電解鋁自備電廠整治的進程,或將借機突破布林頓上軌到達新的平臺。
期鋁當月震蕩上行。上海成交集中14630~14660元/噸,對當月貼水50~40元/噸,無錫成交集中14630~14660元/噸,杭州成交集中14660~14670元/噸。中間商維持高漲的接貨意愿,下游企業按需采購,市場流通量維持正常,整體成交較好。午后期鋁當月重心上移,華東成交價格14660~14670元/噸,后期隨著期鋁再上一步,市場惜售觀望。
鉛:日內,倫鉛開于2507美元/噸,亞洲時段,市場交投清淡。盤初倫鉛基本于日均線附近窄幅整理,午后時段,多頭發力拉漲,倫鉛震蕩上行,日內重心提高,進入歐洲時段,倫鉛沿日均線運行,截止16:30,倫鉛收于2521.5美元/噸,漲18.5美元/噸,漲幅0.74%。倫鉛多頭排列,報收6連陽,5、10日均線趨勢上行,短期存在上行動力,加之今日LME鉛庫存減少750噸,預計夜間或震蕩上行。同時夜間需謹慎美元若反包走強,倫鉛或受壓回落,考驗2500美元關口。
日內,滬鉛1807合約開于20625元/噸,繼昨日放量上漲后,滬鉛今日于高位縮量盤整,市場整體交投清淡,走勢基本呈橫盤震蕩,最終收于20675元/噸,漲290元/噸,漲幅1.42%,持倉手數減4556手至92412手,部分短線投機資金獲利離市。滬鉛遠離下方所有均線,平臺突破后上方空間已經打開。今日有色金屬全面飄紅,資金入市量達15個億,但是,鉛卻以減倉為主。市場資金的推助力仍在發酵中,關注夜間持倉的變化,預計夜間或繼續高位震蕩整理。
上海市場蒙自、雙燕鉛20745-20760元/噸,對1806合約貼水50-35元/噸報價;恒邦20650元/噸,對1807合約升水70元/噸報價;另KZ鉛20845元/噸,對1806合約升水50元/噸報價。期盤高位盤整,持貨商報價隨行就市,但下游畏高情緒明顯,僅以剛需補庫,散單市場成交偏淡。
廣東市場南華鉛20775元/噸,對SMM1#鉛均價平水報價;南方20730元/噸,對1807合約升水150元/噸報價;其他品牌報價較少。市場貨源有限,持貨商報價堅挺,同時下游觀望慎采,散單市場成交一般。 河南地區豫光鉛20825元/噸,對SMM1#鉛均價升水50元/噸報價;岷山、新凌、豫北20775元/噸,對SMM1#鉛均價平水報價;永寧金鉛20725元/噸,對SMM1#鉛均價貼水50元/噸報價。濟源市環保加劇,部分大型煉廠限產,煉廠散單出貨挺價情緒上升,同時下游按需采購,散單市場成交情況尚可。 安徽地區銅冠鉛20850元/噸,對SMM1#鉛均價升水75元/噸報價;江西地區金德主供長單,散單暫不報價;湖南地區水口山散單20725元/噸,對SMM1#鉛均價貼水50元/噸報價;宇騰20775元/噸,對SMM1#鉛均價平水報價。鉛價強勢不改,煉廠報價挺價情緒稍緩,而蓄電池市場需求欠佳,加之環保影響暫無緩解,下游接貨積極性不高,整體市場交投活躍度一般。
鋅:日內倫鋅開于3195美元/噸,盤初順延日均線小幅走低至3180美元/噸附近后稍作調整,然進一步上行承壓,倫鋅回落仍圍繞3180美元/噸橫盤整理,倫鋅再做嘗試,重心微抬至3190美元/噸附近整理運行。臨近歐洲交易時段,受美指下行提振,倫鋅快速上行摸高3220美元/噸,然LME鋅庫存增加消息傳來,倫鋅受累快速回吐漲幅,錄得一倒V形回落至3200美元/噸附近暫緩跌勢盤整。截止16:22,倫鋅收漲報3199美元/噸,漲7美元/噸。漲幅0.22%。日內倫鋅站上所有均線及布林道上軌,LME再次上演交倉,警惕空頭逢高乘機施壓,但技術指標顯示倫鋅上行預期仍較強,晚間倫鋅或高位震蕩,嘗試守穩布林道上軌支撐。
日內滬鋅主力1807合約開于24625元/噸,盤中滬鋅整理運行于24620元/噸附近,上下幅度約60元/噸。終收漲報24635元/噸,漲350元/噸,漲幅1.44%,成交量增75124手至35.8萬手,持倉量減9334手至17萬手。日內滬鋅平穩運行夯實漲勢,實體柱已站穩布林道上軌,下方20日均線上翹與40日均線黏連,短期上行趨勢愈加明顯,晚間滬鋅或以布林道上軌托底,繼續高位盤整。加之部分資金盈利回撤,滬鋅主力日內減倉為主,晚間滬鋅或將完成主力換月。
上海0#鋅主流成交于24950-25060元/噸,0#普通品牌、0#雙燕對滬鋅1806合約報升水60-80元/噸。1#主流成交于24750-24850元/噸。今日鋅價高企,加之6月與7月合約月差擴大后,0#國產對當月仍升水,煉廠多及貿易商均積極出貨,而進口鋅繼續大貼水,市場流通貨源偏寬松。早市市場報價較為躊躇,多以有色網均價報價,少量報對當月升水80-100元/噸,少有成交,差牌進口鋅貼水進一步擴大至對6月貼水200元/噸,然下游畏高觀望,少有詢價,剛需采購亦以低價進口鋅為主,市場出貨為主,成交較為疲弱。午后盤面變動不大, 0#國產鋅市場報價下調至對6月升水20-30元/噸左右,然市場成交氛圍較弱。
今廣東0#鋅主流成交于25030-25130元/噸,粵市較滬市由昨日貼水20元/噸轉為升水100元/噸。對滬鋅1807合約升水460-480元/噸附近,升水較昨日擴大210元/噸。今煉廠出貨正常,貿易商出貨較為積極,由于6月合約與7月合約間月差快速擴大,致升貼水加速走高,加之下游訂單偏弱,以觀望為主,市場成交仍由貿易商主導,然交投活躍度不及昨日,成交貨量較昨日小幅下滑。0#麒麟、慈山、鐵峰、主流成交于25030-25130元/噸附近。
天津市場0#鋅錠主流成交于24630-25940元/噸,0#普通品牌主流成交于24630-24850元/噸,對滬鋅1807合約升水50-200元/噸附近,較滬市貼水擴大到260元/噸附近較昨日貼水擴大了90元/噸左右。日內滬鋅1807合約高位盤整,煉廠出貨意愿較高,貿易商以出貨為主,今日1806與1807合約價差擴大明顯,然天津地區升水無明顯變化。主因當地下游消費較為疲弱,加之鋅價大幅走高,下游畏高觀望,以詢價為主,市場成交量小幅下降。0#紫金,紅燁,百靈,秦鋅,馳宏等成交于24630-24850元/噸附近,1#紫金、馳宏,紅燁,西礦等成交24580-24800元/噸。
錫:今日倫錫開盤20750美元/噸,亞洲時段走勢承壓小幅下挫,最低20635美元/噸。美國5月服務業PMI終值56.8,為兩年高位,美國5月ISM非制造業PMI為58.6,好于預期和前值。近期倫錫重心持續小幅上行,維持震蕩偏強態勢,上方阻力20900美元/噸。
昨夜滬期錫1809合約小幅上行后承壓震蕩,今日開盤152930元/噸,僅盤初小幅上揚,最高153800元/噸,之后便震蕩走低,午后在152500元/噸附近盤整,最終收盤152630元/噸,較前一日結算價上漲620元/噸,漲幅0.41%。成交47098手減12520手,持倉46146手減344手。今日滬期錫主要在5-10日均線附近盤整,短期預計繼續以整理走勢為主,等待更多消息指引。
滬錫市場,今日滬期錫盤面盤初短時上揚后震蕩下行,但運行重心比昨日小幅抬高,受此支撐,今日現貨主流成交上調至149000-151000元/噸,部分云錫交投于151200-151500元/噸。云錫套盤貨貼水1500元/噸左右,普通云字貼水2500元/噸左右,小牌149000元/噸附近。價格企穩上揚,部分下游入市;此外,貿易商之間倉單交易較為活躍,整體成交尚可。
鎳:倫鎳亞盤開于15765美元/噸。受內盤帶動,以及下方多條均線支撐,倫鎳走勢平穩,高位運行。截止16:48,倫鎳一直圍繞日均線窄幅波動。截止16:48,報于15725美元/噸,收于小陰線。日線技術指標KDJ開口趨平,MACD紅柱變短,夜間倫鎳或高位震蕩。晚間關注美國6月1日當周EIA原油庫存變動(萬桶)。
今日滬鎳1809開于118310元/噸,受環保和預期擠倉效應影響,盤初多頭增倉,鎳價小幅拉升,探高119150元/噸。隨后多頭獲利了結,鎳價震蕩回落,跌破日均線探低117320元/噸,回踩五日均線獲得支撐,鎳價反彈,震蕩上行。隨后重心一直于118100元/噸上下波動。整日,滬鎳主力合約1807收于中陽線,較前一交易日結算上漲2580元/噸,漲幅2.23%。成交量增29.3萬手至72.4萬手,持倉量增4.9萬手至40.3萬手。日線技術指標KDJ開口向上,MACD紅柱變長,夜間滬鎳或高位震蕩。今日有色金屬資金全線流入,滬鎳緊隨滬銅,滬鎳指數成交量已達154.5萬余手,資金流入量達7.13億元。
SMM1#電解鎳118050~118150元/噸。俄鎳較無錫1806合約升水50元/噸左右,金川鎳升水50元/噸左右。今日金川公司電解鎳(大板)上海報價較昨天上調2200元/噸至118200元/噸。今日鎳價拉升,成交情況一般。主流成交于118150-118400元/噸。下午成交一般,主流成交于118450~118850元/噸,金川鎳和俄鎳主流成交于118450~118850元/噸。
本文源自上海有色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醫生談降脂:少吃油脂多進鎂食每天運動半小時
原標題:少吃油脂,避免淀粉和加工糖;多進鎂食,每天運動半小時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教授 許頂立
目前,全球高脂血癥發病率高達40%。在國內,三成人存在血脂異常,高血脂患者超過1億人。即便是醫生,有時也難逃高血脂的厄運。那么,醫生們如何降血脂?近日,美國《讀者文摘》刊文介紹了5位國外醫生的降血脂建議,《生命時報》采訪國內專家,就此作出詳細解讀。采訪中,專家們指出,血脂包括兩種成分,即甘油三酯(TG)和膽固醇。膽固醇又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其中前者危害最大。通常所說的降血脂治療,主要目標就是要把TG和LDL-C降下來,把HDL-C升上去。這當中,生活方式是降脂干預的第一步,從飲食搭配到行為習慣,都要貫穿始終。
飲食篇
