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門徒加點(追尋劍道的極致 LOL無極劍圣大型攻略)
笑傲江湖門徒加點文章列表:
追尋劍道的極致 LOL無極劍圣大型攻略
嗨~這里是啃包菜的貓,到了2月,我們正式進入大型攻略系列。在這里將有對英雄更全面的詮釋,從點點滴滴剖析英雄玩法,幫助大家深入了解聯盟中英雄,本期大型攻略的主題英雄是無極劍圣——易。
背景故事
通過遠古的無極之道,易大師調節身體并磨練心智,直至身心合一。盡管他將暴力作為不得已的選擇手段,他優雅迅速的舞劍速度卻能讓他快速解決問題。作為無極之道最后的門徒,易大師將生命奉獻于找尋可以繼承這份財富的弟子。
事實上在易精通無極之道前,他便已被視為這個神秘之道最具天賦的繼承者之一。他也很快在一次諾克薩斯大規模襲擊他所居住的偏遠村莊時證明了自己的天賦。易橫掃艾歐尼亞的戰場,利用迅捷而致命的攻擊擊退了諾克薩斯大量的步兵團,甚至讓諾克薩斯的高層陷入窘境。在知悉了是無極之道的門徒瓦解了他們的入侵后,諾克薩斯發動了一場可怕的生化襲擊以應對這個致命的劍術。那些從劇毒的混合物中幸存下來的人民心智儼然已經扭曲得無法修復。易的家園只剩下一片廢墟。
在這場戰爭的最后,易回到了他千瘡百孔的村莊。在這兒他成為了襲擊最后的受害者。如果不能刀斬肉身,就用心斬靈魂。易的心中只留下一個信念:復仇。他的欲望驅使著他去懲罰那些摧毀他家園的人,易隱居修煉數年。他成為了一名他從未企及過的致命劍客,但真正的無極之道仍然躲避著他。
最讓易感到挫敗的是,一只天賦異稟異的猴子打斷了他的修煉。他站姿筆直身材高大,宛如人類。這只猴子觀察并模仿易的動作。易發出噓聲驅趕猴子,但這只敏捷的生物卻將易對他使用的伎倆當做一種巨大樂趣。逐漸地,易的怒氣被平息,他不再與這只頑皮的動物爭論。當他完全放下了敵意,他發現他已經可以抓住這只猴子的尾巴。易意識到,如果他只是因為復仇而去追尋無極之道,他將永遠無法精通。而當他放開猴子后,他也放下了對敵人鮮血的渴望。
易為找到了之前視而不見的東西向猴子道謝,讓他吃驚的是這只生物也給予了他回復。他希望學習易的戰斗之道。這是一個古怪的請求,但這之后易卻看到了新的道路:向他所失去的人民的記憶致敬的方式就是將他們的學術傳承給下一代。
“最鋒利的劍的刀鋒也無法與一顆和平的心的平靜相匹敵。”——易
無極劍圣設計理念,來自于電影 最后的武士。非常不錯的一個電影,推薦大家去看看。
可選位置
打野位:利用自己超強的物理傷害以及技能傷害加成,快速的清除野區怪物,迅速的積累自身的經驗和金幣。根據每路線上的情況選擇支援GANK,中后期推線推塔能力極強,收割能力強大。
中/上單位:利用優勢單人路資源保證自己快速發育,躲避掉控制技能后會對中單英雄造成極大的威脅,清兵能力極佳。中后期有裝備支撐,DPS輸出能力爆炸,后手切入收割戰場。
優劣分析
優勢:物理攻擊力高,配合技能以及自身被動傷害更高。
機動性較強,尤其是在開啟大招的狀態下擁有較高的移動速度。
簡單得與隊友配合,中后期收割擊殺能力極強。
推線速度快,拆塔速度也是聯盟中數一數二的角色。
劣勢:沒有控制技能,缺乏對敵控制。
極需要裝備支撐,沒有裝備支撐存在感薄弱,很難發揮其作用。
自身比較脆弱,懼怕各種控制限定性技能,容易成為對方集火目標,被率先秒掉。
技能介紹
雙重打擊被動技能
易大師每攻擊數次,就會同時對目標進行2次打擊。
點評:其實是每第四次連續的普通攻擊,易都會同時攻擊兩次,第二次攻擊造成50%傷害。官方并沒有說明,但是實際在游戲中的效果是這樣的,這個技能算是易的一個不錯的提升,第四次的雙重打擊占用一個攻擊動畫,所以我們的理解就是每砍三刀后,第四刀將造成150%的傷害。
阿爾法突襲快捷鍵:Q
易飛速穿越戰場,對最多4個敵人各造成25/60/95/130/165( 1)物理傷害,并對小兵和野怪造成75/100/125/150/175額外傷害,同時不斷進入不可被選取的狀態。
阿爾法突襲能夠暴擊,暴擊時造成額外的0.6物理傷害。每次普通攻擊會減少此技能1秒冷卻時間。
傷害:25/60/95/130/165
對小兵/野怪的傷害:75/100/125/150/175
法力消耗:70/80/90/100/110
點評:這個技能是易的一個主要傷害技能,額外傷害的效果可以使得我們更快速的清野和清兵,同時Q在釋放的時候是不可選取狀態,也就是間接無敵狀態。Q是指向性技能,選擇目標和技能結束后的落點是同一個位置。4個單位的判定距離較為不錯,同時每一次普攻會減少1秒的冷卻,使得我們可以頻繁的使用此技能。
冥想 快捷鍵:W
易大師開始念咒,在4秒的持續時間里每秒回復30/50/70/90/110( 0.3)生命值。易大師每失去1%生命值,這個治療效果就會提升1%。
念咒時,易大師所受的傷害會降低50/55/60/65/70%。這個傷害減免在對抗防御塔時會減半。
傷害減免:50/55/60/65/70%
生命回復量:30/50/70/90/110
點評:一個回復技能,回復生命值加成為法術加成,釋放W時自身是固定不動的,這時候對方攻擊我們所受到的傷害將會百分比減少,但是這個技能在釋放的過程中可以被對方打斷,自身也可以移動進行強制打斷。關鍵時刻保命技能,打野時也可以給我們提供回復。
無極劍道 快捷鍵:E
被動:增加10%攻擊力。
主動:普通攻擊造成額外的10/15/20/25/30( 0.1,0.125,0.15,0.175,0.2)真實傷害,持續5秒。在主動效果結束后,直到該技能重新冷卻期間,無極劍道的被動效果無效。
主動效果傷害:10/15/20/25/30
主動效果傷害系數:10/12.5/15/17.5/20%
點評:被動效果增加10%的物理傷害,簡單暴力又實在。主動激活后普攻增加額外的真實傷害,這也是易的一個爆發性的技能,激活后的5秒鐘內我們可以對敵人造成真實傷害,但是這個技能在CD的時候被動10%的攻擊力加成是沒有的,這點是需要注意的。
高原血統 快捷鍵:R
被動:在獲得擊殺或者助攻的同時,會使易大師的普通技能的冷卻時間減少70%。
主動:移動速度提高25/35/45%,攻擊速度提高30/55/80%,并且免疫所有減速效果,持續10秒。在激活時,擊殺或者助攻都會使高原血統的持續時間延長4秒。
攻擊速度:30/55/80%
移動速度:25/35/45%
點評:大招的被動效果很不錯,造就了易強大的收割能力,一但有人頭和助攻進賬,我們的技能CD大量減少,幾乎等于刷新我們的技能。主動效果移速和攻速的加成也是對我們非常有利的,不論我們到底是追擊還是逃跑。
本文摘要
加點順序
目前劍圣無論是在線上還是打野都基本上主Q副E,W一級有大點大的加點思路。可以說劍圣除了Q就只剩下上去砍了,所以主Q是沒太大異議的,而E也是我們爆發所需要的,因此我們副學,而W則作為治療的一個手段以及關鍵時刻杠下傷害。
天賦推薦
這套21 9 0的是我們當前S5版本劍圣的一個打野天賦。主攻擊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清野,同時在線上的GANK也將更加給力。關于雙刃劍看個人的喜好程度,畢竟是有利有弊的,這里我們是打野,考慮到并不能有太高的補刀數,所以我們沒考慮盛宴這點,收益顯得有些少。
這套是一般劍圣走線上發育選擇的天賦,依然是21 9 0,不同的只是在關于打野的幾個天賦點,線上由于資源豐富,我們可以有大量的補刀,這時候盛宴這個技能點的性價比就可以很好的體現出來了,所以我們在線上的時候推薦點出盛宴。
符文選擇
紅色固定攻擊,黃色固定護甲,藍色成長魔抗,大精華法強。這套符文是最為常見的AD打野符文了,它的特點就是便宜好用,各個方面我們都有所兼顧,無論是清野效率還是后期的魔抗,都有照顧到,也是大部分只有倆頁符文頁玩家通常的選擇,具有大眾性和代表性。
紅色6物穿,3固定攻擊,黃色成長生命值,藍色成長魔抗,大精華選擇固定攻擊。這套符文是我們針對性的符文選擇,它的適用范圍在線上對抗AP英雄的時候使用。物理穿透的收益在和英雄對拼的時候是較為顯著的,帶物穿能夠讓我們更加兇猛。
紅色物理穿透,黃色護甲,藍色成長魔抗,大精華攻擊。這套算是物穿型的天賦,突出的就是打發兇悍,敢拼敢干,雖然攻擊力上有所犧牲,但是強大物理穿透在對拼的廝殺中是十分有效的,甚至可以造就我們前期劍圣去反對方野的強勢打發。
當然,符文搭配上還有很多思路,這里列舉幾個供大家作為參考,選擇適當的符文將十分有利于我們在游戲初期打出優勢,希望大家都能夠重視起來。
召喚師技能
無極劍圣在不同位置我們的召喚師技能的搭配也是不同的,不過目前流行的召喚師技能搭配都是圍繞著閃現,懲戒,傳送,點燃這幾個技能的。
如果你是一個偏向刷的打野,希望依靠強大的裝備支撐跟對方打中后期的戰斗,那么建議選擇傳送加懲戒的選擇。這樣在快速清野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根據情況隨時支援三路,同時在后期施行4 1分推的戰術也比較方便。
如果你偏向線上GANK的打野,想利用GANK幫助隊友建立優勢,那么建議你選擇閃現加懲戒。閃現的作用在GANK時意義還是比較大的,在面對一些有位移技能比較難抓死的英雄時,有個閃現會讓我們更加從容或者完成擊殺。
線上對線我們可以選擇閃現加點燃,增強爆發能力,簡單而又暴力。適合線上打法兇猛的玩家,就是要單殺!這種強力壓制型的打法。
出了這些外,還有目前少有出現的虛弱,劍圣在對抗一些高爆發英雄時,我們也可以考慮召喚師技能組合上加上虛弱。
召喚師技能的搭配,我們也要具有針對性,在開局前你就要整體規劃好這局你的思路打法以及風格,選擇適合的召喚師技能將有利于我們的戰斗。
裝備選擇
關于鞋子的選擇其實按照針對性的原則來選就好。一般我們打野的話,都比較喜愛選擇攻速鞋,當然這沒什么不妥,如果對方英雄的控制技能較多或者法師英雄比較多的時候建議大家選擇水印鞋,效果比較好。而對方菜刀隊的話我們的鞋子也可以選擇忍者足具。
關于打野裝備上的選擇,個人比較傾向于出追獵者,這件裝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追人,劍圣本來就沒有控制技能所以一個寒冰懲戒的意義對于我們來說很不錯。當然你是個刷子,喜歡刷野的話還是老老實實的用巡林者。關于附魔方面,推薦吞噬者,攻速加成是我們需要的,而附帶的額外魔法傷害會隨著我們擊殺大型野怪的數量增加,看起來有些像S4的火炬。戰士附魔也非常不錯,提升比較直接,不想吞噬者需要一定野怪積累,請斟酌考慮。
提供吸血和攻速,同時還有一個主動效果,可謂是非常適合劍圣的一件裝備,無論是打野還是線上都非常不錯,推薦選擇搭配使用。
無盡之刃是劍圣經常出的裝備,目前版本遭到了一點小削弱,但是是暴擊流必出的裝備,我們可以選擇性的決定是否出。
后期必備的一件裝備,強大的穿甲效果非常有利于我們的傷害輸出,可謂是中后期必備的裝備,沒有理由不出。
其實主要是看中它的解控效果,有時候解除一個控制效果也是對于我們至關重要的,所以它也在我們的出裝考慮范圍內。
暴擊流現在必備的裝備,一般搭配無盡之刃使用,額外增加的移動速度以及靜電效果都非常不錯,如果不是暴擊流我們不考慮。
這個裝備喵比較喜歡,打爆發的時候比較好,增加攻速和移速,同時本事還有穿甲效果,且裝備主動技能CD較短。
效果如同水銀彎刀,在對抗多AP陣容的時候也是我們所要考慮的,補充一件防御裝。
理由同上,也是較為針對性的考慮對方陣容輸出而選擇的一件防御裝備。
當然劍圣還有其他出裝,飲血紅叉等都是非常不錯的裝備,劍圣裝備搭配的原則就是要么攻速暴擊,要么穿甲攻速,最后再搭配一件防御性的裝備是比較平衡全面的出裝方式。
對線思路
打野
S5打野的劍圣,我們可以選擇下路的野怪起手,藍色方為石龜,紫色方為蛤蟆,打掉后我們可以到達二級,這時再去打第一個BUFF。由于目前的套路問題,我們在打第二個BUFF的時候最好在BUFF圈外圍給一個視野,防止對方繞來反野,單獨打完第一個BUFF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回家初期我們可以選擇巡林者好加快我們的清野速度更快的到達6,如果你決定去GANK了,那就背上追獵者利用寒冰懲戒會比較好。
一般打野劍圣多選擇傳送加懲戒,這樣就算線上打起來我們也可以選擇是否快速支援。小龍的視野在前期很重要,所以要把握好,偷龍是可以的,但是風險比較大,請確保視野上的安全和對方完全沒有意識到。剩下的就是線上的GANK與發育。
線上
線上對線的時候技巧在于如何利用Q去消耗對方,這個一般都知道,Q離自己比較近的小兵在傷害到遠處的對方英雄時還可以使得自己處在一個較為安全的位置。線上對線的講究比較多,Q的釋放很考驗技術,因為大神劍圣們會利用Q躲掉對方的控制技能或者致命性的技能的,而依靠平砍,則是對我們比較有利的局面。Q的時機需要把握,需要大量的局數經驗積累你才能有一個更好的體會。線上單殺能力很強,一但有機會我們還是要放心大膽的上!
團戰
所有劍圣們都面臨的一個問題,究竟是帶線偷塔還是打團,這里我們分析下形式,如果是劣勢,那我們最好的選擇是去帶線,而讓隊友抱團集合守高地,高地還是比較易守難攻的,只要雙方差距不是特別大,對方強開還是會有風險,而如果對方來抓你,則可以讓隊友反推或者控龍。如果是順風局,而你并沒有帶傳送的話,請老老實實的去打團,帶線會讓優勢的我方陷入4V5的窘境,可能會葬送優勢。
帶線如同一把雙刃劍,我們一定要考慮清楚,而且要和隊友做好充分的交流。
總結:
劍圣的推線能力以及拆塔能力非常出色,戰場收割能力也是數一數二,因此玩劍圣我們一定要圍繞著他的這幾個特點來打。我們要用自己的實力證明劍圣不是小學生的代名詞!看似簡單實則真正想玩好需要強大的意識與判斷能力。喵這里也只是對劍圣的一個泛泛而談,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給大家帶來些啟發。
本期攻略就是這樣,我們下期見。
重慶市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重慶市七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
考試說明: 1.考試時間 150 分鐘
2.試題總分 150 分
3.試卷頁數 13 頁
一、現代文閱讀(35 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 5 小題,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題。
文本一:
美國元宇宙分析師馬修·鮑爾認為,元宇宙應該具有可持續性、實時性、無訪問限制、經濟功能、連接性和創造力六個特點;而羅布樂思公司創始人大衛·巴斯祖奇指出,元宇宙至少有八個關鍵特征,我們可以將它們合并為沉浸式、低延遲、隨時隨地、豐富多樣性、社會虛擬身份、虛擬朋友、虛擬經濟和虛擬文明。
首先,元宇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虛擬空間,更是一個極其開放、復雜和巨大的系統。它涵蓋了整個網絡空間、許多硬件設備和實際條件。元宇宙是一個由各種類型的建筑商共同構建的大型數字應用生態系統,因此它并非僅指一個普通人就可以玩的虛擬游戲。參與元宇宙有兩種方式:一是作為生產力加入元宇宙,成為元宇宙的建設者之一,發明各種材料,豐富元宇宙的內容,參與建設,創造利潤;二是為投資或享受加入元宇宙,讓自己成為消費者。
此外,有關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元宇宙的最終形式需要充分滿足虛擬身份的五個特征:用戶身份(每個現實世界的人都有一個或多個元宇宙身份證,并對它負責)、社會關系(每個元宇宙身份證之間的現實社會關系)、極端的存在感(低延遲和沉浸感確保現實世界中的人有足夠的存在感)、極端的開放性(現實世界中的人可以隨時進入,進入后可以享受很多內容)、完整的經濟法律體系(整個元宇宙的安全和穩定的保障,延續元宇宙衍生的文明)。
元宇宙是以高科技為基礎的。這些高科技包括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混合現實、擴展現實、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三維、云、大數據、區塊鏈、數字孿生、邊緣和云計算、5G/6G 技術等。此外,還有許多與這些高科技相對應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包括普及的互聯網、高速光纖和移動通信設備、巨型服務器和廉價可穿戴設備。因此,元宇宙離不開高科技的大力支持。
目前,元宇宙存在各種爭議。這些爭議為我們進一步理解、思考、接受和進一步研究元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通過爭論,我們最終有可能就元宇宙的概念、演變和特征形成共識。
文本二:
作為新技術,元宇宙方興未艾;而作為思想實驗,虛擬世界的界限問題已被哲學界反復討論。既然語言天然的反思能力無法作為人類倫理的天然基礎,人們面對元宇宙技術,能夠提出一個適用于所有人的倫理要求嗎?人類有理性,而理性指向自由,人由此能為自己立法。這是否能成為辯駁一個人選擇在元宇宙中沉溺于短暫快樂的理由?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徐英瑾是當今中國研究心靈哲學、人工智能哲學的專家,他認為元宇宙背負了多重倫理矛盾。在他看來,從穿衣吃飯的“歷史唯物主義”中就能引申出來,元宇宙的技術涉及多重倫理矛盾。
首先,扎克伯格的公司創造的元宇宙并非處在“真空”之中,它是在主權國家的資本市場中運行的,它必然要符合所在國家的法律,比如現在已經有世界上首例元宇宙的性騷擾案。對于玩家要符合現實世界法律的要求,從電腦游戲時代就有充分的討論。它的理由在于,很多人認為成年人的大腦控制力強,但沒有時間玩,而年輕人有時間玩電腦,卻大腦自控力弱,“三觀”又沒有完全形成,如果電腦游戲對于性和暴力行為不加約束,年輕人很容易將虛擬世界中養成的習慣帶入到現實中,無法管束自己。
不過,虛擬世界畢竟與現實世界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資本為了將用戶吸引到虛擬世界中,在接受監管的同時,必然會給用戶一些“甜頭”,讓用戶體驗到比現實世界更多的自由,做現實中實現不了的事。一方面,接受各國的監管時會有模糊不清之處;另一方面,元宇宙的運行邏輯與電腦游戲沒有本質區別。就像我平時關注的游戲《戰艦世界》,玩家需要升級、買裝備,而元宇宙作為資本游戲,獲得虛擬裝備必然需要真金白銀,做現實中難以實現的事需要一定門檻,大多數玩家看似在游戲里平等,但實際上很可能會被卷入“魷魚游戲”①。
與此同時,人們始終需要遵循“誠實”的倫理要求,不能自欺,這也會對元宇宙提出挑戰。因為我們的現實世界仍然受到許多基本問題的困擾,比如在當下的疫情時代,全世界飽受物流阻塞之苦,在美國下一輛汽車訂單,交貨需要半年,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類似的基本物質問題,甚至包括更為迫切的搶險救災等問題,只能在現實中解決,元宇宙難以提供答案。并且,諸如芯片生產、帶寬等元宇宙運作所依靠的技術,也必然依賴現實世界,但現實世界在物質層面的基礎薄弱而不均,世界上仍有很多地區連 3G 網絡尚未普及。在這種現實世界的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元宇宙技術吸引全世界資本的方向和注意力,導致某種意義上的資源錯配,無異于“拋開地基建高樓”。
注:①“魷魚游戲”:指韓國影片《魷魚游戲》,該片通過講述幾百個為錢所困的人參加一輪輪生死游戲,只為最終獲勝贏取獎金的故事,從而反映了韓國低收入群體的相對貧困問題。
(編選自《三聯生活周刊》2022 年第 2 期《元宇宙的倫理矛盾》)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元宇宙并不只是指一個普通人就可以玩的虛擬游戲空間,因為它是一個由各種類型的建筑商共同構建的大型數字應用生態系統。
B.元宇宙以高科技和相應基礎設施、設備為基礎,因此,元宇宙絕對離不開高科技的大力支持。
C.用戶身份、社會關系、極端的存在感、極端的開放性、完整的經濟法律體系,是當前元宇宙需要充分滿足虛擬身份的五個特征。
D.元宇宙存在各種爭議,不僅體現在對其關鍵特征的理解和表述上,還體現在對其所背負的多重倫理矛盾的思考上。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元宇宙符合所在國家的法律,其事實依據在于扎克伯格的公司創造的元宇宙并非處在“真空”之中,它的運行是在主權國家的資本市場之中。
B.在元宇宙這樣的虛擬世界中,用戶在貌似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獲得了現實世界所不能提供的自由,而實際上仍然擺脫不了現實世界資本的控制。
C.社會的基本物質保障,甚至更為迫切的搶險救災等問題,只能在現實中解決,元宇宙難以提供答案,以致于我們在現實世界仍然受到許多基本問題的困擾。
D.元宇宙帶來了新的科技倫理矛盾,將全世界資本的流向和注意力放在元宇宙技術方面,是在“拋開地基建高樓”,將導致某種意義上的資源錯配。
3.對材料二中所引用的論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世界上首例元宇宙的性騷擾案,表明元宇宙也不是法外之地,玩家也要符合現實世界法律的要求。
B.參與到游戲《戰艦世界》的用戶,要用真金白銀去換取虛擬裝備,將被卷入“魷魚游戲”。
C.疫情時代,美國汽車從下訂單到交貨時間大大延長,是現實世界受許多基本問題困擾的典型表征。
D.世界上仍有很多地區連 3G 網絡尚未普及,表明元宇宙的推廣還存在技術不少的難題。
4.請梳理文本二的論證思路。(4 分)
5.材料二指出了元宇宙面臨多重倫理矛盾,請你為元宇宙的健康發展給出合理的建議。
(6 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 4 小題,16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題。
文本一:
孑 孓
李路平
①開會始終是一件無聊的事情。
②地點總是那間辦公室,座位也是固定的。灰色的窗簾時而拉緊,時而打開,打開的時候,可以看見外面的一排老單元樓。房頂為了裝飾,建有一些梁柱,橫擺或斜靠在一起,貼著顏色不一的瓷磚。正對窗口的部分,遠遠看去,很像一張小人的臉,臉上的眼睛直愣愣地看向這里,好像很好奇會議的內容。辦公室狹小,但總還是有點樣子,除辦公桌外,靠邊擺著書櫥,中間是茶幾和簡易沙發,幾個人面對面坐在一起,像一家人,又全然是同事關系。茶幾上有時候放著雜志或稿子,大多時候只有綠植。枯燥的辦公生活,似乎只有綠色能夠帶來安慰。綠蘿都帶水,裝水的玻璃瓶,就是平時喝完牛奶的瓶子,圓潤小巧,很容易就沖洗干凈。綠蘿的根系不發達,透明的水里只有幾根白色的根芽,其余的地方空空如也。
③開會時看著對面人的臉,是最尷尬的。每個人都試圖找到自己最舒適的動作,靠背,低頭,看手機,假裝記筆記,需要議論時,才會抬起頭。但總有人的目光游移不定,在房間里的各個角落掃視著:輕風拂動的窗簾,桌上積蓄經年的灰塵,米色沙發的弧形把手,一小盒從未開封的普洱。
④透明的瓶身被掃視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看見一個小黑點,在窗戶反射過來的陽光前,曲著身子,一閃而過。細看起來,卻不止一只,好幾個黑點在清澈的水中無規律地浮沉。
⑤會議還在繼續,枯燥的內容令人意欲逃離。瓶中的黑點似乎不想錯過這些高光時刻,被一雙或無數雙眼睛注視。沒有一只愿隨著微小的重力,漸漸沉至瓶底。每一只攪動成的凌亂弧線,都透露著與自然的對抗,它們把掙扎表現得如此明顯,仿佛是一面微縮的極簡生活史。
