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況2010轉會補丁(還記得家有兒女里的鍵盤嗎?現在成了帥氣rapper?)
實況2010轉會補丁文章列表:
- 1、還記得家有兒女里的鍵盤嗎?現在成了帥氣rapper?
- 2、iOS 15拳頭功能實測:原生安卓、小米手機笑了
- 3、真人娃娃機樂園營收數據暴增,萬娛引力、咔啦酷如何開掘線下價值流量?
- 4、英雄杜富國的故事!請聽他們的真情講述……
- 5、紀念|李鳴生:從航天發射基地走出的作家
還記得家有兒女里的鍵盤嗎?現在成了帥氣rapper?
編輯:冰冰
哈嘍!小橘子們!
還記得《家有兒女》里的鍵盤嗎?
上一期說完鼠標?,這期好搭檔鍵盤??如約而至~
老規矩,先來回顧下名場面~
大正月三人偷偷放炮,劉星被炸成黑臉??
不斷給劉星出“主意”??
(劉星內心:相信什么都不要相信鍵盤的歪招?)
鍵盤的扮演者盛冠森在《家有兒女》后也當過主演!
2010年主演苦情勵志劇《我的三個母親》。
2014年主演軍旅勵志劇《雪域雄鷹》。
在電視劇《老閨蜜》中還和劉星爸爸胡一統演了父子!
(好兄弟果然不分你我!)
還出演了一些小有名氣電視劇的配角??
2018年五月,鍵盤結婚啦!
(就是鼠標主持的喔~)
郎才女貌超級般配!??
長大后的鍵盤已經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帥哥了!
近照??
演戲之余,滑雪??
沖浪
健身
你以為這就是鍵盤生活的全部嗎?
Of course not!
多得是你不知道的盛冠森!
“當我們拿起麥克風的時候,就是改變世界的時候。”
沒錯!長大后的鍵盤搖身一變成為酷炫rapper,
果然,鍵盤??和麥克風更配哦~
鍵盤現在隸屬于Localunderground本土地下廠牌,
經常到各地激情演出~
作為rapper,當然要有自己的作品啦!
鍵盤新歌??
之前還發過《借酒消愁》和《戲子實況》兩首歌,
《戲子實況》也是盛冠森作詞作曲的第一首歌,
可能有人會發現,
鍵盤的歌曲主題都和“戲子”相關,
歌詞中總會聯系到演員的處境和自己對這一行業的想法
《戲子實況》更是盛冠森從藝20年所見所聞所想的精華。
其實在宣傳《戲子實況》時,
盛冠森在喜馬拉雅告別電臺講述了自己心中感受,
盛冠森提到自己多次被換掉角色的經歷,
即使已經定完妝馬上要簽合同,
還是會被通知無法出演。
每當這個時候,盛冠森都會無比失落又無奈,
特別是被換掉角色的電視劇反響很好的時候,
他會感到很遺憾很遺憾…
“中國演員太多了,其實我有時候也總會幻想,
幻想自己在一個好班底演好戲會好一些,
但被換掉那一瞬間的落差感真的很大。”
盛冠森還認為,
在這個快餐時代,拍戲太快了,
很多出身簡單的演員、工作人員盡心盡力工作,
卻沒能得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結果。
像他歌詞說到的那般,
被拖欠工資,打贏官司卻無法獲得報酬,
類似的事件他一定經歷或見證了很多吧,
所以才會對這個行業有那么深刻的感觸。
在遇到好的班底的時候,
盛冠森會加倍努力,認真拍戲,
而這樣的用心會使那幾個月的拍戲時光深深刻在他的心中。
“拍攝《我和三個母親》時的廈門,
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廈門。”
演員這個職業競爭激烈,
盛冠森的被動與無奈、孤獨與堅持,
都在他的rap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也是他選擇拿起麥克風的原因吧!
拿起麥克風,
他放佛又變成小時候淘氣又可愛的鍵盤,??
可以肆無忌憚、無憂無慮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態度,
在舞臺上真正的做自己!
現在的鍵盤拍戲時盡心盡力,
拿起話筒時元氣滿滿~
空閑時間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家庭美滿的同時也肆意自在~
期待鍵盤給我們帶來更優秀的作品吧!
最后一句
有機會去聽聽帥氣鍵盤的rap吧!
聽完可以來和橘反饋喔~
iOS 15拳頭功能實測:原生安卓、小米手機笑了
點擊右上方“關注”,第一時間獲取科技資訊、技能攻略、產品體驗,私信我回復“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
---------------------------------
前天凌晨,蘋果帶來了近些年最幻滅的一次系統更新。沒有息屏顯示、沒有新的UI設計,沒有什么驚艷的黑科技,只有大量安卓用戶耳熟能詳的“新功能”。難怪網友評價:比起全新的系統版本,iOS 15更像是iOS 14的優化版本,叫做iOS 14.8可能更適合。
不過,雖然iOS 15帶來的功能更新令人失望,但仍有部分網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嘗鮮Beta版。根據實際體驗,iOS 15 Beta版本BUG不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更新內容Facetime SharePlay還面臨著無法使用的窘況。現在看來,實況文本(Live Text)功能,無疑是這次平平無奇的iOS 15 Beta版本更新中最實用的新功能了。
圖像識別,人人都有
首先介紹一下,所謂的「實況文本」,其實就是可以在iOS相機應用中啟動的文字識別功能。無論是相機正在拍攝的畫面、已經拍好的照片,還是手機屏幕截圖、網頁圖片,都可以通過該功能自動識別并轉錄照片中的文字,支持復制、粘貼、查找及翻譯,實現照片中的文本提取和快速應用。
當然,類似的圖像識別功能早已在眾多安卓品牌的手機上實現。無論是谷歌在四年前推出的Google Lens應用,還是各家國產手機廠商自帶的“掃一掃”應用,基本都能輕松實現文字提取。借此機會,小雷今天就來為讀者們解惑釋疑:蘋果的「實況文本」,究竟和其他同類功能有何不同?