1.“鎂”食可以多一點。美國圣母大學醫學博士卡羅琳·迪恩是心臟方面的專家,她認為,鎂可以協助他汀類藥物降低有害膽固醇,改善心臟健康。她解釋說,當一個人缺鎂時,容易有維生素D水平低、骨質流失、睡眠不好、抽搐、顫抖、便秘、頭痛等跡象,還會導致心絞痛,甚至心臟病發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對此表示,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陽離子,鎂缺乏是某些嚴重心律失常、高血壓的重要因素。含鎂比較多的食物有:黃豆、黑豆、蠶豆、豌豆等豆類;松子、榛子、南瓜子、山核桃、葵花子等堅果類;莧菜、芥菜、蘑菇、干苔菜、楊桃、桂圓等。張海澄建議:“特別是苔菜,鎂的含量非常高,被譽為‘鎂元素的寶庫’,平時不妨多吃些。”
2.減糖計劃做起來。飲食中糖分過多不僅會導致糖尿病,還會增加膽固醇。美國亞特蘭大心血管組織的心臟病學專家曼弗雷德·桑德勒說:“我堅持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攝入適量蛋白質,避免淀粉和加工糖。這樣不僅能保持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正常,還有助減肥。”
張海澄表示,糖分攝入過多不僅可以使血糖升高、引起肥胖,還可導致胰島素抵抗,使體內剩余的糖分轉化為脂肪,對高血脂患者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對于高血脂患者來說,一定要開啟減糖計劃。比如,自己做早餐、吃新鮮水果、喝白開水或茶水等,少攝入甜飲料、甜點和過度烹飪的食物。
3.高纖食物不能少。含有纖維的食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美國猶他州脂類中心主席艾略特·布林頓博士舉例:“可以適當吃些全谷物、豆類、蔬菜、水果和堅果。”
目前我國人均膳食纖維攝入量為11克/天,與推薦量25克/天相比,達標人群不足5%。專家建議,要獲得更多的膳食纖維,可以嘗試以下方法:早餐中加點麥片,吃點胡蘿卜、糙米,每天吃兩個蘋果,每天至少有一頓飯包含豆類。
4.拒絕再吃“第二份”。“避免攝入過多熱量最好的方法是別吃第二份。如果吃得太多,做運動也很難保持健康的體重。”布林頓說,這無形中就增加了膽固醇。
張海澄解釋,如果吃飯比較快,神經中樞來不及將飽腹信號反饋給大腦,很容易馬上吃第二份,尤其是商家有“第二份半價”的優惠時。建議細嚼慢咽,堅定拒絕“便宜的”第二份。多余的營養,尤其是高脂高糖食物,可引發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甚至動脈粥樣硬化。
5.學做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被稱為地球上最健康的飲食搭配。其主要組成是果蔬、堅果、豆類、全谷物等,油類主要是橄欖油,肉類則以魚肉和禽肉為主。
張海澄介紹,橄欖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水平,可減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的發生。魚類中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能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血管的炎癥反應,降低心臟病、癌癥和關節炎的風險。
習慣篇
1.運動兩個半小時。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醫學院心臟病學部主任霍華德博士說:“我鼓勵病人在45分鐘內走兩英里(約3200米)。”他建議,每周至少進行兩個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可以很好地降低血脂。
張海澄說,堅持有氧鍛煉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建議每周至少運動五次,每次至少30分鐘,或每日以輕微出汗的速度快步走3000米;老年患者平時可以進行太極、跳舞等有氧運動,年輕患者可做些競技類運動,如打球等,每次持續20分鐘以上。
2.只要戒煙都有益。布林頓說:“即使每天抽一根煙,也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吸煙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如果原本血脂就高,吸煙會損害動脈血管的內皮,容易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吸煙者總膽固醇水平比不吸煙者高10%~15%。醫學界公認,吸煙作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可逆的,停止吸煙,危險程度迅速下降,戒煙一年,危險度可降低50%,甚至與不吸煙者相似。
3.保證足夠的睡眠。布林頓說:“睡眠不足是心臟病和中風的常見誘因,如果睡眠不好,一定要和醫生談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張海澄表示,充足的睡眠對高血脂患者來說很重要。為保證優質睡眠,建議做到:寢具要清潔、舒適,睡前1小時避免打游戲、看影視作品等;溫水淋浴有助入睡;睡前少進食,尤其血脂高的人睡前2小時最好不要吃東西,盡量減輕身體各器官的負擔,但過度饑餓也會導致半夜餓醒,影響生活質量,睡前可以吃黃瓜、西紅柿等低熱量、飽腹感強的食物;遠離手機,防止被手機耗費大量睡前時間。
4.控制好甘油三酯。美國亞特蘭大大學綜合和功能醫學博士賓迪亞·甘迪說,口服避孕藥、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也會提高總膽固醇水平,即使膽固醇在正常范圍內,也應該檢查甘油三酯水平。
張海澄表示,外國人的高脂血癥主要以膽固醇增高為主,因此甘迪建議,要在控制膽固醇的基礎上,留意甘油三酯水平。但對中國人來說,高脂血癥以甘油三酯增高為主,受飲食和運動影響較大,這類患者可先控制飲食、多做運動,以改善代謝,3個月后再復查。心內科醫生對病人甘油三酯的要求不像對膽固醇那樣嚴格,只有經過飲食運動控制,甘油三酯水平仍明顯增高時,才會考慮藥物治療。當然,過高的甘油三酯水平可導致胰腺炎,應當引起重視。
5.選對降血脂藥物。布林頓說:“他汀類藥物在成本、效果和副作用方面各不相同。在服用這類降膽固醇藥物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很重要。”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教授許頂立提醒:“為避免不良反應,不應無原則地大劑量使用;臨床聯合用藥時,應謹慎地選擇藥物,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干預,即便血脂異常有所好轉,也不應隨意停藥。”中國人常常不能耐受國外指南推薦的大劑量他汀,發生肌肉溶解和肝功損害等并發癥的病例也比國外多,因此更不能隨意加大劑量。張海澄說,并不是所有高血脂都要吃藥,即使吃藥也離不開良好的生活方式。服用他汀類藥物,一定要有相對的適應證。常用的降脂藥有他汀類、貝特類等多種,降低膽固醇需要用他汀類,晚上吃效果最好,因為膽固醇代謝主要在晚上;降低甘油三酯則以貝特類為主,上午服用最佳,因為甘油三酯代謝在白天最旺盛。
意識篇
1.了解你的家族史。甘迪說:“我們常常忘記基因對膽固醇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嚴格遵循良好的生活方式,但膽固醇水平仍不正常的患者。”
張海澄指出,了解家族遺傳因素很重要。臨床發現,部分患者是有高脂血癥遺傳病史的。作為高危人群,一定要盡早篩查,是否存在基因突變。如果已查出患有高脂血癥,也要了解一下家族里是否有這類病,這對精準治療很有幫助。
2.學會自我減壓法。“即使膽固醇控制得很好,壓力過大也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布林頓說,50%~80%的疾病是由不良情緒引起的,學會自我減壓才能有更健康的身體。
張海澄說,壓力會引發腎上腺素—甘油三酯反應,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血脂患者在忙碌之余應抽空發呆5分鐘,或到戶外放松心情,做一些冥想練習和瑜伽鍛煉。在工作生活方面,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適當宣泄壓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多給自己留一些休息和娛樂時間。當心理壓力過大、自己無法承受時,可以適度逃避或尋求他人的幫助。
3.精神動力很重要。有目標才會有動力,精神上的鼓勵會加強降血脂的決心和毅力。布林頓說:“每天早上醒來要帶著積極的情緒,想想那些能讓你保持動力的人或物,有助治療。”
張海澄說,降血脂要“管住嘴,邁開腿”,毅力和耐心不可少,雖然過程艱難,但是想想健康帶來的幸福生活,就能抵消目前的“治療惰性”。為提高血脂管理的依從性,患者可以寫健康日記,記錄每天的指標變化,這樣能感受到進步,利于長期堅持。
4.良好的醫患溝通。布林頓說:“找一個讓你感到舒服和信任的醫生,讓他慢慢了解你。這種關系有利于溝通,幫助你長期管理膽固醇。”