⑥由于距離太遠(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們的身形太小),它們幾乎喪失了所有的外部特征,除了細瘦、黝黑。更像是被截斷的蚯蚓,由于疼痛扭動著身子,想要擺脫敵手,擺脫死亡的命運。
⑦但它們的扭動并非疼痛造成的。它們在掠取、追逐和吞噬著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碩大的瓶身猶如一個巨大的腹腔,它們悠游其中。充沛的水源就是營養豐富的汁液,這個亞熱帶的城市里的辦公室,溫暖適宜,無人攪擾,它們在寄宿的腹腔中生長,然后繁殖。
⑧遵從生命蛻變的基因,不久之后,它們將從水里探出頭來,然后舒展細小濕潤的翅羽,在某個不為人知的時刻,從水面上一躍而起,變成一只令人生厭的蚊子。它們的嗡嗡聲很容易讓人確定它們的方位,雙手一拍,或將電蚊拍輕輕揮舞過去,就讓它們的一生急遽停止。
⑨作為孑孓,它們看起來舒適安全,人畜無害,被水囚禁,水又被瓶身所囚禁。沒有誰會刻意地注視瓶中透明的水,除非它已無法覆蓋綠蘿的根系,或因植物的死亡,造成水體的渾濁與惡臭。但它們仍然是隱秘的,很少有眼睛,會把眼前的所見當作看見,仿若有些記憶,會被脆弱的大腦悄悄過濾。它們隱身,或被當作某種無關緊要的未知的物種,或者是水中柔軟的垃圾,因為水的流動而靈活曲直,看似擁有生命。
⑩這雙無聊的眼睛始終注視著它們,在油漆的桌面反射過來的銀色光線中,在圓形瓶身的放大下,它們猶如一些散落的音符,從水面沉落水底,又從水底輕輕泛起。伴隨著會議令人昏昏欲睡的語音,它們賦予了這雙眼睛超常的寧靜。
耳畔安寧,目光潮濕,注視它們的人好像也沉入了瓶中。也許他就想潛入進去,用雙手鉗住它們,就像鉗住一匹暴烈的海馬,在另一個世界中搏斗與僵持。
(選自《散文》2020 年第 7 期)
文本二:
散文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表白的利器,也是代言倡議的神器;現代散文所表達的,是感性的世界,也是理性的世界;是抒情的世界,也是說理的世界。可以說,現代散文的世界正像現代生活一樣廣闊,從中可以接觸到一整個的運用現代漢語表達的現代中國,包括其已知的和未知的部分,已充分揭示的和有待挖掘的部分,已經成就的和有待建構的部分……所有這些,正像我們注視、思考和想象中的“現代中國”本身一樣,令人著迷。總之,與在中小學階段習得的或一般社會印象可能有別的是,現代散文絕不是一些可有可無的文章,而是現代中國人生命記憶和生命擴張的產物,也是現代中國的壯闊歷史和未來畫卷的鋪展,注視和打開它,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注視和打開我們自身。
(摘編自張業松《何謂“中國現代散文”》)
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文本一第②段和第③段的環境描寫,對辦公室周圍環境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渲染了開會者內心的空虛和無聊。
B. 文本一的抒寫聚焦于“它們”,表現出豐富的情感體驗,不僅是在體察外在世界,也是在觀照內心世界。
C. 文本一恰如文本二所說的,“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表白的利器,也是代言倡議的神器”。
D. 文本一借對孑孓的描寫感悟,形成一種“納須彌于芥子”的風格,體現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文本一以“無聊的事情”開頭,在文中結尾處又寫到“無聊的眼睛”,前后照應,足以顯見抒情主人公在職場生活中的不得志。
B.文本一第⑨段以隱喻、象征、夸張、擬人等手法描寫孑孓被囚禁于瓶身的水所囚禁,借此表現受困的生活。
C.文本一寫孑孓成熟后的生命“令人生厭”,且容易在人類的打擊下“就讓它們的一生急遽停止”,流露出悲觀厭世的情感。
D.文本二著意于對“中國現代散文”的探討,作為學術文章的結束段落,以比較整齊的句式營造出一種繁復恣肆的修辭效果。
8. “孑孓”這一形象富含深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 分)
9. 文本二提到,現代散文是現代中國人生命記憶和生命擴張的產物,請結合文本一的內
容談談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0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題。
孫丕揚,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擢.御史。歷按畿輔、淮、揚,矯然有風裁。隆慶中,擢大理丞。以嘗劾高拱,拱門生給事中程文誣劾丕揚,落職候勘。拱罷,事白,起故官。
萬歷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以嚴為治屬吏皆惴惴按行關隘增置敵樓三百余所筑邊墻萬余丈。錄功,進右副都御史。中官馮保家在畿內,張居正屬為建坊,丕揚拒不應。召拜大理卿,進戶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饑。丕揚鄉邑及鄰縣蒲城、同官至采石為食。丕揚傷之,進石數升于帝,因言:“今海內困加派,其窮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寬賦節用,罷額外征派及諸不急務,損上益下,以培蒼生大命。”帝感其言,頗有所減罷。尋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歸。
召拜刑部尚書。丕揚以獄多滯囚,由公移牽制。議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獄上刑部,次日即詳讞大理,大理審允,次日即還刑部,自是囚無淹系。尋奏,請敕天下撫按,令監司按行州縣,大錄系囚,按察使則錄會城囚。流徒以下,撫按以達于朝,輕者立遣,重者仍聽部裁,歲以為常。帝報從之。條上省刑省罰各三十二事,帝稱善,優詔褒納。自是刑獄大減。有內豎殺人,逃匿禁中。丕揚奏捕,卒論戍。改左都御史,陳臺規三事,請專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為令。又言:“閭閻民瘼非郡邑莫濟,郡邑吏治非撫按監司莫清。請立約束頒天下,獎廉抑貪,共勵官箴。”帝咸優詔報許。二十三年冬,帝以軍政故,貶兩京言官三十余人。丕揚猶在告,偕九卿力諫,弗納。復諫,帝益怒,盡除其名。初,帝雖以夙望用丕揚,然不甚委信。丕揚以白首趨朝,非薦賢無以報國。帝不用舊人,悉寢不報。丕揚齒雖邁,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揚乞去不已,表復二十余上。既不得請,則于明年二月拜表徑歸。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天啟初,追謚“恭介”。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十二》,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萬歷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以嚴為治/屬吏皆惴惴/按行關隘/增置敵樓三百余所/筑邊墻萬余丈
B.萬歷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以嚴為治/屬吏皆惴惴/按行關隘/增置敵樓三百余所/筑邊墻萬余丈
C.萬歷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以嚴為治屬/吏皆惴惴按行/關隘增置敵樓三百余所/筑邊墻萬余丈
D.萬歷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以嚴為治屬/吏皆惴惴按行/關隘增置敵樓三百余所/筑邊墻萬余丈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文中出現了多個與官職變動有關的詞語如“擢”“罷”“起故官”“進”,它們分別是指“提拔”“被罷免”“官復原職”“升遷”。
B.閭閻,閭本指門戶,閻本是里巷的門。閭閻,后指代房屋或鄉村,也泛指平民百姓。“閭閻撲地”形容房屋眾多,市集繁華。
C.“名”是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時由父母命定,供長輩呼喚。“字”是男子在行冠禮后,女子在行及笄禮后取得,“名”與“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系。
D.“優詔”是褒美嘉獎的詔書。“詔書”是皇帝頒布一切公文的總稱,常見種類“制”“敕”“諭”“疏”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孫丕揚性情剛直,直言敢諫,仕途多次受到挫折。隆慶年間他因彈劾權臣高拱而遭其門生誣陷,后來上奏皇帝,反對其貶斥兩京的言官,結果兩次都被罷職。
B.孫丕揚治政嚴厲,凜遵法度,善于改正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撫時,屬下官員多憚畏他;執掌刑部時,把逃到宮中的犯人抓出制裁;他還對刑部、大理進行改革,改變了獄多滯囚的狀況。
C.孫丕揚為官清正,心系天下百姓生活,被皇帝看重。黃河以北發生饑荒,他建議皇帝停止那些額外的征派;他年老時,皇帝還看中他老成清德,給他的待遇更加隆重。
D.孫丕揚晚年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看清了官場的黑暗現實,他不停地乞求辭官,上書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請求辭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偷偷地從小路回到了故鄉。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請立約束頒天下,獎廉抑貪,共勵官箴。(4 分)
(2)丕揚以白首趨朝,非薦賢無以報國。帝不用舊人,悉寢不報。(4 分)
14.皇帝對待孫丕揚的態度頗為矛盾,請結合文章分析其具體表現。(3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 15~16 題。
廖致平送綠荔支為戎州第一,王公權荔支綠酒亦為戎州第一
(宋)黃庭堅
王公權家荔支綠,廖致平家綠荔支。
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顆輕紅肌。
撥醅蒲萄未足數,堆盤馬乳不同時。
誰能同此勝絕味,唯有老杜東樓詩。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首聯中“荔支綠”“綠荔支”采用顛倒對舉的方式,實現了音節的回環往復,讓語言讀起來顯得平實而富有韻味。
B.頷聯巧妙地化用杜甫詩句“重碧拈春酒,青紅擘荔枝”,改“拈”為“傾”,在“剝”前添“快”,更顯欣喜之情。
C.詩歌對果與酒的正面描寫、側面比較以及食用感受都突出了“戎州第一”之義。
D.詩人認為杜甫的東樓詩和王氏荔支綠酒、廖氏綠荔支一樣,都是世間最美妙之物,都能給我帶來同樣的美好感受。
16.對于此詩頸聯中的“馬乳”有兩種不同的解釋,第一種是“馬奶,可制酒”;第二種是“一種葡萄”。你同意哪一種觀點?請從詞語搭配、句子對仗、全詩寫作對象三方面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 1 小題,8 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在闡釋生與死這一人生的終極問題時,王羲之不拘成見,在《蘭亭集序》中用“ , ”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2)李白在《夜宿山寺》中說:“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些描寫與他在《蜀道難》中的“ , ”兩句的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
(3)杜甫《蜀相》中的“ , ”兩句,寫除了作者對諸葛武侯的評價。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其實也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流露出詩人的委屈和失望。
(4)黃庭堅《登快閣》中,既是詩人對初登快閣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對詩人胸襟懷抱寫照的是“ , ”兩句。
三、語言文字應用(18 分)
(一)語言文字應用Ⅰ(本題共 4 小題,13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題。
冬奧盛會遇見中國文化。從開幕式上驚艷全場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黃河之水天上來”等中華文化展示,到頒獎典禮上穿戴“瑞雪祥云”“鴻運山水”“唐花飛雪”服飾的禮儀人員;從造型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的“雪如意”“冰玉環”等場館,到靈感來自古代同心圓玉璧的獎牌……一系列 的中國元素講述著“東方故事”,呈現著中國文化和冰雪文化、奧運文化的完美融合。
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文化盛宴,講述著動人的中國故事,彰顯著美麗的中國風采,傳遞出強烈的中國自信。北京在為世界呈現了一屆 的夏季奧運會之后,又為世人呈上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奧運會。從“奧運三問”到“雙奧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滄桑巨變的縮影,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注腳。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現了陽光、富強、開放、充滿希望的國家形象。
透過北京冬奧會這扇窗口,世人能看到 5000 多年文明的深厚積淀,也能一覽當代中國 的發展面貌。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場館綠色電力全覆蓋,“冰絲帶”首次采用碳排放趨近于零的制冰技術,國家游泳中心成為全球首個完成“水冰轉換”的場館,開幕式使用超大的 8K 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5G 信號覆蓋競賽場館……科技、智慧、綠色、節儉成為北京冬奧會的鮮明特色,也是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呈現。不僅參賽選手能體會到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奧運、為世界注入的強勁動能,他們更能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朝氣蓬勃。
(節選自人民日報《當冬奧會遇見中國文化》,有刪改)
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 分)
A.美輪美奐 匠心獨運 無與倫比 日新月異
B.美妙絕倫 別出心裁 難以言喻 日新月異
C.美輪美奐 別出心裁 難以言喻 標新立異
D.美妙絕倫 匠心獨運 無與倫比 標新立異
19.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3 分)
A.參賽選手不僅能體會到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奧運、為世界注入的強勁動能,更能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朝氣蓬勃。
B.不僅參賽選手能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朝氣蓬勃,更能體會到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奧運、為世界注入的強勁動能。
C.不僅參賽選手能體會到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奧運、為世界注入的強勁動能,更能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朝氣蓬勃。
D.參賽選手不僅能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朝氣蓬勃,更能體會到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奧運、為世界注入的強勁動能。
20. 下列句子中省略號的作用,與文中第二個省略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3 分)
①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蛐蛐兒叫錚錚……”
②在廣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梅花、菊花、山條、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擠在一起啦!
③海浪輕柔地。有節奏地拍打著海岸,嘩,嘩……多美的旋律呀!
④他輕輕地搖了搖頭,兩眼望著那捆書,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習……
將來……”
⑤他站在山頂聽到小鎮上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21. 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語言特點及其效果。(4 分)
(二)語言文字應用Ⅱ(本題共 1 小題,5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2 題。
“黑匣子”,航空專家一般把它叫作電子飛行數據記錄儀。它的顏色是所謂的國際橘。任何一架商用飛機或者噴氣式飛機上都必備黑匣子,它一般由兩個設備構成:一個是飛行數據記錄器,① 。飛行數據記錄器記錄飛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數據。駕駛艙語音記錄器不僅記錄機組人員之間的對話以及他們與塔臺的對話,還記錄可向調查人員提供關鍵線索的背景噪音。② 。
因為,科學家通過對多起飛行事故分析黑匣子安裝位置,發現飛行器的機尾部分不容易損壞。在飛機失事后,事故調查人員找到黑匣子,③ ,就可由此分析飛機失事的原因。
22. 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或短語,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 12 個字。(5 分)
三、寫作(60 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古人也說過:“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時”。對此你有何感悟與思考,請據此寫一篇作文。
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2022學年(下)期末考試高2023屆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答案:C 【解析】 文中在表達是所指的是“元宇宙的最終形式”,而不是指“當前”。
2.答案:B【解析】 A曲解文意,原文是并未說“元宇宙符合所在國家的法律”,只是強調元宇宙“必然要符合所在國家的法律”,況且已經出現了“世界上首例元宇宙的性騷擾案”;C.因果倒置,原文表述是“因為我們的現實世界仍然受到許多基本問題的困擾”;D.文中強調“在這種現實世界的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來看待元宇宙的。
3.答案:B.【解析】“但實際上很可能會被卷入“魷魚游戲””,只是一種揣測,未必成為現實。
4.①全文是總分結構,先總述元宇宙背負了多重倫理矛盾;
②元宇宙必須符合現實的法律;
③元宇宙會受資本的控制;
④元宇宙仍受制于現實的技術問題。(每點1分)
5.①需建立和完善關于元宇宙監管的法律體系,保障元宇宙不成為法外之地;
②加強對用戶尤其是年輕人的宣傳教育;
③加強對資本的監管與調控,保障元宇宙的健康發展;
④引導人們更理性的認識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區別,更好解決現實問題。
⑤加快科技發展,完善基礎設施,推動元宇宙的發展。
(給出建議,合理闡釋,每點2分)
6.答案:C【解析】文本一恰如文本二所說的,“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表白的利器”但是并沒表現出“也是代言倡議的神器”。
7.答案:D.【解析】A“足以顯見抒情主人公在職場生活中的不得志”,曲解文意。B沒有“夸張”的手法。C言過其實,本文此處對孑孓生命脆弱易逝的描寫并未“表現出悲觀厭世的情感”,而是表達了對現實人生的觀照與憂慮。
8.①孑孓是綠蘿瓶中的微小生物;(1分)
②孑孓是受困于瓶中的努力掙扎以求得蛻變的生命個體;(1分)
③孑孓是現代社會不得自由的上班族的隱喻和象征。(2分)
(按照參考答案的層次給分,條理不清楚酌情扣分)
9.①文本一中的“生命記憶”體現在作者關注到少為人察覺的孑孓,觀照生命,記錄生命,展現出對生命的感知、思考和抒寫;
②文本一更深入地思考,通過內心獨白表達出對受困的個體生命找尋出口,尋求突破,實現超越的掙扎和努力,體現出“生命擴張”;
③文本一促使讀者更清晰地認識自我,認識到當下的生活,從而拓展生命空間,提升生命的境界。
(前兩點必須圍繞提問中的重點概念作答,第三點應圍繞寫作意圖作答,條理不清楚酌情扣分)
1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萬歷元年,孫丕揚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嚴厲手段治理政事,下屬官吏都很恐懼.巡視關隘,增設御敵的城樓三百多所,修筑邊防墻一萬多丈。
這種題型可用排除法,根據前后文,可知“以嚴為治”的主語應該是“孫丕揚”,故排除B和D,“皆惴惴”的主語應該是“屬吏”,所以斷句為“巡撫保定諸府/以嚴為治/屬吏皆惴惴”。故排除C。故選A.