首先,蘋果的「實況文本」是整合在相機里面的,用戶可以打開相機、打開相冊或是使用備忘錄里的「來自相機的文本」選擇使用該功能。實測iPhone可以自動識別出畫面中的文字,點擊按鈕即可提取自己想要的文字,還可以對提取出來的文字進行查詢、翻譯、拷貝、共享等操作。從結果來看,蘋果「實況文本」對印刷體的文本識別率還是很不錯的,對中文手寫體的文本識別率就不太理想了,需要改進。
(印刷體)
(手寫體)
此外,蘋果提取的「實況文本」還會自動識別號碼、網址和地址并生成超鏈接。點擊網址,即可跳轉對應網站;點擊地址,就會打開對應地址的地圖信息;點擊號碼,則可以選擇發送短信、添加到聯系人,用起來還是挺方便的。
(網址、地址)
(號碼)
接著,我們來嘗試一下谷歌原生的Google Lens應用。文字識別方面,用戶直接在取景框點擊對應內容,即可提取自己想要的文字。實際體驗下來,Goolgle Lens對印刷體和手寫體的文本識別率出人意料地優秀,谷歌研究多年的文字識別技術確實不是虛的。
(印刷體)
(手寫體)
此外,Google Lens同樣會自動識別網址、號碼等信息。被識別出來的網址,可以通過點擊下方的網頁選項完成跳轉;被識別出來的號碼,更是可以直接撥打給對方。此外,在面對比較復雜的大段圖文內容時,Google Lens基本也能實現即拍即取,文本識別率相當不錯。
最后,我們來試試國產廠商自帶的文本提取功能。以小雷常用的小米10為例,小米相機、「傳送門」和「掃一掃」里的文檔功能,均可以對圖片進行文本識別。實際體驗下來,小米相機對印刷體和手寫體的文本識別率都還不錯,作為文本識別功能而言絕對是合格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掃一掃」本身并沒有識別網址、號碼等特殊信息的能力,所有圖片掃出來都是可以編輯的無格式文本。用戶當然可以自己復制網址、地址,然后打開對應App進行搜索,就是使用起來比較繁瑣。
經過測試,我們可以大致看出這三款產品之間的功能差異。文本識別方面,谷歌的Google Lens識別率毋庸置疑地排在榜首,小米的三種文本識別功能雖然各有差異,但是識別率排在第二還是沒什么問題的,蘋果的「實況文本」在這方面還可以多加改進。操作方面,三款產品均可通過實時拍照進行文字提取,操作起來都很直觀。功能方面,沒有識別能力的小米要稍遜一籌,而谷歌的搜索識別能力要比蘋果顯得更加方便好用。
谷歌能在這方面大獲全勝,自然是有其原因的。早在2010年,谷歌文檔就已經加入了OCR文字識別功能,支持用戶將PDF檔案或圖片檔案中的文字轉換為可編輯的文本,而Google Lens在2017年就已經與大家見面了,兩者之間的經驗差距是巨大的,需要時間去彌補。
什么讓蘋果夠“蘋果”?
作為一個全新推出的功能,蘋果的「實況文本」確實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首先,目前Google Lens支持上百種語言識別,而蘋果「實況文本」只支持七種語言,兩者泛用性完全不對等。其次,「實況文本」的手寫文字識別率確實比較微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然,該功能也有其優勢所在。首先,谷歌的Google Lens是需要用戶聯網交換數據的,在國內想要使用谷歌服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國內廠商的圖像識別功能倒是可以正常聯網,但是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就運作不了了。作為對比,「實況文本」功能是基于采用機載處理的“深層神經網絡”,而不是基于云計算的方法。換句話說,該功能在沒有聯網的情況下也可以正常使用。
其次,目前手機上的文本識別功能大多都以獨立應用的形式存在著,例如谷歌自研的應用Google Lens、三星的圖像識別軟件Bixby Vision、小米的「掃一掃」、OPPO的「Breeno識屏」等。和它們不同,蘋果的「實況文本」功能是內建在相機里面的,而所有的文本都是在用戶拍照時自動捕捉的,用戶不必啟動單獨的應用程序就能使用對應功能。
再次,雖然是后來者,但是蘋果的生態結合得更加緊密。在WWDC 2021上,蘋果公布了全新升級的「聚焦搜索」功能。現在「聚焦搜索」通過智能技術,可以根據定位信息、人物、場景或物品來搜索圖片,用戶只要下拉菜單欄,輸入關鍵詞,就可以輕松搜索到所有包含該文字的圖片。
一直以來,安卓廠商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生態割裂。舉個例子,小雷在小米10上能找到三個圖像識別功能,三者之間互不關聯,和小米自身的全局搜索也沒有產生任何聯系,都是獨立存在的功能。2019年,谷歌曾經試過將Google Lens和Google Photos相結合,讓使用者可以用文字搜索到想要的照片。問題是,市面上很少會有大廠會使用谷歌自家的相簿,生態也就無從談起。
(Google Photo的圖文搜索)
有的人覺得,蘋果是不是已經黔驢技窮了?事實上,手機廠商相互「借鑒」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在一個行業中學習對手并且取長補短并不是什么壞事,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小雷認為,好的系統就應該積極傾聽用戶的呼聲,及時推出高效易用的功能。
總的來說,「實況文本」功能還是很實用的。該功能的推出,讓果粉明白自己手機上的相機并不是只能用來拍照的。利用「實況文本」功能,蘋果相機現在可以隨時隨地呈現信息。用戶只需對準相機,就可以獲知身邊環境的上千萬個單詞、短語、位置和事物,更好地瀏覽周圍的世界。