良好的醫患關系要以尊重和信任為基石。張海澄建議,患者與醫生溝通時,要如實報告病情、用藥情況,方便醫生更加準確地治療;治療過程中,患者要遵醫囑,不要隨意變更治療方案;患者還應定期隨診,檢查相關指標,觀察身體變化,并與醫生保持經常性的溝通。
[來源:生命時報 編輯:可可]
如何降血脂?美國讀者文摘刊文介紹5位國外醫生的降血脂建議
目前,全球高脂血癥發病率高達40%。
在國內,三成人存在血脂異常,高血脂患者超過1億人。即便是醫生,有時也難逃高血脂的厄運。
醫生們如何降血脂?近日,美國《讀者文摘》刊文介紹了5位國外醫生的降血脂建議
血脂包括兩種成分,即甘油三酯(TG)和膽固醇。
膽固醇又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其中前者危害最大。
通常所說的降血脂治療,主要目標就是要把TG和LDL-C降下來,把HDL-C升上去。
這當中,生活方式是降脂干預的第一步,從飲食搭配到行為習慣,都要貫穿始終。
飲食篇
1
“鎂”食多一點
美國圣母大學醫學博士卡羅琳·迪恩是心臟方面的專家,她認為,鎂可以協助他汀類藥物降低有害膽固醇,改善心臟健康。她解釋說,當一個人缺鎂時,容易有維生素D水平低、骨質流失、睡眠不好、抽搐、顫抖、便秘、頭痛等跡象,還會導致心絞痛,甚至心臟病發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對此表示,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陽離子,鎂缺乏是某些嚴重心律失常、高血壓的重要因素。
含鎂比較多的食物有:
黃豆、黑豆、蠶豆、豌豆等豆類;
松子、榛子、南瓜子、山核桃、葵花子等堅果類;
莧菜、芥菜、蘑菇、干苔菜、楊桃、桂圓等。
張海澄建議:“特別是苔菜,鎂的含量非常高,被譽為‘鎂元素的寶庫’,平時不妨多吃些。”
2
減糖計劃做起來
飲食中糖分過多不僅會導致糖尿病,還會增加膽固醇。
美國亞特蘭大心血管組織的心臟病學專家曼弗雷德·桑德勒說:“我堅持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攝入適量蛋白質,避免淀粉和加工糖。這樣不僅能保持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正常,還有助減肥。”
張海澄表示,糖分攝入過多不僅可以使血糖升高、引起肥胖,還可導致胰島素抵抗,使體內剩余的糖分轉化為脂肪,對高血脂患者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對于高血脂患者來說,一定要開啟減糖計劃。
比如,自己做早餐、吃新鮮水果、喝白開水或茶水等,少吃甜點和過度烹飪的食物。
3
高纖食物不能少
含有纖維的食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美國猶他州脂類中心主席艾略特·布林頓博士舉例:“可以適當吃些全谷物、豆類、蔬菜、水果和堅果。”
目前我國人均膳食纖維攝入量為11克/天,與推薦量25克/天相比,達標人群不足5%。
專家建議,要獲得更多的膳食纖維,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早餐中加點麥片,吃點胡蘿卜、糙米,每天吃兩個蘋果,每天至少有一頓飯包含豆類。
4
拒絕再吃“第二份”
“避免攝入過多熱量最好的方法是別吃第二份。如果吃得太多,做運動也很難保持健康的體重。”布林頓說,這無形中就增加了膽固醇。
張海澄解釋,如果吃飯比較快,神經中樞來不及將飽腹信號反饋給大腦,很容易馬上吃第二份,尤其是商家有“第二份半價”的優惠時。
建議細嚼慢咽,堅定拒絕“便宜的”第二份。
多余的營養,尤其是高脂高糖食物,可引發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甚至動脈粥樣硬化。
5
學做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被稱為地球上最健康的飲食搭配。
其主要組成是果蔬、堅果、豆類、全谷物等,油類主要是橄欖油,肉類則以魚肉和禽肉為主。
張海澄介紹,橄欖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水平,可減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魚類中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能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血管的炎癥反應,降低心臟病、癌癥和關節炎的風險。
習慣篇
1
運動2.5小時
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醫學院心臟病學部主任霍華德博士說:“我鼓勵病人在45分鐘內走兩英里(約3200米)。”他建議,每周至少進行2.5小時的有氧運動,可以很好地降低血脂。
張海澄說,堅持有氧鍛煉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
建議每周至少運動五次,每次至少30分鐘,或每日以輕微出汗的速度快步走3000米;
老年患者平時可以進行太極、跳舞等有氧運動,年輕患者可做些競技類運動,如打球等,每次持續20分鐘以上。
2
只要戒煙都有益
布林頓說:“即使每天抽一根煙,也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吸煙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如果原本血脂就高,吸煙會損害動脈血管的內皮,容易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吸煙者總膽固醇水平比不吸煙者高10%~15%。醫學界公認,吸煙作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可逆的,停止吸煙,危險程度迅速下降,戒煙一年,危險度可降低50%,甚至與不吸煙者相似。
3
保證足夠的睡眠
布林頓說:“睡眠不足是心臟病和中風的常見誘因,如果睡眠不好,一定要和醫生談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張海澄表示,充足的睡眠對高血脂患者來說很重要。
為保證優質睡眠,建議做到:
寢具要清潔、舒適,睡前1小時避免打游戲、看影視作品等;
溫水淋浴有助入睡;
睡前少進食,尤其血脂高的人睡前2小時最好不要吃東西,盡量減輕身體各器官的負擔,但過度饑餓也會導致半夜餓醒,影響生活質量,睡前可以吃黃瓜、西紅柿等低熱量、飽腹感強的食物;
遠離手機,防止被手機耗費大量睡前時間。
4
控制好甘油三酯
美國亞特蘭大大學綜合和功能醫學博士賓迪亞·甘迪說,口服避孕藥、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也會提高總膽固醇水平,即使膽固醇在正常范圍內,也應該檢查甘油三酯水平。
張海澄表示,外國人的高脂血癥主要以膽固醇增高為主,因此甘迪建議,要在控制膽固醇的基礎上,留意甘油三酯水平。
但對中國人來說,高脂血癥以甘油三酯增高為主,受飲食和運動影響較大,這類患者可先控制飲食、多做運動,以改善代謝,3個月后再復查。
心內科醫生對病人甘油三酯的要求不像對膽固醇那樣嚴格,只有經過飲食運動控制,甘油三酯水平仍明顯增高時,才會考慮藥物治療。
當然,過高的甘油三酯水平可導致胰腺炎,應當引起重視。
5
選對降血脂藥物
布林頓說:“他汀類藥物在成本、效果和副作用方面各不相同。在服用這類降膽固醇藥物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很重要。”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教授許頂立提醒:“為避免不良反應,不應無原則地大劑量使用;臨床聯合用藥時,應謹慎地選擇藥物,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干預,即便血脂異常有所好轉,也不應隨意停藥。”
中國人常常不能耐受國外指南推薦的大劑量他汀,發生肌肉溶解和肝功損害等并發癥的病例也比國外多,因此更不能隨意加大劑量。
張海澄說,并不是所有高血脂都要吃藥,即使吃藥也離不開良好的生活方式。服用他汀類藥物,一定要有相對的適應證。
常用的降脂藥有他汀類、貝特類等多種,降低膽固醇需要用他汀類,晚上吃效果最好,因為膽固醇代謝主要在晚上;降低甘油三酯則以貝特類為主,上午服用最佳,因為甘油三酯代謝在白天最旺盛。
意識篇
1
了解你的家族史
甘迪說:“我們常常忘記基因對膽固醇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嚴格遵循良好的生活方式,但膽固醇水平仍不正常的患者。”
張海澄指出,了解家族遺傳因素很重要。臨床發現,部分患者是有高脂血癥遺傳病史的。
作為高危人群,一定要盡早篩查,是否存在基因突變。
如果已查出患有高脂血癥,也要了解一下家族里是否有這類病,這對精準治療很有幫助。
2
學會自我減壓法
“即使膽固醇控制得很好,壓力過大也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布林頓說,50%~80%的疾病是由不良情緒引起的,學會自我減壓才能有更健康的身體。