1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本題D項,詔書不含“疏”。故選D。
1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題中D項,“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看清了官場的黑暗現實”于文中無據;“徑歸”是沒等皇帝同意就直接回鄉了,不是偷偷地從小路回鄉,“徑”在這里是“直接、徑直”的意思。故選D。
13.【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答案:(1)(孫丕揚)請求訂立條文在全國頒布,獎勵清廉,抑制貪贓,共同遵循做官的戒規。
(2)孫丕揚認為自己在白頭(年老)的時候上朝,不舉薦賢才不能報效國家。皇帝不任用舊臣,全部擱置不批復。
(1)題得分點有:“約束”,條文;“頒全國”,省略 倒裝,在全國頒布;“勵”,遵循,遵守;“官箴”,做官的戒規。(每點1分)
(2)題得分點有:“以白首”,在白頭(年老)的時候;“趨朝”,上朝;“寢”,停止,擱置;“報”,批復,回復。(每點1分)
14.【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答案:①皇帝對他不是很信任,有時并不聽從他的建議;
②因為皇帝佩服孫丕揚的德才,對他更加優待。
(答到一點給1分,答到兩點給3分)
參考譯文:
孫丕揚,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進士。被提拔為御史。依次巡視京都附近、淮、揚等地,強勁堅決很有風度神采。隆慶年間,被提拔為大理丞,因為曾經彈劾高拱,高拱的門徒給事中程文誣陷并彈劾孫丕揚,孫丕揚被革職等候查辦。高拱被罷免,事情水落石出,孫丕揚被起用任原官。
萬歷元年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嚴厲手段治理政事,下屬官吏都很惴惴不安。巡視關隘,增設御敵的城樓三百多所,修筑邊防墻一萬多丈。記載功勛,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馮保的家在京城近郊,張居正囑咐孫丕揚替馮保修建牌坊,孫丕揚拒絕不答應。(朝廷)下詔任命孫丕揚為大理卿。提拔他為戶部右侍郎。萬歷十五年(1587),黃河以北鬧大饑荒。孫丕揚的故鄉和鄰縣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塊作為食物的地步。孫丕揚為之感到哀傷,把數升石頭進獻給皇帝,趁機(對皇帝)說:“現在全國百姓被額外征收的賦稅所困。貧窮的并非只有吃石頭的百姓。應該減輕賦稅節省開支,罷除那些額外的收稅派捐項目和不緊急的事務,減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來保護百姓的性命。”皇帝被他的話感動,很多賦稅被減輕或罷除了。不久,孫丕揚由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辭歸。
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為刑部尚書。孫丕揚認為監獄里滯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統屬的官署間的公文的制約。商議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冊,凡是案件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詳細呈報給大理寺,大理寺審核批準后,次日就送還到刑部,從此沒有長期滯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請敕令全國的巡撫巡按官,讓監司巡視州縣,審查囚徒,按察使則審查省會的囚徒。流刑和徒刑以下的,由撫按官送交朝廷,罪輕的人馬上遣送,罪重的人仍然聽候刑部裁決,每年如此。神宗答復同意。他逐條陳述了減少刑罰和三十二件事。皇帝稱好,下優詔褒獎,從此刑獄大為減少。有宮中小內臣殺了人,逃避到皇宮。孫丕揚上奏要求逮捕,最終判其發配邊關之罪。改任左都御史,他陳述三條臺規,請求專管印璽、重視巡查、長期巡城,這被確定為法令。他又稱:“鄉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員才能解決,郡邑的吏治只有撫按監司才能清正。(孫丕揚)請求訂立條文在全國頒布,獎勵清廉,抑制貪贓,共同遵循做官的戒規。”神宗都下優詔答復可行。萬歷二十三年冬,神宗因為軍政事務,貶責了兩京三十多名言官。孫丕揚還在休假,就與九卿極力勸諫,神宗沒接納。又上奏勸諫,神宗更加憤怒,把他們全都除名。當初,皇帝雖然因為孫丕揚一向有聲望而任用了他,但對他并不很信任。孫丕揚認為自己在白頭(年老)的時候上朝,不舉薦賢才不能報效國家。皇帝不任用舊臣,全部擱置不批復。雖然孫丕揚年邁,(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潔,更加優待他。可孫丕揚不停地乞求辭官,上書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請求辭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鄉。在家居住兩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歲。天啟初年,孫丕揚被追贈“恭介”的謚號。
1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句的內容、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
試題分析:D.“詩人認為杜甫的東樓詩和王氏荔支綠酒、廖氏綠荔支一樣,是世間最美妙之物”錯。“誰能同此勝絕味,唯有老杜東樓詩”,句意:誰能和我有這相同的美妙至極的感受呢?只有寫東樓詩時的老杜吧。
黃庭堅寫作最后一句詩時,運用“詩家語”,顛倒語序,回答上句的“誰”,認為只有寫東樓詩的老杜才能和他有一樣的感覺。故選C。
16.【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答案:必須是第二種解釋“一種葡萄”。
(1)用詞:盛放的器物是“盤”,盛放的動作是“堆”,都與“酒水”不搭配。
(2)對句:兩句都與葡葡酒意義重復,不能形成對仗。
(3)全詩寫作對象:本詩果、酒并寫,地位相等,篇幅應相當,前一句將葡萄酒與荔支酒作比,此句當為將葡萄與荔支作比。
【試題分析】首先要明確回答詩句中的“馬乳”指的是“一種葡萄”,然后結合詩句內容從三方面分析其原因。
(1)從詞語搭配方面分析:
詩句中“堆盤馬乳”用的量詞是“盤”,而“盤”是盛放的器物的,動詞用的是“堆”,“堆盤”就是堆滿盤子的意思,“馬乳”能堆滿盤子,可見“馬乳”指的不是“馬奶,可制酒”,因為“盤”“堆”都與“酒水”不搭配。
(2)從句子對仗的角度分析:
“撥醅蒲萄未足數,堆盤馬乳不同時”對仗工整,“撥醅”對“堆盤”,“蒲萄”對“馬乳”。如果“馬乳”指的是“馬奶,可制酒”,那么這兩句詩都與葡葡酒意義重復,就不能形成對仗,所以,“馬乳”應該指的是“一種葡萄”。
(3)從全詩的寫作對象分析:
這首詩的標題是“廖致平送綠荔支為戎州第一,王公權荔支綠酒亦”,由此可見本詩果、酒并寫。首聯前句“王公權家荔支綠,廖致平家綠荔支”寫的是果,頷聯“試傾一杯重碧色”寫的是酒,“千顆輕紅肌”寫的是果。所以,“酒”和“果”在全詩中地位相等,篇幅應相當。頸聯前句中“蒲萄”寫的是果,將葡萄酒與荔支酒作比;后句寫的應是酒,當為將葡萄與荔支作比。所以,“馬乳”應該指的是“一種葡萄”。
(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
(2)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3)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4)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給分標準:每空1分。
18.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試題分析】
第一空,美輪美奐: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眾多,富麗堂皇。
美妙絕倫:意思是形容風景美麗,無與倫比。
修飾“‘雪如意’‘冰絲帶’等場館”,修飾建筑,選用“美輪美奐”。
第二空,匠心獨運:巧思運籌,獨特非凡。
別出心裁:另外想出與眾不同的辦法。
語境說冬奧會設計構思巧妙地運用了諸多“中國元素”,應填“匠心獨運”。
第三空,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
難以言喻:難以用語言來說明。
此處主要體現出大自然智慧的無窮盡,故而要用“無與倫比”。
第四空,日新月異: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標新立異: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此處語境是說中國的發展速度和發展面貌,應用“日新月異”。
19.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試題分析】原句錯誤有:一是 “不僅參賽選手能體會……”中“參賽選手”應該位于“不僅”之前,這樣排除B、C項;二是“不僅……而且……”是遞進關系,所以“體會到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奧運、為世界注入的強勁動能”和“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朝氣蓬勃”應互換位置,這樣排除A項,三是關聯詞連接的兩個句子主語相同,“他們”應該刪除。故選D。
20.答案:C.原文句子、第②句和第⑤句都是表示列舉的省略。【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試題分析】第①句表示引文的省略;第③句表示語音延長的省略。第④句表示說話斷斷續續。故選C。
21.【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的能力。
答案:①在句子結構上的特點,三個句子都采用了動賓的結構,排比句式,(1分)
效果:讓句子有節奏感,增強了文章的語勢。(1分)
②在句子內容上的特點,從“中國故事”到“文化風采”,再到“中國自信”,在邏輯上層層遞進,(1分)
效果:突出強調中國傳統元素加入冬奧會產生的精彩和意義。(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參考答案:①另一個是駕駛艙語音記錄器
②黑匣子通常安裝在機尾
③提取它的數據
給分標準:第一空1分,第二、三空每空2分。
【試題分析】第①空,由前文的“一個是”可知要填“另一個是”,由后文的“駕駛艙語音記錄器不僅……”可推斷出答案為“另一個是駕駛艙語音記錄器”。
第②空,由后文的“分析黑匣子安裝位置”“機尾部分不容易損壞”可知要填“黑匣子在飛機的安裝位置”,兩個信息綜合起來就是“黑匣子通常安裝在機尾”。
第③空,后文“就可由此分析飛機失事的原因”可知,事故調查人員需找到黑匣子并提取數據才可實現,故可填入“提取它的數據”。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評分參照2021年高考評分標準。
【審題】“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時”,指能成就大事業的人,必須奮勇爭先,凡事有所爭才會有所為,有所為才會有所得。爭百年強調從大局和整體的角度去考慮去行動,而不在一時一事上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從材料來看,作文應以“爭與不爭”為核心,辯證論證。
《道德經》所謂的“不爭”,是指人的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寬容無私,處事瀟灑豁達;言行善于把握時機,恰到好處;為政精簡,治國有方……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
能有所成就者,必是先“爭”而后“得”,人生不可碌碌無為,得過且過,不可無所作為,虛度青春;應有長遠眼光,而不拘于眼前;應有持久而堅實的行動,而非急躁而易懈的沖動;應力圖建功立業,不虛擲度光陰。
最終,應辯證看待“爭與不爭”。爭什么,不爭什么;該爭則爭,該不爭則不爭;把握爭與不爭的度;爭與不爭都可彰顯智慧,促進行動……考生可以選取其一著重來寫,但必須辯證看待兩者的關系,不可偏執一端。
【立意方向】1.爭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2.不爭是一種超脫和自信的表現。3.爭是為了不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秦漢語文教育
秦漢時期的語文教育,盡管只是中國悠久語文教育史上的一個階段,但由于它處于中國封建社會成型時期,所以幾乎包含了封建社會教育的所有特征,在中國語文教育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秦漢的文教政策、學校制度及選士制度都對后世語文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董仲舒提出的“獨尊儒術”,更一直影響著中國傳統的語文教育。
第一節 秦漢語文教育概況
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中國語文教育的一些主要特點,在這一階段都初露端倪。
秦代只有短短的十幾年,但其專制主義的文教政策被后世君王不同程度地加以沿襲。其語文教育講求“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實行文化專制,充分體現了教育為封建統治服務的特點。漢代的語文教育政策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漢初倚重“黃老之學”;二是至漢武帝期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學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教育思想儒家化。在語文教育的內容上,漢代已經基本形成了語文教學的模塊和方法。
一、社會政治與語文教育
(一)秦代
秦朝(前221—前207)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秦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盡管秦王朝的統治僅有十多年,但其所開創的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及許多重大的社會體制、經濟、文化教育等各種政策和措施,為長達400多年的兩漢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促使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發展高峰的形成。由于當時人們所處的環境、身份和立場不同,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認識水平也不同,歧見和紛爭在所難免。為促成思想、文化、政治的統一,秦統治者在文教政策方面采取了極端的手段。
1.焚書坑儒及禁學的文教政策
焚書坑儒,發生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四年時,博士仆射周青臣對秦始皇歌功頌德,卻遭到了博士淳于越的譏諷: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以此來警示秦始皇其廢除封國制是錯誤的。這場爭論過后,李斯認為在天下大一統的格局下,不應該再允許私學興起、百家爭鳴這種群雄紛爭時期的產物繼續存在。他剖析了私學亂政的弊端,認為每當令下,各派學者便依據自家學說妄加議論,這樣會削弱君主的權威。他指出:古者天下散亂……諸侯并作,語皆道古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據此,他向秦始皇提出了焚書與禁私學的主張。《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李斯所提出的關于禁學的具體措施: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這便是秦焚書事件。
上面這些舉措是秦始皇面對百家爭鳴的狀況,為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借助“焚書”來打擊政治異端者而產生的。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秦首都咸陽將四百余名術士坑殺,即所謂的“坑儒”。“坑儒”是由兩個術士畏罪逃亡引起的,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一些術士,其中包括侯生、盧生,便投其所好,極力誑稱自己與神相通,可得奇藥妙方,但時間一長,他們的許諾和種種奇談總是毫無效驗,騙局即被戳穿。而秦法規定:不得兼方。不驗,輒死。因此,侯生、盧生密謀逃亡。在逃亡之前,他們非議秦始皇。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人的非議,諸如始皇為人……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上樂以刑殺為威等,明顯是用儒家口吻批評偏重法家的秦始皇。秦始皇在聽到術士侯生、盧生對自己進行暗中攻擊后,怒道: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咸陽者……或為妖言以亂黔首……遂下令去咸陽探查,欲尋侯生、盧生。事后,將相關460名術士全部坑殺。此一事件,史書中記載為“焚詩書,坑術士”,后被傳為“焚書坑儒”。
秦始皇焚書坑儒、禁辦私學,加強了對民眾的思想控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教育的發展,更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2.廢百家而獨重法的文教政策
李斯主張焚書禁學的目的在于鉗制思想,確保封建帝王的絕對專制。《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這樣的記載。“以吏為師”要求官員盡到教化民眾的職責。從出土文書看,秦以文書御天下,秦是倡導法治最力的國家,整個教育都以律令為中心來進行。[5]在禁私學的政策之下,基層民眾獲取知識的來源是三老的教化。“三老”是地方基層組織的學官,充當教師的角色,直接對民眾進行法制、耕戰等思想教化。秦始皇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郡設置守、尉、監;郡下有縣,縣下有里、亭、鄉;鄉設三老、嗇夫、游徼,三老就包括了鄉三老和里三老,在地方上對號召和發動群眾影響極大。在刻石上關于秦代重視法治教化的內容非常多,如瑯邪臺刻石所記: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歡欣奉教,盡知法式。以及芝罘刻石上:建定法度,顯著綱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從這些記載可以了解到秦代注重用“建定法度,顯著綱紀”的法家思想來對民眾進行教化,確定人際關系及社會的等級制度。當吏民都能夠“歡欣奉教,盡知法式”之時,社會秩序也就建立起來,人人慎行守法。
總的看來,秦代推崇法治,對社會民眾的思想行為做出了嚴格的規定,維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為后代的道德行為規范的制定提供了借鑒。但其對私家學術和教育的發展進行嚴厲打擊,嚴酷的鎮壓造成了學術思想的凋零。這也導致了我們無法從史料中挖掘出關于這一時期秦代的教育內容、論教、論學等方面更多的資料。
(二)漢代
漢朝(前202—前220),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后強盛的大一統帝國。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和風俗習慣等多方面都趨于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諸子百家之學重新崛起,私家教學活動相當興盛。漢朝文化統一,科技發達,為華夏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漢初采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法家的治國方針隨著秦代的滅亡而宣告破產;道家反對繁苛的政令舉措,主張“無為而治”的思想適合漢初的客觀形勢。漢惠帝廢除了秦代的“挾書律”,宣布正式開放學禁,但除此之外,漢初并沒有其他成文下達的文教政策,這也是黃老之學“無為而治”觀點的體現。“文景之治”以躬修節儉、輕徭薄賦、簡刑慎罰為特色,很大程度上亦得益于黃老之學。
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廢除了漢朝“黃老學說、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而是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舉措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視,并逐漸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漢儒十分重視讀書學習的作用。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楚莊王》中曾言:雖有知心,不覽先王(指儒經),不能平天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了漢代的學風。儒家認為各經均是圣人制作以垂教后世的法典,所以學習儒經必須態度恭順虔誠,不能夠以一己之見妄加評論,需深入領會其精神實質從而做到修身治國平天下。
漢朝時,形成了“重師法、重依據”的學風。在教育上極其推崇師傳。所謂師法,即不同經師的不同講解內容和技術。當時求書和傳授都非常困難,由于之前秦始皇焚書加上秦漢之際戰火頻繁,官府的藏書也遭到損壞。到漢惠帝時開始收集經書,但有時幾個人合起來才能傳一種經書,比如《詩》,有的傳《雅》這部分,有的傳《頌》這部分,綜合起來方能成書。有時候需要派人前往年齡大的老師宿儒處受經,由于老師年事已高看不清自己原藏書簡上的字,僅僅依靠記憶背誦,口齒不伶俐的還需讓兒女進行傳言教授,加之方言阻隔,求學者往往只能聽懂七八成,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防止杜撰經文和主觀臆斷的解說。“重師法、重依據”,即今日所謂的“實事求是”。漢武帝期間,董仲舒對策,也自稱:述所聞,誦所學,道師之言,廑能勿失耳。在當時,這種重依據、有疑問的地方不亂說的做法是受到高度尊重的。嚴格遵從師教的原則也有利于儒學的繼承和發展。然而到了東漢,部分人陷入了讖緯迷信的泥坑,加之有些學者兼通數經,便不再專守一師之說了。
漢朝的學風對后來的語文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一,據《漢書·楚元王傳》記載:《尚書》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絕,今其書見在,時師傳讀而已。《左氏傳》多古字古言,學者傳訓詁而已。當時將語文教學看成是經學的附庸品,學語文只是治經的手段。其二,將教師的講解放在重要地位。所謂“重師法”,即重視教師的講解。《漢書·儒林傳》有這樣的記載:無故善修章句,為廣陵太傅,守小夏侯說文。恭增師法至百萬言。這里記錄的是張山拊從小夏侯受《尚書》,傳授給張無故、秦恭等人。說明了教師講解的重要性及教師當時所受到的重視。
二、學校制度與語文教學
(一)雙軌并行的官學與私學教育
春秋戰國時期,官學衰落,私學興起。但到了秦代,既禁私學,又不設官學,所以學校教育未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關于禁私學,李斯道:若有欲學法令,以吏為師。在戰國后期出現了博士制度,秦代加以繼承和發展;作為皇帝的政事和學術顧問,博士的地位非常高,并且還要教授弟子“諸生”。王國維的《漢魏博士考》中有考證:秦之博士則有定員。除了博士,秦代培養人才主要采取法令教育的方式。“以吏為師”的教育方式被普遍地實施。云夢睡虎地秦簡中,有“為吏之道”,這是思想教育的教材,又包含各種“律”和“爰書”,是很復雜而具體的法律教材(包括刑法和財經法規)。
漢代有官學和私學之分。無論官學還是私學,都面向平民招生。屬中央一級的漢代官學有“太學”,教官稱為“博士”;地方的、郡國的稱為“學”,縣道邑侯國稱為“校”,教師被稱為“經師”;鄉叫“庠”,聚叫“序”,教師則被稱為“孝經師”。根據《漢書》記載,太學有兩條招生途徑,一條是: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另一條是:郡國縣官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常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可見,無論是太常直錄或是地方推舉,招生對象都在平民百姓中。
官學畢竟數量少,名額有限,無法滿足人們的入學需求,所以當時的私學也空前繁盛。在私學里,教學寫字的教師稱為“書師”,傳經的教師統稱“經師”。私學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有的私學與官學中的太學旗鼓相當,那些是經師大儒自立的“精舍”。也有一些是屬于小學階段的,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蒙學,主要學習識字寫字,稱為“書館”;第二階段則是學習《論語》《孝經》。但這種劃分方式并不是固定的,有些在第一階段學習識字寫字時兼學了《論語》《孝經》。
東漢靈帝時創辦了鴻都門學。作為一所學習文學藝術的學校,它主要招收的是一些藝術特長生,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
(二)秦漢語文教育內容
延續先秦語文教育內容廣泛而多樣的特點,秦漢時期的語文教育初步形成了課程體系。從識字、寫字,到閱讀,再到寫作教學,循序漸進,為日后的語文教育奠定了基礎。
1.識字寫字教學
秦朝的統一,封建中央集權制的建立,為文字的統一、改革和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文字自產生以后,經過民眾的應用及當時士人的推動與改進,在秦朝建立以前已經是獨立的符號形態。但由于諸侯割據,文字并未有規范的體系標準,戰國時期“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代建立之初,秦始皇便下令丞相李斯等人進行“書同文”的統一、改革工作;李斯等人“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秦小篆將漢字的基本字體形態固定下來,各種偏旁的形體也基本上是統一的,偏旁的位置及每個字所用的偏旁也被固定下來。許慎《說文解字·敘》記載:“秦書有八體。”這八體分別是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為了應付官獄多事,通行隸書。秦時獄史程邈將小篆加以改造并吸收民間俗字的寫法,創造了隸書,隸書是從大篆簡化而來,比小篆簡化得更多、更徹底;小篆的筆畫以線條為主,筆畫軌道以圓轉為主,而隸書則點畫的姿態增多,軌道以方折為主,所以書寫隸書比小篆要省時。