此外,在「實況文本」的基礎上,蘋果還加入了全新的「視覺查找」功能。該功能和「實況文本」相輔相成,可以自動識別照片中的地標、自然、書籍以及寵物信息,并進行突出顯示,幫助用戶獲得更多相關的信息。
融洽的生態,為用戶帶來了更加優秀的體驗。設想一下,當我們走在國外陌生的街道上,只要掏出手機對著素不相識的文字,相機就可以為我們自動進行翻譯;當我們站在某棟地標建筑面前,打開相機,就可以了解關于這個建筑物的相關信息。這樣的體驗,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
小雷認為,在蘋果的啟發之下,現在已經擁有類似功能的安卓廠商也會開始嘗試將其整合到生態里面,讓用戶的體驗不再割裂。這般增強現實的體驗,或許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
作者:雷科技團隊,致力于聚焦科技與生活,關注并私信回復“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
真人娃娃機樂園營收數據暴增,萬娛引力、咔啦酷如何開掘線下價值流量?
線上紅利將盡,讓創業者們在線下商業模式探索上翻新出奇。而文娛領域則多加了一條,文創和消費結合產生穩定的現金流。
36氪獲悉,近期沉浸娛樂公司「萬娛引力」和「咔啦酷」聯手制作的真人娃娃機樂園項目,該樂園占地面積在 60-150 平米,最大的設備有兩層樓高。相繼在上海、深圳、重慶、北京等地巡回展出了 6 站,單站月均票房在數百萬元(除了票房還有其他營收,后文詳述)。
回顧產品成長周期,從零散投放的娃娃機,到專門店、場景化的 IP 形象店,再到真人娃娃機樂園模式的巡回快閃店,抓娃娃這件事經歷了從用戶心里到商業模式的轉變。轉變的基礎是用戶從抓個娃娃的單一功能性需求,到玩得開心的體驗性需求。背后則是 IP、品牌跨界合作,玩具產品、玩法設計及場景內容的改變。
據官方數據,樂園項目的日均接待人次在 4000 ,客單價在 150 元左右,比實體店高出一倍。單機日均營業額達到了驚人的兩三千元,是實體店/單點投放數據的十幾倍(對比此前 IP 店、專門店投放的數據僅一兩百元)。
好看、好玩、場景化帶來的吸引力,以及背后的數據系統、商業模式更新是完成這些業績的關鍵。
“好看”能讓用戶看到娃娃“移不動腳”。咔啦酷創始人&CEO 秦婷婷告訴36氪,他們和海賊王、阿貍、同道大叔、Adoogna等10余家IP方進行了深度合作,有70家玩偶供應商,涉及120多個知名IP,拿到了數百個IP授權,其產品庫里有上萬個SKU。咔啦酷門店的玩偶周更新率能達到 30%,給用戶“每次來都有新品”的期待感。
好玩,則主要由萬娛引力來設計、執行。
我們報道過這家沉浸娛樂公司,他們擅長結合 IP 做線下沉浸娛樂互動體驗,落地場景包括商業中心、文旅地產等,有上百場沉浸娛樂項目的操作經驗。將娃娃機大型化、搬進商圈中庭,和此前的項目經驗有很大關系。
在用戶心理揣摩、線下娛樂的場景化和內容設計方面,萬娛引力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和市場感知。
單純擺一堆機器很難調動路人參與,但場景和游戲能帶來參與感。比如廣播抓娃娃實況,讓整個人掉進玩具堆里的「大型跳樓裝置」設計(抓到一個娃娃可以兌換一次真人娃娃機體驗),用積分兌換其他獎品,以及即時更新的積分排行榜。這些設計讓用戶能參與到游戲里,不自覺地產生付費和續費行為。
據萬娛引力創始人& CEO 周簫介紹,在商業中心的新場景 新零售產品方面,除了本次介紹的真人娃娃機樂園,團隊已經制作、整理出整套的產品體系:
沉浸式互動體驗方面,研發出了觸電·鬼吹燈、觸電·整容液、觸電·仙劍奇俠傳等系列產品;沉浸式游戲方面,主要圍繞游戲裝置大型化做新的嘗試,裝置變大、人相對變小,此次和咔啦酷合作的真人娃娃機樂園就是標準化產品之一;以星座為主題的沉浸式展覽,觸電·星座答案館;以及突圍到文旅景區的沉浸式演出,包括剛剛提到的觸電·仙劍奇俠傳,以及即將推出觸電·東部世界等。其中,落地商業中心的沉浸娛樂項目基本都能單站回本。
在技術層面也許有點魔幻,咔啦酷表示,已經在用區塊鏈技術跟蹤幣值變化,以便核查每臺機器的收入做精細化運營(雖然 1 元 = 1 個幣,但做活動的時候幣值就會發生變化)。
數據化、精細化運營帶來了娃娃銷售、廣告營銷、異業合作(產品放在娃娃機里,抓走后和品牌方分成)之外的可能 —— 據項目方透露,已經和京東洽談下一期的冠名合作,為京東 APP 做線上線下的導流。在其他娃娃機合作方那里,這樣的合作,首先會面臨用戶數據能否精確追溯、公平結算賬款的問題。
某種程度上,商場也是這種新商業嘗試的受益者。怎么做好體驗業態,是商業中心近些年的核心命題。據贏商網,2010-2017 年全國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體驗式業態”平均數量占比,從 2010 年的 16% 攀升至 2017 年的 49%。
考慮到承租、續租能力,以及線下娛樂消費更新換代的速率等因素,相比于落地一個娃娃機實體店活類似的門店,快閃式的體驗項目會給商場帶來靈活的調整空間和引流效果。
總的來說,寒冬降臨,文娛產業到了拼造血能力的時候。不難發現,眾多項目和資方的目光,齊刷刷落在了文創 線下、文創 消費上。從另一個視角,實體經濟也會在文化娛樂 IP 的帶動下,產生更多新的玩法。也許很快就會冒出一些類似真人娃娃機樂園的產品,而變現方式、產業融合的形態也會有新的可能。
—————————————————
注:我是36氪茉小莉,關注文娛、消費領域的新鮮事,交流可加微信 Spontaneous-Literary,勞請備注姓名、公司、職位。
英雄杜富國的故事!請聽他們的真情講述……
來源:軍隊黨的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文藝 張首偉