張海澄說,壓力會引發腎上腺素—甘油三酯反應,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高血脂患者在忙碌之余應抽空發呆5分鐘,或到戶外放松心情,做一些冥想練習和瑜伽鍛煉。
在工作生活方面,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適當宣泄壓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多給自己留一些休息和娛樂時間。
當心理壓力過大、自己無法承受時,可以適度逃避或尋求他人的幫助。
3
精神動力很重要
有目標才會有動力,精神上的鼓勵會加強降血脂的決心和毅力。布林頓說:“每天早上醒來要帶著積極的情緒,想想那些能讓你保持動力的人或物,有助治療。”
張海澄說,降血脂要“管住嘴,邁開腿”,毅力和耐心不可少,雖然過程艱難,但是想想健康帶來的幸福生活,就能抵消目前的“治療惰性”。
為提高血脂管理的依從性,患者可以寫健康日記,記錄每天的指標變化,這樣能感受到進步,利于長期堅持。
4
良好的醫患溝通
布林頓說:“找一個讓你感到舒服和信任的醫生,讓他慢慢了解你。這種關系有利于溝通,幫助你長期管理膽固醇。”
良好的醫患關系要以尊重和信任為基石。
張海澄建議,患者與醫生溝通時,要如實報告病情、用藥情況,方便醫生更加準確地治療;
治療過程中,患者要遵醫囑,不要隨意變更治療方案;
患者還應定期隨診,檢查相關指標,觀察身體變化,并與醫生保持經常性的溝通。
朱嘉明——認知未來貨幣需要新的思想資源
著名經濟學家、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任朱嘉明
我們已經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沒有人可以真正預期在第三個十年會有怎樣的事件影響和改變世界的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體系。但是,人們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經濟活動還要繼續,貨幣在未來十年沒有可能消失。只是貨幣在未來十年會有重大改變,所有的端倪在2010年代,特別是最近的兩、三年已經全面顯現。龍白滔的這本《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的價值與意義正在于此。龍白滔在自序中提出:“普羅大眾已經了解到,貨幣是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力量,超越了任何經濟、軍事和政治力量”。現在到了將貨幣置于一個歷史大視野下考察,尋找數字貨幣與傳統貨幣的全方位差別,展現人類貨幣演變的趨勢的歷史時刻。但是,現存貨幣理論不足以完成這樣的歷史使命。所以,需要引進新的思想資源,用以啟發、詮釋和認知貨幣的演變、現狀與趨勢。也唯有引進新的思想資源,??滔這本書的主線——數字貨幣——?可得以深?探討。
1. 生物學的遺傳與變異理論。人類數千年的貨幣歷史證明,貨幣具有難以想象的頑強生命力,從起源開始,其發育和演化過程從未間斷。如果承認貨幣歷史是一個延續的過程,承認貨幣存在內在的“遺傳”機制,那么,不得不提出這樣的問題:貨幣是否存在與生俱來的 “基因”?如果存在,這個“基因”又是什么?龍白滔贊同貨幣起源于3000年前青銅時代兩河流域的“石板經濟”,宮殿和寺廟是經濟主體,創造貨幣作為償還債務的手段。如今,債務貨幣支撐著世界主要國家所通行的法幣(Fiat Money)系統,貨幣就是欠條(Money is just an IOU)。是否可以說,“IOU”即是貨幣的基因所在?還有一個關于貨幣起源的實證:即太平洋“雅浦島”居民曾經使用的“石幣”,當地人稱之為 “費”(Fei)。這個島有著漫長歷史,在受到現代化入侵之前,該島居民以擁有石頭的數量和大小代表財富多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戶人家曾經擁有一個巨大是“石幣”,在運回雅浦島途中石沉大海。盡管如此,其他居民仍然承認這戶人家事實上擁有那塊石幣所代表的財富。說這個案例揭示了貨幣的“基因”本質,即人們常說的“價值”,絕不為過。這樣的“價值”可以體現在交易過程中,也可以存著于心理之中。基因是地球現存生命體遺傳的基本單元。在生物世界,“遺傳”并非是絕對的,基因非常可能發生結構性改變,導致遺傳發生變異。因為遺傳,可以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性;因為變異,可能導致物種的進化和新物種的產生。這套理論,實在可以在貨幣歷史中得以驗證。從貨幣起源看,貨幣與生具有的“IOU” 和“價值”不可分割,很可能就是貨幣的基因所在,進而形成獨特的DNA,使得貨幣具有強烈的“復制”特征,支持了貨幣穩定性的一面。龍白滔在本書中,注重以“貸款創造貨幣”理論分析商業銀行和現代央行的運作機制,并且運用到數字貨幣領域的各種金融現象,確實觸及到了貨幣演變的深層機理。
2. 量子特征的啟示。在“量子力學”文獻中,似乎沒人反對“量子”具有“疊加”,“測量”和“糾纏”三個特征,而這三個特征完全違反人們認識宏觀世界的常識。或者說,在經典力學里,找不到類似的現象。所謂“量子疊加”是指一個量子系統可以處于不同的量子態。“薛定諤貓”,即一只貓可以同時處于活和死的情況,就是卡通化的“量子疊加”。所謂“量子測量”是指量子會因為被測量而改變其存在狀態。也就是說,在量子世界,任何外在的測量和觀測,都會引發量子的不確定性。所謂的“量子糾纏”是指在量子系統內,雖然在兩個粒子之間并不存在任何作用力和連接,但是,依然發生對其中一個粒子的量子態做任何改變,另一個會立刻感受到,并做相應改變的情況。也就是說,當各個粒子所具備的特征已經被綜合為整體,就再也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特性。在人類所有的經濟活動中,貨幣最接近“量子”的“疊加”,“測量”和“糾纏”特征:貨幣從來以不同形態同時存在,歷史上,諸如黃金、白銀和銅都可以同時作為貨幣存在;現在,數字貨幣和非數字貨幣同時存在,由此形成超過“量子疊加”的“貨幣疊加”現象。貨幣也可以因為不同的“測量”標準而改變。例如,黃金和白銀因為實施“金本位”,或者“銀本位”的測量尺度而發生改變。還例如,利息也是貨幣的“測量”標準,利息的改變絕對影響貨幣本身的價值結構。貨幣具有強烈的糾纏本性,匯率就是最為典型的貨幣糾纏現象,任何一種貨幣價值的波動,至少影響其他一種以上貨幣的價值。在當今世界,將世界主要貨幣從世界貨幣體系中切割出來幾乎沒有可能性。
3. 突變理論。理解 “突變理論”,有兩個切入點。其一,以法國數學家勒內·托姆(René Thom,1923-2002)于1972年發表的《結構穩定性和形態發生學》作為“突變理論”框架,該理論認為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任何一種運動狀態,都存在穩定態和非穩定態之分,“突變”即是指從一種穩定組態躍遷到另一種穩定組態的過程。或者這樣定義,非線性系統從某一個穩定態(平衡態)到另一個穩定態的轉化,是以“突變”形式發生的。一旦“突變”發生,具有不可逆性,一種新的穩定性可以替代原本的穩定性。其二,以生物學的“基因突變”理論”為框架,“突變”屬于“變異”的一種極端狀態。“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隨機性、低頻性、有害性和不定向性等特征。1944年,薛定諤在《生命是什么?》一書中提出:生命及遺傳的穩定性與輻射下的變異 (突變) 的不連續性 (jump-like mutations),說明了生命受制于量子規律。以上兩類”突變理論”的共同點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系統演變從來是非線性的,都可能因為內在的和外部的原因,導致突變。如果用“突變理論”解讀貨幣演變歷史,會發現太多的“突變”現象。布林頓森林會議的建?和?解都屬于全球貨幣制度的“突變”。在過去十年間,以比特幣作為先導的數字貨幣群的形成則是一種更大的“突變”,這種“突變”不僅反映了來自外部的科技不斷強化的影響力,也說明了貨幣本身具有非線性的演變機制。至于央行數字貨幣將怎樣導致傳統貨幣的“異化”,甚至刺激目前數字貨幣體系的“突變”,還有待于觀察。
4. 混沌理論。愛德華·諾頓·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1917-2008)被公認為這個理論的創立者,時間是1963年。但是,雖然混沌理論已經傳播多年,仍然不存在被科學家普遍接受的“混沌理論”的定義,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往往對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對于這一認知,幾乎沒有爭議:“混沌理論”是在數學和物理學領域,以研究線性系統為對象的理論體系,它最?的貢獻是?簡單的模型來推出明確的?周期性結果。存在于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不確定性、不可重復、隨機的不規則運動, 以及不可預測等“無序”現象,或者“混沌效應”,已經納入到“混沌理論”研究范圍。此外,“混沌理論”提出的初始條件的微?變化經過不斷放?,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差別的理論,特別是羅倫茲描述的“蝴蝶效應”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在進?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之后,貨幣具有越來越強的不確定性、不可重復、隨機不規則運動的特性, ?常符合“混沌理論”框架。所以,用“混沌理論”詮釋貨幣現象,會得到莫大的刺激。最為典型的案例:后“布林頓森林會議”的世界貨幣體系,已經呈現的越來越不可預測等“無序”特征。1990年代以來,因為現代政府和央行越來越受制于跨國資本影響,導致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金融危機的頻率密度和破壞程度,加劇全球貨幣經濟的“無序”化。此外,太多的事例證明,央行的貨幣政策發生的任何微小錯誤,因為所謂的“蝴蝶效應”,最終都可能威脅整個國際貨幣的安全基礎。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從起因到結果,就是一個貨幣政策和金融體制錯誤不斷被放大的過程。到后來,解釋這場危機的邏輯十分困難。