秦漢時期使用的識字寫字教材大都取名為“篇”或“章”。為了規范識字寫字教學,秦始皇下令編寫識字寫字課本和字書。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這些字書皆是用小篆編寫,以示文字正字的規范。盡管由三人分工編寫,但三者間有關聯性。《漢書·藝文志》記載:《倉頡》一篇,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歷六章,車府令趙高作。博學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因此,“爰歷”六章是相對于“上七章”而言,“博學”七章亦指在“博學”二字以下的七章,三者合成一篇,統稱《倉頡》。秦時,學童學書應該是按照以上順序進行,三者都要學習。令人惋惜的是這三本書均亡佚,僅有一些語句保留在漢代的《倉頡篇》中。秦朝的大一統加強了漢語共同語的統一,加之其推行的統一文字、語文規范的政策,令漢語書面語更趨于統一。
漢代在蒙學階段,主要學習識字寫字的地方叫“書館”或“學館”,老師被稱為“書師”。漢代的識字寫字教材主要有《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元尚篇》等。現存最早的習字課本是《急就篇》,大約編寫于公元前40年左右,到了東漢尤為盛行,取代了《倉頡篇》。我們以《急就篇》為例,可推知當時識字寫字教材的特點。
(1)選字實用,集中識字。
章太炎曾在《論篇章》中評論道:《急就》之文,泛施日用。這表明了《急救篇》注重實用性這一特點,其收錄的都是常用字。漢代的識字教材非常注重字的實用性,認為識字的關鍵就在于運用。現存的《急就篇》有34章,前32章每章63字,后兩章每章64字,合計2144字。史游寫了31章,每章均為63字,其他三章則是東漢人續寫。全篇2000多字,重復字只有335個,生字密度高。在漢代,學童要在盡量短的時間里完成識字寫字的學習,掌握約2000漢字才開始讀經學史,這也符合閱讀對識字量的基本要求。
(2)以類相從,整齊押韻。
《急就篇》的體例采用“類而韻之”的方式,即將一些事物性質相似的字,劃為一類,按照押韻的方式編在一起,方便記憶背誦。漢字作為表意文字,意義相近的字其形體相仿,而形體相仿的字其意義也有聯系。例如在敦煌漢簡中出土的“游敖周章黚黡黯黮黖黝黭黲黓黤赫赧儵赤白黃”一簡,羅列了16種顏色,其中與黑色有關的就有11種。《急就篇》以七言句式為主,雜以三言、四言。七言句式每句押韻,三、四言句式隔句押韻。如:萬方來朝,臣妾使令。邊境無事,中國安寧。百姓承德,陰陽和平。其押韻而又整齊多變的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
(3)內容廣泛,知識豐富。
《急就篇》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寬,全書都是實詞,并且將各種知識的有用詞匯都收集進來,堪稱日常應用小百科全書。據統計,其中有100多個姓,100多種動植物,400多種器物名稱,60多種人體部位器官,還有疾病藥物、法律地理知識等。如此多的內容卻層次分明,先從簡易的姓名入手,再到稍復雜的名物,最后到抽象的法律文理。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掌握漢字。
史游是最早將通用字書和童蒙課本區別開的人。字書要求搜集盡可能多的文字,但童蒙課本的字又不宜太多太難。于是,史游明確地規定該書的性質:作為應急用的識字課本,而不是網羅賅備的字書。他將識字寫字課本和通用字書區別開來,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特別是對識字教學意義重大。《急就篇》在國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日本的“善鄰書院”在1904年就編印了一本漢語教科書,書名為《官話急就篇》,這是受到了漢代《急就篇》的影響。
2.閱讀教學
漢代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經,也是通過傳經來鞏固封建統治。在傳經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進行閱讀。所以傳經的過程即是閱讀教學的過程。漢代的閱讀教材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孝經》《論語》,這一類教材強調“孝”,崇尚儒學。第二類是“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第三類則是比較雜的諸“子”及其他教材。
漢儒指導學生讀經,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正音釋義。
漢字的數量大,且不是拼音文字,需要一個個教。還有一些字是多音字,也有一字一音但多義的情況。在進行閱讀之前,需確定正確的讀音,理解該字正確的含義。漢人標音常常用“讀如”“讀若”,或“某,讀某”的形式。如《周禮注疏》:賈師,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賈,然后令市。鄭玄注:賈,音古,下注“賈師”同。奠,音定。辨,別也。經師講解用得最多的是義訓,解釋詞語的意義時,通常用“×,×”“×,×也”“×為×”等判斷、解釋的形式。如在《邶風·終風》中“莫往莫來”,《毛傳》:人無子道以來事己,己亦不得以丹道往加之。用“莫”字訓“無”,又訓“不”。經師指導學生閱讀經典,首先要解決識字和語言差異的問題,逐字逐句用漢代的語言來解釋先秦的語言,這便是“訓詁”。
(2)斷句。
在古時,竹帛上的文字并沒有標點符號,要清楚在哪里停頓,才能讀懂它。一篇文章有幾句,一句又有幾處停頓,這便稱為句讀。《禮記·學記》中說道“一年視離經辨志”,“離經”指的是劃分句讀。章句指的是辨別章和句,句讀指的是辨別句和讀的關系;理清了二者間的關系,才能夠理解語意。斷句包含了對文本的結構思路、言辭意蘊的解析,所以斷句是閱讀教學的基礎。
(3)對全句、全章的理解。
由正音釋義到斷句,閱讀的基本工作已完成,之后便可進入對文章內容、意義的探索。無論是對全句或全章進行解釋,大多采用的是“謂……也”“言……也”句式。如《禮記·樂記》: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鄭玄注:言為作法度以遏其欲。這里鄭玄為《樂記》的這句話做出了解釋,認為先王是為了遏制人欲望的發展而制作了禮樂這種法度。
(4)點明文章的語法和修辭特點。
漢代學經已強調對語法系統的把握。首先必須明確實詞和虛詞。《周南·癗苡》:“采采癗苡,薄言采之。”《毛傳》:“薄,辭也。”針對實詞、虛詞的詞性區分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作詳細的語法說明。如《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遷于夷儀。”《公羊傳》:“遷者何?其意也。遷之者何?非其意也。”這里就詳細地說明了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區別。不僅如此,動詞的主動與被動形式、詞類活用現象等都在教學過程中一一教授。
除了語法系統,文章所運用的修辭也被注意到了。經書中的反問、疊詞、互文等修辭手法都要求學生掌握。如《詩經·周頌·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馬。”鄭箋:“有客有客,重言之者,異之也。”在此,鄭玄解釋了重復“有客”的原因,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漢代經師進行閱讀教學的指導是較為全面的,從正音釋義到斷句,到解釋全句、全章的主旨,再到語法和修辭以及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這都要求經師才學淵博,并也必須在課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這種閱讀教學體系為語文教學積累了許多有效的指導閱讀的經驗。
3.寫作教學
通觀《史記》和前后《漢書》的人物傳記,“善屬文”幾乎是傳主們的基本特質;歷代的考察也證明,漢代創作繁榮,成果豐厚。漢代寫作教學與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相互配合。在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的主要內容為日常應用文的寫作。《漢書·張湯傳》:“張湯,杜陵人也。父為長安丞,出。湯為兒,守舍。還,鼠盜肉。父怒,笞湯。湯掘熏得鼠及馀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并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父見之,視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還是小孩子的張湯竟然可以審理老鼠偷肉的案子并錄口供,其文字如老獄吏一般。由此可見,漢代在寫作教學上首先要求學會識字寫字,其次要求運用到生活中去,能夠完成日常應用文的寫作。[6]
西漢中期以后,各種文體的沿襲模擬成為顯著現象。這一時期寫作教學的內容非常廣泛,第一階段主要是各種文體的訓練。主要有詩賦類、書表箋奏類、頌誄箴銘類、論說類、碑志類。同時根據老師、學生的不同而各有所側重。第二階段的寫作教學是與閱讀教學、讀經相配合的。漢代的閱讀教學中分章斷句的教學不僅僅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式,也包含了對文章寫作的指導和啟示。在對章、句進行劃分和解析的過程中,除了可以規范內容和體例,還可鍛煉學生的寫作構造、展開思路的能力。對具體詞句的訓釋更提高了對語感的體悟。這一階段寫作教學訓練方法的主要特點表現為:擬經典、重修改。
(1)擬經典。
當時寫作以擬古著稱的當首推揚雄。揚雄的摹擬創作在《漢書》本傳中有明言:“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為經莫大于《易》,故作《太玄》;傳莫大于《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于《倉頡》,作《訓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賦莫深于《離騷》,反而廣之。”他也在很大程度上開啟了后代重模擬的風氣。
漢人模擬楚辭的范圍很廣。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有言:爰自漢室,迄至成哀,雖世漸百齡,辭人九變,而大抵所歸,祖述《楚辭》,靈均余影,于是乎在。從漢代的各種作品中可以發現,漢代文人對屈原《離騷》的模擬,涉及了體制、辭藻、表達方式等層面。當然,這種模仿寫作對于初學者是有好處的,模擬經典會讓學生更快地入門。但是如果一味地模仿而不進行創新,文章必然失去時代感,缺乏生命力。
(2)重修改。
漢代學生在進行寫作前先要寫草稿,經過不斷的修改后方能成文。老師在閱讀草稿后,會進行修改,有時則由學生自行琢磨修改。《爾雅》:“滅字為點。”“點”是修改文章的專用術語,即用筆將文章中要刪掉的語句涂去。禰衡的《鸚鵡賦》云:“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這里的“加”也是修改文章的專用術語,即將應該增加的語句在文中添上。由此可見,漢代的寫作教學非常重視作文的增刪,不斷地修改以求達到最好。
(三)秦漢語文教育方法
1.秦朝“以吏為師”的官員教育
從出土文書看,秦以文書御天下,秦是倡導法治最力的國家,整個教育都以律令為中心來進行。[7]從中央到地方逐級傳達法律文書,這要求層層官吏都具有識字和寫字能力,才能保證政令的準確傳達。同時,百姓也必須有一定的識字能力,才能遵守法律。
在倡導“以吏為師”的秦代,官員必須在教育他人前首先進行學習,接受教育。根據睡虎地秦簡上的內容,可以發現除了《編年記》外,其余九種全部都是關于吏事,是官吏學習的教材。睡虎地秦簡中《語書》《為吏之道》是在職業道德方面訓練官吏子弟的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官吏任用、培訓、處罰等方面的史料。[8]
同時,在睡虎地秦簡中還發現大量的法律條文和律法文書。研究者從中發現,在秦代,公文已經有了明確的分類:如皇帝下發的文書“命書”(后改為“制書”),介紹案件及判決情況的“恒書”,對審理案件進行記載的“爰書”,官吏對死傷者進行調查、檢驗的“診書”等。明確清晰的公文分類對官吏的識字、書寫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漢代的教學方法
漢代官學的教學方法取法于私學,所以漢代官學和私學在教學方法上沒有根本的不同,都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的自主性也很大。
(1)教師自主的“教”。
關于要如何教學,教師有很大的自主性。通常采取“大都授”的形式,即上大課的教學模式。當時學生居住較為分散,平時多為自學。《漢書·翟方進傳》的記載:“方進知之,候伺常大都授時,遣門下諸生至常所問大義疑難,因記其說。如是者久之。”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口傳音義,即經師根據自己的見解對經書音義加以解說。二是師生間問答,這種教學方式是建立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學生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后向老師提出并尋求解答。在漢以前,孔子與其學生經常采取問答的形式進行教學。賈誼的《新書·先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郊事對》等都是問答教學的實錄。通過問答,教師不僅能夠解答學生的疑惑,更能進一步啟發誘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此外,由于當時老師少學生多,還有第三種教學方法,即高年級學生教低年級學生。《漢書·董仲舒傳》提到:“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這樣一來,學生不必見到董仲舒才可以學習,而是可以通過其舊弟子進行學習。
(2)學生多形式的自學。
漢代太學學生聽課較少,大部分時間是自學。第一種方式是“誦讀”,這是漢代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漢代強調學生“誦讀”,要求學生對古典書面語言進行背誦。如漢初太史試學童要能夠背誦默寫9000字以上才能擔任“史”的職務。第二種方式是學生間的討論交流,簡稱為“進論辯難”。《禮記·學記》記載:“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能夠講論學問,已經是學有小成了。《西京雜記》卷二載,匡衡善于說《詩》,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返。可見,辯難是進學修業的方法。兩漢時期,老師們更加喜歡那些善于講論辯難的學生,認為這是他們高才敏捷的表現。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受多種觀點學說的啟發,產生思想上的碰撞,發現自身的不足,加深理解。
(3)反饋及時的考察。
在教學上,為確保學習的質量,漢代還有明確的考察制度。太學作為國家最高學府,同樣也是考試機關。太學生員并沒有固定的畢業年限,經過考試并合格后便可授予官職。這種考試被稱為“射策”。考試題目出自經傳,考生書寫答案于試卷上,如此一來可檢測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通過考試,能夠彌補教師少、學生多而監管不嚴的缺陷,以此監督學生的自學效率。
三、選士制度與語文教學
(一)秦漢選士制度
中國古代學校教育與選士制度關系密切,所謂“學而優則仕”。學校培養人才最現實的目標便是“仕”。在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走上歷史舞臺,他們多在學校這一類場所活動,治學的目標就是參政議政,但當時還未有規范的選士制度。在秦漢時期,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確立,由于秦代統治時間較短,并未形成規范的選士制度。秦官吏的選拔主要通過推舉和考試。推舉即薦舉,在秦統一前已在進行,有保舉和征士兩種形式,是一種招賢納才的制度,統一后更為流行。“保舉”是通過各種途徑向朝廷或官府推薦人才,秦又稱為任。“征士”則是朝廷或官府面向社會自上而下征召人才,又稱“聘”。除推選外,秦還通過公開的考試錄用文吏。選吏要經過嚴格的考試,雖然秦始皇所尊用的法家內容不為后世所承襲,但其形式在后代則得到了繼承和發展。秦為吏不論是推舉還是考試,都必須經過試用,試用一年不稱職者,即被免除職務。秦制因資料太少雖詳情難以描述,但從上述秦官保舉、征召,吏員的推選、考試以及考課、試用之制等選官辦法來看,還是富有特色而卓有成效的。這是中國最早的統一封建王朝的官吏選任制度,有其開創性意義。封建時代官吏選拔的許多辦法包括唐朝的科舉制,都可以在秦制中找到其雛形,整個封建時代的官僚體系及其選任制度基本上還是一脈相承的。
為了選拔和培養人才,漢代的選士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養士制度的基礎上得到了發展。“察舉制”是漢代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它萌生于漢初,于漢中葉確立。
在西漢建立初,劉邦以秦亡為鑒,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漢書·高帝紀》中記載,高祖在公元前196年下詔書,命令各級臣下舉薦賢才:“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漢書·文帝紀》中說,文帝即位次年(前178年)下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由皇帝親自出題策問的選士方式是漢代察舉制的開端。文帝十五年,詔“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諫者”,察舉制進一步發展,察舉權擴大到郡守一級。此時察舉科目不僅有賢良、方正,而且兩漢察舉的主要科目“孝廉”也已雛形初具,出現孝者與廉吏并列現象。但文帝詔舉賢良只是偶爾為之,并未規定薦舉的時間、人數等具體細節問題,所以并沒有形成制度。
據《漢書·武帝紀》記載,武帝在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國舉孝廉”,后來又命令州郡察茂才,甚至還規定了地方官吏“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從武帝到西漢末,是漢代察舉制的蓬勃發展期。察舉科目多樣化,主要出現了以下幾種科目:孝廉、茂才、賢良文學、明經、明法、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等,其中以孝廉和賢良最為重要。孝者出身于平民,而廉吏應舉資格是現任吏。《漢書·平當傳》:“功次補大鴻臚文學,察廉為順陽長。”西漢晚期,孝和廉就已合并成為察舉的主要科目。“孝廉”這個原先以道德為內容的概念成了察舉科目的代稱。明經一科則是在董仲舒“獨尊儒術”,置儒學“五經博士”,招收博士弟子這一提議下產生的。博士弟子修業期滿,通過考試就可以授官,逐漸形成明經一科。《漢官儀》記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令丞相設四科之辟,以博選異德名士。這一時期,察舉制得到了大力推廣,各種人才通過這一制度進入各級政府。但察舉過程中也發生了舞弊行為,一些人通過行賄的方式利用察舉進入仕途。
東漢的選士制度沿襲前朝,并無過多的變化,只是將西漢“四科取士”之標準更加明確具體化。《漢官儀》中說:方今選舉……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簡言之,取士的標準乃德行、經學、文法、才能四個方面。凡符合其中一條者,就可察舉為官。士要想被察舉,首先要通過鄉間對自己德行的評論,然后三公、九卿、列侯、刺史、郡守、國相等根據鄉間的評價向上推薦,經過朝廷考核,授以官職。[9]
(二)漢代察舉制度與語文教育發展
漢代的察舉選士制度與語文教育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1.察舉制度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
根據察舉的操作過程,可以分為從下到上的推薦以及由上而下的考核、選拔兩種類型。皇帝下詔后,三公九卿以及地方郡守各級官吏推薦各地符合標準的人才給朝廷,再由朝廷任命或考核擇優錄取。從選舉的條件來看,孝廉的候選人是博通經書的儒生或者是較低職位的州郡官吏;茂才的候選人大都是接受過太學教育的朝廷官吏、縣令長、孝廉郎官和名儒等。賢良方正與文學的候選人主要指經學之士。[10]在這種選舉制度下,社會上形成了尊重人才、重視教育的社會風氣。作為研究和傳授“五經”的最高學府太學,最初規模很小,僅有博士弟子50人。但不久規模就不斷擴大。歷史資料顯示在漢成帝時太學已有弟子3000人。在官學迅速發展的同時,私學也空前繁盛。《漢書·儒林傳》記載,《詩》學大師申公歸魯,弟子自遠方而至者即有千余人。
2.察舉制度促進經學的發展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漢代的教育就受到經學的巨大影響。經學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也成為衡量知識分子的唯一標準。察舉制要求被舉者通曉《易》《禮記》《春秋》等儒家經典,令儒學與仕途緊密結合起來,經學高居一切學問之上。《漢書·儒林傳》贊曰:“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訖于元始,百有余年,傳業者浸盛,支葉藩滋,一經說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余人,蓋祿利之路然也。”在明經一科的選官中,無論是官學或私學弟子,只要能夠通經,就有入仕的機會。學生們為了入仕潛心攻讀經書,讀經人數大增。《后漢書·任延傳》中說:“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孫,皆令詣學受業,復其徭役。章句既通,悉顯拔榮進之。”可以看出,漢代保證經學與察舉制相結合。據《漢書·韋賢傳》記載:(漢丞相韋賢)“地節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賜黃金百斤……少子玄成,復以明經歷位至丞相。”
兩漢四百多年,董仲舒、劉向、劉歆、揚雄、班固、許慎、鄭玄、公孫弘等經學大師輩出。他們對經書加以疏證、訓詁,盛極一時。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劉向著有《洪范五行傳》;鄭玄注《周易》《尚書》《毛詩》《禮記》等。察舉制的推行使經書大量再現并保存了下來。司馬遷的《史記》采經摭傳,其中有大量的依據和文獻來自于經書,例如夏商周《本紀》引自《尚書》,《仲尼弟子列傳》引用《論語》等,這讓后世的經學研究有了極其豐富的參考史料。
3.察舉制度促進政論文寫作的發展
兩漢時期,多次詔舉“賢良文學”和“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二科察舉之士須在朝廷上接受由皇帝主持的“策問”考試,合格后授官。策問內容多關乎國計民生大事,應試者對策時,可直言極諫,“糾請人主過失”。在這種“以文取人”“以能取人”的察舉制度下,產生了應試的文學體裁——政論文。[11]政論文主要用于被察舉時進行對策敘說;為了踏入仕途為官,兩漢文壇上涌現了許多優秀的政論文。公元前165年,漢文帝下求賢令,晁錯以自己的對策在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他的《言太子宜知術數》《言兵事疏》《論貴粟疏》都是非常優秀的政論作品。他在《言兵事書》中針對匈奴侵擾,極言兵事,漢文帝采納了這些建議,贏得了邊疆的安定和軍事的強大。路溫舒作《上尚德緩刑書》,先說“尚德”,為勸宣帝“緩刑”預陳大理,再說“秦有十失”,并將“十失”一一列出,以切玉如泥之筆,敘說今日獄吏之毒,以顯出“緩刑”的必要,文章思慮周詳,論證嚴密,令人信服。再如西漢桓寬的《鹽鐵論》,根據賢良文人們提出的鹽鐵官府壟斷專營和“平準均輸”等經濟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這一觀點,用精練的語言生動地記錄了政府一方與以賢良文學為代表的民間一方激烈的辯論,也對漢武帝時期各項政策進行總的評價。
漢代的政論文繼承了先秦散文的實錄、實用的宗旨,語言簡練質樸,也繼承了先秦散文排比、鋪陳、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使議論更加生動深刻。總之,在察舉制對策中應運而生的政論文對語文寫作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令教師與學生在探討議論文章寫作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四、漢代語文教育的貢獻
(一)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教學方法行之有效
在識字寫字教學方面,充分利用韻語幫助學生“熟讀成誦”,借助“六書”,提高識字效率。
史游按照“類而韻之”的體例編寫了《急就篇》這一教材,成書后得到大量傳播。它集中識字、合轍押韻、易記易誦、切合實用,后世蒙學語文教育中重要的識字教材《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就是繼承了《急就篇》的韻語識字經驗發展而來的。在教學方法上,強調“熟讀成誦”,由教師帶領學生熟讀韻文,直到可以背誦下來。在教學過程中,以認讀字為主,認寫分開。不要求學生對每個漢字同時做到“會讀、會寫、會講、會用”;而是以會認會讀為主,促使學生短期多認字,盡快達到一定識字量,盡早進入閱讀階段,又借閱讀鞏固識字,增長知識。韻語識字為后世的識字教育提供了極寶貴的經驗,一直沿用至今。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廣泛搜集先秦以來典籍中9353個字,加以解說。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了“六書”,他對漢字字形的這種分析仍適用于今天的漢字教學。如象形字,許慎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象形字是人們將客觀的圖像典型化后用規則化的線條勾勒而成的一種符號。當今的小學語文教材也提出了可利用象形文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識字、記憶。如將“口、耳、目、日、月、火”等象形文字展示出來,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圖畫、象形字、文字三者的結合,加深印象。而在教形聲字時,抓住形義之間的聯系就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記憶字形。如《急就篇》“蕓蒜薺芥茱萸香”一句中有六個字是“艸”字頭,標志著這些字都與植物有關。
在閱讀教學方面,漢代的語文教學注重循序漸進,在識字寫字的基礎上再從正音釋義到斷句,再到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最后對文章的語法及修辭進行分析。這一時期涌現出大量對經書進行疏證、訓詁的著作,為后代留下了豐富的學習資料。寫作教學又與閱讀教學息息相關,司馬遷的《史記》在語文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語文實踐活動對后世的語文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中說: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他主張“行萬里路”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親身實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劉向和揚雄都稱《史記》: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善,故謂之實錄。可以看出,司馬遷在寫作上注重內容的真實和豐富,但同時也強調文采。