【主人公簡介】 杜富國,男,漢族,貴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黨,現為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上士軍銜。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在云南省麻栗坡縣壩子雷場掃雷作業時突遇爆炸,他將戰友護在身后,用血肉擋住危險,自己卻失去了雙手雙眼。杜富國先后被評為陸軍首屆“十大標兵”、云南省“云嶺楷模”、貴州省第六屆道德模范、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榮立一等功1次。中央宣傳部2019年5月22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杜富國的先進事跡,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圖片來源于網絡)
杜富國忘我排雷、舍身救人的事跡,已是盡人皆知。如果說,在某段時期杜富國是一個中心、一個熱點的話,那么與他貼近者,與他的生活命運攸關者,時時關注并圍繞著他日常的,是一些什么人?這或許是我們在理解杜富國作為一個新時代英雄戰士時不可或缺的內容。正如云南省委宣傳部在授予他“云嶺楷模”這一榮譽時,對杜富國所做出的一個評價:“不是天賦異稟,而是百煉成鋼。”也就是說,這個英雄戰士是諸多要素集成的結果,而與他的人生追求、生命實踐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無疑有冥冥中的精神召喚,更多的可能還是一些具體的人,尤其是影響他形成價值理想和追求動力的“周邊”環境。
杜俊:
2019年4月12日,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園,杜俊躬身在烈士紀念碑前獻花、點煙、敬酒,然后默默地望著整個陵園。這里長眠著1979年以來在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900多名軍人烈士。杜俊是誰?排雷英雄杜富國的父親,今年47歲,穿一身深藍色西服,頭發很短,神情始終肅穆,言談話語不多。在我和他的簡短交談中,他說:“這么多的年輕人,我看很多都不過十八九、二十幾歲,已經為國犧牲,埋在這里三四十年了。相比之下,我的兒子富國還算是幸運的,他雖然失去了雙眼和雙手,但至少還活著。”在另外的場合,杜俊對我說過一句讓我難以忘懷的話是:“富國負傷以后,部隊把他救治得那么及時,照顧得那么好,現在還在全力幫助他康復。他是我的兒子,即便部隊不管,我們也會把他帶回家,照顧他一輩子。”
從這個質樸的父親身上,我們大致可以想見,杜富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杜俊身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貴州遵義的農民,當初送兒子入伍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做父母的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漸漸大了,如果考不上大學再疏于管教的話,有可能學壞,而軍隊肯定可以管好他,將來不至于危害社會。杜俊自始至終沒有任何豪言壯語,但富于某種生活的智慧:信任國家和軍隊,本能地知道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什么地方鍛煉成長會更好一些。富國、富佳(家)、富民、富強,這是他給幾個兒女所取的名字,從這些名字所寄予的情懷,我們也可以看到中華文化傳統中一些重要的特點:家和國,個人與社會,是不可割裂的,人生進階與道德倫理秩序是一體的,而且一切都自然而然。當接到部隊方面的電話,請他和家人立即趕往醫院的時候,杜俊對時任掃雷大隊大隊長的陳安游大校說,他已經做好 “人已經沒有了”的心理準備,請部隊放心,自己也是一名黨員,由他負責向家人說出實情。
王菊珍:
陳安游妻子王菊珍,同事們稱之為“軍人控”。她坦言自己的確如此,喜歡和軍人相關的一切:軍歌、軍事類書籍、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和新聞報道。她認真讀過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也熟讀金一南的《苦難輝煌》和一本關于麥克阿瑟的傳記。早在1992年至1994年云南邊境第一階段掃雷的過程中,正在麻栗坡縣人民醫院參加扶貧工作的王菊珍就和陳安游相識相知并結為連理。那個時候,她就看到經常有人受傷送醫。作為掃雷軍人的妻子,她對丈夫工作的危險性質了然于心。陳安游一直在雷場,連產假期間都是自己單獨帶孩子,苦不苦?累不累?后悔不后悔?她自問自答:也苦,也累,但絕不后悔!她說,愛就是理解,就是支持,就是成全。王菊珍本科畢業于云南大學,目前是注冊稅務師和高級會計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衛生系統的業務領軍人物。她對我說,作為一個現代女性,思想必須開闊,生活中的重擔要能一肩挑起來,而不是去抱怨、希求別人理解。
杜富國受傷以后,王菊珍想了很多,自己丈夫手下的兵傷重如此,今后該怎么辦呢?她在一個周末坐高鐵去醫院看望杜富國。第一次見到杜富國,她發現這個戰士表現得溫和、謙遜,對任何人都很有禮貌。“他是我的老師”,這是王菊珍當時最真實的感受。去之前她曾經擔心:杜富國會不會想不開?會不會沮喪、焦慮、灰心?見面后完全沒有出現自己預想的種種問題。第二次又去看,她想知道杜富國在想什么。長談過后,王菊珍發現他已經坦然接受了一切,并開始學唱歌,學播音。她大為感奮,告訴杜富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浮躁,不要想一蹴而就。