5. 心理學。心理學和貨幣的結合,應該說始于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1867—1947)。費雪在1928年的“貨幣幻覺”理論,揭示人們習慣對貨幣的名義價值做出反應,而忽視其實際購買力變化的特定心理錯覺。費雪希望人們擺脫“貨幣幻覺”,關注貨幣的購買力和潛在價值。現在,不僅民眾繼續深陷“貨幣幻覺”,而且政府更加有意識的利用民眾的“貨幣幻覺”,實行通貨膨脹政策。近年來,因為心理學和貨幣現象的結合,產生了貨幣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Money),就相關的大部分著作和文章而言,將”貨幣心理學”集中與所謂的財富管理范疇。因為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內在聯系,其實還應該有一門”貨幣行為學”。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普羅大眾”如此關心貨幣金融,也從來沒有諸如“坎蒂隆”效應與民眾生活如此緊密。龍白滔在這本書中描述的數字貨幣從誕生到成長,與“普羅大眾”一種對數字經濟時代財富形態的信仰和認同的互動關系,強調了區塊鏈智能合約有助于兼顧公平效率的關系,描述了分享鑄幣稅,實現普惠金融,以及數字民主化的前景。值得注意的是白滔在書中提出,主要經濟體中可能只有中國央行的運行真正符合公眾利益。調整“普羅大眾”關于貨幣財富的“心理預期”實在重要。去年下半年遍布全球的、不同社會階層參與的Libra熱,幾乎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社會心理運動,其背后是理想、狂熱、期待和憂慮等各種心理元素的集合。歷史一再證明,“普羅大眾”的經濟和財富的心理和行為的改變,會對社會轉型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構成社會大轉型的深層動力。
在急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和數字貨幣面前,在急速發展的科學技術面前,在急速的社會轉型面前,從新古典到凱恩斯的傳統貨幣理論局限性顯而易見,處于捉襟見肘的窘地。貨幣哲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1858-1918)曾經希望,借助“貨幣”去“理解”現代生活,所以, “我們的任務不是去抱怨或縱容,而只能是理解。” 一個多世紀之后,齊美爾所提出的使命依然存在。現在需要通過數字貨幣理解數字時代,通過數字時代理解數字貨幣,再通過數字經濟和數字貨幣的結合理解這個被數字化的時代和文化。而認知數字貨幣,需要借助和引入新的思想資源,并逐漸形成新的貨幣理論。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還處于現在進行時,在這場大變局中,數字貨幣會扮演重要角色,貨幣經濟的結構和體系面臨全方位改變,影響全球貨幣金融資源分配。期待龍白滔繼續秉承在歷史大潮前,堅持求實、獨立、勤奮、嚴謹和謙卑的研究精神,在貨幣理論和方法方面做出努力和突破。
2020年1月12日美國麻州
結束
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
新書電子版已全面上線國內各大電子書平臺,“數字經濟公社”微信公眾號提供紙質書在線預售,清明節前發貨。敬請期待!
從日本消費的過去與未來,讀懂中國機會
這是新消費內參第548期文章
新消費導讀
新零售,可以說是這幾年最具爭議性的話題。從此前線上的流量分割,資本、巨頭,以及創業者的視角,都在快速轉移到線下,去挖掘新興的消費場景和服務機會。一時間,社區店、便利店、折扣店等新興的線下業態層出不窮。
相比中國線下零售的方興未艾,人口結構相似的日本,經歷此前幾十年的經濟騰飛,其實完整經歷了零售業態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在便利店等一些細分領域,甚至領先中國20年。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去深入研究日本零售,就像坐著時光機來看中國零售的未來。但結合在中國復雜的具體情境下,很多商業形態其實需要更深入的思考,來找到背后的契合點。
經過十年電商洗禮,如何來看待中國零售現在所處的階段?學日本零售,到底要學什么?從折扣店、便利店到渠道品牌,大創、堂吉訶德、7-11、松本清等日本標桿企業對中國當下零售的啟發是什么?未來,中日零售會有什么樣結合的機會?
圍繞這些大家可能最為關切的問題,近日,野草新消費專訪了日本消費領域專家房家毅。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曾任職于日本J.P. Morgan和野村綜合研究所,目前在國內從事消費投資,多年日本工作留學經驗,讓他對中日消費零售市場有著深入的研究。而在這次,他也將為我們系統全局地分享對中日消費的思考。
閱讀本文你需要花20分鐘,以下為房家毅口述。
01
中國線下零售還落后于日本20年
世界上有眾多可以用來參考的國家,多一個維度,就離得出商業模式底層的精確解更進一步。美國和日本是最常拿來做參考的標的,雖然各個變量的屬性相比中國有很大不同,但從定性角度,確實可以給中國商業未來發展方向一個指引思路。
我高中畢業后選擇去日本留學,因受家庭生意影響,從小就對零售耳濡目染,所以在日本就很喜歡觀察線下零售業態。
1、日本線下零售為什么比中國領先20年?
當時是2011年,微信剛出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商業化應用程度還比較低,更別說零售場景的線上線下融合。其實日本也是,雖然它是世界移動互聯網的發源地,但其商業化應用空間一直沒有被真正打開,當然這里有很多內外部的原因。但單獨看線下零售這塊,日本相比于中國至少領先20年。
為什么是20年?我先給出我的一個推演邏輯:
線下零售渠道/業態的出現及演變邏輯,和社會基礎設施發展水平有很大關系。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經濟曾于1950s中期恢復到戰前水平。
但因一系列激進的生產運動,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革等影響,中國經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文革”十年在經濟上僅國民收入就損失人民幣5000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建國30年全部基本建設投資的80%,超過了建國30年全國固定資產的總和)。
1978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發展方針才開始從階級斗爭,轉向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100年不動搖。
相比中國早期的階級斗爭為綱,日本的情況要好得多。二戰后到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前,日本的社會基礎設施投資周期都處在繁榮期。因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把軍備制造基地放在了日本,并向日本輸出大量技術。
彼時,眾多日本制造業公司皆以軍用標準向美軍輸出裝備。使得日本在二戰后,能夠迅速吸收美國在前幾次技術革命中積累的技術優勢,為此后第三波電氣,汽車技術的自主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1950-1971年期間,日本出現了3個大的景氣繁榮時期。工業升級推動了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國民收入,人口規模迅速提升,直接拉動了零售業的發展。
所以中國基本是在日本已經走入差異化消費升級時代之后,才開始發力自己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這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的線下零售業態的發展。所以我認為,這可能是造成這一塊中日有20年發展差距的原因之一。
2、為什么日本電商的發展勢頭比較弱?