(二)語文教育思想的形成與實踐
在注重通經的學風下,漢代教育家在儒家經學經典中不斷學習、提煉、創新,形成了許多歷久彌新的語文教育思想;漢代教育家們一般認為人是具有可塑性的,強調教育對人的發展作用。董仲舒在《深察名號》中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今萬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當與教,不當與性。其次,漢代提出,教育者必須擔任好榜樣的角色。《淮南子·詮言訓》認為:身者,事之規矩也,未聞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對于受教育者,《淮南子·泰族訓》中提出:因其性則天下聽從,拂其性則法縣而不用。意思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天性特征來進行教育,才能夠取得優良的教育效果,如果違背人們的天性特征,即使用刑法威逼也沒有用。
東漢王充是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對“語文”下了定義。《問孔篇》中說:言出于口,文立于策,俱發于心,其實一也。《定賢篇》中說:夫筆之與口一實也。口出以為言,筆書以為文。可見他認識到語言與文字是統一的,一個是口頭表達,另外一個是書面表達,這是對語文定義的早期說明。
司馬遷不僅在語文寫作教學上形成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他還非常重視口語表達能力。在《滑稽列傳》中,司馬遷描寫了淳于髡、優孟、優旃三個小人物,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都非常優秀,在政治上發揮了作用。司馬遷能為其作傳,亦可見他對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視。
鄭玄,師事馬融,學成回家后一直講學和注經。他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在注釋經籍和訓詁方面有極高的成就;他注了《周易》《尚書》《毛詩》等,絕大部分都是為儒生讀經服務,即為閱讀教學服務。他的學生在其死后編成的《鄭志》,是鄭玄的語文教學實錄;他的語文教育思想就反映在他的各經注解中。《禮記·學記》鄭注中有言:使之悱悱憤憤,然后啟發也。作為教師,他認為要時刻觀察學生,但不能不停地說教,而要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同時,他不贊同“記問之學”,認為學生要將內容理解了才能夠成為自己的知識,記得牢固。所以《禮記·學記》鄭注中又言:預誦雜難雜說,至講時為學者論之,此或時師不心解,或學者所未能問。
(三)加強政治統治,促進漢代教育平民化
“獨尊儒術”的思想方針被貫徹到漢代的語文教育中去,無論是平民教育還是選士入仕,“學經”都被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每個時代的統治階級都需要有與其相應的統治思想。漢代的語文教育將董仲舒的“大一統”“君權神授”“三綱五常”與“天”“神”相聯系的思想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去,加強了漢朝的政治統治。
漢代政府采取各種促進教育的普及措施,將教育與選士制度相結合,令教育平民化。官學與私學共同招生,也令語文教育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在此基礎上,兩漢在天文、數學、醫學、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尚書·堯典》中有制定歷法以正農時的記載,《周易》的“陰陽說”,還有《尚書·洪范》的“五行”說,對古代醫學、哲學的傳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漢代的教育家們對語文教育的認識非常廣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形成了識字寫字、閱讀、寫作三個方面的教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發揮老師的指導性作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雛形出現。漢代的語文教育為后朝的語文教育提供了學習的對象,其語文教育思想和方法更是流傳至今,對現代語文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二節 秦漢語文教育思想
一、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廣川人。西漢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漢武帝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享有“漢代孔子”之美譽。董仲舒自幼好學,憑著“三年不窺園”的學習精神,在學問方面,特別是在對《春秋》的研究上,大有造詣。漢武帝時期,他憑借著著名的“天人三策”,闡述了他對天人關系的看法,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太學”“改革選士”等重大建議,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使得儒家思想成為漢代的文教思想基礎,也使得他垂名后世。
作為漢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舉賢良對策》和《春秋繁露》中,書中凝聚著他半生的思想結晶,為后人研究其教育思想提供了寶貴線索。
(一)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概說
董仲舒的生平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少壯之年治學傳教,中年為政亦授教,晚年修學著書立說。可見,在人生三個階段中,他都執著于學問和教育,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巨大的教育思想財富。
董仲舒繼承發展了先秦儒學思想,肯定“有為”,否定“無為”,提出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不變,道亦不變”等封建統治永恒論,為儒學披上了神秘主義的外衣,稱為“儒家神學”,其思想對封建語文教育具有深遠影響。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以及大一統的政治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其神學化了的新儒學和文教政策里,具體體現在:教育是治國的根本、教育能使社會穩定、教育能使人性向善、教育能培養統治人才等。圍繞這些教育思想,形成了本質是儒家神學的、以德育為主的教育內容,以及“圣化”“強勉”“專一”等教學原則與方法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對中國教育思想影響甚大,一方面,在學理上發展了儒家學說,結合神學,將它變為占統治地位的權力象征;另一方面,他在教育上注重道德培養、重視積極的指導,對后世有良好影響。
(二)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言論
1.關于教育的作用
董仲舒不僅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所以他特別重視教育的社會政治功用,有大量關于教育的社會政治作用的言論。
(1)教育是治國的根本。
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春秋繁露·精華》)
參考譯文:教化,是政治的根本;判案,是政治的末節。
(2)教育能使人性向善,對人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董仲舒的人性觀綜合了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他認為人性不能簡單地歸為善或惡,人性只是具有“善”的可能性,但還不具有“善”的現實性,而促使這個可能性向現實性發展的關鍵是教育。
性者,天質之樸也,善者,王教之化也;無其質,則王教不能化,無其王教,則質樸不能善。(《春秋繁露·實性》)
參考譯文: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渾樸素質,善是帝王教育的感化;沒有天生的本質,帝王的教育就無從感化,沒有帝王的教育,質樸的性就不能變為善。
今萬民之性,有其質而未能覺,譬如瞑者待覺,教之然后善。(《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參考譯文:如今普通百姓的本性,有他們的善質,但不能覺醒,如同睡眠的等待醒來,教化他們然后才能做到善。
可見,董仲舒認為人性的本質無所謂善與惡,但人的本性具有向善的潛質,而這個潛質需要靠教育來激發。可以說,人性向善需要兩個必要條件,天生質樸的性和后天的教育,兩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見教育對于人性發展的重要作用。
(3)教育對培養統治人才有重要作用。
董仲舒認為人才對國家的統治很重要,有了能“修己安人”的統治人才作為人民的表率,才能使政治清明,實現仁政德治。而人才需要靠教育來培養,所以他主張興教育,設太學,來養士育才。
夫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參考譯文:平時不注重培養人才,急需時卻想求得賢人,就好比不琢磨玉石,卻要求它呈現華麗的光彩一樣。所以要培養人才,沒有比設太學更重要的了;太學,是培養賢士的地方,是教化的本源。
(4)教育有社會教化的作用,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董仲舒作為地主階級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敏銳地認識到封建帝國的統一需要思想的統一,但他不主張用法家刑罰的方式,而主張采取社會教化的方式,使民心統一,加強國家的向心力。
夫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也,其堤防完也;教化廢而奸邪并出,刑罰不能勝者,其堤防壞也。(《對賢良策》)
參考譯文:百姓追逐財利,就像水流向低處一樣,不用教化筑成堤壩來防治,就不能阻止他們。所以,建立教化體制能夠有效地制止奸佞邪惡,正如完善的堤壩能夠有效防治洪水;教化體制被廢除,種種奸佞邪惡的現象就會四處出現,嚴刑峻法也不能制止,這是因為防治洪水的堤壩壞了啊。
2.關于教育內容
董仲舒特別看重教育的社會政治功用,所以他從培養經國治世人才、維護帝國統治的教育目的出發,主張以“六經”為教材,其教學內容實質上是從“獨尊儒術”的思想出發的,他的整個學術思想體系是以“天人感應”為基礎的神學化新儒學,其中特別重視以“仁”為核心的德育。
君子知在位者不能以惡服人也,是故簡六藝以贍養之。《詩》《書》序其志,《禮》《樂》純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學皆大,而各有所長。《詩》道志,故長于質;《禮》制節,故長于文;《樂》詠德,故長于風;《書》著功,故長于事;《易》本天地,故長于數;《春秋》正是非,故長于治人;能兼得其所長,而不能遍舉其詳也。(《春秋繁露·玉杯》)
參考譯文:君子知道居高位的人不能用兇惡的手段使人服從,所以選擇六藝來涵養自己的品行。《詩》《書》可以抒發他的情志,《禮》《樂》可以使他美好的本質精純,《易》《春秋》使他的智慧清明,這六種學問都很偉大,而且各有它的特長。《詩》可以抒發人的情志,所以它的特長在于具有樸實的本質;《禮》是制定人的節度,所以它的特長在于具有文采;《樂》是歌詠圣人的德行,所以它的特長在于教化人們;《書》是著述先王的功業,所以它的特長在于通達政事;《易》是據天地的法象而作,所以它的特長在于洞悉天地間的道理;《春秋》辨別是非,所以它的特長在于治理人們;人能夠同時把握它們的特長,但是不能夠一一舉出它們的細節。
由此可見,董仲舒重視六藝之教,而且還主張學者要各取其所長,不可偏廢任何一門。
能說鳥獸之類者,非圣人所欲說也。圣人所欲說,在于說仁義而理之。(《春秋繁露·重政》)
參考譯文:能說明鳥獸之間的道理,不是圣人所要說明的道理。圣人所要說明的,是在于說明仁義并分析它。
董仲舒雖然提倡六藝的學習,教學內容囊括了智育、德育、美育等,已屬全面,但他不提倡學習關于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的自然科學知識,這種主張就有失偏頗,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在六藝的教育中,董仲舒尤其重視儒家倫理道德教育,特別是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范。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體莫貴于心,故養莫重于義,義之養生人大于利。(《春秋繁露·身之養重于義》)
參考譯文:讓人生存的天道是讓人擁有仁義和利益,私利用來供養他的身體,仁義用來養育他的內心,人內心得不到仁義(道德)的修養,就不會快樂,身體沒有私利供養,就不會安適,仁義是養育心靈的,私利是供養身體的,身體沒有心那么貴重,所以修養的東西沒有比仁義更重要的了,(由此可見,)仁義對于人的成長比利益重要多了。
仁而不智,則愛而不別也;智而不仁,則知而不為也。故仁者所以愛人類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參考譯文:有仁德而沒有智慧,就會去愛人而不會區別應不應該去愛;有智慧而沒有仁德,就會知道什么是善事而不會去做。所以說仁是用來愛人類,而智是用來為人類除害的。
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雖能正人,弗予為義;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春秋繁露·仁義法》)
參考譯文:仁的法度是在于愛別人,不在于愛自我;義的法度是在于糾正自我,不在于糾正別人;不去糾正自己,雖能糾正別人,春秋不稱許他的行為合乎義;別人不能得到他的愛,雖然他非常愛自己,春秋不稱許他的行為合乎仁。
3.關于教師
董仲舒對于教育的主體即教師也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主張用上行下效的方式來推行教化,所以不只知識淵博的學者可以成為教育的主體,德才兼備的官吏也可以成為教育的力量。
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①,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師帥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漢書·董仲舒傳》)
注釋:①師帥:帥,通“率”。師帥即師表。
參考譯文:如今的郡守和縣令,都是人民的表率,是可以使風教得到承襲使仁德得到宣揚的人。所以如果為人表率的官吏不賢良,那么皇帝的仁德就得不到宣揚,恩澤得不到傳播。
董仲舒的這個觀點從表面上看起來和秦朝的“以吏為師”觀點相似,但實質是不同的,秦的“以吏為師”是局限于嚴刑峻法的法令,而董仲舒所指的讓官吏來推行教化則是以道德感化為主。
此外,董仲舒對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也有很高的要求,他主張教師教學要遵循一定的教學藝術,要重視自身修養,謹言慎行,為人師表。
為人師者,可無慎耶!(《春秋繁露·重政》)
參考譯文:做別人老師的,可以不慎重嗎?
董仲舒在此強調了教師為人師表的重要性,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其實教師又何嘗不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呢?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不能不謹慎,教師的言行關系到學生的言行。這也是“上行下效”的道理所在。
4.關于教學原則和方法
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董仲舒在教學原則和方法上有自己的一番主張,其中包括教師教學的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董仲舒認為,教師教學的方法有“圣化”“以久次相傳授”等,而學生學習的方法有強勉好學、虛靜謙卑、重志輕文、博節相宜、多連博貫、精心達思、積小致巨、專一不二、勤學好問等。
(1)教法。
①圣化。
是故善為師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齊時早晚,任多少,適疾徐,造而勿趨,稽而勿苦;省其所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勞,而身大成,此之謂圣化,吾取之。(《春秋繁露·玉杯》)
參考譯文:因此善于施教的老師,既要使他所傳授的理論完美,又要慎重于自己的行為;要依據學生的情形確定教育時機的早晚、教育內容的多少和教育進度的快慢;要激勵學生,但不要讓他們感到急迫;要考核學生,但不要使他們感到苦惱,要考察學生的日常行為,在他最擅長的方面成就他,所以,費力少而成功多,這就是圣人的教化,我贊成這種做法。
董仲舒的“圣化”之道體現了以身作則(“美其道,又慎其行”)、及時施教(“齊時早晚”)、循序漸進(“任多少,適疾徐,造而勿趨”)、因材施教(“省其所為,而成其所湛”)等教學原則,這些見解都是合乎教學規律的,對當代的教育也很有啟發。
②以久次相授業。
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漢書·董仲舒傳》)
參考譯文:弟子之間便依學輩先后輾轉相傳,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他的面。
董仲舒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采用的是這種“以久次相授業”的方式,“久次”就是學生年級的高低。“以久次相授業”,就是讓高年級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去教授低年級的學生。
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擴大教學規模,提高教學效率。
(2)學法。
①強勉好學。
強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漢書·董仲舒傳》)
參考譯文:只要強勉學問,見聞就會廣博,智力就會越發高明。強勉自己按道行事,道德就會日益高尚,功績也會增多。
不論治學或是修德,都需要發揚“強勉”精神,方能成功。
②虛靜謙卑。
夫欲致精者,必虛靜其形;欲致賢者,必卑謙其身,形靜志虛者,精氣之所趣也。(《春秋繁露·通國身》)
參考譯文:要想獲得精氣,一定要讓心中空虛,形體寧靜;要想得到賢人,自身一定要謙卑;形體寧靜、心中空虛的人,精氣就會歸附。
“虛靜”就是要求學習時要集中精神,排除雜念,保持頭腦澄明清凈;“謙卑”就是要求學習要虛心以求。
③重質輕文。
志為質,物為文。文著于質,質不居文,文安施質?質文兩備,然后其禮成。文質偏行,不得有我爾之名。俱不能備而偏行之,寧有質而無文。(《春秋繁露·玉杯》)
參考譯文:思想是根本,事物是表現。外在的形式附著在內在的本質上,本質不附在外在形式上,外在形式怎么能影響本質?只有具備本質和形式兩方面,然后才可以完成禮節。形式和本質缺少其一,就失去了人和人正常的關系。如果不能形式和本質同時具備而非得缺少其一,寧可有本質而沒有形式。
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董仲舒認為,學習要特別重視思想意志的修養。
④博節相宜。
故人主大節則知暗,大博則業厭,二者異失同貶,其傷必至,不可不察也。(《春秋繁露·玉杯》)
參考譯文:所以人主的學問太狹窄,那么知識就淺陋;學問太廣博,那么功業就減損;兩方面的過失不同,但是同樣招致敗壞,傷害最后一定會到來,這是不可不明察的。
董仲舒在此提到了學習中“博覽”和“專攻”的關系,他認為學習不能“太博”也不能“太節”,“太博”容易使學問流于膚淺,“太節”則容易使學問狹窄。所以最好要做到博節相宜,在“博”與“節”中找到平衡點。
⑤多連博貫。
是故為春秋者,得一端而多連之,見一空而博貫之,則天下盡矣。(《春秋繁露·精華》)
參考譯文:所以研究《春秋》的人,把握到一方面并且將其他各方面聯結起來,看到一點并且能廣泛地將其他各點貫通起來,那么天下的事都能了解了。
學習要善于深入思考,融會貫通,善于將所學的知識巧妙地聯系起來、貫通其中。可見,董仲舒的“得一端而多連之,見一空而博貫之”和孔子的“舉一隅而反三隅”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⑥精心達思。
辭不能及,皆在于指,非精心達思者,其孰能知之!(《春秋繁露·竹林》)
參考譯文:文辭不能表達的,都寄托在意思上,不是心意周密思想通達的人,怎么能夠了解呢!
所謂“詞不達意”,有些深刻的道理是言辭所不能達意的,這時就需要學習者深入思考,才能把握要旨。
⑦積小致巨。
臣聞眾少成多,積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顯。是以堯發于諸侯,舜興乎深山,非一日而顯也。蓋有漸以致之矣。(《舉賢良對策》)
參考譯文:我聽說積少成多,積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沒有一個不是由默默無聞而變成美名遠揚,由卑微而達到顯赫;因此,堯起步于諸侯之位,舜興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內突然顯赫起來,應該說是逐漸達到的。
董仲舒認為,做學問要采取“眾少成多,積小致巨”的方法,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才能提高知識水平。
⑧專一不二。
目不能二視,耳不能二聽,手不能二事。一手畫方,一手畫圓,莫能成。(《春秋繁露·天道無二》)
參考譯文:眼睛不能同時看兩種東西,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手不能同時做兩件事情。同一時間,一只手畫方形,一只手畫圓形,沒有能成功的。
學習要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心二用是不可取的。
⑨勤學好問。
子曰:“人而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故匿病者不得良醫,羞問者圣人去之。……故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春秋繁露·執贄》)
參考譯文:孔子說:“從來不想想‘怎么辦,怎么辦’的人,我對他也不知道怎么辦了。”因此隱瞞自己疾病的人,得不到好的醫生來治療他,恥于向人請教的人,圣人也會遠離他……所以君子不隱藏他的短處,不知道的就問人家,不能做的就去學習。
正如孔子所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習就要持這樣的態度,不懂的就要去問,不會的就要去學。
二、淮南王
劉安(前179—前122),沛郡豐人,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長之子,襲父之位被封為淮南王。淮南王自幼不喜狗馬弋獵馳騁而好讀書,博學善文辭,好鼓琴,通天文、地理、諸子之說,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作為著名的文學家兼思想家,淮南王一生的文學成就及思想成就集中于他“招賓客方士數千人”編纂而成的著作《鴻烈》,亦稱《淮南子》之中。原著共有“內書”21篇、“外書”33篇,和“中書”8卷,流傳至今僅剩下“內書”21篇。這部著作包羅萬象,《原道》訓道,《天文》述天道,《地形》繪地理,《時則》論四時,《精神》論生命,《兵略》談軍事,《修務》說學業……內容涉及政治、哲學、經濟、文史、天文、地理、軍事等諸多領域。他的教育思想就潛藏于《淮南子》這部著作中,特別是其中的《修務》篇。
(一)淮南王的教育思想概說
《淮南子》是一部集諸家之大成的著作,融合了道、儒、法各家觀點,而道家略占優勢。其教育思想也是如此,吸收了各家學派觀點,其中關于教育的理想和目的的思想偏重于道家思想,而關于具體的教學方法的論述則偏重于儒家思想。淮南王的教育思想總體來說是賦予道家的“無為”思想以積極的內涵,他不認同老子“絕圣棄智”的觀點,他認為:欲棄學而循性,是謂猶釋船而欲錽水也。所以他在《淮南子》中反復強調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他所提倡的教育是要循民之本性,循自然之理的教化,通過這樣的教育才能變無為為有為,這就賦予了“無為”以積極的內涵。
(二)淮南王的教育思想言論
1.教學理想和目的
淮南王在《?真訓》中明確地闡釋了他的教學理想觀,他認為學習是為了讓性情達到純樸的境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而不是為了追求虛名和迷惑大眾。
是故圣人之學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虛也;達人之學也,欲以通性于遼廓而覺于寂漠也。若夫俗世之學也則不然,摧德塞性,內愁五藏,外勞耳目,乃始招蟯振繾物之豪芒,搖消掉梢仁義禮樂,暴行越智于天下,以招號名聲于世。此我所羞不為也。(《淮南子·俶真訓》)
參考譯文:因此圣人學習,是要將心性返歸到最初的質樸狀態而讓心神遨游于虛無之境;達人學習,是要將心性與曠漠無邊相通而在寂靜淡漠中覺醒。若是世俗之人的學習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拔去德性,擾亂心胸,損傷耳目,老是糾纏、追求著事物的微小利益,為推行仁義禮樂奔走忙碌,在世上自我表現以求獲得世俗的名聲。這種事情我是感到羞恥而不屑做的。
2.教育的作用
淮南王反復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作用,有大量關于教育對個人以及對社會的作用的言論。
(1)批判“棄學而循性”的極端自然主義。
淮南王否認人不可教化的非學觀念,強調學習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認為接受教育,是人成才的必經之路,也是人性向善的關鍵。
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龁咋足以豽肌碎骨,蹶蹄足以破顱陷匈;及至圉人擾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連以轡銜,則雖歷險超塹弗敢辭。故其形之為馬,馬不可化;其可駕御,教之所為也。馬,聾蟲也,而可以通氣志,猶待教而成,又況人乎!(《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當馬還是馬駒未加調教之時,它是揚蹄蹦跳,翹起尾巴奔跑,人不能控制它,它用牙咬人足以咬爛人的肌肉、骨頭,用蹄踢人足以踢破人的頭顱、胸膛。但等到養馬人馴服它后,優秀馭手調教駕馭它后,給它套上軛頭、系上韁繩后,那么就是讓它經歷險境、跨越壕溝,它都無法躲避。所以它作為馬的形狀是無法變成其他牲畜;但經過駕馭、調教,那就可以改變它的野性。這無意識的馬尚且能通過人意志的貫徹,經過調教而改變它的野性,使之馴服有用,更何況有意識的人呢?