王菊珍又去和杜富國的妻子王靜交談,告訴她今后生活的具體、瑣碎和艱難,并且告訴王靜:你的遭遇和處境一般人無法想象,但有一點,天底下的男人很多,英雄卻并沒有幾個。王菊珍覺得,她的話王靜都可以聽進去,而且把話說透了以后,她們的關系更近了。她希望以后不管怎樣變化,她和丈夫與杜富國的家人能一直是朋友,自己的公婆家也在貴州,可以常來往。
從王菊珍、陳安游夫婦,再到杜富國、王靜,他們因雷場而結成的友情真實而感人。我確信在日后,當喧囂和熱鬧平息后,這一切會更長久,這也是杜富國更為需要的吧。
張波:
一定有人好奇,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的壩子雷場,當杜富國在排雷中突遇爆炸那一刻,究竟發生了什么?是什么樣的爆炸物?出現了怎樣的險情?杜富國排雷負傷的事跡被媒體廣泛報道以后,網上除了稱頌和敬佩,也不乏個別自以為聰明者的“質疑”聲:為何不用機械而是人工手動作業?不能采取誘爆措施嗎?面對此類無知、近乎冷血的提問,地雷和破障專業科班出身的掃雷大隊分隊長張波只是輕輕一笑,幾乎難以察覺那是冷笑還是不以為意的笑。
雷場所在的麻栗坡縣,多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地形,錐形山體的斜面常達仰角70°以上,不要說機械設備,就是人徒手攀登也步履維艱。如采用爆破法作業,則會有遺漏或引爆不規則位置其他爆炸物的危險,更不用說有的雷區就靠近村莊和口岸居民區,所以張波他們一般都采取純人工搜排的方式。在杜富國負傷倒下的排雷現場,張波對要親睹雷場環境的一眾媒體朋友講解了那個下午的實況,包括那些40年以來一直在黑暗中等待時機的爆炸物究竟有多么危險。其時,張波正站在一個坡面上,杜富國被炸時所留彈坑尚可辨認,只是此時那個作業面土層中所有的地雷、爆炸物都已被排除干凈了。作為杜富國班所在分隊的分隊長,“80后”的張波和“90后”的杜富國年齡只差4歲,3年多時間吃住都在一起,平常也玩在一起,更是每天都戰斗在一起。杜富國突遇爆炸負傷時,他就在30多米開外。
杜富國:“報告,發現一枚露出部分彈體的67式加重手榴彈,請指示。”
張波:“注意安全,進一步查明情況,看有無詭計設置。”
杜富國:“是!”
未幾,傳出爆炸聲,張波趕到跟前,杜富國已被沖擊波仰面掀翻于一棵橫倒的樹干上,血肉模糊。他急忙呼叫軍醫。和杜富國一組的戰友艾巖,因杜富國的一聲“你退后,讓我來”的命令轉身離開剛走沒幾步,就被爆炸聲震蒙了。由于大部分的彈片都被杜富國所遮擋,他只受了點輕傷。
張波告訴我,杜富國面對的這顆67式加重手榴彈是一種特殊產品,很難查到具體參數,比常規的67式手榴彈裝藥量要大一倍,外形酷似一個“寶瓶”,裝藥部分的密封性極好,木柄部分經多年掩埋已經朽壞,但雷管的拉火繩因為打過蠟,幾十年不腐,仍有爆炸殺傷的能力。理論上,它就處于爆炸的臨界狀態,可能土石輕微的滑動、樹枝的勾拉,甚至一陣風,都有可能是最后的“稻草”。
張波告訴我,這是掃雷官兵們每天在雷場都會面臨的基本狀況。2016年,掃雷三隊的戰士程俊輝就犧牲在雷場。進入雷場3年多,杜富國進出雷場1000余次,拆除2400余枚各類爆炸物,成為云南邊境第三次掃雷中排雷最多的人,可以說,死亡威脅沒有一刻是不存在的,這一點,官兵們心里都很清楚。張波本人有一次就曾腳踩到一顆72式防步兵地雷。那是在馬嘿雷場,他已經聽到了地雷內部反轉擊片的“咔嚓”聲,所幸這顆地雷因雷管受潮未能引爆彈體,他與死神擦肩而過。后來,他把那個地雷拆了,用塑膠外殼養了一株多肉植物放在家里。
王靜:
杜富國負傷后,網上最常見到的一幅照片,是杜富國在用失去了右手的手臂行軍禮,他的妻子王靜站在一側。杜富國是在沒有視力也沒有手的情況下完成一個內心的儀式,王靜的大眼睛里,則透露出一種深切的憂郁與愛憐。在重慶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樓的學術報告廳中,當我再次看到這一幕時,我確信杜富國的內在莊重和王靜自然流露的嚴峻都是非常真實的。兩個“90后”的年輕人剛剛步入婚姻,尚無孩子,就遇到如此重大的生活變故,他們的應對能力如何,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心,因為他們看上去也都稚氣未脫,還像是孩子一樣。
杜富國負傷后,先是經歷了在麻栗坡縣醫院的急救,包括雙手的截肢和雙眼球的摘除,后經過解放軍926醫院的深度救治,包括對爆炸傷、肺爆震傷、耳膜穿孔及相關并發癥的處理,目前已經轉至西南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王靜現在每天早起和杜富國一起吃早餐、散步,然后是右側殘肢肌電假肢訓練和減重下的跑臺跑步訓練、室外跑步訓練、核心穩定平衡訓練等。對于一個雙眼球缺如、聽力下降、雙前臂缺如和雙上肢功能障礙的人來說,所有這一切,包括吃飯、洗漱、穿衣脫褲、如廁等日常活動,都要依賴他人,或是在他人言語指令輔助下完成。多數情況下,王靜就是須臾不可離開的那個“他人”。聽醫院的一名護士說,王靜自從陪杜富國入院,基本上沒有離開過,四個月時間里一直穿的都是那么一件外套。
從不見笑容,也十分吝嗇言語的王靜,只對我們說過兩件事:醫院竭盡全力,利用全球醫學平臺,邀請國內外專家遠程會診,為杜富國定制了目前國際上用于臨床的最先進視覺輔助設備,讓杜富國進行對部分數字、字母、物體的識別訓練。當這些訓練有了初步成效,也就是杜富國可以寫幾個字的時候,他最先寫下的就是“王靜”兩個字。杜富國在OT治療師、假肢矯形師幫助下,進行了殘肢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觸覺感知訓練。當他可以逐漸分辨物體的大小、軟硬、溫度,終于可以拿起東西——比如水杯、橘子和花朵時,他將兩支康乃馨遞給了醫生,將一朵玫瑰花送給了王靜。