日本零售業,包括整個日本社會對互聯網科技在商業中的創新應用,其實是很理智地去看待的。
日本很注重研究和創新,但是日本的VC并不火熱,這不矛盾。日本創新的供給側,主要集中在大財團、制造業、TMT巨頭手中,他們每年在R&D上投入大量資金,并在上下游資源上形成壟斷。
所以,日本年輕人更愿意去企業中嘗試業務創新、施展抱負,而不是自立門戶。但日本的PE行業發展的還是很好。
因對服務意識的重視,以及大量傳統行業過早進入買方市場,使得日本消費者,對待不成熟的創新帶來的消費習慣的改變,和成熟模式帶來的極致消費體驗時,通常會選擇后者。
拿電商具體來說,為什么在日本發展會比較弱勢?
第一,電商在日本出現后,日本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還不高,尤其在老年人中;
第二,電商的購物時效體驗比不過便利店;價格上雖然繞過中間商,但相比日本眾多已經形成供應鏈端到端整合的業態,也沒有優勢;
第三,電商配送物流必須要面對日本越來越高的人力成本。
所以電商在日本并沒有起到像中國這樣的作用和影響力,尤其在初期,但卻為后期做omni渠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3、中國電商崛起,對線下零售的影響
相比于中國聚焦于移動互聯網創新,日本現在的創新,更多是聚焦在能源開發、AI機器人等方面。相比于能更好的做創新的商業化變現,日本在戰略眼光上確實更加長遠,很多日本企業肩負社會責任,都在思考如何解決下一個大的時代,日本社會發展的核心痛點,做些great things。
落到中國零售的發展階段,80年代后中國的零售基礎設施建設,還處在很早期的階段,90年代前后,很多外資零售企業進來,中國也開始成為世界的制造業中心。因此對于2000年前的中國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吸收發達國家商業和科技,打磨好基礎設施,為下一波的自主創新做好準備。
但隨著電商的出現,在當時中國的連鎖百貨,超市零售都還沒成型的時機,兩者都處在上升期,并在提供的一部分商品和服務上是高度同質化的,因此線上線下處在一個互相競爭的狀態。
對模式的成本效率的優化,讓電商可以拿出很多創新的故事,來否定陳舊的線下零售生意。而且可以忽略部分地理,基礎設施等因素的線上商業模式,在13億人口的中國爆發力實在太強。
所以在之后十幾年,除了便利店、社區店這類解決即時便利性需求的業態存在,其他老老實實打磨供應鏈,和線下人貨場的連鎖業態,都一定程度上被電商的快速發展所抑制。
這當然是中國的特色,但站在今天回頭看,你會發現兩者不該擺在敵對的狀態,而應該是一個融合的狀態,這樣可能對實現未來omni渠道的愿景會更有好處。
所以你看現在中國和日本的零售企業,最終在做的都是一個事情:線上線下橫向和縱向的融合。只不過一邊從線上往線下走,一邊從線下往線上走。但我覺得日本會在實現最終的omni渠道的愿景上更快一些。
但如果只看線下零售,中國往后走的話,7-11、大創用了40年做的事情,在中國可能就需要十年、二十年時間。中國依靠前端爆發力形成的勢能,實在太強大了。
02
學日本零售,到底學什么?
1、日本消費變遷在中國各線城市的映射
現在中國與日本橫縱向對比,到底該學些什么?根據日本零售業態變遷和孫正義時間機器理論,具體的點可以落到我畫的一張圖上。
首先存在地域性和社會階層差異,才會出現時間機器。日本本身不存在大的地域性差異,多數人都集中在關西、關東。而且在1970年代,它達到了90%的中產階級水準,可以說是一個特別不折疊的社會。
撇出互聯網,根據城鎮化發展水平,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年齡結構等變量,線下零售業態在往前橫向演變的過程中,會呈現一定規律,伴隨著大的宏觀周期,一些業態會出現得更快或者更慢一點。
如果放到中國,從一二線城市到農村,每一級之間都有一個很明顯的變量差異。因為中國確實是一個特別折疊的社會,一線城市比二線城市,在人口密度、人均收入等變量上,大概會領先十年(預估)。
當不同變量的值達到一個水準時,很多零售業態會伴隨著出現,只不過長得可能和日本不太一樣。而且中國區域間的文化差異比較小,在互聯網出現后,基本就消除了信息不對稱,這導致不管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在往下一個階段演變的時候,速度會更快。
所以有一個現象,三線城市更愿意模仿二線城市,二線城市更愿意模仿一線城市,這和日本當時由較高階層分化,靠階層間的模仿最終形成一億總中流的現象很像。
對于中低線城市里的一些有錢人,是渴望消費升級的。但在當地因受限于匹配他們消費能力的商品和服務缺失,如果選擇不跨地域性發展差異,那互聯網服務是一個很好滿足他們消費升級的渠道。
如果選擇跨越,就會產生消費遷移,這也會把某些服務業帶火起來,這和大家之前去日本爆買是一個道理。
2、下沉市場的切入邏輯
現在大家也經常談下沉市場的消費降級,其實下沉市場只是地域性和階層分化的產物。
目前的中國離日本石油危機,泡沫經濟破碎時期的消費降級還很遠。只是一開始,大家注意力都是打消費升級,因為一二線的錢確實好賺。紅利沒了之后,產業結構也開始調整,其實現在處在調整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低線市場雖然人均收入是一二線的1/3,但人口是一二線城市的三倍,而且可支配收入包括消費欲望都不弱,這么一算的話,低線市場的消費能力還是很強的,這其實是個被忽略的市場。
包括最近拼多多起來,也不是因為消費降級,它所做的事情,就是先靠賣尾貨觸達到下沉市場的這批人。
所以,拼多多是以消費降級的邏輯切進去,一開始賣低價商品,低價是可以無視經濟周期,地區和人群差異的,快速地把用戶積累起來,然后再去做消費升級的概念。這個打法很對,現在拼多多也占據了整個下沉市場較大的份額。
我認為,要抓住下沉市場的機會,首先還是得先觸達到這部分人,所以就看你怎么能切進去。一定要參照日本企業的話,那就是日本打消費降級邏輯的業態,比如折扣店、百元店、SPA業態,像堂吉訶德、大創,優衣庫等。
它們的共同特征是,都誕生于石油危機的消費降級時期,一開始都靠賣尾貨,靠便宜和性價比積累到一定用戶量后,再給他們做消費升級。
只不過要像堂吉訶德那樣,賣尾貨也可以賣出花來,賣出變廢為寶的能力,然后讓商業模式進一步延展。比如應用到賣商業地產,做投資并購,變成價值投資。
現在中國很多針對下沉市場的新業態,都是在線上出現,這么多年電商的發展帶起了物流,也確實能在保證配送時效體驗的前提下沉得下去。但堂吉訶德,大創這種業態,在線下會更有優勢。
因為線下的場對于賣尾貨的賦能是更大的,在線上人們會過于聚焦尾貨的價格和質量本身,還要考慮物流等其他成本,本來單價就低。除非做拼購,但還要有足夠的前端流量才能不虧錢,現在線上流量獲取成本那么高,這不是一個高投資回報的生意。
而像堂吉訶德,在線下創造的是一種娛樂性的購物體驗,它賣尾貨時,不是讓消費者的關注點放在商品的價格和質量上,而是通過娛樂式營銷,如壓縮式地陳列,把一些商品沒有頭緒地擺在一起,給你一種挖寶體驗。
包括人與人的互動接觸,尾貨商品拿到手中確認購買的安心感等,相比線上的場都會是非常大的優勢。
這幾點綜合起來來看,你會發現,在中國線下,尤其在下沉市場,從定性的角度去分析,還有很多機會。
03
對比大創、堂吉訶德,中國下沉市場的機會
那在下沉市場的打法從戰術層面上要注意什么?
首先市場容量,中國1500多個縣城,每個縣城按照城區劃分,東西南北中各一個小商業中心,一共是5個小商圈。折扣店/百元店/SPA業態企業都是薄利多銷,典型的很需要線下前端流量支撐的大店,選址一般都會優先考慮這些商業中心的核心位置。所以整個開起來,這三種不同的業態分別能撐起來7000多家連鎖門店。
如果從人均資本的角度來看,參考日本百元店業態,1億人口撐起了6000多家門店,1.6萬人/店。放在中國,縣城人口1.5億,那這個容量會在9000家左右,兩邊check一下,粗略預計是個能開近1萬家店的生意。
目前在中國線下,其實也有不少五元、十元的折扣店,但都非常零散,這種店怎么能做起來?