今無五圣之天奉,四俊之才難,欲棄學而循性,是謂猶釋船欲錽水也。(《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現在有不少人既無“五圣”那樣的天賦,又無“四俊”那樣的才能,卻想放棄學習而只靠本性天賦,這就好像丟棄船只靠踩水渡江渡河一樣。
夫純鉤、魚腸始下型,擊則不能斷,刺則不能入,及加之以砥礪,摩其鋒鍔,則水斷龍舟,陸蛌犀甲。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玄錫,摩以白旃,鬢眉微豪,可得而察。夫學,亦人之砥錫也,而謂學無益者,所以論之過。(《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那純鉤、魚腸寶劍剛出模子的時候,砍東西都砍不斷,刺東西也刺不進;但等到在磨刀石上磨過之后,寶劍的鋒刃就銳利了,可以下水砍斷龍舟,上岸刺死犀牛。明鏡剛從模子里出來的時候,也朦朦朧朧照不出容貌身影來;但等到用玄錫拭擦,白氈磨亮后,人的鬢發、眉毛、毫發都能照得清清楚楚了。那學習,也正是人的細磨石和玄錫,然而有人卻說學習無用,這種說法的根據是錯誤的。
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卵之化為雛,非慈雌嘔暖覆伏,累日積久,則不能為雛;人之性有仁義之資,非圣人為之法度而教導之,則不可使向方。(《淮南子·泰族訓》)
參考譯文:這就好像蠶繭有抽絲的特性,但不經過女工的煮熬、牽絲,就不能成為絲線;這也好像禽卵孵化成雛,如不經過雌禽長時間的孵抱溫暖,就不能變成雛。這就說明人具有仁義的天性,沒有經過圣人立出法度來加以教導,就不能使他們歸入正道。
人的先天之性是接受教育的前提條件,教育是使人性完善的必要條件,所以教育對人性的完善起著重要作用。
(2)教育與否對個人的影響很大,學與不學的差距很大。
故不學之與學也,猶喑、聾之比于人也。凡學者能明于天下之分,通于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可謂知略矣。(《淮南子·泰族訓》)
參考譯文:所以說,學習與不學習相比,就像正常人和聾啞人相比一樣,差距甚大。凡是學習的人都能夠明白天人關系,通曉治亂之根本,用平和的心態、清靜的頭腦來思考,觀察事物的來龍去脈,這樣也可謂掌握了事物的要略了。
(3)教育能提升人的心智,使人免于被迷惑。
通于物者,不可驚以怪;喻于道者,不可動以奇;察于辭者,不可耀以名;審于形者,不可遁以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后能入說。亂世暗主,高遠其所從來,因而貴之。為學者蔽于論而尊其所聞,相與危坐而稱之,正領而誦之。此見是非之分不明。(《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精通事物的人,是不能用詭怪來驚嚇他的;明白道理的人,是不能用奇異來驚動他的;明察言辯的人是不能用虛名來迷惑他的;審察物形的人,是不能用假象蒙騙他的。世俗之人,大多是崇古而賤今的,所以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主張的人,一定要假托神農、黃帝的名義,然后才能讓人們樂意接受他們的學說主張。亂世的昏庸君主,總要將自己所有一切的由來粉飾得高深莫測,以此來抬高自己。而求學者被他們的觀點所迷惑蒙蔽,尊崇他們聽到的傳聞,便聚在一起正襟危坐地稱道著,挺直頸脖誦讀著。這就說明這些人分辨是非的界限不明確。
通過教育和學習掌握知識,從而使自己具有主見和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只有這樣,才不容易產生從眾心理,被邪僻者迷惑、蒙騙和利用。
(4)教育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周室以后,無六子之賢,而皆修其業;當世之人,無一人之才,而知其六賢之道者何?教順施續,而知能流通。由此觀之,學不可已,明矣!(《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周王朝以后,就沒有再出現過像六位古人那樣的賢才,但是很多人都在學習研究他們開創的行業;當代的人,沒有一人具備像六位古人那樣的賢才,但人們都懂得六位賢才的技藝和方法,這又是什么道理呢?這是由于通過教導學習訓練代代相傳,使得六位賢才的知識技能能流傳下去、傳播開來。由此看來,學習是不能停止的,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中出現過很多賢人志士,正是通過一代代的教育和學習才使他們的知識和才能得以代代相傳。由此看來,學習是不能停止的。
(5)教育的感化作用能使社會“無為而治”。
教育能在無形之中感化人,教育人,提升人的素質。社會由人組成,因此推行教育具有社會感化的作用,這種作用是刑法、政令無法達到的。教育的這種作用能使社會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
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不知禮義,弗能正也;非崇善廢丑,不向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養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淮南子·泰族訓》)
參考譯文:民眾如果沒有廉恥之心,就無法治理他們;如果不修治禮義,廉恥之心就無法樹立起來。民眾不知禮義,法令也無法使他們走正道。不推崇好的風尚,廢除丑惡現象,民眾就不會遵循禮義。沒有法當然難以治理國家,但民眾不懂禮義,這法也無法推行實施。刑法能殺掉不孝之人,但卻不能使人像孔子、曾子那樣講孝道;刑法能懲治偷盜者,但卻不能使人做得像伯夷那樣廉潔。孔子的弟子中有賢人七十人,學生有三千人,這些人都是在家講孝道、出門講敬愛的,言辭都符合禮義法度,行為都是規規矩矩可作表率的,這些都是教育形成的。墨子有門徒一百八十人,都能夠為義赴火蹈刃、義無反顧,這些都是教化造成的。
3.教育的對象
淮南王認為世上有像堯、舜、文王一樣的圣賢人,也有像商均一樣的邪僻者,但這樣的人只是少數,絕大多數人是上不及堯、舜、文,下不至丹朱、商均的“常人”“眾人”,這部分人才是教育的主要對象。所以要以大眾為教育對象,以一般人的素質水平為標尺來開展教育。
夫上不及堯、舜,下不及商均,美不及西施,惡不若嫫母,此教訓之所諭也,而芳澤之所施。(《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大部分的人是上不及堯舜那樣圣明崇高,下也不至于像商均那樣卑鄙不屑,漂亮也比不上西施,說丑也不至于像嫫母,這些蕓蕓眾生都是能教化開導的,訓導美化的。
在這里,淮南王認為眾人、常人雖不及堯舜等圣賢,但也不像商均那樣不可教化,這樣的大眾正是淮南王眼中的教育對象,也是他認為要通過積極努力學習來完善自我的對象。他這種思想對當代的全民教育有一定的啟發,但他那種認為部分人是嚴父、賢師也不能教化的觀點是錯誤的。
4.教學原則及方法
(1)因性而教。
作為黃老學派的代表人物,淮南王認為施行教育要遵循自然,遵循人倫之性,因勢利導,這樣才能水到渠成,變無為為有為。
故先王之教也,因其所喜以勸善,因其所惡以禁奸。故刑罰不用,而威行如流;政令約省,而化耀如神。故因其性則天下聽從,拂其性則法縣而不用。(《淮南子·泰族訓》)
參考譯文:所以先王進行教化,是依循人們喜善的特點來引導勉勵人們向善行善;是依循人們厭惡的特點來禁絕奸邪;因此無須動用刑罰,威勢就能暢行如流水;政令簡約,感化照耀如神靈。所以,依循人的天性則天下人就聽從;違逆人的本性則法令公布都無濟于事。
是故禹之決瀆也,因水以為師;神農之播谷也,因苗以為教。(《淮南子·原道訓》)
參考譯文:所以禹疏通江河正是以順隨水流低處這一自然特性來進行的;神農播種五谷正是以循守秧苗在田野可以自然生長這一特性來耕作的。
(2)教者授以有用,學者學以致用。
人莫欲學御龍,而皆欲學御馬;莫欲學治鬼,而欲學治人。急所用也。(《淮南子·說林訓》)
參考譯文:人都不想學御龍技術,而想學御馬技術;都不想學習治理鬼的本領,而想學治理社會的本事,因為御馬駕車、治人管理社會是急需的事。
教與學的東西都應該是有用的、有針對性的、現實的,不能學非所用。因此,教師所傳授的應該是現實可用的而非虛幻無用的,應該是科學的而非臆想的,而學生學習之后也應該能夠學以致用。
(3)強學不如好學,苦學不如樂學。
夫內不開于中而強學問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淮南子·原道訓》)
參考譯文:那種不是從本性產生學習愿望的人而勉強去學習,所學的東西是不會進入耳中留于心里的,這跟聾子唱歌有什么區別呢?聾子唱歌只是仿效人而無法自得其樂,歌聲一出口便很快就散逸了。
夫欲其母之死者,雖死亦不能悲哭矣。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矣。(《淮南子·說山訓》)
參考譯文:想要母親早些死的人,母親就是死了,也不會傷心痛哭的。說沒有時間讀書學習的人,即使給他時間他也不會好好學習的。
教而有效,學有所成的關鍵在于好學、樂學。淮南王認為必須提倡好學和樂學,學生若不愿學習,不愛學習,即使勉強去學習或拼命學習也是事倍功半的。
(4)勤而博學,戲而誤學;自強而成學,懈惰而廢學。
人莫不知學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戲害人也。人皆多以無用害有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以鑿觀池之力耕,則田野必辟矣;以積土山之高修堤防,則水用必足矣;以食狗馬鴻雁之費養士,則名譽必榮矣;以弋獵博弈之日誦《詩》讀《書》,聞識必博矣。(《淮南子·泰族訓》)
參考譯文:人沒有誰不知道學習是有好處的,但就是不去做,這是因為平時的嬉戲娛樂害成這樣子。人又大都以無用的事來妨害有用的事,所以才智無法廣博且一天天貧乏起來。如果用開鑿養魚池的力氣去耕辟田地,則田野一定會開辟得很好;如果用堆土積山,修筑高臺的功夫去修建堤防,則水一定會治理得很好;如果以飼養狗馬鴻雁的巨資來供養士人,則名聲一定相當榮耀;如果以平時射獵博弈的時間來誦讀《詩》《書》,則學問知識一定相當廣博。
由此觀之,知人無務,不若愚而好學。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強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由此可見,聰明人無所作為,倒不如笨人勤奮好學。從君王、公卿到普通百姓,不自強不息而能事業有成的事情,這在天底下還沒發生過。
是故田者不強,囷倉不盈;官御不厲,心意不精;將相不強,功烈不成;侯王懈惰,后世無名。(《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因此,耕田者不勉力,谷倉就不會盈滿;官吏不勤奮,思想就不會專一;將相不圖強,功業就不會成功;侯王如果懈怠,死后就不會有好名聲。
從古至今,人人都知道勤奮是學習的法寶,但日常生活中娛樂、嬉戲的誘惑太多,常常導致人們疏于學習,這時學習者就需要摒棄這些外界的誘惑,將盡可能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上,才能博學多聞。人的天資再好,如果不自強而學,也比不上愚而好學的人。
(5)實踐之然后知之能之。
夫物常見則識之,常為則能之。故因其患則造其備,犯其難則得其便。(《淮南子·泰族訓》)
參考譯文:事物經常見到就能認識它,事情經常做就可以學會它。所以經常被禍患所困擾就懂得如何防范它,經常遭受困難就知道如何處理它。
多實踐,必知之,必能之。對于學習和掌握知識來說,實踐是最好的途徑,“實踐出真知”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6)貴是求實而不貴古慕名。
通人則不然。服劍者期于铦利,而不期于墨陽、莫邪;乘馬者期于千里,而不期于驊騮、綠耳;鼓琴者期于鳴廉修營,而不期于濫肋、號鐘;誦《詩》《書》者期于通道略物,而不期于《洪范》《商頌》。(《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通達事理的圣人就不是這樣。他們佩帶寶劍只期望它鋒利,而不期望它是墨陽、莫邪那樣的名劍;他們騎馬只期望它日行千里,而不期望它是驊騮、綠耳那樣的名馬;他們彈琴只期望琴聲雅正和諧,而不期望它是濫脅、號鐘那樣的古琴;他們誦讀《詩》《書》只在于能通曉事理、明白道理,而不一定非選《洪范》《商頌》這樣的古籍。
求學要追求實事求是,反對迷信盲從權貴、圣賢和古人,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這種思想契合當代解放思想、積極思考的教育理念。
(7)服習積貫。
“服習”就是長期反復練習,“積貫”就是說積累久了就能熟能生巧。這是強調練習和積累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欲速則不達,對于學習來說也是如此,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堅持反復練習,注重長期的積累,如此,有朝一日定能有所收獲。
今夫盲者目不能別晝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撫弦,參彈復徽,攫援詄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使未嘗鼓瑟者,雖有離朱之明,攫掇之捷,猶不能屈伸其指。何則?服習積貫之所致。(《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那些盲人,眼睛不能區別白天黑夜,不能辨別白色黑色,但是(盲樂師)彈琴撥弦,(有時)并弦雙彈,(有時)上下移手,(有時)一張一弛,(有時)抹拂揮撥,動作飛快,指法純熟,不會彈錯一弦。如果換上從未彈奏過琴瑟的人,即使有離朱那樣的好眼力,有攫掇那樣的靈敏雙手,面對琴瑟也不知怎樣擺弄手指。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長期的練習使音樂師熟能生巧的結果。
是故生木之長,莫見其益,有時而修;砥礪靡堅,莫見其損,有時而薄。(《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這就像樹木的生長,(每天)是沒有看見它增高長大的,但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它長高變粗了。磨石能磨礪堅硬的金屬物,沒有看見它自身的磨損,但時間一長則發現磨石變薄了。
君子修美,雖未有利,福將在后至。故《詩》云:“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此之謂也。(《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君子修養美德和才干,雖然眼前不能一時收益見效,但時間一長,幸福必將會到來。所以《詩》就這么說:“天天奮進,月月奉行,日積月累地勤奮學習,一直通向光明之境。”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5.教和習與環境和條件息息相關
今使人生于辟陋之國,長于窮檐漏室之下,長無兄弟,少無父母,目未嘗見禮節,耳未嘗聞先古,獨守專室而不出門,使其性雖不愚,然其知者必寡矣。(《淮南子·修務訓》)
參考譯文:現在如果讓一個人生在偏僻落后的邊遠地區,又長在窮困破爛的人家,成長的過程沒有與父母、兄弟相處,從沒見過禮節,更沒聽過什么先賢古事,獨自困守在破爛的小屋里足不出戶,這樣即使他天性并不愚笨,但他所知道的事情必然少得可憐。
兩千多年前的淮南王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環境對教育的影響,以及環境對于一個人成長受教的重要影響。
三、揚雄
揚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漢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少時勤奮好學,因口吃而不善言談,但精于思考,博覽群書,擅于辭賦。40多歲的時候,游歷京師,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后經人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任給事黃門郎。王莽稱帝后,他在天祿閣校書。揚雄一生雖歷官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但官職一直很低微。
揚雄文采斐然,知識淵博,是一代“大儒”,受到王充、韓愈、司馬光等人的贊譽。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揚雄。揚雄一生悉心著述,除了不少辭賦之外,又作《法言》和《太玄》,論述社會、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價值,還著有語言學著作《訓纂》《方言》等。
(一)揚雄的教育思想概說
揚雄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于其著作《法言》中。
受到儒家教育的影響,揚雄的一些教育思想與孔孟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少獨到的見解。例如:揚雄在闡述教育的作用時,是以人性論為基礎的,但是與其他儒家學者的“性善”“性惡”說不同的是,他繼承戰國時期“有性善,有性不善”的學說,認為人生來有善有惡,但是人性的形成更多的是后天教育的結果。
揚雄特別強調學習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人們應該博學多識、熟讀精思,通過“思”來達到“智”。“智”是揚雄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揚雄認為教師對于人們獲取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是“人之模范”(見《法言·學行》),因此教師更應該全面地掌握知識,做到“知大知也”(見《法言·問明》)。他總結的一些教育理論和經驗,至今仍然具有現實價值,值得后世研究和參考。
(二)揚雄的教育思想言論
1.論學習
(1)學習的必要性。
夫人而不學,雖無憂,如禽何?(《法言·學行》)
參考譯文:作為人而不學習,雖然沒有什么憂患,(但)與禽獸何異呢?
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法言·學行》)
參考譯文:學習了知識并且去實踐它,這是首要的;著書立說來宣傳自己的學說,這是次要的;將知識傳授給他人,這是再次要的。
(2)學習的目的。
揚雄認為,對國家而言,學習能使國家強盛;對個人而言,學習的目的是修身養性。
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法言·學行》)
參考譯文:學習圣人之道就是為了端正人性。看、聽、說話、容貌、思想都是受人的本性所支配的。學習了圣人之道,行為就會端正,否則就會產生邪惡。
學者,所以求為君子也。(《法言·學行》)
參考譯文:學習之人的目的就是要成為君子。
或問:人何尚?曰:尚智。(《法言·學行》)
參考譯文:有人問:“人們應尊崇什么呢?”回答:“應該崇尚智慧。”
(3)學習過程中思考的重要性。
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法言·學行》)
參考譯文:依靠學習來提高修養,通過思考而精益求精,和朋友們商討以互相砥礪,用美好的名聲來贊揚鼓勵,靠孜孜不倦的努力堅持到底,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2.論教師
(1)教師在知識傳遞方面的重要作用。
師哉,師哉,桐子①之命也!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范。(《法言·學行》)
注釋:①桐:通“童”,桐子,即童子,指未成年無知識的人。
參考譯文:老師是決定青少年命運的人,與其努力學習不如努力尋求一個好老師。老師是人們的模范。
(2)對教師的要求。
揚雄認為:為師者,思想需兼有高度和深度,眼界要開闊,知識要全面。
師之貴也,知①大知②也。(《法言·問明》)
注釋:①“知”作動詞,知道的意思。②“知”作名詞,道理和學問的意思。
參考譯文:好的老師就在于他能夠了解圣人之道、掌握全面的知識。
3.論教育內容
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
參考譯文:只有既懂得自然界、又懂得人類社會的人才能稱為儒者;只懂得自然界而不懂得人類社會的人,只能叫作有技藝的人。
或曰:“莊周有取乎?”曰:“少欲。”“鄒衍有取乎?”曰:“自持。”(《法言·問道》)
參考譯文:有人問:“莊周學說有什么可取之處嗎?”回答:“少貪欲。”“鄒衍有什么可取之處嗎?”回答說:“小心謹慎,不亂來。”
四、王充
王充(約27—97),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時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祖先從魏郡元城遷徙到會稽,王充是元城王氏之后。元城王氏在西漢時期極為風光,后因王莽政權的沒落,地位一落千丈,逐漸走向衰落。王充出生時,家境愈見拮據。他8歲入書館,學業優良,10歲左右父親去世,成了孤兒。后來到京城,在太學(中央最高學府)里學習,拜扶風人班彪為師,廣泛結交朋友,好博覽群書。
王充的一生尊崇儒道,但仕路不亨,只做過幾任郡、縣小吏,且因他不趨炎附勢而屢遭排擠,后索性辭官回家,著書教學。王充的一生,主要是學習、傳道授業和著述。生平著有《譏俗》《政務》《養性》《論衡》,其中前三本著作現已失傳,故其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衡》一書中。《論衡》共84篇,外加1篇自紀。此書是一部杰出的無神論著作,對當時社會的許多學術問題,特別是對社會的弊病進行了針砭,充分體現了王充獨立思考和敢于批判的精神。
(一)王充的教育思想概說
王充主要的教育思想見諸《論衡》。他認為人性生來便有善有惡。無善無惡或善惡混雜的人是“中人”,生來就善的人是“上智”,生來就惡的人是“下愚”,而絕大多數人屬于“中人”。“中人”和“下愚”都可以通過教育轉向“善”,因此王充特別強調后天教育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對于國家而言,通過教育培養政治人才和學術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關鍵之一。
同時,王充將當時的各類人才進行了劃分,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中的鴻儒和文人,并首次明確提出了教育應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標。王充十分重視知識的價值,明確提出“人有知學,則有力矣”(見《論衡·效力篇》)。這一知識觀,認為知識對于改造社會有重要意義。人應該廣泛學習書本上的歷史文化知識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諸子百家學說,同時也要廣泛汲取他人的經驗,而且人們在學習上應該做到三點:聞見、求是和距師。
東漢時期儒家思想占主流,社會上盛行“讖緯”迷信學說,對儒家經典盲目地崇拜,將孔子推崇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王充對此進行了駁斥,認為不應過分迷信古代的不良風氣,人只有通過自己的學習才能明辨事理。
王充的教育思想蘊含著嚴謹的學術精神和強烈的批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當時社會上的“讖緯之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王充的教育思想言論
1.關于教育的作用
(1)教育對治理國家、改造社會的作用。
治國之道,所養有二:一曰養德,二曰養力。養德者,養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賢;養力者,養氣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謂文武張設,德力具足者也。(《論衡·非韓篇》)
參考譯文:治理國家的辦法,所積蓄的東西有兩個:一是培養德操,二是培植武力。培養德操,(即)供養名望極高的人,以表示能敬重賢人;培植武力,即供養力大的人,以表明能用兵打仗。這就是說文武都采用,德操武力都具備。
(2)教育對人性向善的重大作用。
論人之性,定有善有惡。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惡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為善。凡人君父,審觀臣子之性,善則養育勸率,無令近惡;惡則輔保禁防,令漸于善。(《論衡·率性篇》)
參考譯文:人的先天品性,一定有善惡之分。品德好的人,固然會使自己向善;品德不好之人,本來也能通過教育、勸告、引導和勉勵使之為善的。凡是做君主和父親的人,要仔細觀察臣與子的品性,善的就好好養育勉勵和引導,使他不靠近惡的;惡的則要輔導和約束他,令他逐漸轉化向善。
凡含氣血者,①教之所以異化也。三苗②之民,或賢或不肖,堯舜齊之,恩教加也。(《論衡·率性篇》)
注釋:①含氣血者:有血氣、有生命的動物,這里指人。②三苗:傳說是我國古代南方一個部族。
參考譯文:對人進行教育,目的是為了使他們發生變化。三苗的百姓,有賢能的人,也有不肖之人,堯舜使他們在德行上趨于統一,是施恩加以教化的結果。
2.論教育目的
王充將當時的知識分子分為五類,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鴻儒,并認為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文人和鴻儒。
通書千篇以上,萬卷以下,弘暢雅閑,審定文讀,而以教授為人師者,通人也。杼其義旨,損益其文句,而以上書奏記,或興論立說,結連篇章者,文人、鴻儒也。(《論衡·超奇篇》)
參考譯文:通讀書千篇以上,萬卷以下,讀得熟練流暢,能分析確定章節和斷句,并以教授做老師的是通人。能夠發揮古書意思,靈活引用古書詞句,能上書奏記,或提出見解和主張,串連成篇寫成文章的,是文人、鴻儒。
文儒者,力多于儒生,如少都之言。文儒才能千萬①人矣。(《論衡·效力篇》)
注釋:①千萬:前文有“才能百萬人”之句,此處疑為“百萬”字之誤。
參考譯文:鴻儒,能力比儒生強,正像少都說的,鴻儒的才能能夠超過百萬人。
3.論教育的內容
王充認為,學生應廣泛地汲取知識,多讀書,諸子百家之言皆可是學習的內容。
通人積文十篋以上,圣人之言,賢者之語,上自黃帝,下至秦、漢,治國肥家①之術,刺世譏俗之言,備矣。使人通明博見,其為可榮,非徒縑布絲帛也。(《論衡·別通篇》)
注釋:①肥家:《禮記·禮運》上說:“父子篤,兄弟慕,夫婦和,家之肥也。”故可知,肥家即講究禮義之家。
參考譯文:通人積累的書有十箱以上,書上圣賢者的話語,上自黃帝,下至秦、漢,治國治家的方法,刺譏世上庸俗的言論,全都具備。假使一個人通達事理,見識廣博,那么他能夠引以為榮耀的,就不僅僅是縑、布、絲、帛這一類的財物了。
不能博五經,又不能博眾事,守信一學,不好廣觀,無溫故知新之明,而有守愚不覽之暗,其謂一經是者,其宜也。開戶內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鑿窗啟牖,以助戶明也。夫一經之說,猶日明也;助以傳書,猶窗牖也。百家之言,令人曉明,非徒窗牖之開,日光之照也。(《論衡·別通篇》)
參考譯文:不通曉五經且又不懂得民眾的事,只墨守和相信一家學派,不喜歡廣泛閱讀,沒有復習舊知識以獲得新體會的聰明,而具有保守愚蠢不博覽的愚昧,這樣的人認為只解說一種經書就夠了,那是理所當然的。開門讓陽光進屋,陽光不能照到陰暗的地方,就開個窗戶,以便幫助門使屋子更明亮。對一種經書的解說,就像太陽從門照亮屋子一樣;用傳書來幫助學習,就像有了窗戶一樣。各家的學說,能使人通曉道義明白事理,不只是開個窗,讓陽光照進屋可比。
4.論知識的價值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論衡·效力篇》)
參考譯文:人有了知識學問就有力量。
骨曰切,象曰誾,玉曰琢,石曰磨,切誾琢磨,乃成寶器。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論衡·量知篇》)
參考譯文:制骨器要切,做象牙器要誾,造玉器要琢,做石器要磨,經過切磋琢磨加工,才能成為珍貴的器物。人的學問知識才能的形成,就像骨器、象牙器、玉器、石器要經過切、切、琢、磨加工才能成就一樣。
5.論學習
(1)學習的重要性。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論衡·實知篇》)
參考譯文:人的才智有高低之分,認識事物要通過學習。通過學習才能知道,不請教別人就不能認識事物。
天地之性,人為貴①,貴其識知也。今閉暗脂塞,無所好欲,與三百倮蟲何以異,而②謂之為長而貴之乎?(《論衡·別通篇》)
注釋:①天地之性,人為貴:見《孝經·圣治章》。②而:通“能”。
參考譯文:天地間有生命的東西,人最為寶貴,寶貴在人懂得求知。如今愚昧無知,對學習沒有一點愛好和要求的人,跟三百六十種沒有羽毛鱗甲的動物有什么區別呢?能說他們是無羽毛鱗甲動物的首領而尊貴他們嗎?