王靜是杜富國的貴州同鄉,自小學習成績優秀,是村里第一個考出來的女大學生。他們偶遇在縣城一個叫做“太陽城”的地方。當時杜富國很想拍一張山頂小公園的俯瞰照片,苦于自己的手機碎屏,怕效果不理想,就請王靜幫忙。王靜用自己的手機拍了,兩人加微信后傳了照片,便開始了愉悅的交往。王靜說:“負傷以前,他的眼睛很漂亮,他的笑容很有感染力的。”問及現在對杜富國的感情,王靜的回答依然簡短:“這幾個月,我目睹了他的堅強,他鼓舞了我。”
盤金良:
盤金良這個名字,代表著雷患與貧窮,盡管我見到他的時候,坐在壩子雷場田埂上的他笑容可掬。
麻栗坡縣猛硐鄉幾千畝的茶園,30多年無人敢進。富寧縣沙仁寨87個人只剩78條腿,而眼前這個村民盤金良,居然在相隔數年期間,先后被炸掉了兩條腿,都是因為心存僥幸去雷區內采摘香料所致。杜富國和戰友們到達盤金良所在的壩子雷場時,盤金良宰了自家的一只雞送過去,表達對排除雷患的官兵們的敬意,還讓自己的小孫女拜分隊長張波為“干爹”,意在尋求某種護佑。正因如此,深受震撼的杜富國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作“雷神”,同時把自己的QQ昵稱改為“征服死亡地帶”,決心要為邊境地區的人民徹底掃除雷患。
猛硐鄉的壯族鄉長盤院華直言不諱:麻栗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戰爭時間最長,犧牲奉獻最大,創傷損失最重,走出將軍最多的地方。這幾個“最”,既有自豪,也包含憂慮。麻栗坡自古以來就是商旅要道、軍事重鎮,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邊境作戰,這里都是主戰場。麻栗坡人民積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號召,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舉全縣之力義無反顧支前。麻栗坡人民和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鮮血和生命共同鑄造了以艱苦奮戰無私奉獻為核心的老山精神。然而,從另一方面看,戰爭不僅使麻栗坡錯失了第一輪經濟建設的大好時機,改革開放比全國其他地區整整晚了14年,而且造成云南邊境麻栗坡段我方一側雷區面積高達174.77平方公里,使許多山林良田成為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區。據麻栗坡縣委宣傳部長李發瑛提供的數字,在戰事消停后的許多年里,直到2016年之前,邊境地區的人畜傷亡依然不斷,累計有2122人觸雷,20頭大牲畜觸雷。中央軍委、國務院始終心系邊疆發展和邊境安寧,分別于1992年至1994年、1997年至1999年、2015年至今,組織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云南邊境掃雷行動,共為麻栗坡縣掃除雷區156.06平方公里(等于釋放出了同等數量的山林和耕地),另外實施永久性封圍18.7平方公里。2018年11月15日,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壩子村壩子雷場的移交,標志著云南邊境掃雷任務已經圓滿完成。
雷患被徹底掃除以后,盤金良加入了全縣脫貧攻堅戰,他已經迫不及待地在壩子雷場自家的承包地里搭起了一個木屋,地里種上了油菜和草果,林間走動著他養的一群雞。
(軍隊黨的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紀念|李鳴生:從航天發射基地走出的作家
12月17日凌晨6時09分,三獲魯迅文學獎的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鳴生,在北京301醫院因病去世,享年68歲。
軍旅作家李鳴生 本文圖片由李星提供
李鳴生1956年出生于四川省簡陽市,漢族,中共黨員。1974年入伍,進入西昌航天基地,后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曾供職于解放軍出版社。他是《中國作家》雜志首席紀實作家,曾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三屆魯迅文學獎、三屆“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等。被文學界譽為“中國航天文學第一人”,“繼徐遲之后中國第二個寫科技題材的佼佼者”。
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丁曉原,曾在《李鳴生報告文學論》一文中指出:“缺失了新聞性優勢的報告文學,更需要建構有思想的敘事性非虛構的內在魅力。李鳴生的寫作為此提供了某種范式。思想性的追尋成為他的一種寫作自覺,思維宏闊與卓異,生成了作品不一樣的思想景致;注重文本的敘事性,并以與客體存在和主體表達邏輯適配的敘事藝術的有機運用,強化了作品的非虛構敘事之美。”
“汶川地震后,更深沉地與自己的作品鏈接在一起”
18日清晨,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陳家忠在個人朋友圈中發文悼念:“我和李鳴生兄結緣是在2012年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年會上,那時候他是副會長,我是會員……得知鳴生兄仙逝,不勝悲痛!中國報告文學界少了一位大將!鳴生兄一路走好!天堂沒有悲痛!”