肯定不能一直靠賣尾貨,第一,整個市場沒有那么多尾貨讓你收;第二,你做大的話,尾貨特別難管理。
要做好這種業態,背后其實是對組織能力和供應鏈能力的極高要求,還有時代和資本的推動。
第一,組織管理能力。尾貨特別難管理,而且一種淺庫存,一種深庫存模式。日本的大黑屋就是淺庫存,但是擴張很慢,100多年只開了20多家店。
堂吉訶德的方法是從淺往深做,面對海量的SKU,店長不可能一個個去管理,但它用了一種方式,就是把公司權利下放,一個店員負責兩三平米區域,幾百個SKU,自己負責進貨、庫存管理、營銷、定價,化大為小,化繁為簡。
第二,供應鏈升級和供應鏈管理整合能力。我們看到,其實大創到現在快五十年,全世界五千多家店,日本三千多家店,大部分是直營。它一開始賣尾貨,在20年前就開始做自有品牌,現在99%商品都是OEM。
現在大創有七萬個SKU,一般像名創,包括日本的Seria只有幾千個SKU。大創是十萬個/件去給供應鏈下訂單,有的一年產能就直接包下來。想做到低價,對供應鏈規模效應有極高的要求,必須不斷做整合與升級。
第三,時代變革的機會。堂吉柯德在日本400多家店,500多億的銷售額,從線下走到今天這個規模,和日本幾次經濟危機很有大的關系。
在中國,賣極致低價/性價比的貨一般是匹配下沉市場的需求,但它什么時候能匹配一二線城市?經濟不好的時候,尤其在一線城市處在經濟大幅下行的timing,這種業態會發展特別快。所以,我認為它在中國的勢能其實是更大的。
第四,資本的推動。相比日本,中國資本市場更為開放,話語權更重。這些業態其實是很燒錢的,但一般跑起來賺錢之后現金流會很好。日本的百元店,折扣店業態一開始并沒有資本助推,走了40多年大創一共才5000多家店,名創的速度比它快很多。
很多投資人此前基本上在一線城市/國外生活,觀察不到低線城市的需求和消費者屬性,比較難理解和推演出下一步爆發的機遇。這也就特別需要接地氣地深扎到行業里,才能發現這些機會。
04
透過7-11的發展路徑,看中國便利店的未來打法
1、做賦能者而不是破壞者
除了以上所說的折扣店機會,最近中國零售最火的,其實是生鮮社區店、便利店。便利蜂作為資本青睞的新物種,是大家時常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我個人覺得,相比于把日本7-11的2.0店型/供應鏈打法直接照搬進來,中國便利店其實有更適合自己的玩法。
從日本7-11的發展路徑來說,它從美國引進來之后,一開始想做的事情,是怎么把那些被連鎖業態打擊特別大的線下零售商,整合起來并做賦能,也就是S2B2C。
在中國現在也一樣,如果說真是要做“便利店”,那首先時間和距離上的便利,商品和服務商的便利前期至少得有一個。
要做時間和距離上的便利,除了24小時開店,還做到高密度覆蓋,7-11一開始就放棄了直營,直接做加盟,現在在日本的直營比例5%不到。
其核心不在于擴張,所以放在中國邏輯應該變成:我開店不是用7-11的2.0版店型各種降維打擊別人,讓周圍幾公里沒人能活,而是怎么幫中小零售商轉型。
因此,我覺得中國的便利店,要以打造未來新零售基礎設施革命者的身份出現,而不是和所有人對抗。中國市場最起碼能容納一百多萬家便利店,現在日本是五萬多家,所以調整好姿態,空間非常巨大。
對于很多中國的社區零售創業者來說,可能也不需要想那么遠,按照7-11的邏輯發展,是比較健康的。也就是一開始通過賦能形式,把線下零售商團結起來,達到物理上的開店密度,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去做S2B2C,沉淀出更強的中后臺能力,服務小B。
越到后面,你會發現小B是什么不重要,小B怎么連接C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提供給小B什么價值?如何去服務它們?就像7-11多年發展所沉淀的供配、商品研發、門店管理等模塊的能力。
2、重點要學習的是門店管控方式
現在,中國很多便利店在第一階段,可能會不斷學習模仿,來接近7-11。這里面重點要學習的是如何做加盟店的管控?相比于國內便利店的管理模式,7-11管控的方向是OFC。
OFC相當于社區門店經理,每周會去7-11的門店看店,然后向總部反映該門店的情況。也就是說,總部對加盟店的控制力度不是很緊,但會為你提供很多經營咨詢。其中,核心是把控信息和數據,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想什么,而不是為了控制門店。
所以,對中國區域的便利店來說,第一階段還是要像7-11那樣做規模化,到第二第三階段,很可能不一樣。
7-11的3.0,由于日本經濟危機的陰影還在,老齡化和單身化問題特別嚴重,變成一站式生活服務和情感連接中心,它的定位正在逐步脫離傳統零售商。中國現在消費者想要的,并不一定是這些東西,或者可能會是由便利店這種模式來滿足。
05
從松本清的強勢渠道,發現中國渠道品牌的可能性
1、渠道品牌,需要建立長期的消費者信任
渠道端的上游是消費品,這塊在中國現在也正被創業者和資本重點關注,渠道和品牌之間的強弱關系,往往會衍生出不一樣的時代機會。
在研究日本時,你會發現它的渠道話語權非常強,提起藥妝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不是資生堂(品牌),而是松本清(渠道)。因為日本更熱衷于口碑營銷,相比于品牌,他們更愿意相信渠道。
松本清在30年代起來的時候,老板是千葉市市長,通過政府和藥品背書,把整個品牌打響了,但松本清的市場宣傳費用不到1%,你能從中感覺到日本渠道話語權有多強。
渠道在日本主要起的是信任背書作用,松本清的加盟店要去拿貨,基本上是通過松本清的本社跟日本商社去談,這樣才能談出好價格。
包括日本消費者購物時,也會重點關注你的品牌放在哪個渠道,如果說松本清渠道都覺得這個品牌好,甚至上了cosme大賞,那我就會買你的東西。所以,日本的渠道品牌也做的特別好,像7-11的自有品牌占到50%以上,松本清的自有品牌目前做到了全日本的口碑第一。
這種渠道的重要角色在于,它集合了很多優質品牌,同時日本特別重視信用。中國很多渠道本身在信用背書上,做的并不好,很難構建與消費者的長期信任。所以在中國做渠道品牌,現階段最重要的還是發力在商品和服務本身。
2、線上社交流量平臺,有可能出現渠道品牌嗎?
在線上,現在很重要一個渠道是社交電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在渠道品牌這塊存在多大優勢。社交電商拉人頭的模式,很容易讓賣貨者的關注點,從商品轉移到模式本身。
比如早期微商選的都是毛利特別高的產品,最上面的人并不關心最底層的人商品體驗好不好,只關注從中收多少錢。這和商品服務本身沒有太大關系,而且對渠道是有損的,這就不是零售了。
在整個消費升級,信息爆炸的環境里,人們對于新鮮事物,體驗差異化的追求欲望會被放大,閾值也會越來越高,注意力和耐心也會越來越缺失。
有個詞叫“多重自我”,其實可以解釋很多爆紅的現象。所以,針對任何一種“多重自我”下的“相同自我”,都可以依靠相應的內容形成一個小的流量島,島上會聚集同樣人性或者觀點的人群。然后在“多種自我”的多樣性下,不斷還會有新島出現,一些島會變得越來越大,一些島則會消失。
當然,一旦形成這樣的島嶼,其實就可以做商業化。但它不穩定,如果要島上的人不流失,除了要不斷有吸引它注意力的東西在,還要制定相應規則,讓人遵守規則,對平臺產生粘性和習慣。
你會發現,很多平臺一旦規則變了,人都流失了,比如之前的云集。所以成熟的規則是要有,而且要通過更重的模式,將規則進行匹配和綁定,才不會被顛覆。中國想再造一個京東或淘寶,幾乎不大可能。
具體來講,這些大的電商流量平臺,它在打造自己差異化的S(大的供應鏈平臺),去賦能小B,最后服務C。S長期做下來會是一個很強的壁壘,也是讓眾多小B和C依附自己的原因。
現在已經出現了一批足夠好,煥發能力的S平臺,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玩流量變現,是很難長久的。當然這不妨礙資本對他們的青睞,爆發性強回報高的大家都喜歡。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今天大電商和流量平臺的格局差不多確定了,在某些方面不可撼動。除非你所切的人群,決定你競爭優勢的基礎設施發生了變化,這個游戲規則才會改變,才會出現新的戰場。
06
日本未來零售的主流業態,給中國帶來的啟示
1、面對老齡化社會,“藥妝 便利店”模式將成為主流業態
日本零售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有很多價值需要深入挖掘與學習。但它現在本身也在更新迭代,并面臨著一些重要的新機會,一是線上線下融合,二是藥妝店。
以前日本藥妝店的定位,跟便利店很不一樣。像松本清一開始就看得很遠,在2000年之前,他開了7,80年的藥妝店(一開始只是藥局),只開在關東地區,沒有一定密度和基礎,不往其他地方走。
松本清認識到,未來老齡化問題在日本會非常嚴重,所以一開始賣藥會有什么好處?