(2)學習過程中應多思索、多積累經驗。
圣賢不能知性,須任耳目以定情實。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輒決;不可知之事,待問乃解。天下之事,世間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開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論衡·實知篇》)
參考譯文:實際上,圣賢不能天生洞悉一切,必須依靠耳聽、眼看來確定事情的真相。他們使用耳目,可以知道的事,經過思考就可以理解;不能知道的事,要等到請教了別人才能理解。天下的事情,世間的萬物,可以通過思考而知道,再愚蠢的人也能明白;通過思考不能知道,即使是上圣也不能明白。
(3)學習應當敢于追問、敢于質疑。
圣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宜問以發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論衡·問孔篇》)
參考譯文:圣人的話,不能完全理解;陳述的道理,不能立即領會透徹。不能立即領會透徹,就應該追問下去搞清楚;不能完全理解,就應該提出疑問來徹底弄通它。
凡學問之法,不為無才,難于距①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論衡·問孔篇》)
注釋:①“距”:通“拒”,反駁。
參考譯文:凡做學問的方法,不在于有無才能,而難在敢于反問老師以核實道理,確定是非。
第三節 小結
秦漢處于中國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思想幾乎具備了封建社會教育的所有特征,其文教政策、學校制度和選士制度皆在語文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秦朝打擊私學,實行文化專制,造成學術思想的凋零。而漢朝在積極推行官學與私學并行的制度下,形成了“重師法、重依據”的學風,并初步建立了語文教育的課程體系,從識字寫字到閱讀教學,進而到寫作教學,為日后的語文教育奠定了基礎。
在注重通經誦文的學風下,漢代教育家形成了很多有價值的語文教育思想。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與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體現為教育是治國的根本,教育能使社會穩定,教育能使人性向善,教育能培養統治人才以及“圣化”“強勉”“專一”等教學原則與方法上。淮南王在《淮南子》中反復強調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倡教育要循民之本性,循自然之理,賦予了教育“無為”的積極意義。王充特別強調后天教育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意義,對當時的人才進行了劃分,首次明確提出了教育應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標。而揚雄則強調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他提倡在學習的過程中,人們應該博學多識、熟讀精思,通過“思”來達到“智”。揚雄認為教師是“人之模范”,因此教師更應該全面地掌握知識,做到“知大知也”。
2016成都一診各科試題答案及分析
成都市高2013級高中畢業班第一次診斷性檢測
語文
第Ⅰ卷 閱讀題(共70分)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宋以來,接地氣的詞、小說、戲曲的興盛,促成了中國文化的下移,由此導致官方意識形態傳播的因時而變。在承襲固有的詩文傳播之外,如何使詞、小說、戲曲擔負起像詩文一樣宣傳正能量的職責,不僅要突破“詩文為貴,詞曲為卑”的陳舊文體觀念,更要面對的是文化下移帶來的意識形態有效傳播途徑的探索。
戲曲與意識形態的傳播雖有深刻的關聯,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隨著戲曲從業人員的壯大,題材內容思想的拓邊擴界,“優孟衣冠”式的宮廷娛樂逐漸轉為勻欄瓦肆的演出,這導致“違規越禮”之事時時有之。如《墻頭馬上》,劇中李千金與裴少俊在后花園違規越禮,頗為大膽。此類傳播有違儒家教化,這一現象逐漸引起官府的警覺,于是針對戲曲的法律條文也多了起來。“諸妄撰詞曲,誣人以犯上惡言者處死”等條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確的記載。明承元風,逐漸強化。《御制大明律》云:“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朱元璋盛推《琵琶記》。《琵琶記》出現之前,蔡伯諧、趙五娘的故事已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但內容多為蔡伯諧應試及第,拋親棄妻,被暴雷轟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為有違教化,故在“休論插科打渾,也不尋宮數調,只看子孝與妻賢”創作動機的驅使下,把原本負心題材的故事,演繹成“有貞有烈趙貞女,全忠全孝蔡伯諧”的教化劇。
朱元璋之子朱權,潛心戲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樂”,為《太和正音譜》的戲曲文獻整理鳴鑼開道,并云“雜劇者,太平之勝事,非太平則無以出”。理學家丘岑繼承高明戲曲遺風,言“借他時世曲,寓我圣賢言”。清初流傳甚廣的《桃花扇》與《長生殿》,更是接續“資治通鑒”之史家意識,使情擺脫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場,而放到一己之情與國運相關的宏大敘事之中。
戲曲傳播的一個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曉。丘溶直言,經書所載三綱五.常,不如詩歌吟詠性情,容易感動人心。“近世以來做成南北戲文,人人觀看,皆能通曉,尤易感動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覺”。在感發_人心這點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體戲曲與尊體詩歌的一致性,而且體悟到“性情”傳播的又體差井性。
戲曲傳播的另一個特性是劇場的群體接受。戲曲批評界崇尚場上之曲,鄙棄案頭之書,這種批評旨趣反映了舞臺性之于戲曲的重要,、幣對舞臺性的衡量離不開臺下受眾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記錄群體受眾的面部表情:“座中觀者不下數百人,往往有感動者,有奮發者,有追悔者,有惻然嘆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較于詩文的個體閱讀接受,戲曲之劇場的群體接受,更顯示出戲曲傳播的寬度及其演員、觀眾互動的特殊性。
(選自《有宋以來戲曲傳播的有效利用》,有刪改)
1.下列對官方重視戲曲傳播原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戲曲雖然地位不如詩文尊貴,但與意識形態的傳播有著深刻的關聯,是意識形態傳播的途徑之一。
B.戲曲從宮廷娛樂逐漸轉為勾欄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視意識形態傳播途徑的改變。
C.戲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詞曲,在演出中常有違規越禮之事,未能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傳播的功效。
D.戲曲傳播易知易曉,且受眾廣泛,傳播面大,可以成為有效而廣泛地傳播官方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
2.下列表述,不屬于官方重視戲曲傳播舉措的一項是
A.元明時期擬定了針對戲曲的法律條文,以法律形式對戲曲進行禁限和倡導。
B.創作者懷著“只看子孝與妻賢”的創作動機,改編戲曲內容以宣揚教化。
C.明朝統治者盛推能宣揚儒家倫常、實現傳播教化的經典戲曲,如《琵琶記》。
D.明朝朱權認為雜劇是“太平之勝事”,支持《太和正音譜》的戲曲文獻整理。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有“詩文為貴,詞曲為卑”的陳舊文體觀念,但在感發人心上,卑體戲曲與尊體詩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體現了官府借戲曲傳播意識形態的意愿。
C.清初流傳的《桃花扇》與《長生殿》,將一己之情與國運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續了史家意識。
D.詩文是個體的閱讀接受,戲曲是劇場的群體接受,因此戲曲比詩文更能打動受眾,更具有傳播的廣泛性。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王世充,字行滿。祖西域胡,號支頹耨,后徒新豐,死,其妻與霸城人王梁為庶妻。頹褥子收從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蔭為左翊衛。大業初,世充出為江都贊治,遷郡承。楊玄感反,吳人朱燮、晉陵人管崇起江南應之,兵十余萬。世充以偏將募江都萬人,頻擊破之。每捷必歸功于下,虜獲盡推與士卒,故人爭為效。大業十年,齊賊孟讓轉寇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戰,羸兵以示弱。讓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縛之,鼓行下江都矣!”時百姓皆入保,野無所掠,讓又苦五壁閉道不得南,即分兵圍之。世充數戰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世充知賊懈,夜夷灶撤幕,毀垣,奮擊,大破之,讓以數十騎去。李密逼東都,詔世充為將軍,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戰,無大勝負。詔即拜右翊衛將軍,趣破賊,世充大敗,越王楊侗以書慰勉,賜金帛安之。會江都弒逆,群巨奉楊侗為帝,以世充為吏部尚書。侗聽內史令元文都、盧楚等謀,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討。密戰勝來告,眾大悅,世充獨謂其下曰:“文都等刀筆才,必為密禽。且我軍與賊戰,多殺其父子兄弟,一旦為之下,吾屬無類矣!”文都等聞,大懼。后侗欲以文都為御史大夫,世充不許,曰:“嘗與公等約,左右仆射、尚書令、御史大夫,留待勛舊。今各欲得,則流競開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潛與楚謀,因世充入殿伏甲殺之。納言段達馳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襲含嘉門,圍宮城。右武衛大將軍皇甫無逸等遣將費曜、田閣拒戰太陽門.曜敗,世充入之,無逸以單騎遁,收楚殺之。時紫微宮尚閉,世充扣門,紿侗曰:“元文都等欲執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誅反者耳。”段達執文都送世充,殺之。世充悉遣腹心代衛士,然后入謝曰:“文都、楚無狀,規相屠戮,臣急為此,非敢它。”侗與之盟,進拜尚書左仆射。
(選自《唐書·卷八十五。列傳第十》,有刪節)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世充數戰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B.世充數戰/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C.世充數戰/陽不利/走壁/i卜益驕/數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D.世充數戰/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內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古代常在“遷”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區分,如降職稱“左遷”。
C.大業,年號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號紀年,一個皇帝只能用一個年號。后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長官。吏部掌管對全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工世充能籠絡士卒。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亂.他功歸部下。戰利品一概賞給士兵,深受擁戴。
B.工世充有軍事才能。盱眙之戰,以弱勝強;洛口之戰,前后百余次與敵對峙,屢占上風。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斷。李密戰勝而歸,眾人皆喜,而世充卻認為李密可能帶來巨大的威脅。
D.工世充果斷而謹慎。他夜圍宮城,消滅政敵,又能審時度勢采取種種措施,確保自身安全。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讓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縛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譯文: ▲
(2)文都憾焉,潛與楚謀,因世充人殿伏甲殺之。(5分)
譯文: ▲ , ▲ 。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8~9題。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王 維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為客黃金盡①,還家白發新。
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知稱不能薦②,羞為獻納臣③。
【注】①《戰國策·秦策》載,蘇秦游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②稱,稱衡,有才辯,孔融曾上表推薦他。③獻納臣:進獻忠言之臣,這里是詩人自指。
8.對本詩首聯進行簡要賞析。(5分)
答: ▲
9.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本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 (1)李白《蜀道難》運用夸張手法,直接描寫山峰之高、崖壁之險的句子是: ▲ , ▲ 。
(2)韓愈在《師說》中用“ ▲ , ▲ ”正面解釋了教師的職能和任務。
(3)王安石《登飛來峰》中與杜甫《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的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題。(25分)
小城三月
蕭 紅
我有一個姨,她是我的繼母的繼母的女兒。我這個外祖母已經做了寡婦之后才來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這個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兒。
翠姨對我哥哥沒有什么特別的好,哥哥對翠姨就像對我們,也是完全的一樣。不過哥哥講故事的時候,翠姨總比我們留心些。哥哥對翠姨比對我們稍稍客氣一點,這顯然因為翠姨是客人的關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訂婚,轉眼三年了。正這時,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來,張羅要娶。她的母親來接她回去整理嫁妝。
翠姨一聽就得病了。但沒幾天,她母親就帶著她到哈爾濱采辦嫁妝去了。偏偏那帶著她采辦嫁妝的向導又是哥哥給介紹來的他的同學。翠姨帶著哥哥的介紹信,像一個女同學似的被他們招待著。又加上已經學了俄國人的規矩,處處尊重女子,所以翠姨當然受了他們不少的尊敬。不用說,買嫁妝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幾天,總算她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候。
她回來時,母親又接她來到我們家。后來,她的母親發現她對出嫁太不熱心,該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親的總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來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邊,好隨時提醒。她的母親以為年輕的人必定要隨時提醒,不然總是貪玩。而況出嫁的日子又不遠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來接她的時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讀書的要求。她說她要念書,她想不到出嫁。開初外祖母不肯,到后來,她說若是不讓她讀書,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沒有辦法,依了她。給她在家里請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擺上了書桌,還有幾個鄰居家的姑娘,一齊念書。
念了書,不多日子,人就開始咳嗽,而且整天悶悶不樂。她的母親問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東西買得不順心嗎?或者是想到我們家去玩嗎?什么事都問到了。
翠姨搖著頭不說什么。
過了些日子,我的母親去看翠姨,帶著我的哥哥。他們一看見她,第一個印象,就覺得她蒼白了不少。而且母親斷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說是念書累的,外祖母也說是念書累的,沒什么要緊的,要出嫁的女兒們,總是先前瘦,嫁過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則點點頭,笑笑,不承認,也不加以否認。還是念書,也不到我們家來了。
翠姨越來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兩次,也不過是吃飯,喝酒,應酬。而且說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來也并不帶回什么歡喜或是什么新的憂郁,還是一樣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來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聽說她病,就要娶她,因為花了錢,死了不是可惜了嗎?這種消息,翠姨聽了病就更加嚴重。
母親叫哥哥去看翠姨。母親曉得他們年輕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們好久未能看見了。同時翠姨不愿出嫁,母親很久就在心里邊猜疑著他們了。男子是不好去專訪一位小姐的,這城里沒有這樣的風俗。母親給了哥哥一件禮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沒有人。
翠姨大概聽出什么人來了,就在里邊說:“請進來。”
哥哥進去了,坐在翠姨的枕邊,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額,是否發熱,他說:“好了點嗎?”