陳家忠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建構近三十年中國報告文學史的優秀作家有許多,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一批穿越上世紀70年代末至新世紀的資深報告文學家,我們稱之為跨世紀報告文學作家。但真正具有文體史意義的,或其創作參與了文體建設的報告文學作家,并不是很多。李鳴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他的寫作對報告文學文體具有典型意義。這位寫作了《飛向太空港》《澳星風險發射》《走出地球村》《中國長征號》《遠征三萬六》《千古一夢》《發射將軍》‘航天七部曲’的作家,以其獨特的創作,為我們書寫了新中國航天的悲壯歷史。”
李鳴生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皇皇一十六卷《李鳴生文集》選錄了他在1990-2010年二十年間創作的主要作品,共約六百萬字。每卷以出版時間先后為序:《飛向太空港》《戰將徐海東》《澳星風險發射》《走出地球村》《遠征三萬六》《中國863》《中國機器人之父》《全球尋找“北京人”》《與大家聊天》《中國長征號》《震中在人心》《千古一夢》《發射將軍》《后地震時代》《誰是中國的上帝》《良知,作家的飯碗》。除兩卷為中短篇紀實、小說集和隨筆、文論集外,其余十四卷均為非虛構紀實長卷。
有媒體評論認為,作為中國首套超大規模的非虛構長篇紀實文集。“《李鳴生文集》既有對國家大事的宏闊敘事,又有對個體命運的真實記錄;既有對非凡人物的精神觀照,又有對底層蒼生的悲憫書寫;既有對遠古文明的探究追尋,又有對現實矛盾的揭示拷問。是文學,又是國志,亦是民族史詩的一部分。”
《李鳴生文集》(20卷),李鳴生著,天地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李鳴生的兒子李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父親2016年罹患胃癌。“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后,父親第一時間回到家鄉,進入災區,在一線采訪將近兩個月。這次國難對父親的心靈震撼超過了他自己和家人的預料,甚至是他后來生病的深層因素之一——寫完《震中在人心》,父親的身體就發出了預警,不得不吃了80多副中藥,從此落下病根。父親不只是以記者的身份旁觀記錄,更是命運共同體,他希望以書稿告慰亡靈,也追尋思考生命和苦難的深層意義,父親從此更深沉地與自己的作品鏈接在一起。”
李鳴生 2016年攝于書房,身旁為魯迅文學獎獎牌證書
近幾年來,李鳴生又從“天上”(航天題材)回到人間,非常關注中國社會現實矛盾,關注底層蒼生的命運。“父親選擇了600萬塵肺病人這個題材,是出于作家的社會責任及怹的自我良善。前前后后參與了很多次聚會活動,怹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有效地幫助和保護這些人,而不是為了一個題材的素材搜集。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唐某案’,父親也曾私下給予了一些幫助。在父親看來,筆下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對生活主角的親近和幫助更是怹愿意實踐的。”
李鳴生攝于2015年書房
“父親很早就把屈原和魯迅視作自己的偶像。在與癌癥斗爭的7年之中,父親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與樂觀……由于時處疫情,根據北京市相關規定,家父李鳴生先生將不舉行任何告別儀式,后事由家人從簡操辦處理。”李星說,“茫茫宇宙,和光同塵,億萬個輪回后以另一種形式久別重逢。”
“中國航天的建設者、見證者和記錄者”
“你為什么鐘情于航天文學的寫作?而且一寫就寫了幾百萬言的‘航天七部曲’?航天文學寫作的難度是什么?”李鳴生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夫子自道。40年前,自己開始觸及航天題材時,壓根兒就沒想過“為什么”。“我以為,一個作家寫什么,能寫什么,有時并不完全取決于作家自己,冥冥中似乎乃命中注定。”
上世紀90年代,李鳴生攝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1984年4月8日晚,我在西昌發射場第一次親眼目睹了中國‘長征3號’火箭的發射實況。火箭騰飛的一剎那,我被驚得目瞪口呆渾身發顫,精神和靈魂受到強烈的震撼。不僅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了人類智慧與力量的偉大,而且還改變了我過去跪著看待人生的姿勢,獲得了一個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于是面對星空,我當即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寫一部關于航天的書!也就在這一年,我發表了寫航天的第一篇報告文學,接下來又發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和報告文學。”李鳴生寫道。
作家后來坦言,正是西昌發射場這15年,自己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收獲了一份獨有的生活體驗、生命體驗和情感體驗,并換來一個一般人不具備有的三重身份:“中國航天的建設者、見證者和記錄者。而正是這三重身份,讓我與中國航天結下不解之緣。”
在李鳴生看來,航天時代之前,人類的歷史是一部創造陸地文明的歷史;航天時代之后,人類開始了創造空間文明的歷史。“航天時代不僅是人類發展走向的一次大轉變,也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革命,不僅改變了人類的行為軌跡,還改變了人類的思想觀念!面對如此一個嶄新而偉大的時代,身為一個寫作者,能無動于衷,袖手旁觀嗎?”