第一是獲得資質;第二是有很強的區域壟斷性;第三是藥品毛利更高,跟其他業態競爭時,藥妝店一旦引入食品、熟食等其他品類,可以放棄一部分毛利,比便利店賣的更便宜。
這就導致,雖然現在便利店在點位和一些生活服務上,做的比藥妝店好,但藥妝店靠長期積累下來的開店策略,點位密度上也并不輸于便利店。
尤其是老年人對藥妝的需求很高,藥妝這塊便利店賣不了,可我還能賣便利店的各種商品。因此,藥妝店正在成為日本線下零售增速最快的業態。
我們會看到,走進社區3.0階段,便利店主打的是生活服務中心,松本清主打的是健康咨詢中心,它搞了很多新業態,比如你一進去就可以買藥妝,做線上咨詢,做體檢,讓你感覺是一個帶健康咨詢的生活服務店。而往后,便利店和藥妝店這兩個業態融合的傾向,會越來越強。
目前,藥妝店在中國開啟還是有很大難度,首先是醫藥沒分離,但是可以做一些非處方藥。
現在阿里、騰訊為什么看中屈臣氏這個渠道?是因為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零售里像藥妝類業態,便利店業態是在這個趨勢上,同時服務業也會起來,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時期是在90年代左右,像松本清這樣的渠道在快速增長。
未來打藥妝這個品類,會越來越高頻、剛需。但我個人認為屈臣氏目前這種業態定位是有些問題的,未來騰訊、阿里如果買下屈臣氏,可以在店型,品類和價格上多做一些調整。
松本清一開始打的渠道定位,是要做全日本最廉價的藥妝店,更平民化,業態更小型化,更貼近于人的生活。
2、中國零售尤其要學習的,是日本企業家精神
對日本現在來說,它的整個社會發展是齊步走的,同時面臨老齡化、能源短缺等問題,所以日本政商界的憂患意識特別強,商業模式是圍繞未來50年,100年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要怎么投入來建設下一代基礎設施來打造的。
你會發現,往后推20年,日本這樣一個發展很整齊的國家,它往前跑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像AI、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的社會滲透率會越來越高。
在中國,新零售的線上線下無縫融合的場景只局限在一線城市某些范圍內,放長來看,要走的路還非常遠。
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百年企業(2萬余家)?撇去日本市場本身存在一定的封閉性外,其中中國零售企業尤其要學習的,是日本的企業家精神。
還是舉大創的例子,它作為一家在日本長期占據百元店市場頭名的企業,其實從90年代開始就是日本第一,但一直沒有上市。
當時創始人說了一句話,“我們上市之后除了財報數據公布,凈利潤會被競爭對手看到之外,還有很重要一點是,我不想讓這件事情變成【服務我的任何一個持有我股票的人】,我們是為了服務消費者”。這種特質在于,創始人不是為了短期利益,而是站在特別長遠的視角看問題。
其實美國和日本分別代表“放”和“斂”風格在商業中的成功,美國崇尚短平快,快速迭代,日本則選對方向,長期堅守。中國多多少少在風格上更偏向于美國,但我覺得用日本式的“斂”做事 美國式的“放”做人可能更匹配中國。
中國以前特別喜歡搞商業小發明,因為可以馬上變成錢,但這里面很難生出偉大的東西。偉大的東西,一開始不會有那么強的商業價值,一開始不會被那么多人肯定,日本企業家在這條路上走的特別堅定。
07
全渠道or出海,中日消費結合的機會是什么?
日本零售除了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中日之間發展的差異,也在產生一些重要的合作機會。中日現在都在結構性變革的時機,那日本消費企業現在面臨什么問題和機會呢?
第一,做全渠道。日本從10年前整個社會人口就在減少,這對于任何日本消費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所以711才想去做全渠道,它的邏輯之一就是雖然服務的消費者可能在減少,但我可以讓觸點變得更多,來做個抵消。
第二,日本的中小消費品牌出海。日本消費品市場很飽和,渠道話語權很強,新品就比較難出頭,但日本有很多做得不錯的小品牌,因為研發設計一直是日本的強項。但日本的很多大渠道又看不上,這種品牌其實挺適合出海中國。
所以,中信就和伊藤忠搞了一個產業并購基金,包括像高浪這樣的品牌管理公司,做日本品牌 中國市場,其中,個護、美妝、保健品比較多,這是比較符合社會趨勢的。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很多企業在中國的定位像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目前這個產業結構變革期是存在問題的。
其定位跟名創優品進東南亞、南美的定位是一樣的,由于我的供應鏈能力、設計能力,商品的性價比可以完勝當地,所以我就完全以一個消費升級的姿態切進去,把毛利做的更高,賺當地消費能力較高的人的錢就可以了。
這幾年中國出現一個問題是,被MUJI這類企業訓練出的中國供應商能力都起來了。只要有一個像名創這樣,懂怎么整合供應鏈的公司做出來,就會對MUJI這種業態構成強大的威脅。所以你會發現,MUJI現在在一二線城市一直在降價。
包括大創在中國開店,選址是有問題的,如開在地下一層,因為大創一開始用的還是用日本的那套選址規則。也就是說,日本企業在中國的定位目前存在較大問題,也看不懂很多中國的尤其是營銷層面的玩法,它們渴望轉型。
除此之外,中國制造崛起之后,有可能會反攻日本市場,不少制造業的品牌,現在已經在打日本市場。但中國品牌在日本市場怎么站住腳,首先你得懂日本消費者需要什么。
目前在日本市場上最有名的中國食品品牌是什么?是四川料理麻婆豆腐、回鍋肉等。但他們做的回鍋肉味道完全不一樣,竟然是酸甜口味的,日本的辣椒起到的作用基本也是著色料的作用,差異很大。
在這塊,你得特別懂日本人的口味,他們很挑。日本企業做商品的邏輯,也是完全站在消費者視角上。因為日本的零售,餐飲業,在70年代就已經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現在的消費者還是很難伺候的。
所以進入日本市場,你首先要在商品服務上做得特別好,以匠人精神,把細節打磨到極致,這在日本是底線不是加分項。倒不用在品牌宣傳上花很多錢,因為日本口碑宣傳的效果往往更好更有效,一旦有人認可你,基本上門前就可以排很長的隊伍。
08
對產業、文化的深入研究,將開啟中日消費新的大門
現在很多中國零售企業、創業者都在學日本,《第四消費時代》等消費社會研究的書籍,尤其受到追捧。可能因為這塊資料很少,所以一旦出來了,大家會把它當成教科書一樣來學習。
日本本身很喜歡hide,他們特別喜歡研究中國,但中國對日本的研究很少。在這塊,以前很多人都是研究宏觀經濟,一二級市場,對標日本的人口結構、城鎮化水平,來看中國的大機會,很少人會深入到日本消費者、文化、企業等層面,并且穿越時間去看問題。《第四消費時代》出來之后,正好中國正處在消費的結構性變革的階段,因此頗受歡迎。
這本書的作者三浦展作為社會學家,你會發現其中宏觀和企業角度不多,更多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以及從人性洞察的角度去思考商業。所以其中很多結論并不準確。
舉一個例子:1970年代前,日本受布林頓森林體系保護,保持了十多年的和美國的不對稱貿易。在石油危機后,日本很多企業倒閉,此后十年都處在一個消費降級的階段。
大創、堂吉訶德也都出現在這個timing,創始人也都是賣尾貨起家,但這些業態在80年代活的一般,在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消費稅上調,才真正起飛,百元店的格局也是那個時候確定的。
所以,大家如果要按書中所言70年代的消費升級思路,去理解這些業態,會出現很大的誤區,也就得不出如何去切中國下沉市場的思路。
中國現在對這塊的研究非常缺位,因為連對最基本的facts的認知都存在問題。對于中國的未來,日本的消費大賽道里,像零售業、服務業等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所以我個人很想把這一塊給做起來。
日本的文化產業化和產業文化化基本是誕生在7,80年代,中國故宮等一大批自己的文化IP也正在快速涌現,所以中國未來一定會有很多專業的文化研究所,包括產業界跟文化界的結合,也是一個大趨勢。
我覺得相比美國,日本的參照意義更強。你看美國,可能看到更多的是可能性,但怎么樣把這個東西變成自己的,如何去做現代化改造,日本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加入
藍蟻會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
「了解新消費內參最新品牌服務」
*本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所有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本文由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長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