他剛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聲哭起來,好像一顆心也哭出來了似的。哥哥沒有準備,很害怕,不知道說什么做什么。同時聽得見外邊已經有人來了,就要開門進來了。
翠姨平靜的向他笑著,說:
“你來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訴你來的,她愛我一場,可惜我不能報答她了……我現在只想死得快一點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許以為我是任性……其實是不對的,那家對我也很好,要是過去,他們對我也會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時候,就不好,我的脾氣總是,不從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從心呢……真是笑話……謝謝姐姐她還惦著我……請你告訴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樂……”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靜,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說什么,這時祖父進來了。看了翠姨的熱度,又感謝了我的母親,對我哥哥的降臨,感到榮幸。他說放心吧,翠姨的病馬上就會好的,好了就嫁過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從此再沒有看見她。
哥哥后來提起翠姨常常落淚。他不知翠姨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納悶。
等我春假回來,母親還當我說:“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們當我說。”
翠姨墳頭的草籽已經發芽了,墳頭顯出淡淡的青色,常常會有白色的山羊跑過。
這時城里的街巷,又裝滿了春天。暖和的太陽,又轉回來了。
街上有提著筐子賣蒲公英的了,也有賣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們按著時節去折了那剛發芽的柳條,擰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滿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處的鳴嗚嗚,嗚嗚鳴。好像春天是從他們的手里招回來似的。
接著楊花飛起來了,榆錢飄滿了一地。
年輕的姑娘們,她們坐著馬車去選擇衣料了,因為就要換春裝了。
她們熱心的弄著剪刀,打著衣樣,白天黑夜的忙著。不久春裝換起來了,只是不見載著翠姨的馬車來。
(節選自蕭紅《小城三月》,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 (5分)
A.小說開頭對翠姨身世的介紹,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戀愛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沒有選擇命運、追求婚姻幸福的權利。
B.哥哥和翠姨之間的愛慕是不露痕跡的,但從翠姨堅決要“念書”、哥哥后來“常常落淚”等細節,可以看出他們早已互相傾心。
C.翠姨的母親“什么事都問到了”,卻唯獨不知道翠姨內心的真正想法,小說以此反映了母女之間的隔閡,表現了翠姨的孤獨。
D.“我”是翠姨命運的見證者,在眾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況下,“我”卻表現出對翠姨和哥哥勇敢熱烈的愛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說以波瀾不驚的語言,敘述了翠姨短暫而又充滿無奈與悲哀的人生,小城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顯出她的人生的孤獨感。
(2)翠姨是一個怎樣的女性形象?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答: ▲
(3)小說結尾著力描寫了春天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 ▲
(4)文中寫道:“他不知翠姨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納悶。”翠姨究竟為什么會死去?請結合全文對此加以探析。(8分)
答: ▲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題。(25分)
流沙河: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線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陽臺窗戶的單人沙發里,慢悠悠講著《詩經》,語調平緩得如一條溪流。坐著看,這是一個干瘦干瘦的老頭兒,頭腦卻敏捷、銳利得讓人趕不上趟。談話間,他在客廳和書房間來回疾行:一會兒從書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經注疏》,“嗖”地又一轉身,拿來一個放大鏡,“嗖”地又起身從書房端出紙筆,給記者拆解姓氏的由來。
他原名余勛坦,筆名“流沙河”出自《尚書·禹貢》之“東至于海,西至于流沙”。 1931年生于成都,4歲開始研習古文,在民國時代的公立學校里念完了小學、初中、高中至大學一年級。
那是一個新舊文化彼此交匯、撞擊的年代。學堂的國文老師們認為白話文淺近直白,一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學老師規定所有的作文必須用文言文寫。中學時,國文老師把《古文觀止》里的許多文章都選進來。所以,我們在課堂里學的,比國民政府規定的《國文教科書》要多得多。”念高中時,他已經背下了《莊子》、《孟子》、《荀子》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國藩、桐城派的文章。“當時我們十三四五歲,記憶力特別好,背了這么多古詩詞、經典,現在想忘記都忘不掉。”流沙河認為,學古文的第一要義就是背誦,記住了會終生受益,“你會用一輩子來消化它,慢慢懂得它,形成一種文化性人格。”
1947年春,他考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和當時大多數熱愛文藝的青年一樣,興趣迅速轉向了新文學。巴金的小說、魯迅的雜文、曹禺的戲劇,還有艾青的詩歌都讓他沉迷。他開始向報紙投稿,陸陸續續發表了十來篇短篇小說、詩、雜文。一個嶄新的世界于1949年到來。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學農化系后,流沙河再也按搽不住熱情,就讀半年后就離校投身“創造歷史的洪流”,先在《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后調到四川省文聯,任創作員。又任《四川群眾》編輯、《星星》詩刊編輯。
此時的流沙河是一名積極上進的青年文藝工作者,用詩歌、散文、先進人物事跡報道謳歌著社會的新面貌。
隨著政治運動的到來,1957年流沙河被打成右派。在省文聯接受勞動監督時,他一度被分配到圖書資料室管報紙。在資料室的庫房里,他欣喜地發現一堆“破四舊”留下的舊書,里頭大部分是先秦典籍。他一頭扎進舊書堆里,每日忙完勞役后在里頭讀書度日。后來,他干脆把床鋪也挪到書庫里。在發黃的舊書堆里,這個被命運拋入谷底的年輕人找到一個與窗外世界截然不同的“桃花源”。他不復覺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在史家留下的書里,記載著各朝代的黑暗歲月、人的艱難處境,以及各種各樣的冤案錯案。流沙河說自己讀了歷史之后,就覺得個人的連遇很微不足道了,甚至開始感恩。
給他帶來最多安慰的,是少年時圖固吞下的《莊子》。這大抵是中國讀書人的一個命運傳統——當人生遭遇困頓、“兼濟天下”的入世理想破滅,幾乎無一例外地走向釋、道二家。平和、柔順、不爭,這是流沙河面對外部世界的姿態,他自稱是莊子2300年后的門徒。
1978年,他作為全國最后一批“右派”獲得平反。一年后,他重回四川省文聯,也重回《星星》詩刊編輯部。自1989年起,流沙河決意棄“詩”從“文”。冉云飛對流沙河的詩歌評價并不高,“‘他真正有價值的,是80年代之后一系列文化、文字研究的著作,包括《莊子現代版》、他寫的隨筆,以及這十來年的《白魚解字》、《文字偵探》、《流沙河認字》。”“這些作品才真正匹配他今天的盛名。”近二十年來,他把大部分精力傾注于古文字研究,埋首于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之中,津津有味地探究著每個漢字背后屬于“自己的故事”。和寫詩相比,他認為這才是自己做過的一點真正有意義的“小事”。他熱愛著這些有著3500年的生命史,承載著莊子、詩經、楚辭、唐詩的方塊字。它們滋養過他的身心,在他坎坷的人生中,給他帶來了連綿不斷的情感與知性的慰藉。
流沙河與古文字研究的緣分,最早要追溯到他的中學時代。杭日戰爭末期,一位成都來的劉姓國文先生自作主張,用清代王藥著的《文字蒙求》,給他們上起了古文字學。十來歲的少年由此萌發了興趣:原來漢字的組成如小孩手中的七巧板一樣神奇。當右派被監督勞動時,他開始閱讀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從此發現了一個趣味盎然的世界,“像毒癮一樣,每認識一個字就快活得不得了。”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文字,帷一留下來的象形文字就是我們的漢字,沒有了,全世界都沒有了,連日文都半拼音化了。人類的文字最初都是從圖畫過來的。為什么世界上其他民族很早就告別象形,轉向拼音,唯有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在堅持著呢?”他說,“漢字完全應該得到尊重。”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魚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話恐怕是最好的注解一一“白魚又名蠢魚,蛀書蟲也。勞我一生,博得書蟲幾名。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摘編自《南方人物周刊》)
【相關鏈接】
①因為《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流沙河成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明星詩人,可是不久,他就宣布封筆。述及緣由,他說:“那時候名聲很大,但我的腦子是清醒的。我的詩都是骨頭,沒有肉。尤其是讀過余光中的詩后,我說算了算了,不寫了,我怎么寫也寫不出他們那樣的好詩來。”(摘自《解放周末》)
②流沙河:我希望我的書能教年輕人愛國。什么是愛國?愛國是愛你的土地,愛土地上的人民,愛你的文化,愛你的母語,愛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字。研究古漢字,不僅因為這是古人留下來的有韻味的、美麗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還可以幫助我們認識過去。(摘自《解放周末》)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流沙河早年在學堂讀書時對古文字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因此背誦了許多古詩詞和經典,這讓他終生受益。
B.被打成右派以后,流沙河把大部分精力傾注于古代典籍,體現一r中國讀書人在遭遇困頓時不再過問世事的選擇。
C.流沙河認為.由于漢字是從圖畫演變過來的象形文字,所以我們這個民族能尊重漢字并一直堅持使用漢字。
D.“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是流沙河對自己人生的總結。體現了這位歷經滄桑的文化老人平靜而樸實的人生態度。
E.本文擷取流沙河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展示了他曲折豐富的人生,行文中融人作者的評論,讀來真切而深刻。
(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 ▲
(3)流沙河晚年為何要棄“詩”從“文”?清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答: ▲
(4)流沙河的"文化性人格”有怎樣的表現?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 ▲
第Ⅱ卷 表達題(共80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①他為人做事一向 ,領導說什么,他就做什么,從來不敢自作主張。
②沒有絕對的安全,所以要絕對地追求安全。在生命面前, 可能才是做好安全工作最好的態度。
③低齡留學值與不值,好與不好,也需因人而宜,既不能盲目跟風,唯留學是出路;也不能 ,甘做井底之蛙。
A.謹小慎微 畏手畏腳 如履薄冰
B.畏手畏腳 如履薄冰 謹小慎微
C.如履薄冰 畏手畏腳 謹小慎微
D.謹小慎微 如履薄冰 畏手畏腳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亞馬遜在美國西雅圖大學村開設了第一間實體書店,這是該公司首次推出網購書籍服務20年來開設實體店賣書。
B.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喲喲對青篙素及其提取方法的發現表明,中醫藥是個巨大的寶庫,需要我們去關注、發掘和研究。
C.自1971年聯合國把每年12月5日定為“國際志愿者日”以來,為青年志愿者關愛他人、服務社會提供了一個契機,推動了社會發展。
D.進人高三之后,部分學生借口以學業負擔過重、復習壓力過大為名,成天沉溺于題海之中,幾乎完全放棄了必要的課外閱讀。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絲織品,代表了絲織物的最高技術水平。在我國眾多的錦中,最為著名的有蜀錦、云錦、宋錦和壯錦,而蜀錦, , 。 , 。 , ,它不僅成為當時上層貴族享用的奢侈品,而且通過“絲綢之路”成為中國溝通世界的橋梁與紐帶。
①有“母天下錦”的美譽
②由于工藝精湛、美妙絕倫
③蜀鋅,起源于戰國時期,已有兩千年的歷史
④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工藝
⑤蜀錦用經線起花,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幾何圖案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
⑥山謙之《丹陽記》說,“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市于蜀,吳亦資西
蜀,至是乃有之”
A.②①③⑥⑤④ B.④①⑥③⑤②
C.④①③⑥⑤② D.②①⑥③⑤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進入2012年,大數據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① ,大數據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② ?一組名為“互聯網上一天”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天之中,互聯網產生的全部內容可以刻滿1. 68億張DVD;發出的郵件有2940億封之多……大數據雖然孕育于信息通信技術的日漸普遍和成熟,但它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絕不只限于技術層面,本質上,③ ,即決策行為將日益基于數據分析做出,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憑借經驗和直覺做出。
答:① ▲
② ▲
③ ▲
17.下圖是“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的會徽標志,請寫出該標志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100字。(5分)
答: ▲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對于不少年輕人來說,若沒有日歷的提示,一些傳統佳節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諸如“寒食節”、“重陽節”、“臘八節”,其起源、內涵、習俗早被淡忘。而感,恩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卻得到不少人的熱捧;像11月11日“雙十一”,5月17日“吃貨節”等人造節日,也已成為大眾購物消費的狂歡節。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為什么我們需要節日?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節日?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成都市高2013級高中畢業班第一次診斷性檢測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I卷(閱讀題,共70分)
一
1.(3分)C(C項“不登大稚之堂”與官方是否重視無關;“妄撰詞曲,違規越禮”不符合官方意識形態,談不上“充分發揮”與否的問題)
2.(3分)B(B項為創作者的自覺創作行為,不屬于官方舉措)
3.(3分)D)項因果關系牽強。從詩文和戲曲“接受”的差異性,不能推出“更能打動受眾”和“廣泛性”)
二
4.(3分)C
5.(3分)C(一個皇帝可以改用多個年號;“太宗”不是年號)
6.(3分)B(“洛口之戰”“屢占上風”不合文意)
7.(10分)
(1)(5分)孟讓笑著說:“王世充是個文法小吏。怎么能懂得兵法?我現在要活捉他,擂鼓進軍攻克江都了!”(大意正確3分,落實“生”“鼓”各1分)
(2)(5分)元文都對此怨恨,暗中和盧楚謀劃,趁著王世充進殿時埋伏士兵殺死他。(大意正確3分,落實“憾”“潛”各1分)
8.(5分)①點題:“不得意”,暗扣標題中的“落第”;(l分)“柳條春”暗含送別之意,點題中的“送歸”。(l分)②情感內涵豐富:“憐”字奠定了全詩感情基調;(l分)“況復”遞進一層,將傷別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來,更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丘為的憐惜。(2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對丘為落第的同情。首聯用一“憐”字直接表達對丘為落第的同情;頷聯表現對丘為盤資耗盡困于長安、返回時憂愁煎熬新添白發的困境的憐憫。(2分)②尾聯表達了詩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的自責。(2分)同時“羞”中寓憤,暗含著對賢才遭棄的憤慨。(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6分)(1)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緣身在最高層
11.(25分)
(l)(5分)E(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B得1分。答A、D不得分。A項根據翠姨身世,不能得出“生活凄苦”“沒有選擇命運、追求婚姻幸福的權利”的結論;B項“念書”、“常常落淚”等細節中看不出“早已”互相傾心;D項“對翠姨和哥哥勇敢熱烈的愛情的理解和同情”不正確)
(2)(6分)①接觸到新思想,向往文明生活。如采辦嫁妝時她開心于受到的“尊敬”、勇敢要求“讀書”等。②性格內斂、含蓄。她把對哥哥的愛意深藏內心,不告訴母親,也沒有明白告訴哥哥。③執著內心情感。她喜愛哥哥,不愿出嫁,寧肯白我折磨而死,也不改變。④無力沖破倫理觀念和時代社會的束縛。盡管深藏對哥哥的喜愛,仍無法明白表達,只能抑郁而死。(答出一點2分,任答三點即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
(3)(6分)①墳頭的落寞與城里春天的熱鬧相對照,表現翠姨死后的悲涼;②柳哨聲與“楊花”“榆錢”等意象的更迭,表明春天的易逝,暗含對翠姨美好而短暫的人生的感傷;③以姑娘們換裝的形象,既表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對翠姨的懷念,又表現了陳腐社會的頑固不化(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4)(8分)答案示例:①新舊交替的時代,喚起了翠姨對文明的向往、對愛情的渴望。但在這樣的時代,翠姨無力沖破舊的束縛,愛情的渴望反而變成一種巨大的負擔。(時代方面的原因)②母親、祖父等親人愛她卻不理解她,他們認為婚姻是無需感情根基的生活方式;夫家催婚更促使翠姨走向自我毀滅。(家庭環境的原因)③她和哥哥之間隔著輩分等障礙,依據當時的倫理觀念,愛情幾乎沒有實現可能。(倫理方面的原因)④翠姨既執著,又含蓄內斂,自我孤獨,自我堅持,自我折磨,必然走向死亡。(自身個性方面的原因)(每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四
12.(25分)
(l)(5分)ED(答E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l分。答A、C不得分。A項“背誦”的原因不是“對古文字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B項“體現了中國讀書人在人生遭遇困頓時不再過問世事的選擇”牽強;C項原因分析錯誤)
(2)(6分)①表現了流沙河文化人的身份和從容、平和、敏捷的形象特點。(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②“講著《詩經》《十三經注疏》,拆解姓氏由來”等內容,與后文敘述傳主對古文字、古文化的熱愛前后呼應。(結構方面的作用)③真實生動的生活場景,增加傳記的形象性,增強讀者閱讀興趣。(表達效果方面的作用)(若答到“表達了對流沙河的喜愛和敬佩”,可酌情給分)(意思相近即可)
(3)(6分)①不務虛名。認為自己的詩歌寫得不好;②熱愛文化、文字,有強烈的文化情懷,中國文化和文字在坎坷中給他帶來過情感與知性的慰藉;③他認為研究占文字是自己做過的真正有意義的事,這可以讓人們認識歷史,熱愛文化和國家。(意思相近即可)
(4)(8分)①儒家的積極進取精神:在文化事業上不懈追求,投身新文化建設,成為積極上進的文藝工作者。②平和不爭的道家情懷:面對人生坎坷,用文化的情神消解。③孤高的文化氣質:棄“詩”從“文”,不務虛名。④追尋文化意義:傾注于古文字的研究,守護中國文化;從文化意義上理解愛國,通過文化工作促進人們的愛國情感。(言之成理即可)
第Ⅱ卷(表達題,共80分)
五
13.(3分)D(謹小慎微:過分小自謹慎,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去做。如履薄冰:形容謹慎戒懼。畏手畏腳:怕這怕那,形容疑慮過多。)
14.(3分)B(A項語序不當,將“首次”放在“20年來”后;C項成分欠缺。去掉“自…以來”;D項句式雜糅,“借口……”或“以……為名”)
15.(3分)C
16.(6分)①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 ②大數據到底有多大 ③它讓決策行為更加理性(它改變了決策行為的依據)(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5分)答案示例:該標志包含“浪花”“雙手”和整體的圓形。浪花表示海峽;雙手表示兩岸同胞交流合作;圓形將浪花和雙手包容。寓意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攜乎并進的“和諧”“圓觸”。(構圖要素完整、寓意解說合理,4分;表達簡明通順l分。)
六
18.(60分)參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說明:
(l)基礎等級評分,“內容”以“題意”、“中心”為重點,“表達”以“語言”、“文體”為重點;基礎等級中的內容項判為四等的作文,表達項、發展等級可在二等及其以下酌情給分。
(2)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下列“特征”4項16個評分點。選擇其中的突出點,按等級給分,甚至滿分。發展等級分以“有文采”“有創新”為重點。
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豐富: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有文采: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有創意: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3)確認為抄襲的作文。“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如確認為“套作”,可適當扣分。
(4)缺標題扣2分;每一個錯別字扣l分,重復不計,扣滿3分為止。
(5)標點符號酌情扣分,一逗到底扣2分,扣滿2分為止。
(6)文章不足800字,每句少50字扣l分。
【附文言參考譯文】
王世充,字行滿。祖父是西域胡人,號為支頹耨,后來遷居新豐,死后,其妻嫁給霸城人王粲為妾。支頹耨的兒子支收隨同母親,頂替王粲的姓,在隋朝做官。世充生下后。因祖先的功勛任左翊衛。大業初,世充出任江都贊治,又升任郡丞。楊玄感造反的時候,吳地人朱燮、晉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響應,擁兵十多萬。王世充作為偏將在江都招募一萬多人,多次打敗叛賊。每次大捷,必定歸功于部下,繳獲的東西全都分給士兵。因此人們爭相為他效命。大業十年,齊郡孟讓輾轉侵犯諸郡,到了盱眙,王世充抵御他。守衛都梁山,分列五座營壘,沒有交戰,用老弱上兵來顯示力弱。孟讓笑著說:“王世充是個文法小吏,怎懂兵法?我今天要活捉他,擂鼓進軍攻克江都!”當時百姓都進入堡壘,野外沒有可掠奪的東西,孟讓又苦于五座營壘擋住道路不能南侵,就分兵包圍營壘。王世充多次出戰,假裝失利,逃進營壘;孟讓更加驕傲,幾天后,漸漸分出兵力向南侵掠,留下剛夠包國營卒的軍兵。王世充充知道敵兵松懈,夜晚填平灶坑撤掉幕帳,毀掉墻坦,奮力攻擊,大敗敵軍,孟讓率數十名騎兵逃跑。李密進逼東都洛陽,皇上下詔命王世充任將軍,帶兵駐扎在洛口。經過大小一百多次交戰,沒有大的勝負。皇上下詔就地授任他為右翊衛將軍,催促打敗敵人,王世充大敗。越王楊侗寫信慰勞勸勉,賞賜金帛安撫他。適值江都叛逆弒殺君主,群臣奉立楊侗為皇帝,任命王世充為吏部尚書。楊侗聽從元文都、盧楚等人的計謀,任命李密做高官,催促他帶兵向北討伐。李密打了勝仗前來報告,眾人都很高興,唯獨王世充對部下說:“元文都等都只有舞文弄墨的小才,一定會被李密活捉。況且,我軍和賊(李密)交戰,殺死他們的父兄子弟很多,一旦成為他的部下,我們這些人就沒一個人能夠活得了。”元文都等人聽到后,非常恐俱。后楊侗打算任元文都為御史大夫,王世充不同意。說:“曾經與公等相約,左右仆射、尚傳令、御史大夫,留給有功績的舊臣。現在各位想得到,那么就開了爭奪權力的風氣,如何共守?”元文都對此怨恨不已,暗中和盧楚謀劃,趁王世充進殿時埋伏十兵殺死他。納言段達(讓人)乘快馬報告王世充,王世充夜晚率兵襲擊含嘉門,包圍宮城。右武衛大將軍皇甫無逸等派大將費曜、田阇在太陽門抵抗,費曜大敗。王世充進入宮城,皇甫無逸單身騎馬逃跑,捉住盧楚殺了。當時紫微官還關閉著,王世充敲門,欺騙楊洞說:“元文都等人要捉拿陛下投降李密,臣并未造反。只是誅殺造反的人罷了。”段達捉住元文都送給王世充,就被殺掉了。王世充全部派用心腹替換衛士,然后入朝謝罪說:“元文都、盧楚罪大惡極,謀劃著互相殘殺,臣緊急中做了這種事,不敢有他心。”楊侗與他盟誓,升任他為尚書左仆射。
你該編辮子了 zopf面包
又到了圣誕的時節,天氣冷下來,那渴望“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調調便不由地涌出來,到了冬天,就特別不想離開烤爐。
圣誕是歐洲人的宗教節日,節日近了,教堂的燭火也越發溫暖明亮起來,就著這燭火,請與我一同穿越時光,來到公元404年,北方的西哥特人在國王Alsric的帶領下威脅意大利邊境,驚慌失措的Honorius將帝國的首都從米蘭遷到了威尼斯以南120多公里處的拉文納(Ravenna)。這是一個港口城市,綿延的海風見證了它的歷史。
曾為古代西羅馬帝國、東哥特王國、拜占庭意大利的都城,拉文納經歷過動蕩也經歷過它的黃金時代,小小的城里有八座燦爛輝煌的世界遺產,其中一座便是新圣阿波利奈爾教堂,這座巴西利卡式教堂中殿天頂上鑲嵌著一副“面包和魚的奇跡”(奇跡內容度娘知道)為主題的畫面,這幅畫也是讓我對面包感興趣的非常重要的藝術作品,沒有胡須的耶穌目光直視觀者,他身著紫袍,頭頂光環,他伸出雙臂指導門徒將面包與魚分與民眾,他將人物全部排在前景位,極力縮小畫面空間的景深,除人物外的石塊,灌木叢,甚至天空,都被像符號一般的色塊所概括,慣常的用于制造體量感的陰影也用得十分吝嗇,在大學的藝術史課程中第一次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對拉文納這一時期的作品感到十分驚嘆,“面包和魚的奇跡”是一個被很多藝術家描繪過的情節,在時光軸上,這時的人們已經經歷了希臘化時期的藝術洗禮,早已將體量,透視,光影琢磨得十分明晰,動態復雜人物眾多的畫面早已經不是創作難題,拉文納那一系列教堂中的畫面似乎都并不想強調情節,都不想強調景深,一切無限趨向符號化,他想要強調的似乎只是畫面的神圣性。也是再更多地了解歐洲史之后,才能慢慢明白,產生如此藝術表現形式的根源來自于歐洲中世紀的宗教觀點,因為,經典上說不能有圣像,而當時大部分民眾不識字,需要以圖的方式傳教,在能畫與不能畫之間,圣像的正確表達方式,是這個時期藝術家的最大課題。簡言之,在這個時期,并不是畫家想畫什么就能畫什么,也不是畫家想怎么畫就可以怎么畫。
新圣阿波利奈爾教堂,面包和魚的奇跡,約公元520年
我的偶像貢布里希曾經評價說:“中世紀的基督教藝術就變成原始手法和精細手法稀奇古怪的混合。我們曾看到的公元前500年左右在希臘覺醒了的觀察自然的能力,在公元后500年左右又被投入到了沉睡之中。”或許你會笑我傻,彼時讀到這句話,感受到了藝術的無窮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來自時光,好的藝術可以記錄的是時光,可以牽引你觸碰幾千年前的光景,你會知道,原來藝術和認知的發展也是很困難的事。這動蕩的6世紀的壁畫上,耶穌手里那五個創造奇跡的面包,帶我們又追回了更早以前的耶路撒冷,面包也是這么古老的東西,它不僅伴隨著日常生活,它原來伴隨著藝術已經這么久了。
面包和藝術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是嗎?
我們現在想做什么面包就做什么面包,想怎么畫畫就怎么畫畫,很棒,不是嗎?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面包是非常應景的zopf面包,為啥說它應景呢,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適合編辮子的面團,這意味著你可以用它制作圣誕花環面包喲!
配方
直接法 四股辮3個
所有帶品牌的材料和設備都只是記錄我這次用的材料和條件,并非表示您也得跟我完全一樣,您應當選你習慣用的材料與設備,例如:
鹽你可以用家里的食鹽,黃油牛奶品牌可以和我不同。
T55(王后) 255g
低粉(新良) 65g
鮮酵母(安琪耐高糖)16g
鹽(喜馬拉雅玫瑰鹽) 5g
砂糖(韓國細砂糖) 50g
黃油(總統) 65g
全蛋 30g
牛奶(歐德堡) 140g
白色滅活罌粟籽(富澤商店 東京)少量
制程
1 用廚師機(UKEOE)攪拌慢速(4檔)3分
2 加黃油慢速(4檔)1分中速(5.5檔)4分,完成面溫27
3 發酵箱(UKEOE)30度 濕度70% 發酵20分
4 分割50一個,松弛15分
5 搟卷做成兩頭稍細中間稍粗的長條
2壓3
4到2
1到3 ,然后重復這個循環。
6 編辮子,編完捏緊兩頭。捏緊哦,要給辮子發酵空間,不要辮太緊容易發變形,也不能太松散,形狀會不飽滿。(口訣2壓3,4到2,1到3,自己體會一下)
7 32度80% 發酵30分,發酵完畢表面刷蛋液,撒上,杏仁片,杏仁碎,或者其他你愿意撒的堅果,也可以不撒,我撒的是白色罌粟籽。
8 烤箱(還是60L)上火210 下火180 烤15分
升級
基礎的會做了,接下來就是提示大家這個面團可以做成花環狀哦,裝飾,你自己想辦法,哈哈,收口那里用切面刀切整齊,切口噴點水,擺在一起就好,發酵完畢就幾乎看不到收口了,自己看圖琢磨一下。
最后,你不想跟我一起玩四股辮,但是你會三股編,就可以如下圖
更多的選擇
1表面撒杏仁碎和裝飾糖
2面團里加點葡萄干等,你喜歡的果料。
歡迎留言或提問,我會挑選回復。
歡迎交作業,我會挑喜歡的得瑟!
諸如配方怎么算,或者配方里您想增加什么減少什么,配方里什么材料能不能換成什么這類的問題,你則無須問我,反正我是不會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