李鳴生攝于2018年病中
據介紹,從1974年起,李鳴生開始與中國航天人一起生活。從1984年起,開始采訪中國航天專家,幾十年來他采訪了航天領域大小上百位專家,比如“導彈之父”錢學森、“航天之父”任新民、“衛星之父”孫家棟、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長征3號”火箭總設計師謝光選、“神州5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以及宇航員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等等。
“在與他們多年的深入交往中,我的確親身感受到,航天專家包括其他領域的專家的人生,是與眾不同的人生。他們猶如一道道長期隱身于山水間的彩虹,唯有等到云霧褪盡,夕陽斜照,以及拿捏到位的角度來臨那一刻,身影才會悄然一現,接著又轉瞬即逝……在他們身上,我親身感受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精神,即所謂的‘航天精神’。”
在一次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李鳴生談及自己創作“航天七部曲”的緣由。“‘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講真話、干實事,無畏權力,堅持真理,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上不違背天道,下不糊弄百姓。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精神,我想通過寫作呼喚這種精神。我是從發射場走出來的作家,由我來書寫這段歷史,我感覺多少有點歷史使命、責無旁貸的意思。”
“哥德巴赫”派報告文學集大成者
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報告文學異軍突起。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與《地質之光》,錢鋼的《唐山大地震》等,皆是一經推出便引得全民爭睹,引發全社會的關注與討論。說起來,中國報告文學經過一個多世紀尤其是新時期以來的蓬勃發展,已形成了眾多特色鮮明、風格各異的流派,如“國土熱流”派、“社會問題”派與“生態環保”派等。
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不僅對科技報告文學,而且對整個新時期以來的文學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并由此而形成了獨特流派,因而該流派可稱之為“哥德巴赫”派。而綜觀至今為止的“哥德巴赫”派,曾出現過兩次明顯的創作熱潮,也呈現出兩個不同的創作階段: 第一次是“文革”結束后至1980年代,主要內容是為科學家立傳、為知識分子平反; 第二次是 1990 年代至新世紀,主要內容為國防高科技; 其前后階段的典型代表,主要是徐遲與李鳴生。
李鳴生的作品不但具備題材的開拓、原創、獨特與集中的特點,以及創作的厚重、影響的廣泛與風格的鮮明等特征,而且也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性與連續性。也就是說,李鳴生具有創作航天文學的先天優勢,是中國“航天文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在文壇上構筑了一道“這邊獨好”的亮麗風景; 在此基礎上,他又向其他高科技領域掘進,創作了《中國 863》、《國家大事》和《全球尋找“北京人”》等同樣呼喚科學與人文精神的長篇力作。而這兩者的結合,又在其更寬厚的基礎和更廣泛的意義上,成就了李鳴生的科技報告文學,使他成為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集大成者。
李鳴生曾回憶1992年時,自己第一次同徐遲的見面。“他與我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科技題材寫作的難度問題,‘科技報告文學的寫作不同于別的題材的寫作,它有很大的難度,而且這個問題至今一直深深地困擾著我。’而這個難,以我的切身體會,主要難在:一是航天屬于高科技,僅載人航天就涉及七大系統,若不深入接觸,至少成為半個專家,根本無法涉足;二是航天領域的研究所、發射基地遍布全國,當事者隱姓埋名散居各地,線索復雜,歷史久遠,采訪無異于大海撈針,加之采訪是門雙向選擇的藝術,作家要選擇采訪對象,采訪對象也要選擇作家;三是航天科技神秘復雜,內容深奧枯燥,要讓作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做到雅俗共賞,曲高而和不寡,就必須將其轉化成生動形象、饒有意味的文學敘事,使之既符合歷史事實,又具備文學審美。”
“四是航天題材重大,主題敏感,除科技外,還涉及政治、外交、歷史、文化、經濟、國際空間法等。稍有差錯,故事就可能變成‘事故’;五是航天領域保密性強,禁區多,每部稿子都必須慎之又慎。總之,航天不易,寫航天也難,甚至說航天寫作就是一場風險寫作,如同航天發射本身!但再難,也得有人來寫,文明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升,歷史需要一寸一寸地推進,否則中華民族開創空間文明的歷史便是空白。”李鳴生說。
(本文寫作,參考了《從徐遲到李鳴生——論“哥德巴赫”派與李鳴生的報告文學創作》,作者章羅生 楊鈴鈴)